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絕後:二戰德軍這款輕型坦克裝甲竟比蘇聯重坦還厚

2020-12-23 騰訊網

  提起二戰中德國的坦克,很多人都會想到戰功彪炳的虎式、豹式、虎王等坦克。

  而這德國1號、2號、35T、38T這些輕坦在歐戰初期的閃電戰中,憑藉著靈活的機動和高效的通信,在戰場上穿插迂迴,立下了不少功勳(這個功勳頭功應該頒發給無線電設備)。

  不過輕坦畢竟是輕坦,無論是德國生產的1號、2號,還是捷克斯洛伐克生產的35T、38T都面臨裝甲貧弱、火力差強人意的處境,而且單人炮塔極大的阻礙了戰鬥力的發揮,車長在炮塔中既要指揮戰鬥,也要觀察敵情尋找目標,還要負責機槍和主炮的瞄準、射擊,分身乏術。

  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德國軍工部門決定開發新型的1號、2號坦克改進型。最後,德國軍工部門向克虜伯、MAN、戴姆勒奔馳、亨舍爾、波舍爾等軍工大廠發布消息,要求生產一輛全新的輕型坦克。

  結果便是根據1號坦克的後續型號VK601(即1號C型)和2號後續VK901(2號G型)。這兩種坦克正面裝甲均為30mm,和最初型號的四號坦克相同,可以抵禦20mm機關炮的攻擊。不過在總結了波蘭戰役的結果之後,軍工部門覺得這樣的防禦在日後的戰鬥中也未必夠(尤其是日後啃馬奇諾防線),必須繼續加強裝甲。

  VK601(1號C型)

  VK901(2號G型)

  為了滿足元首對「巨乳」的喜愛,他們只能繼續加厚裝甲,德國進而推出了VK1801(1號F型)和VK1601(2號J型)兩種設計。

  VK1801(1號F型 下同)炮塔上的兩挺機槍很萌

  VK1601(2號J型)

  這兩種坦克的火力都很貧弱,其中1號F型僅裝備了兩挺7.92mm機槍,2號J型的火力稍微好那麼一點,但也僅裝備了機槍與一門20mm機炮。德軍也沒打算讓他們執行什麼反裝甲任務,所以火力什麼的並不太重要。

  1號F型

  可與貧弱的火力成反比的是兩種坦克堪稱逆天的裝甲防護,1號F型和2號J型的正面防禦都使用了厚達80mm的裝甲,僅比以炮堅甲厚聞名的虎式坦剋薄了20mm,這也讓這兩種坦克在德軍中擁有「縮水虎」的諢號。

  從駕駛員觀察窗就能看出2號J型的裝甲厚重

  如果各位對80mm沒概念的話,軍武菌給大家舉兩個例子,當時蘇聯重型坦克KV的正面裝甲厚度為75mm,也就是說,德軍一款輕型坦克的裝甲比蘇聯重坦還要厚!防禦還好!

  KV作為一款重型坦克裝甲厚度還不如輕坦……

  另外一個例子是戰後坦克的代表:豹1坦克,豹I坦克正面裝甲也只有70mm……

  車體上大塊白色是彈藥架……將彈藥架布置在裝甲最後的地方,充分的顯示了戰後德國的人為主義關懷

  在原本的設想中,1號F型和2號J型要面對法軍苦心經營的馬奇諾防線,充當抗傷害的作用。不過由於生產的速度趕不上法軍投降的速度,1號F型只生產了30輛,2號J型則生產了22輛。

  1號F型和2號J型是為馬奇諾防線設計生產的,可生產的速度根本趕不上法國投降的速度

  雖然生產的數量並不多,但這些坦克還是參與了東線的戰鬥,部分2號J型被分配到了第12裝甲師和116裝甲師,其中一些坦克被改裝為了搶修坦克。

  可以看出,想必高大威猛、重達56噸的虎式相比,自重不到20噸的1號F型和2號J型在他們的那個年代擁有這同樣出色的防護。即便是德國的輕型坦克也擁有比蘇聯重型坦克更厚重的裝甲!

  而今天軍武菌為大家介紹的商品同樣是一款體格不大,卻保暖能力超強的超輕戶外戰術防寒棉服。別看他厚度不大,可防寒保暖能力甚至可以和很多號稱「超強保暖」的外套比一比

  既然防寒,保暖當然是最關鍵的。廠家號稱可以抵抗零下10度的天氣。

  軍武菌為了檢測實際的保暖效果,將其放入了-10攝氏度的冰箱內,此時室外溫度為18度。

  放入冰箱半小時後拿出,棉服內溫度保持在10度以上。平時要是再疊加絨衣或內衣,保暖效果會更好!

