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案例|合夥糾紛or勞動糾紛

2020-10-31 汪正樓律師

合伙人在合夥企業工作,在此過程中有合伙人被除名,此時是合夥糾紛還是勞動糾紛?案由不一樣,適用法律規則不一樣,最終結果也不一樣。

最高院發布的這個案例對是合夥糾紛還是勞動糾紛,進行了詳細解析,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案情簡介

常某維、常某綱、常某繼系兄弟,霍某系常氏兄弟之妹常某絹的兒子。

2002年,常氏兄弟各投資1/3合夥創辦製鞋廠,企業開辦近一年時,因其妹常某絹喪夫,其子大專畢業,懂財務和計算機,為照顧常某絹家庭困難,遂商議讓霍某以技術和勞務入股,佔10%股份。

幾年後該企業經營狀況良好,但霍某私下另開辦了自己的企業,並利用了其掌握的合夥企業的客戶資源。為此,霍某與常氏三兄弟產生了矛盾。常氏三兄弟遂以霍某違反合夥企業制度、損害合夥企業利益為由,將霍某除名,並向其送達書面決定。

霍某遂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確認合夥企業向其送達的除名決定無效。

二、法院裁判情況

一審法院受理案件後,經審理認為本案為勞動爭議案件。

合夥企業為用人單位,霍某在合夥企業中並無任何實際投資,只是合夥企業僱用的一名勞動者。因此,霍某不服合夥企業對其做出的除名決定,應當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遂裁定駁回了霍某的起訴。

霍某不服一審裁定,提起上訴。

二審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屬於合夥糾紛而勞動爭議,因此,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87條之規定,裁定撤銷一審法院駁回霍某起訴的民事裁定,指定一審法院對此合夥糾紛案件進行審理。

三、主要觀點及理由

一審法院之所以作出駁回霍某的裁定,主要理由是:

第一,常氏兄弟針對霍某的起訴答辯稱,霍某在合夥企業中沒有實際投資,當初只是因為妹妹常某絹家中困難,三兄弟才收留霍某在企業打工,並約定拿出企業每年盈利的10%,給常某絹家以助其度過喪夫之初的困難。因此,霍某隻是合夥企業的僱員而非合伙人。

第二,合夥協議書對此記載有模糊之處,既在霍某名下寫有:「技術和勞務入夥」字樣,又寫有將年利潤10%給常某絹家的字樣。

第三,合夥之初,霍某確實按月從合夥企業領取過類似於工資的收入。鑑於合夥協議中沒有用於入夥的技術及勞務的具體內容、數量的約定,一審法院遂認定霍某是合夥企業的僱員而非合伙人。

因此,在發生了常氏三兄弟決定將霍某除名的情況下,霍某應當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爭議仲裁。

二審法院審理過程中,就這一案件的性質問題,存在兩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觀點認為:

從合夥協議記載的情況看,常某絹喪夫後,為照顧其家庭困難,常氏三兄弟同意讓霍某到合夥企業中打工,並協商一致每年將合夥企業10%的盈利拿出給常某絹家是事實,但這並不等於同意霍某做企業的合伙人,否則為什麼不分配10%的年利潤給霍某本人而要寫給常某絹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以下簡稱《合夥企業法》)第13條規定:「合夥企業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執行合夥事務的合伙人應當自作出變更決定或者發生變更事由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企業登記機關申請辦理變更登記。」

正是因為合伙人並未將霍某視為合伙人,因此,合夥企業從未變更登記。而且霍某自己也承認,自己確實提供了技術和勞務,但從未對合夥企業的經營事項發表意見和參與表決,一切都聽三位舅舅的,年終給多少錢就拿多少錢。這說明其並非合伙人,而是受僱於合夥企業。在合夥企業將其除名的情況下,霍某隻能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而不能直接以合伙人的身份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二種觀點則認為:

鑑於雙方當事人對霍某的合伙人身份認識不一,因此,認定霍某是否屬於合伙人的關鍵證據是合夥協議。

從程序上看,認定霍某是否具有合伙人身份之爭議本身,就不能在勞動爭議案件中解決。

因為,勞動爭議的特徵是在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因履行勞動合同而發生的爭議。既然持另一種觀點的人也承認,雙方當事人在霍某是否具有合伙人的身份問題上存在爭議,根據《合夥企業法》第49條規定:「合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可以決議將其除名:(一)未履行出資義務;(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合夥企業造成損失;(三)執行合夥事務時有不正當行為;(四)發生合夥協議約定的事由。對合伙人的除名決議應當書面通知被除名人。被除名人接到除名通知之日,除名生效,被除名退夥。被除名人對除名決議有異議的,可以自接到除名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常氏三兄弟給霍某的除名決定書本身,就是依照上述法律規定的內容,對一個合伙人給予的除名。可能只是涉訟後經人指點,知道如果霍某連合伙人都不是,還可以不分給他財產,才轉而聲稱霍某隻是合夥企業僱員的。

