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與美國聖若望大學聯合舉辦「留美與近現代中美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

2021-02-18 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

2018年8月6日至7日「留美與近現代中美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紐約聖若望大學召開。此次會議由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與美國紐約聖若望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聯合主辦。

聖若望大學李又寧教授首先致歡迎辭。她指出中美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國家,中國留學生成為美國高校招生的主要對象,而在歷史上留學美國與留在美國的中國學人發揮過重要作用。耄耋之年的李教授結合其五十年代留美以來的經歷與感觸談到了留學生在美的艱苦奮鬥歷程,以及面對美國社會的適應性問題。她認為留學生教育極其重要,中美社會存在很多差異,留學生在融入美國社會的時候,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中國是一個有傳統文化的國家,留美學生有文化優勢,需要傳承和學習。

 

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共提交並發表了四篇論文。龍登高教授的報告《現代醫學從中外合作到本土發展——顏福慶的貢獻》,考察顏福慶出國回國創辦聞名遐邇的湘雅醫院,與其他醫學教育與醫療機構,其醫學思想得以借鑑和創新,成為中國現代醫學的奠基人。秘書長伊巍的報告《引領近現代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工程師:來華洋人與留學歸國》以近代中國疏浚行業的開拓者——天津海河工程局、上海浚浦工程局的工程師們為研究對象,利用兩局及MIT原始英文檔案,探討來華洋人工程師與歸國留學生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作用。王苗博士的報告《留學生歸國創業:中國現代產業的先驅—以近代化學工業「永久黃」團體為例》以化學工業這一行業為觀察對象,以近代重要的化工公司、科研機構——「永久黃」團體為切入點,探討留學生對於近代化工產業的推動之功。張姣博士的報告《留美精英與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基於清華大學百年歷史的考察》分析了清華大學百年留美歷程及背景數據,選取代表人物以知識轉移為視角闡述留美精英對現代中國高等教育的影響。

最後龍登高教授對四場報告進行總結,他指出:第一,無論從中國近代的科學、技術、產業、高等教育等方面,從傳統向現代的轉變中,留學生特別是留美學生回國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有的人奠定了中國現代科學、現代產業的基礎,或者成為這些產業的先驅。

第二,在近代中國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時代,即使在那樣動蕩的時代中,仁人志士克服諸多困難與不利條件,實現了創新,其中一個就是從學習引進到本土的適應性改造和創新發展,篳路藍縷,孜孜以求,可以說做出了輝煌的貢獻。在貧窮落後的時代留學生歸國仍然可以有所成就,今天依然有一些困難,包括中美關係的波動,但我們應該有信心、有勇氣去面對。

第三,中國現代科學、技術、產業、企業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曲折發展的歷程。從晚清民國以來,篳路藍縷。顏福慶創辦醫學教育與醫療機構,令人感動;南開大學的趙津教授在整理「永久黃」團體的檔案時感動流淚。中國自1949年之後經歷了一個曲折的變化,為了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很多人急於求成,認為自由市場不能救國,寄希望於政府主導來推動,以至計劃經濟政府控制一切。然而改革開放之後,中國走上了市場經濟之路,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之後,終於迎來了巨大發展。我們今天的改革開放並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與一百年前留學生的歸國創業是緊密相連的。今天我們探討近代留學生與產業進步,要學習他們的精神和他們的作為,繼承他們的事業。

來自中國的學者還有復旦大學吳景平教授,北京大學周建波教授、錢元強教授,香港大學李培德教授、南京大學沈衛威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吳原元教授、江蘇師範大學周棉教授等,與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紐約大學及聖若望大學等美國學者分別從文化、科技、教育、外交、財經等探討留美學生的歷史以及他們在近現代中國中扮演的角色。來自美東各地的華人華僑參與討論,用他們的自身經歷向大家展現留學、留居美國的奮鬥歷程以及對中美關係的展望。

 

