星城「追星」,每年1億元「參北鬥」
長沙出臺專項政策促進北鬥應用,培育新的千億級產業集群
北鬥衛星導航產業是基於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軍事、民用、科技等方面成了龐大產業鏈,也是我國未來的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
長沙作為湖南省會城市,是全國北鬥衛星導航應用三大示範區域之一,具有建設北鬥產業示範園區的獨特優勢。
近日長沙市工信局發布消息,《長沙市關於深化北鬥應用的若干政策》(以下簡稱「《政策》」)已經正式出臺並於本月開始執行。該政策提出,將每年設立1億元北鬥應用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北鬥在智能網聯汽車、地理信息兩個領域的應用示範、市場拓展、研發創新和平臺建設。
捧星 培育新興千億級產業集群
一顆又一顆火箭劃破蒼穹,將北鬥衛星送上太空,我國距離「2020年前後北鬥將最終完成全球組網,形成全球覆蓋的能力」的目標不斷邁進。
隨著北鬥衛星「上天」,北鬥產業也正加速「落地」。
長沙作為湖南省會城市,是全國北鬥衛星導航應用三大示範區域之一,具有建設北鬥產業示範園區的獨特優勢。
如何讓天上的北鬥變成落地的產業?長沙將航空航天(含北鬥)產業鏈納入22條工業新興和優勢產業鏈,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力爭將其培育成新的千億級產業集群,並推動湖南成為國內最具規模的北鬥產業基地、產業高端人才集聚地和產業應用示範集聚區。
目前,位於長沙高新區的長沙(湖南)北鬥產業示範園區已建立一系列北鬥共享服務平臺,並聚集了一批國內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如北雲科技、衛導信息、矩陣電子、北鬥微芯、海格北鬥、航天電子、中森通信等多家北鬥產業鏈企業。其中北雲科技的北鬥高精度定位定向接收機,能夠應用於駕考駕培、測繪打點、變形監測、精準農業、無人機、工程機械等各個領域。
用星 積極用北鬥有望獲補貼
新興產業的「窗口期」有限,特別是北鬥導航系統全球組網之後,北鬥發展已迎來黃金機遇期和市場井噴期。
長沙順勢而為,出臺專項支持政策,以進一步促進長沙北鬥應用及相關產業發展,助力「北鬥+智能網聯」「北鬥+地理信息」等融合應用體系建設。
政策提出,自2020年起,每年設立1億元北鬥應用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北鬥在智能網聯汽車、地理信息兩個領域的應用示範、市場拓展、研發創新和平臺建設。
在應用方面,《政策》鼓勵開發以北鬥系統為基礎的智慧城市、智能駕駛自動化測評系統、可信導航系統應用、室內空間位置服務、精準位置服務等應用場景。對重點支持領域具有示範效應的北鬥應用項目,經專家評審通過,按照項目總投資額的5%~10%給予建設主體補貼,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市場是產業發展的方向。為支持企業對市場的拓展,《政策》提出鼓勵北鬥系統、設備及產品在智能網聯汽車、地理信息應用等領域的市場開拓。例如,鼓勵長沙市域企業採購長沙生產的系統、設備及產品用於研發和集成應用,按年度採購額度的15%進行補貼,單個企業每年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
追星 廣發英雄帖誠邀技術攻堅
北鬥產業屬於高新科技行業,關鍵技術就是核心競爭力。
《政策》提出,長沙將開展北鬥應用重點任務揭榜工作,每年初由市工信局制定並發布《北鬥應用創新重點任務揭榜工作方案》,面向全市徵集並遴選一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備較強創新能力的單位集中攻關,重點突破一批技術先進、性能優秀、應用效果好的標誌性產品、平臺和服務,為產業創新發展樹立標杆和方向。
基於揭榜任務和預期目標,評審單位將結合產業發展實際進行評估,適時公布評估結果,擇優發布攻關成功單位(每個細分領域原則上不超過3家),對成功單位給予揭榜項目實際研發投入30%比例的經費補貼,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500萬元,並對成果給予重點推廣和支持。
此外,對於相關平臺的建設,《政策》也有扶持。例如企業建立基於北鬥的博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經認定後根據平臺年度工作開展情況給予年度運營經費30%的補貼,單個平臺每年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經認定的國家級平臺按平臺建設實際投入給予20%比例建設經費補貼,單個平臺最高不超過200萬元,並擇優給予工作成效突出的平臺年度運營經費20%的補貼,單個平臺每年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等等。
(文/陳登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