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九號、十號坦克,為了忽悠盟軍編造的坦克

2020-12-25 歷史在眼前

二戰打到1944年,德國國內工業生產難以支撐前線,尤其是坦克,在盟軍進攻面前損失慘重,工廠生產幾乎無法彌補前線的損失。但是德國坦克也不是完全沒有優勢,更強的自行車戰鬥力是最明顯的優勢,也是盟軍最可怕的地方,他們一直在關注德國新型裝甲武器的研發。

德國正打算利用協約國的這一點,計劃進行一次欺騙行動,編一些作戰能力超強的坦克,讓協約國浪費國力,投入到對抗這種假坦克的研發工作中去。德國設計的假坦克是9號和10號坦克。

既然是虛構的坦克,當然就沒有真實的東西,只有一些零碎的描述,更顯得神秘。兩種坦克都使用類似於法國AMX40坦克的蛋形機體和炮塔,但整體上更扁平,機體像燒餅。

9號坦克前裝甲已經達到150mm厚,大概是30°傾角。炮塔正面厚252mm。另外還有一個圓柱形的炮兵盾牌,120mm厚。炮塔的後裝甲也是95mm厚。坦克裝甲不是單層,而是兩層,中間有間隔,可以起到間隙裝甲的作用。再加上裝甲本身的厚度,會對穿甲破甲彈產生一定的影響。據說

雖然護甲看起來不錯,但是坦克本身就變成了一個大鐵塊,很容易超過100噸。為了驅動坦克,會用HL-295F發動機,據說能輸出1200馬力,當然理想。坦克懸架不採用扭杆結構,而是外置螺旋懸架,可以儘可能不佔用車內空間,但這也是車身扁平的原因之一。

10號坦克的結構和9號坦克差不多,反正是虛構的,只要結構有那個意思。據說其主炮將使用kwk46105mmL/68火炮,也計劃使用128mm口徑火炮。還說要配置雙向穩定器。比較靠譜的說法是配置麻雀鷹夜視設備,當時已經成熟。

這兩輛騙人的坦克在當時並沒有給盟軍造成太大的麻煩。一是他們的整體技術指標過於誇張。單一的技術雖然可以實現,但是把它們結合起來就變得不現實了,尤其是厚重的裝甲;那時候兩個盟友在資源配置上有優勢,不在乎分配一點資源做研究。