  該棉服採用優質進口羽絨棉,納米中空纖維,纖維上密布千萬個三角形的細小氣孔,空氣層保護熱氣循環不散發。

  保暖性能超過同等克重的羽絨。除了保暖的優點外,還可以直接機洗更方便。不易變形,沒有黴變異味的困擾。

  內襯採用熱能反射面料,它能反射人體輻射出的大量紅外線,避免了在寒冷環境下的熱量流失。實驗室檢測證明,該保暖裡料可以反射75%的紅外射線,保暖效果明顯。

  防水效果在下雪的冬天也非常重要。雪花要是融化到衣服裡,再厚也白搭!軍武菌在水管子下衝了半天,沒有任何滲透!

  倒了一整瓶礦泉水也毫無滲透,都可以養金魚了!

  好的防水性的同時,透氣也很重要。面料內層有透氣膜,單向透氣,從內向外透氣。

  除了保暖性能外,版型也很重要。軍武菌對這款的版型也十分滿意。

  兜帽可以收納進衣領裡,雙拉鏈閉合。立領貼合頸部,防風又保暖,而且更加帥氣!

  騎行運動時,寒風特別刺骨。通過調節帽子後的抽繩,及時調節帽子大小與鬆緊度。保證了舒適度與防風保暖性的完美平衡~

  另外還有一個彈力繩藏在胸袋中,也可以對帽子處進行調節。隱藏式的彈力繩讓人在行走和運動時,不容易受到幹擾。

  下擺抽繩對於戶外運動而言,也十分的重要,可以防止冷氣竄入。很多人認為軍大衣保暖,其實就是因為軍大衣又重又長。再加上活動時擺動不大,冷氣不易竄入帶來的錯覺。

  袖口可調節的魔術貼,保證防風性的同時,鬆緊度也更加適中舒適。

  棉服有4個口袋,2個胸袋,2個內袋,每個口袋也相當的大,容載量完全滿足日常所需。

  兩側的手臂上各有一塊毛面魔術貼,且圓角處理的形狀更加美觀。可DIY粘貼自己喜歡的圖案!

  拉鏈最頂端有一片軟氈,可以保護下巴不被拉鏈摩擦,更加舒適!

  保暖又有型,是冬日不容錯過的選擇!

  而現在,這件超輕又防寒的棉服僅需要319元就能帶回家,輕便保暖,給你一個溫暖的冬天!

  產品名:【熱反射高保暖】超輕戶外戰術防寒棉服

  顏色:黑色、鱷色

  面料:尼龍

  裡料:滌綸

  填充物:中空羽絨棉

  適用場合:日常、通勤、戶外運動

  產地:中國

  尺碼平鋪尺寸

  因為棉服有厚度,建議選擇比平時外套大一碼。模特175cm+65kg,穿L。

  經典百搭的黑色,低調又穩重。

  亮色的鱷色,給秋冬帶來不一樣的活力與色彩。

  二號坦克的衍生型號到2號J型(VK1601)遠遠沒有結束,VK1602(蘿莉豹)作為一輛出色的偵查坦克同樣優秀,不過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相關焦點

