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史以來唯一量產的五炮塔重坦,蘇聯多炮塔巔峰的T-35重型坦克
蘇聯多炮塔巔峰的T-35重型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坦克正式亮相之後,這種陸上鋼鐵利器-坦克作為一種強大的突擊武器得到了迅速發展。戰後,英國為了增加坦克的戰場突擊能力和防護能力,開始推出多炮塔的概念,通過裝備更多的火炮和機槍,增加坦克的攻擊火力。這種大型多炮塔突擊坦克的概念一推出就受到各國的青睞,其中有一個國家-蘇聯的多炮塔坦克後來居上,先後研製出非常多的多炮塔坦克,達到巔峰的是T-35重型坦克。
-
空前絕後:二戰德軍這款輕型坦克裝甲竟比蘇聯重坦還厚
不過輕坦畢竟是輕坦,無論是德國生產的1號、2號,還是捷克斯洛伐克生產的35T、38T都面臨裝甲貧弱、火力差強人意的處境,而且單人炮塔極大的阻礙了戰鬥力的發揮,車長在炮塔中既要指揮戰鬥,也要觀察敵情尋找目標
-
詳解俄羅斯新型主戰坦克T-14:飆車時速85,隱形突擊看不見
俄羅斯軍隊正在邁向現代化,其裝甲裝備也在升級換代,以解決坦克的缺陷和弱點。為適應現代戰爭,俄軍急需一款新型主戰坦克,在T-95試研失敗後,T-14「阿瑪塔」應運而生。4作為大國陸軍的主打武器,這輛坦克無疑將在世界軍備舞臺上佔有重要一席,值得說道。
-
泡沫裝甲,橡膠外殼,老古董T62坦克在敘利亞更不容易飛炮塔?
在80年代初,蘇軍吸取了阿富汗的經驗,著手對T-62進行改進,改進的重點是在保持原先機動性指標不變的情況下,提高坦克的火力和防護能力。 防護方面,工程師在炮塔前部安裝了兩片BDD裝甲板,一般稱「眉毛」裝甲,這種裝甲板由裝甲鋼中間填充聚氨脂泡沫塑料和薄鋼片組成,在被破甲彈(如常見的RPG)擊中後,塑料受熱膨脹,可以削弱炮彈的破甲能力。
-
第二次世界大戰12輛坦克-戰爭機器回顧
蘇聯俘獲的第三裝甲車裝甲車Kampfwagen III中型坦克是根據1934年的規格設計的,中型坦克的速度高達22米/小時,能夠摧毀敵人的坦克。最終的坦克裝備了一門37毫米口徑的火炮,並且在其他軍隊的坦克依賴旗幟信號的情況下採用了諸如三座炮塔、對講機系統和無線電設備等創新技術。
-
外媒:中國99坦克底盤改自T72 配備西方楔形炮塔
【環球軍事報導】據《漢和防務評論》7月刊報導,T-14主戰坦克終於在2015年亮相,並且一鳴驚人!T-14(Object148)是純俄羅斯時代製造的裝甲兵器,並非從蘇聯時代開始研製。2009年開始立項,相當快的開發速度。遙控式無人炮塔的主戰坦克目前並未裝備美國、法國、英國等裝甲強國。
-
裝甲部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除坦克後顧之憂的坦克修理車
第四次中東戰爭中正在維修坦克的以色列維修兵戰場搶修坦克主要依靠坦克搶修車,由於裝甲搶救車具有技術保障伴隨性,因此通常採用被保障坦克裝甲車輛底盤,使其具有與保障對象基本相同的機動能力。在解放軍還在使用從蘇聯引進的IS-2M和T-34/85坦克的時候,就用T-34/85坦克的底盤改裝了坦克搶修車,並用滑輪組、手搖式吊架等原始方法實施坦克炮塔、發動機等大件起吊維修作業。目前在坦克博物館有展品。
-
裝甲不夠自己來湊,二戰時期美軍坦克裝甲車輛上出現的附加防護
當時美國陸軍中有一種觀點,坦克的作戰方式是機動攻擊敵人的後方,並且應該避免和敵方的坦克正面衝突,這個任務應交給反坦克炮部隊。敵人後方是沒有強大火力的,所以坦克也不需要過分厚重的裝甲。1945年2月巴頓下令如果有可能的話給第三軍的所有M4A3(76)W坦克加裝附加裝甲。第三軍的附加裝甲只安裝在車體正面和炮塔上,車體側面並不安裝,據說這是仿效了德國豹式坦克的差別防護觀念。這個工作最先是第三軍的修理單位負責,但很快巴斯託尼附近的三家民間工廠也加入進來,巴頓手下的三個裝甲師,第4、第6和第11師,平均每個師收到36輛。
-
上世紀90年代以色列坦克裝甲車輛塗裝鑑賞
▲「阿奇扎裡特」 重型步兵突擊戰車,裝甲旅,以色列國防軍,1996年。這輛 「阿奇扎裡特」 步兵戰車集成了以色列國防軍的戰術標識,「1」表示第1排,「」表示排裡的一號車,「V」標記表示第4連。單一的方塊表示第1營,這個記號相當於以色列坦克炮管上的白道。
-
空降戰車當坦克賣,裝甲薄弱近乎裸奔,一炮秒
蘇聯空降軍的作戰任務就是在可能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利用蘇聯空軍堪稱恐怖的戰略空運能力將大量的兵員和技術兵器空降到北約軍隊後方,協助正面進攻的蘇軍進行大規模殲滅戰。屆時需要面對北約重裝甲部隊的瘋狂衝擊,因此蘇聯空降軍非常重視反坦克武器的研發和裝備,尤其是包括具備空降能力的大口逕自行反坦克炮。
-
法國騎兵坦克,為捍衛法國而生卻淪為德軍俘虜,索瑪S-35中型坦克