從實體上看,合夥協議上抬頭部分所列合伙人只有常氏三兄弟的名字,協議書中寫明每個人的出資額均等,結尾籤名處也只有常氏三兄弟的籤名和印章或手印。因此,在籤訂合夥協議之初確實無霍某參加。

關於霍某入夥的記載,見於合夥協議左下方的空白處,寫有霍某的名字,冒號之後寫有:技術和勞務。年終紅利中10%給常某絹家。下面有霍某的籤字和手印。

從時間上看,是在常氏兄弟的合夥企業開辦近一年時允許霍某入夥,此時也恰恰是霍某之父死亡一個月以後,與霍某所述其入夥原因是其三個舅舅為照顧常某絹喪夫後無經濟來源的情況能夠相互印證。

因此,應當認定霍某為常氏三兄弟接納的合伙人之一。

上述內容沒有單獨做成合夥企業決議,而是採取了記載於合夥協議書上的形式本身也可以說明,作為合伙人的常氏三兄弟是一致同意接納霍某入夥的。

合夥協議關於霍某入夥的記載確有不規範的地方,而且常氏三兄弟也沒有去工商登記部門變更登記,但這並不影響其接受霍某成為合伙人的主要內容。不規範的操作更不能成為常氏三兄弟否認霍某合伙人身份的證據。

另外,霍某和合夥企業之間從來沒有籤訂過勞動合同,除了加入合夥企業之初的幾個月外,霍某也並非按月領取勞動報酬,而是與其他合伙人一樣年終分紅。這也是企業僱員與合伙人的一個重要區別。

至於說霍某既未實際出資,也從未就企業經營問題參與意見和表決的觀點,也是不能成立的。

作為晚輩的霍某聽從其三位舅父的意見十分正常,這並不能成為其未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的證據;霍某確實參加了勞動,這是勞務出資的表現,而且,常氏三兄弟最終決定將霍某除名的理由就是因為其利用所掌握的計算機技術,在建立網上產品銷售渠道方面擅自做主,並不當利用客戶資料,給合夥企業造成嚴重損失,這恰恰說明霍某作為學計算機軟體設計的大學畢業生,履行了技術出資的諾言。

可見,霍某正是以合伙人的身份參與合夥企業的經営管理和勞動,特別是掌控了企業的銷售事務。

因此,從初步審査的情況看,應當將此案作為合夥糾紛受理,而不宜駁回霍某的起訴,吿知其申請勞動爭議仲裁。

經過討論,二審法院最終採納了第二種意見。

該院認為,《合夥企業法》第49條之所以規定在合伙人不服合夥企業的除名決定時,給予其提起民事訴訟的救濟渠道,應當是出於對合伙人權益給予充分保護的考慮,其中,應當包括本案所面臨的情況。因為如果在當事人就某人是否具有合伙人身份發生爭議的條件下,不給予主張其本人具有合伙人身份的當事人以提起民事訴訟這一救濟渠道,就等於未經審理即剝奪了其作為合伙人的一系列權利,特別是退夥時分得合夥財產的權利。而在勞動爭議案件中,是無法解決上述問題的。

四、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經研究,一致同意二審法院對此案的處理意見,認為:

本案當事人之間就合夥企業向霍某發出的除名通知書所發生的爭議,實質上是作為合伙人的常氏三兄弟與霍某就霍某是否具有合伙人身份發生的爭議。霍某的起訴,屬於《合夥企業法》第49條規定的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受理,並按照合夥糾紛案件進行審理。

(文章來源《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執筆人: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韓玫)

