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炮塔採用弧面還是斜面,哪個更好?答案很意外

2020-12-11 鼎盛講武堂

坦克作為陸地王者,自誕生之日起便被大規模應用於軍事,而且在實戰中所起到的作用至關重要,這也是為何其有著陸戰王者的美譽了。對於坦克,想必都很清楚,厚重的裝甲、寬大的履帶以及口徑粗大的火炮,可以說是機動、防護以及火力於一身的重型地面作戰裝備,是陸地作戰不可或缺的重要火力來源,對於陸軍來說其是一「重寶」。

就坦克的發展,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研製出來的,在現代軍事作戰中佔有非常重要的軍事地位,當然這也是與武器的發展變革有直接的關係。眾所周知,隨著熱武器時代的來臨,戰爭的烈度陡然增強,戰場的傷亡率也隨之攀升,為了能夠提高戰場的生存率,便想到了通過地下掩體的方式來阻隔火力,從而提高士兵的生存率,來保證戰鬥力。

要知道,槍械以及火炮多為直射炮,通過掩體將士兵的大部分身體隱藏起來,這樣一來便可以減少士兵身體在外暴露的面積,不容易被子彈擊中,逐漸便依託戰壕以及掩體進一步修建了防禦工事,甚至還會搭建鐵絲網亦或是布置雷區來防止地面部隊的衝鋒,也就是陣地的攻防戰,為了打破這一限制,從而出現了坦克。

最初坦克並不是這樣的稱呼,當時坦克的普及率不高,為了掩蓋戰術意圖,便為坦克命名了「水箱」的代號,而坦克則是水箱英文單詞的音譯。發展至今,坦克的性能逐漸增強,且在外形上也得到了改變,諸如現代坦克新增了反應裝甲,使得坦克的防護能力得到了質的提升。

說到坦克外形,最大的改觀還是在炮塔上,對於炮塔的造型有兩種,一種是採用了弧形,另一種則是方方正正、稜角分明的直角形狀,而這兩種外形設計分別來源於俄羅斯以及西方,對於採用直角炮塔外形設計時,多會採用斜面裝甲進行布局,其同弧形裝甲所起到的作用是相同的,便是具有跳彈的作用,減少炮彈同炮塔的接觸面積,在其擊中坦克時脫靶,便不會對坦克造成傷害,從而起到防護作用,這一點,中國在坦克的發展上面便繼承了蘇系坦克的特點,諸如59式,而在最新型的99式塔克上則採用了西方的直角炮塔設計,便不再採用弧形而是採用了斜面裝甲,在保持有高防護力的同時增強了坦克內部的空間,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了。