縱觀二戰盟軍,除了為齊格弗裡德防線研製「海龜」突擊坦克和T95重型坦克外,並沒有專門為德軍某型坦克研製的超重型坦克。看來德軍的欺騙戰術並不成功。

相關焦點

  • 令盟軍「談虎色變」的德國虎式重型坦克
    它的誕生和裝備德軍現役部隊,給英美法蘇各國裝甲兵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和恐懼,一時間「小心前方有老虎出沒」這句話成為盟軍裝甲兵的口頭禪!下面就聽老薩來說一說。二戰時期的坦克大體可以分為三類,輕型坦克,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輕型坦克主要起到偵查,警戒和打擊戰場次要目標的作用,在整個裝甲作戰中處於配角的位置。輕型坦克的防禦和攻擊力較差,但機動性優 秀。
  • 二戰前德國為何吞併捷克斯洛伐克?看百變星君38t坦克就知道了
    吞併捷克斯洛伐克是德國發動二戰的重要底氣來源,該國雖然面積不算大,但是卻有著數一數二的軍事工業,輕重武器產能讓德國垂涎不已。僅是二戰前該國研發的38t輕型坦克,就曾被德軍當成裝甲主力,還發展出多種變形。
  • 為了省錢,二戰後期德國用廢棄坦克炮塔修碉堡
    納粹德國曾經想徵服全世界的戰略妄想,隨著一個又一個的失敗,最終使得他們美好的幻想成為了泡影。曾經不可一世,認為老子天下無敵的納粹元首,面對越來越難實現的野心,以及現實無情的打擊下,不得不重新考慮如何「轉攻為守」重建防禦設施,以鞏固二戰前期拿下的那些戰果。
  • 從遊戲論操縱二戰坦克的「正確姿勢」(圖文)
    以上的這一切,不是為了獲得更高的戰績和經驗值,而是為了在瞬息萬變的戰場生存下去。第三種製造殺傷的因素,在於中彈後的火災和爆炸,舉個例子,將炮彈置於車體側面的德國坦克,乘員全軍覆沒的概率就更高;另外,一些坦克炮彈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置敵方坦克手於死地的因素。二戰初期,盟軍使用的穿甲彈其實是鋼製的金屬塊,而德軍使用的穿甲彈中卻安裝了炸藥,能在穿透坦克後直接炸開。
  • 二戰5大冷知識:日本自殺式載人飛彈,盟軍和德國王牌飛行員差距
    【冷知識之一】1940年,法國比德國擁有更多的坦克、大炮和士兵【圖1】由法國雷諾汽車公司生產的法軍二戰主力坦克:雷諾R-35輕型坦克。相比之下,法國有117個師,而且武器也更多:德國有7378門火炮,法國有10700門。德國有2439輛坦克,而法國有3254輛,其中大多數都比德國坦克更大,裝甲和武器都要更強。
  • 斯柯達產的小坦克好在哪裡?才讓德軍在二戰時愛不釋手
    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在二戰時期給人留下的印象並不是很深刻,畢竟面對德國入侵的時候,抵抗能力還沒有法國、波蘭強。但關於他們自產的坦克,在落入德軍之手後,還是享有一定名望的,也不知道被誰先捧起來的?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斯柯達生產的LT-38型坦克,粗略觀看外表後的第一感覺,就是這輛車好像沒什麼出彩的地方。細細觀看後,它還是個鉚接的外殼。那到底是什麼,讓德軍對這輛不起眼的小車深感興趣呢?捷克斯洛伐克在二戰前坦克研發與斯柯達兵工廠只要上過歷史課的人都應該清楚,捷克斯洛伐克雖然在二戰時期沒有什麼戲份,但它被德國所吞併,正是歐洲戰事即將爆發的最後一次預警。
  • 皮薄餡大,卻無堅不摧——二戰德軍「犀牛」坦克殲擊車
    註:「犀牛」坦克殲擊車的全稱8.8 cm PaK 43/1 auf Fgst.Pz.Kpfw III und IV (Sf) Sd.Kfz. 164,意為「基於三/四號坦克底盤的8.8cm口徑PaK 43/1型自行火炮 第164型裝甲車輛」,沿用了德國人一貫的又長又直白的武器命名方式。一.
  • 二戰德國單兵實力有多強?坦克殺手京特,一個人摧毀21輛坦克
    在第2次世界大戰開始之後,德國雖然一開始佔據了很大的優勢,但是逐漸地走向了衰落。到了後期德國已經被其他國家摧毀的,遍體鱗傷,想拿出像樣的坦克,顯得有些艱難,在這時候德國軍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制。在他們認為反坦克似乎成了更重要的作戰任務,所以在當時如果一個士兵可以擊毀一輛坦克,那就可以得到一個銀色肩章。
  • 輕型反坦克炮中的豪傑,能給虎式坦克斷腿的英國6磅反坦克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步兵面對坦克都是一種被支配的情況,沒有裝甲部隊支援的步兵遭遇了坦克,結果不會比一戰的步兵遇到機槍陣地好哪去。此時前線步兵所能指望的就是前線反坦克炮兵拉出自己的反坦克炮,對著那些龐然大物來上一下狠的方能挽救他們於絕境。而在二戰的諸多反坦克炮中,同盟國所裝備的英國QF-6磅反坦克炮無疑是最為優秀的。
  • 二戰傳奇88毫米火炮:號稱「防一切」,飛機坦克都不在話下