相關焦點

  • 鄭州律師諮詢:退夥糾紛如何處理?退夥糾紛與合夥協議糾紛的區別
    鄭州律師諮詢:退夥糾紛如何處理?退夥糾紛與合夥協議糾紛的區別?【案情簡介】鄭州律師諮詢:退夥糾紛如何處理?退夥糾紛與合夥協議糾紛的區別?原告與被告合夥經營紙管制品廠,雖然沒有籤訂書面合夥協議,也未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但被告在《欠條》中承認雙方的合夥關係,且同意終止雙方的合夥關係並進行了退夥處理,故律師認為雙方是退夥關係,而非買賣合同關係。合夥經營期間,原告因故提出退夥,被告以籤寫《欠條》的方式同意原告退夥並確認尚欠原告退夥款40000元,雙方的債權債務關係明確,依法應予保護。
  • 法院案例選:物業糾紛典型案例 4 則
    標籤:物業糾紛|主體資格|業委會|配套設施案情簡介:2011年,小區421戶業主中有325戶授權業委會起訴開發公司,理由:開發公司在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承諾的會所、幼兒園未達到使用條件。標籤:物業糾紛|物業費|共同管理事項案情簡介:2009年,詹某與物業公司籤訂物業管理合同,約定收費標準為每平方米每月2.8元。2010年,物業公司與開發公司籤訂物業管理委託合同,約定物業收費新標準為每月每平方米6元。2011年,詹某訴請物業公司按新標準多收取的物業費290元。
  • 最高法院:與結算協議有關工程款糾紛典型案例
    案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2018)最高法民終556號「某開發公司與某置業公司施工合同糾紛案」,見《中國新興建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與海上嘉年華(青島)置業有限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謝愛梅,最高院民一庭;審判長謝愛梅,審判員王友祥、肖峰),載《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最高人民法院二審案件解析》(201901/77:216)。
  • 典型的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例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沒有買房就會選擇租房子,籤訂了合同後出現了房屋租賃合同糾紛,遇到這種糾紛,要怎麼解決呢?房屋租賃合同糾紛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那麼,典型的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例有哪些呢?下面找法網小編為您詳細介紹。典型的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例是怎樣的呢?下面跟著王超律師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通過合夥協議清算形成的債權債務,能否主張民間借貸?
    在實踐中,有些買賣關係或者合夥關係,當事人會對貨物買賣價款或者合夥出資款出具欠條、借條,一旦發生爭議,是按買賣法律關係處理,還是合夥法律關係處理經常是雙方爭議的焦點。今天,我們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五條規定和最高院的一再審案例為出發點,與大家共同探討以合夥協議清算形成的債權債務,能否主張民間借貸?
  • 典型案例解析:經濟糾紛和刑事犯罪如何區分?來看最高院這份判決
    本文作者:王科棟律師本文導讀:公安部最新強調,要高度重視、重點解決刑事手段插手經濟糾紛的執法問題。本文通過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份判決,通過一個典型案例,來分析司法實踐中經濟糾紛和刑事犯罪如何區分問題。1、一個典型案例解析:民營企業家涉詐騙罪,再審改判無罪2、最高院:嚴格把握經濟糾紛和刑事犯罪的界限,如何解讀?
  • 最高院公布食品安全典型案例:銷售已過保質期的食品 構成經營者...
    原標題:快訊|最高院公布食品安全典型案例:銷售已過保質期的食品,構成經營者「明知」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 合伙人與合夥企業之間不存在勞動關係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合夥做生意的幾個人,在合夥企業中既做老闆又像其他普通員工一樣上下班並且負責具體事務。像這樣,如合伙人鬧矛盾(僵局)或者退夥(散夥)時能否主張存在勞動關係,進而向合夥企業要求支付未籤勞動合同雙倍工資、經濟補償金(賠償金)、年休假工資等勞動者權益?
  • 家居要聞|名雕股份因勞動合同糾紛被起訴
    名雕股份因勞動合同糾紛被起訴8月6日消息,深圳市名雕裝飾股份有限公司新增開庭一起。名雕股份和深圳市名雕裝飾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九鼎國際分公司均為被上訴人,案由為勞動合同糾紛,將於8月17日由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
  • 勞動糾紛的類型有哪些?