相關焦點

  • 外媒:中國99坦克底盤改自T72 配備西方楔形炮塔
    即使是最新式的中國99坦克,亮相之初,依然擺脫不了蘇聯的痕跡,底盤幾乎就是在T72基礎上的改進。改進型完成之後,楔形炮塔開始接近西方的樣式。T-14幾乎從原來的俄蘇式坦克傳統中脫胎換骨,但是依然是獨樹一幟的,找不到一種外形與其類似、接近的東西方坦克。T-14的出現,意味著俄式坦克的若干技術革命。
  • 有史以來唯一量產的五炮塔重坦,蘇聯多炮塔巔峰的T-35重型坦克
    戰後,英國為了增加坦克的戰場突擊能力和防護能力,開始推出多炮塔的概念,通過裝備更多的火炮和機槍,增加坦克的攻擊火力。這種大型多炮塔突擊坦克的概念一推出就受到各國的青睞,其中有一個國家-蘇聯的多炮塔坦克後來居上,先後研製出非常多的多炮塔坦克,達到巔峰的是T-35重型坦克。
  • 跑得飛快的小強,法國AMX ELC坦克,炮塔旋轉小心扭斷成員的腰
    AMC ELC輕型坦克1955年的法國,在意識到很難短時間設計製造出合格的重型坦克後,越發重視輕型坦克的研製,當年提出了一種可空運甚至空投的輕型坦克,要求採用履帶式底盤,機動性能優異AMX ELC輕型坦克值得注意的是,這門火炮還有簡易的垂穩系統,但是過於狹小的車體,只能容納2名成員,車長兼顧炮手,駕駛員兼顧裝填手,這2人在炮塔內一左一右布置,因為火炮沒有吊籃,
  • 中國出售給泰國的VT4坦克亮相,性能堪比豹2,重量卻輕得多
    據國內坦克專家介紹,VT4實際是在中巴聯合研製的MBT2000「哈立德」主戰坦克的基礎上研製的外貿坦克,VT4在火控和信息化設備、防護力和動力系統方面進行了大幅度升級。從外形上看,VT4炮塔前部明顯採用楔形設計,而MBT2000炮塔前部的主裝甲則還是一個斜面,只不過為了增加防護力,其在主裝甲表面增加了稱楔形布置的爆炸式反應裝甲。
  • 坦克世界中的老資格頂級車:Cobi積木IS-7坦克評測,進步明顯
    Cobi在車身側面線條刻畫上的水平依舊是一如既往,車身和炮塔的比例勻稱,7對大負重輪的修長車身還原度相當不錯,炮塔側面也有做出對應的龜甲造型。>炮塔頂部按原車造型做出了兩個圓形艙門和後部的大型方蓋板,三個艙門均可打開放入人仔,兩扇圓形艙門之間的換氣風扇也由印刷件單獨還原,細節造型上的把控還是相當到位的。
  • 買武器,送坦克:全冠積木虎王坦克評測
    車體和炮塔側面的線條基本能夠看出作為設計原型的亨舍爾炮塔虎王的造型,9對交錯輪和側裙板的還原到位,車體比例還算比較勻稱,履帶的推動手感也非常順滑,把玩體驗在全冠的全系列產品中是相當不錯的。但是炮塔上還是存在全冠祖傳的車身過大而炮塔偏小的問題,車身上的斜腰線也沒有得到還原,深究造型還原度的話也只能說馬馬虎虎了。
  • 蘇聯T-39突擊坦克,4座炮塔一起「突突」,還有厚重的裝甲保護
    二戰前很多國家都被多炮塔坦克思想影響,紛紛設計這種張牙舞爪的坦克,蘇聯也不例外,在30年代初期坦克工業取得成就後,許多新型號坦克研製工作也就陸續跟進,其中就有多炮塔坦克,很多朋友知道蘇聯有T-35等多炮塔坦克,卻很少有人知道當時蘇聯還有一款T-39多炮塔坦克。
  • 飄動的戰場小精靈,從M3到「霞飛」,二戰美國輕型坦克的發展之路
    為了讓讀者朋友們對二戰時美軍的輕型坦克有更好的了解,本文將以M3系列、M5系列和M24系列作為主線,向各位讀者進行相關的介紹。新車在1940年下半年通過了測試驗收,並獲得了M3的裝備編號,M3輕型坦克正式誕生。早期型的M3輕型坦克因為直接使用了M2A4輕型坦克的生產線,所以使用的還是鉚接炮塔。不過,隨著前線部隊對鉚接炮塔防護力不佳的抱怨反饋到美國軍械局,美國軍械局馬上為正在量產中的M3輕型坦克安裝了全新的焊接多邊形炮塔。
  • 泡沫裝甲,橡膠外殼,老古董T62坦克在敘利亞更不容易飛炮塔?
    在80年代初,蘇軍吸取了阿富汗的經驗,著手對T-62進行改進,改進的重點是在保持原先機動性指標不變的情況下,提高坦克的火力和防護能力。 防護方面,工程師在炮塔前部安裝了兩片BDD裝甲板,一般稱「眉毛」裝甲,這種裝甲板由裝甲鋼中間填充聚氨脂泡沫塑料和薄鋼片組成,在被破甲彈(如常見的RPG)擊中後,塑料受熱膨脹,可以削弱炮彈的破甲能力。
  • 15式坦克罕見畫面曝光,炮塔現身微波暗室,頂尖戰力無死角呈現
    在這一系列十分珍貴的畫面中,這張15式坦克在微波暗室中接受測試的鏡頭尤為罕見。當然,這些地面裝甲車輛可不是在進行外形隱身測試。一般而言,這類裝備進入微波暗室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測試各類車載電子設備的電磁兼容性能,以免設備之前產生幹擾。