    縱觀火炮發展史,從拿破崙時期縱橫歐洲,再到二戰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它已經成為人類戰鬥力的最顯著特徵。雖然發展到今天,火炮的作用已經被遠程武器和精確制導武器掩蓋了光芒,但它曾經的輝煌依然標榜史冊。今天我們要跟大家介紹的,就是一款二戰傳奇火炮,88毫米防空炮。88毫米防空炮的研發,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在一戰中以慘敗告終,戰後籤署的和平條約對德國發展火炮的口徑進行了嚴格限制。但這並沒有阻擋德國設計師追求至高火力的渴望。當時德國設計師們就預感到,未來戰鬥機的作用將會越來越大。
  • 從單兵火焰噴射器到噴火坦克,二戰時期震懾力與威力並存的武器
    為了解決這個情況,噴火坦克就此誕生了,它們並沒有什麼固定的型號,絕大多數坦克都可以加裝噴火器。而最早使用噴火坦克可的則是義大利人,在1935年的阿比西利亞戰爭中,義大利軍隊首次將單兵噴火器加裝在了兩人駕駛的超輕型小坦克上,也算是開啟了噴火坦克的先河。
  • 二戰名將齊登場 悉數《3D坦克爭霸2》知名乘員
    由掌趣科技研發、《3D坦克爭霸》原班團隊打造的全新3D軍事TPS手遊《3D坦克爭霸2》今日乘員玩法曝光。新一代《3D坦克爭霸2》不僅有各種系列的S級坦克、更請來了二戰時期的各路名將前來助陣,幫助玩家一起完成一統天下的夢想!
  • 帶床墊的單人坦克,二戰前德國的奇思妙想
    一戰後,輕型、超輕型坦克一度風靡世界,考慮到那時候裝甲戰還處在探索階段,許多人腦海裡的戰鬥仍是步兵抱著步槍衝鋒的場景,這種輕裝甲觀點也就不足為奇了,雖然二戰時德國的裝甲部隊一度橫掃歐洲,不過該國曾經的裝甲建設道路上也曾受到過超輕型坦克的影響。
  • 二戰德軍坦克王牌魏特曼巔峰之戰,血戰歐洲小村,單挑並摧毀27輛坦克
    盟軍首要目標是卡昂,一個不大但卻是諾曼第地區交通樞紐的小城,承但攻擊卡昂的盟軍主要由以下部隊構成:戰線左側為英第3師,中央為加拿大第3師,右側是英第51師和第50師;另有英第7裝甲師擔當迂迴任務,從右側經175號公路向卡昂包抄。至6月13日英先遣部隊第22裝甲旅己進入波卡基村,繞到了德軍裝甲教導師側後方。
  • 二戰中最好的輕型坦克,M24霞飛坦克,曾擊毀過虎式坦克
    二戰,不僅是重型坦克的戰場,輕型坦克也有自己的作用。在對付工兵,碉堡和支援時,輕型坦克的作用就被體現出來了。今天小編就來講講二戰中最好的輕型坦克,M24霞飛坦克。M24霞飛坦克是20世紀40年代美國通用汽車卡迪拉克分公司研製的一種輕型坦克。
  • 光稜坦克居然真的存在過?坦克世界帶你體驗經典坦克
    紅警中的光稜坦克,以稜鏡折射光進行攻擊,被許多人認為是比較頭疼的存在。那我告訴你,盟軍在二戰時期就造出過"光稜坦克"呢?你肯定覺得怎麼可能,就以現在的技術,也很難造出光稜坦克。
  • 坦克世界 悄悄加強的德系金幣車,你車庫裡的「59-1」號坦克
    它就是D系8級中坦58號試驗型。閒聊「58號Mutz」瑞士貨瑞士G13,就是高仿「追獵者」這個Pz.58坦克其實並不是德國車,它是個瑞士坦克。算是瑞士在二戰後首臺自主研發的國產坦克,瑞士人做生意很有一套,他們明白對於自己這樣的小國還是個「永久中立國」來說,自用的武器裝備那真是「造不如買」。
  • 二戰中的德國裝甲部隊,如何從崛起走向巔峰,又從巔峰走向衰敗?
    如果說起二戰中的德國裝甲部隊,估計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德國裝甲兵開著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中型坦克橫掃戰場,畢竟這是德國最出名的兩款坦克。可若從歷史實際情況出發,德國裝甲部隊也是經歷了一個螺旋式的發展過程,從一窮二白到巔峰時刻,德國的裝甲優勢也並非是一成不變的,甚至有過幾次劣勢時期。
  • 二戰德國88炮打坦克名震天下,那它是如何打擊飛機的呢?
    88高射炮是二戰德國一系列防空炮的總稱,有FLAK 18/36/37/41等。後來又延伸出坦克用的KWK炮系列和反坦克的PAK炮系列。88高射炮射速15~20發/分,與盟軍使用的中口徑高射炮差不多。轟炸機重載時機動能力很差,為了對抗攔截還要組成龐大的「箱形編隊」。在箱形編隊中,所有轟炸機的位置是相對固定的,上下左右都有飛機,機動非常不便。再說轟炸機有指定的任務目標,不是隨便一扔就完事的。它要從預定的航路進入,到預定的空域投彈,否則扔一大堆炸彈也炸不毀目標。
  • 第二次世界大戰12輛坦克-戰爭機器回顧
    除了一個明顯的例外,開戰的坦克在戰爭結束時仍然能夠提供有效的前線服務。1939年,重達23噸的三號裝甲車是德國最強大的坦克,它的37毫米反坦克炮是當時最先進的致命反裝甲武器。到了1942年,裝甲車III和它的37毫米炮都已經過時了,到戰爭結束時,戰場上的巨人像德國的老虎二號,重達77噸,蘇聯與史達林2號戰機對峙,當時的史達林2號擁有122毫米的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