    人與人之間因各種原因而產生糾紛,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也是如此,他們可能因為勞動合同而產生的勞動糾紛、用人單位開除、除名、辭退職工和職工辭職等產生的勞動糾紛等。下面快車小編為您一一介紹。  勞動糾紛的類型有哪些  1、因用人單位開除、除名、辭退職工和職工辭職、自動離職而產生的勞動糾紛。  開除是用人單位對嚴重違反勞動紀律,屢教不改,不適合在單位繼續工作的勞動者,依法令其脫離本單位的一種最嚴厲的行政處分。
  • 從實務角度看涉股權激勵糾紛相關問題及應對策略
    進一步通過逐一閱讀與整理這些裁判文書,可發現在涉題述糾紛中,相對較為常見的案由包括:股權轉讓糾紛、勞動爭議或勞動合同糾紛、合同糾紛、股東資格確認糾紛、與公司有關的糾紛、股東出資糾紛、合夥協議糾紛或退夥糾紛等。 可相互印證的是,此類案由的分布與一般認為股權激勵主要包括「實股」激勵、期權激勵以及虛擬股權(側重賦予分紅權)激勵三種具體類型的主流觀點相對應。
  • 法院案例選:侵權糾紛典型案例5則
    案例索引:北京二中院(2010)二中民終字第8432號「範某與某航空公司人格權案」,見《範後軍訴廈門航空有限公司、中國旅行社中旅大廈售票處人格權案——民航承運人基於安全事由拒載的合法性》(蔡峰),載《人民法院案例選》(201302/84:156)。
  • 民間借貸糾紛如何處理?
    民間借貸糾紛屬於一種民事法律關係,應受民事法律調整,不產生刑事責任。對民間借貸糾紛的處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處理糾紛,必須提供證據:人民法院審查借貸糾紛案件的起訴時,要求原告提供書面借據;無書面借據或無法提供的,應提供必要的事實根據或與自己無利害關係的兩人以上的證人證言。2,出借人不得將利息計入本金謀取高利。
  • 勞動糾紛處理流程
    在處理勞動爭議的時候,勞動關係當事人可以按照勞動爭議處理程序進行申訴,依靠法律途徑得到解決。無論通過哪種方式解決勞動糾紛,都需要了解勞動糾紛處理流程,一起來學習一下吧!請勞動爭議調解程序1、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2、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3、當事人一方也可以不經調解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4、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 「一站式」建設|租賃糾紛,神速化解
    9月3日一大早,兩名怒氣衝衝的當事人走進石獅市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調解員蔡聰明接待了他們。「租期還沒到就要退租,而且還要把機臺搬走,這不是明顯違約了嘛?」說話中,被告尤某顯得有些急躁。「你這廠房根本沒有建設工程規劃手續,說白了就是違章建築、危房,還好意思租給我!」原告陳某也不甘示弱,直接懟了回去。
  • 合伙人內部糾紛,合夥企業要承擔責任嗎?|公司法權威解讀
    在沒有明確約定的情況下,合伙人不能夠直接要求合夥企業為合伙人內部糾紛承擔責任閱讀提示:法律規定普通合伙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這使得即使存在合伙人和合夥企業資金混同、債務混同的情況,也不會對合夥外部債權人產生實質影響,但是當視角深入到合夥企業內部,當合伙人之間發生糾紛時
  • 合夥糾紛拖欠外債 庭前調解日結四案
    合夥糾紛拖欠外債 庭前調解日結四案 2020-06-06 0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站式」多元解紛|營口中院駐院調解員高效化解涉24名勞動者勞動爭議糾紛
    在許多勞動爭議糾紛中企業容易埋怨勞動者工作不力勞動者則控訴企業唯利是圖雙方僵持不下因長期拖欠工資,老孫等24人將公司起訴至大石橋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要求給付工資。2019年12月30日大石橋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該公司支付老孫等24人工資155616.72元。該公司不服仲裁裁決書,起訴至本院。由於該事件涉及人數眾多,快速解決糾紛成為避免矛盾激化的關鍵。
  • 法院案例選:商事糾紛典型案例6則|天同碼
    案例來源於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編《人民法院案例選》2018年第4輯-2018年第9輯(總第122-127輯)部分商事糾紛典型案例。②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6條規定:「承租人對出賣人行使索賠權,不影響其履行融資租賃合同項下支付租金的義務,但承租人以依賴出租人的技能確定租賃物或者出租人幹預選擇租賃物為由,主張減輕或者免除相應租金支付義務的除外。」
  • 最高法院案例|證券機構營業部作為法人分支機構,可成為當事人
    標籤:|證券|分支機構|管轄|其他組織案情簡介:2005年,食品公司在廣東高院以委託理財糾紛起訴證券公司及其位於廣東深圳的證券公司營業部,證券公司提出營業部屬於非法人單位,對外無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能力,且不具備委託理財業務資格,不應作為被告,應移送至證券公司所在地的山東高院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