  • 斯柯達產的小坦克好在哪裡?才讓德軍在二戰時愛不釋手
    有如此雄厚的工業基礎,在坦克研發上自然不會落後。一戰結束之後沒多久,捷克斯洛伐克就開始了新式坦克的研發工作,和當時的大多數國家一樣,他們也曾將目光放在了超輕型坦克上,畢竟距財大氣粗的等級還差了不少。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LT-33超輕型坦克。迷你的體型、無炮塔的結構、武器以機槍為主外加兩名乘員,這一造型在當時還是很常見的,甚至還是波蘭在二戰時期的主力戰車,均源自英國的卡登·羅伊德戰車。
  • 二戰最優秀的輕型坦克就是它:M24霞飛輕型坦克
    1978年9月10日,當時的蘇聯紅軍裝甲坦克總局決定,在莫斯科郊外的庫賓卡訓練基地建立坦克博物館。勃列日涅夫時代是冷戰的高潮時期,要求什麼都不能落後於西方。霞飛的名氣非常大,也是二戰中最優秀的輕型坦克,沒有之一。M24的前輩是M3/M5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廣泛裝備二戰美軍、法軍、蘇軍甚至中國軍隊。M3/M5斯圖亞特坦克性能也相當不錯,缺點主要是火力不足,37毫米火炮難以對中型坦克產生威脅,也不能擊毀堅固工事。
  • 凱迪拉克的M24霞飛,裝甲能被機槍擊穿,卻是二戰最優秀的輕坦
    不過M24也有局限:由於戰鬥全重僅18噸,炮塔正面裝甲厚度僅有38毫米,屢屢被德軍已經瀕臨淘汰的PAK-37反坦克炮擊穿。車體側面裝甲、炮塔側面裝甲只有25毫米,德國製造的13.2毫米重機槍或是蘇聯造的12.7毫米重機槍等在一定條件下都有機率擊穿。而到了戰爭後期盟軍攻入德國本土,擁有大量"鐵拳"反坦克火箭筒的德軍更是M24坦克車組的噩夢。
  • 鑽進M24「霞飛」輕型坦克 通過《租借法案》來到蘇聯的測試樣車
    今天,我們將來到烏拉爾礦業和冶金公司(UMMC)軍事裝備博物館,這裡收藏著大量的坦克和裝甲車輛。我們將跟隨這裡的工作人員尼基塔·克魯蒂科夫,鑽進這輛美國M24「霞飛」輕型坦克內部一探究竟。M24以「美國裝甲兵之父」阿德納·霞飛將軍命名,而其性能在當時同類型號中非常出色,被譽為「二戰中性能最出色的輕型坦克」。
  • 二戰中的德國裝甲部隊,如何從崛起走向巔峰,又從巔峰走向衰敗?
    如果說起二戰中的德國裝甲部隊,估計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德國裝甲兵開著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中型坦克橫掃戰場,畢竟這是德國最出名的兩款坦克。可若從歷史實際情況出發,德國裝甲部隊也是經歷了一個螺旋式的發展過程,從一窮二白到巔峰時刻,德國的裝甲優勢也並非是一成不變的,甚至有過幾次劣勢時期。
  • 有史以來唯一量產的五炮塔重坦,蘇聯多炮塔巔峰的T-35重型坦克
    有史以來唯一進入量產的五炮塔重型坦克T-35重型坦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進入量產的五炮塔重型坦克,在當時被稱為陸地戰艦,這款坦克採用了當時典型的布局,發動機後置,炮塔設計在車體的中部,而駕駛艙設計在車體的前左方。
  • 皮薄餡大,卻無堅不摧——二戰德軍「犀牛」坦克殲擊車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二戰德軍的「埃米爾」重型坦克殲擊車以及「大麥克斯」重型坦克殲擊車。在評論區有讀者朋友問穿甲哥,既然寫了「埃米爾」和「大麥克斯」,不妨也介紹一下同為「敞篷」坦殲的「犀牛」坦克殲擊車?穿甲哥的這篇文章,咱就來聊聊這隻皮薄餡大的「犀牛」。註:上面的藍字部分是上兩篇文章的連結,有興趣的讀者老爺可以直接點開閱讀。
  •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大出風頭,騎兵部隊卻鮮為人知,百萬軍馬維持千裡...
    二戰期間,德軍馬匹總數保持在110萬左右,正是這百萬軍馬維持著德軍的千裡戰線。二戰中,德國最高指揮部分配給每個師一個滿編的成建制的偵察營,而該偵察營使用的就是軍馬和少量的自行車。 1943年4月,德軍正式組建新兵種「裝甲部隊」(包括坦克和反坦克、重型突擊炮、裝甲偵察、裝甲步兵和摩託化步兵部隊)。原來的騎兵逐漸被吸收到其他步兵單位,或被改造成輕型的半機械化部隊,但昔日的老兵們仍然習慣穿著傳統的鑲金邊騎兵服,軍官們仍然自豪地把自己稱為騎兵。
  • 從鼠式坦克看《坦克世界》新車長為何要先玩好重坦
    二戰時期,德國人建造了一系列"奇蹟武器",其間也有一些怪胎,比如重達188噸的"鼠"式坦克,雖然造出了樣車,但是最後的歸宿卻是成為博物館的陳列品,根本沒上過戰場。但這種坦克,卻在《坦克世界》裡成為D系重坦玩家的心頭好,不僅如此,重坦也是新車長們的最佳選擇。
  • 二戰一個月就滅亡的法國,卻造出二戰初期最強中坦,外號法國虎式