  • 從醜小鴨變成灰天鵝:M1坦克雖然在變強,卻始終沒成美軍夢中坦克
    從1981年開始,美軍開始裝備M1主戰坦克。在面對蘇軍一眾125mm滑膛坦克炮時,雖然北約已經提出要使用120mm滑膛坦克炮來取代傳統的105mm線膛坦克炮,但M1誕生的年代美國並未將本國的120mm滑膛坦克炮實用化,只是將炮塔空間預留出空間,並採用了一門105mm線膛坦克炮作為主炮。
  • 堪稱坦克世界最強縫合怪?15釐米大管子配小炮塔,別說還真好用
    在《坦克世界》中,有一種比較奇怪的坦克,炮塔和火炮差異巨大,而且和坦克底盤明顯不搭配,而這種坦克也被稱為"縫合怪",它們往往是一些圖紙坦克合理虛構而出的。比如在《坦克世界》開啟國服公測,更新到了全球同步的1.11最新版本之下的蟋蟀15。
  • 表現出色的過氣產品:Cobi積木IS-3重型坦克評測
    1945年9月7日柏林的聯合勝利閱兵式上,一款緊接著「霞飛」和新銳的「彗星」之後出場的神秘重型坦克可以說吸引了全場各國代表的目光;在它漫長的服役生涯中,儘管僅有的幾次實戰相繼在布達佩斯和西奈半島折戟,坦克兵們對它的抱怨也更多於讚譽,它在柏林大街上的驚鴻一瞥還是影響了戰後一代坦克的發展歷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種「恐懼症」……
  • 為了省錢,二戰後期德國用廢棄坦克炮塔修碉堡
    豹式坦克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納粹德國中名為「託特」的一個組織(承攬各種工程的一個組織),向高層人士提出了一個建議:通過拆卸那些老舊的坦克炮塔,然後再在地基構建碉堡,將坦克炮塔與碉堡進行組合坦克炮塔碉堡此項工程被命名為:「施工建設工作第三號命令」,在這項命令之中,就包含運用各種老舊坦克炮塔改造為碉堡炮的施工要求,以及各種詳細的設計圖紙。
  • 二戰失利後的德國,依然還是軍事強國,這款坦克就是證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作為戰敗國,國家的經濟水平和科技水平都在被其他強國慢慢的拉開了距離,但是即便是這樣,二戰之後的德國在軍事上的實力依然是不容小覷的,在那段時間了,德國還是研發生產出了不少先進的軍事武器裝備,在這其中,豹2主戰坦克就是佼佼者。
  • 《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炮塔背景介紹及詳解
    炮塔是《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中的一個防禦單位,玩過紅警系列的玩家一定印象很深刻,不過這款遊戲實在過於久遠,雖然重製版的上線使得遊戲又重新回到大眾的視線,但很多回坑的玩家都忘得差不多了,為了讓玩家更好的重溫經典,本文特意整理了炮塔的背景和詳解。
  • 三菱重工74式主戰坦克,外形低矮可以防揍,日版五對負重輪坦克
    對於這樣一款特色的國產陸上裝備,雖然已經落後,但是從中還是能看到當年日本設計時的思路。三菱重工74式主戰坦克的設計高度考慮了日本的作戰環境,無論整體設計或懸吊承載系統都極具特色。是全世界第一種採用可調式液氣壓懸掛系統的有炮塔式主戰坦克。
  • 日本研發世界最貴的坦克之一,火控系統曾領先多年的90式主戰坦克
    量產的90式坦克長9.755米、寬3.33米、高度2.33米、戰鬥全重50.2噸,90型坦克的尺寸參數比國際上大多數主戰坦克的尺寸都要小,坦克車體外觀設計非常像德國的豹2A4坦克,外觀設計有比較有特色的低擺式炮塔,車體採用鋼板焊接而成。
  • M22「蟬」式坦克的誕生之路,美國空降坦克的研發史
    1941年軍方對克裡斯蒂1938坦克進行測試1941年5月2日,T9機載坦克的計劃藍圖誕生;坦克的重量為7.5噸、長3.5米、寬2.1米、高1.68米。武器可以採用37毫米的M3反坦克炮或者57毫米的M1A1反坦克炮,旋轉炮塔必須配備陀螺儀穩定器,機組人員為2-3名。
  • 69式和96式坦克的簡單區別,96式坦克的出現,曾解決中國坦克升級難題
    96式坦克,可以看到炮塔和車身是有點不協調的,就是因為炮塔太大車身太小 首先從發展演變的歷史來講,69式坦克59其實就是改,由於在1962年的中蘇珍寶島衝突中,中國繳獲了蘇聯越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