1931年的時候,法國國防部門的將軍們就下發了新式坦克的設計招標文件,陸軍將軍們期望法國的陸軍小子們能夠擁有一款裝甲堅固,為他們提供足夠保護的坦克 在當時,世界上坦克發展方向主要是分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步兵坦克擁有厚重的裝甲,高射速的小口徑武器,緩慢的速度以便於步兵能夠跟得上它。巡洋坦克擁有高速度,偏輕的裝甲和威力較強的武器,以便於快速機動,切割或者襲擊敵人的側翼,同時襲擊敵人的坦克。新的坦克要求介於這兩種坦克之間,因此法國陸軍將它定義為騎兵坦克。
-
鑽進M24「霞飛」輕型坦克 通過《租借法案》來到蘇聯的測試樣車
二戰期間,根據《租借法案》美國向蘇聯提供了兩輛「霞飛」進行測試。不過經過測試,蘇聯方面認為這種坦克的設計非常成功,並配備了強大的武器,但對於T-34/85來說沒有優勢。「霞飛」的75mm主炮相對於T-34/85的85mm主炮沒有任何優勢,而且無法擊穿德軍IV號和蘇軍T-34坦克的裝甲。
-
坦克炮塔採用弧面還是斜面,哪個更好?答案很意外
坦克作為陸地王者,自誕生之日起便被大規模應用於軍事,而且在實戰中所起到的作用至關重要,這也是為何其有著陸戰王者的美譽了。對於坦克,想必都很清楚,厚重的裝甲、寬大的履帶以及口徑粗大的火炮,可以說是機動、防護以及火力於一身的重型地面作戰裝備,是陸地作戰不可或缺的重要火力來源,對於陸軍來說其是一「重寶」。
-
裝甲戰神魏特曼的成名戰:單車對打18輛蘇軍T-34,交換比0:6
在過去的一段日子裡,蘇軍對德軍南方集團軍群下屬第1裝甲集群北側的補給公路發動了持續猛烈的進攻,一度導致裝甲集群的彈藥和燃油供應出現短缺。作為第1裝甲集群預備隊的「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被緊急投入前線,它在佔領莫茨科夫之後的重要任務是保護羅夫諾-盧克(Rovno-Luck)一線區域,阻止蘇軍從博爾賓(Borbin)方向而來的偷襲。
-
被評為歐洲最弱國家的義大利,其裝甲部隊的輕型坦克是什麼樣的?
如果提起二戰中的裝甲部隊,大家總是容易想起蘇聯的鋼鐵洪流,或是德國的坦克動物園,也可能會想到美國那浩如煙海的M4中型坦克,亦或是想到英國的那些奇形怪狀的坦克。但是義大利,卻長期地被忽略了。確實,義大利在二戰中的表現,只能用戰鬥力低下來形容,但這不代表他們就沒有自己的裝甲部隊了,儘管這些裝甲部隊在戰場上最大的用途是被擊毀。
-
蘇聯重型坦克的巔峰之作,I S系列坦克,過時20年後尚可一戰
綜上所述,多炮塔坦克在蘇聯參與二戰後沒多久就被拋棄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大明頂頂的KV系列坦克。關於這輛坦克,知名度或是功績理應要比I S坦克大出不少,畢竟KV坦克是在逆境中出場的,而且也打出了可觀的戰績。其中改裝型號KV-2,甚至還把152mm的火炮搬上了坦克。
-
重型坦克的終結者,《坦克世界》還原的Y系X級超級坦克殺手
當時,蘇聯重型坦克裝甲集群給西歐各國帶來了極大的壓力,隨著FV4004」康威「自行反坦克炮的下馬,新的」大殺器「開始著手研究,這便是日後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FV4005自行反坦克炮。FV4005高3.6米,乘員6人,擁有一門L4型182.9mm反坦克炮。
-
二戰期間最強的重坦,它締造了蘇聯的神話,德國對它束手無策
有著箭簇型裝甲和媲美中坦的機動,IS3突破了ht傻大黑粗的概念,成為典型的蘇式機動突擊型重坦。遊戲中IS7和IS8的外形與玩法都一定程度上演變自IS3。蘇聯IS-3重型坦克的裝甲更厚,炮塔前部裝甲板厚度達230mm。車體由軋制鋼裝甲製成,傾角較大,炮塔的形狀酷似龜殼,防彈外形好,從而顯著加強了防護力。炮塔頂部設有兩個艙門,取消了圓柱形指揮塔和炮塔上的後機槍。
-
二戰德國九號、十號坦克,為了忽悠盟軍編造的坦克
二戰打到1944年,德國國內工業生產難以支撐前線,尤其是坦克,在盟軍進攻面前損失慘重,工廠生產幾乎無法彌補前線的損失。但是德國坦克也不是完全沒有優勢,更強的自行車戰鬥力是最明顯的優勢,也是盟軍最可怕的地方,他們一直在關注德國新型裝甲武器的研發。
-
坦克世界中的老資格頂級車:Cobi積木IS-7坦克評測,進步明顯
從「前315時代」的0.6.3版本到國服封測中的1.9.0,和隔壁的老鼠一起在遊戲中度過了長達9個年頭的IS-7如今已經是坦克世界中最老資格的頂級車之一。歷經了數十個版本更迭,即使旗下的9級小弟從IS-4換成了T-10又變成了257,老對手T30早早轉職成了重炮TD,隨著鄰居的111-5A和113以及自家的277的加入,「突擊型重坦」的名頭也已不再獨享,IS-7依舊是蘇聯科技樹中最具代表性的重型坦克,也是無數初入遊戲的蘇系新手的夢想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