    法國軍方遵循英國軍方坦克研發思路,加入自己的認知,推出了一款重達30噸的步兵支援坦克,也就是B1重型坦克。 法國B1重型坦克在1000米距離上,就能擊毀德軍四號坦克。而德軍三號和四號坦克,即便貼臉也無法擊穿B1重型坦克正面裝甲。
  • 二戰前德國為何吞併捷克斯洛伐克?看百變星君38t坦克就知道了
    吞併捷克斯洛伐克是德國發動二戰的重要底氣來源,該國雖然面積不算大,但是卻有著數一數二的軍事工業,輕重武器產能讓德國垂涎不已。僅是二戰前該國研發的38t輕型坦克,就曾被德軍當成裝甲主力,還發展出多種變形。
  • 二戰蘇聯為何能打贏德國?一位德軍下士報告提到的這點很重要
    二戰中的蘇德戰場上,由於經常發生大規模的坦克對戰,導致坦克裝甲車輛的消耗量是非常驚人的。因此,交戰雙方對於戰損車輛的回收利用問題也格外重視,對此投入了極大的人力和物力。
  • 令盟軍「談虎色變」的德國虎式重型坦克
    它的誕生和裝備德軍現役部隊,給英美法蘇各國裝甲兵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和恐懼,一時間「小心前方有老虎出沒」這句話成為盟軍裝甲兵的口頭禪!下面就聽老薩來說一說。二戰時期的坦克大體可以分為三類,輕型坦克,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輕型坦克主要起到偵查,警戒和打擊戰場次要目標的作用,在整個裝甲作戰中處於配角的位置。輕型坦克的防禦和攻擊力較差,但機動性優 秀。
  • 蘇軍裝甲部隊無腦衝鋒,被德軍坦克殲擊車「教做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除德國外,蘇軍下屬的坦克裝甲部隊也因為強大的戰術,和優秀的性能聞名全球。與德國在二戰後期坦克發展逐漸走向極端不同,蘇聯坦克雖然在早期的表現有些差強人意,但是到衛國戰爭後期,蘇聯坦克卻發展出了諸多優秀型號,也發展出了許多優秀的戰術。
  • 二戰德軍坦克身上的數字和字母代表什麼意思?
    圖1:二戰時德軍坦克上的數字和字母表示什麼意思?[百家號獨家報導團】在二戰時期的很多歷史照片和影片上都可以看到德軍坦克身上都會有數字和字母,那麼這些數字和字母到底代表什麼意思?答案很簡單,這些寫在坦克身上的數字和字母其實就是德軍坦克的戰術編號,戰術編號,戰術編號,重要的事說三遍。戰術編號就是車輛的身份證號,也是這臺車輛的無線電呼號。二戰時德軍在每輛裝甲戰鬥車輛,包括坦克、裝甲車輛、自行火炮等,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戰術編號,表明這臺車輛在排、連、營,甚至團中的位置。
  • 法國騎兵坦克,為捍衛法國而生卻淪為德軍俘虜,索瑪S-35中型坦克
    除此之外它的裝甲鋼板也儘可能的採用了整體鍛造工藝,車身的正面裝甲厚達47毫米,側面和尾部同樣達到了40毫米,防禦性能可以說是劃時代的。設計師還為它裝備了47毫米口徑的坦克炮,它的口徑在當時比主流使用的37毫米炮要大,威力自然也更大,可以輕易的摧毀同時期各國主流的坦克,並且厚重的裝甲使得它很難被敵人的37毫米炮擊穿。
  • 作為傳統的炮塔式坦克,M24霞飛輕型坦克的綜合作戰效力如何?
    1943年3月,美國統帥部授命通用工業公司研發新一代主戰輕型坦克,這便是活躍二戰歐洲戰場的M24霞飛坦克。其實,之所以美軍換裝新型坦克,主要是早期的M3和M5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已經明顯不具備和同類型德軍三號乃至四號中型坦克進行火力、防護的正面對抗。
  •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說蘇軍的大炮打得遠,德軍的裝甲跑得快
    這主要是德軍的閃擊戰理論是德軍賴以發動二戰的基石,雖然有它產生和推廣的基礎,卻也存在很多局限性。比方說德軍異國作戰補給困難和戰線過長的的問題,自然就成了閃擊戰的短板。同時,閃擊戰理論產生的時間並不長,從德國軍事力量的崛起到消亡總共也才不到十年時間,閃擊戰用於戰場的考驗也才從1939年閃擊波蘭開始,它的缺點和不足還沒有用時間和戰果作足夠多的證明。
  • 被評為歐洲最弱國家的義大利,其裝甲部隊的輕型坦克是什麼樣的?
    如果提起二戰中的裝甲部隊,大家總是容易想起蘇聯的鋼鐵洪流,或是德國的坦克動物園,也可能會想到美國那浩如煙海的M4中型坦克,亦或是想到英國的那些奇形怪狀的坦克。但是義大利,卻長期地被忽略了。確實,義大利在二戰中的表現,只能用戰鬥力低下來形容,但這不代表他們就沒有自己的裝甲部隊了,儘管這些裝甲部隊在戰場上最大的用途是被擊毀。
  • 從遊戲論操縱二戰坦克的「正確姿勢」(圖文)
    假如讓二戰老兵親自體驗這款遊戲,一定會被種種「不科學」的設定震驚:這體現在坦克中彈後依舊活蹦亂跳的設定上;也體現在近乎「上帝模式」的雷達和小地圖上,更讓人震驚的是,隱藏在掩體後的敵人還會被友軍「點亮」;甚至可以不客氣地說,《坦克世界》存在某種意義上的「無雙模式」。既然如此,真實的情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