相關焦點

  • CISS舉辦「展望美國大選後的中美關係」線上學術研討會
    (CISS)與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ACCWS)聯合舉辦「展望美國大選後的中美關係」線上學術研討會。會議由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瑩主持。參加此次線上會議的中方專家有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研究員王剛毅、CISS客座研究員達巍、安剛、中國論壇特約專家黃靖,外方專家有胡佛研究所傑出軍事研究員加裡·拉夫黑德(Gary Roughead)、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亞洲及日本研究項目高級副總裁麥可
  • 中美關係關鍵期 國際交流不斷深化 | CCG7...
    CCG常年來致力於國際化與全球化議題的研究與探索。在2019年1月世界經濟論壇在瑞士達沃斯舉辦期間,CCG在達沃斯聯合舉辦了以「波折下的全球化發展新方向和新動力」為主題的午餐研討會,是唯一在達沃斯舉辦論壇的社會智庫。
  • ...公共管理」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成功舉辦
    2020年12月5日,「國際秩序轉型中的國際組織與公共管理」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文科樓成功舉辦。本次學術研討會由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主辦,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外交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浙江大學、蘭州大學、南開大學、湘潭大學、雲南大學等機構的30多名學者通過線下和線上方式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 第二屆「清華-匹茲堡大學醫學學術聯合研討會」在美舉行
    第二屆「清華-匹茲堡大學醫學學術聯合研討會」在美舉行  清華新聞網5月7日電(通訊員 王大亮)美國當地時間4月29-30日,第二屆「清華-匹茲堡大學醫學學術聯合研討會」在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Scaife Hall會議中心舉行。
  • 國際關係學院與韓國學術研究院成功舉辦「2011東亞未來倡議」研討會
    10月28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與韓國學術研究院(Institute of Korean Studies)合辦的「2011東亞未來倡議」學術研討會在港澳中心瑞士酒店成功舉行。出席會議的韓方代表有韓國駐華大使李揆亨,韓國學術研究院理事長、韓國18屆國會議員樸日恩(Park Sang Eun),韓國學術研究院副院長李春木(Lee Choong-Mook),韓聯社原執行長張用永燮(Chang Young-sup),鬥山重工高級行政顧問、原駐巴西大使金旺東(Kim Kwangdong),原外交通商部安保事務大使、延世大學政治學教授文正褀,原駐奧地利和葡萄牙大使申友覺
  • 「國際秩序轉型中的國際組織與公共管理」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
    2020年12月5日,「國際秩序轉型中的國際組織與公共管理」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文科樓成功舉辦。本次學術研討會由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主辦,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外交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浙江大學、蘭州大學、南開大學、湘潭大學、雲南大學等機構的30多名學者通過線下和線上方式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 2017清華大學—東京大學聯合研討會開幕
    2017清華大學—東京大學聯合研討會開幕清華新聞網4月17日電 4月14日上午,「2017清華大學—東京大學聯合研討會」 開幕式在清華大學主樓舉行。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東京大學副校長關村直人(Naoto Sekimura)與副校長光石衛(Mamoru Mitsuishi)教授出席儀式。
  • 人美發布丨歸成——中國近現代建築研究與賓大建築教育學術研討會
    歸成——中國近現代建築研究與賓大建築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時間2019年10月12日(周六)13:30—17:30會議地點他們的影響遍及中國現代建築學科發展的各種領域:從建立學術團體、出版學術刊物、參與國際建築活動,到創立中國建築史、中國傳統建築、中國園林及傳統藝術的研究基礎與方法體系。
  • 【會議簡訊】「拜登時期中美關係前瞻」學術研討會召開
    2020年11月2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家全球戰略智庫《國際經濟評論》編輯部、中國世界經濟學會聯合組織「拜登時期中美關係前瞻」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就拜登時期美國政策走向、中美關係前景等問題展開了深入研討。
  • 清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聯合研究中心成立
    經過三年多緊密籌備,由清華大學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聯手合作的「清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聯合研究中心」1月8日在清華大學醫學院成立。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陳吉寧教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副校長Kristina Johnson教授共同為中心揭牌。兩校同時在清華大學籤署了科研與教學合作協議。
  • 陳旭訪問美國喬治城大學、布魯金斯學會和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
    籤約儀式後,喬治城大學美中全球議題對話項目舉辦「中美對話-高等教育合作展望」研討會。陳旭在致辭時指出,中美兩國有著和平與發展的共同追求,也同樣面臨著環境、氣候、安全、發展等全球性挑戰。中美兩國的大學必須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承擔起人才培養和創新啟迪的責任與使命,為中美兩國的學者和青年人搭建更為廣泛深入的交流平臺,為建立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 北大臺灣研究中心主辦「兩岸關係新思路」學術研討會
    近日,受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委託,由北京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和全球華人政治學家論壇聯合主辦的「兩岸關係新思路」學術研討會在北京香山飯店舉行。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孫亞夫、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林建華、北京大學副校長兼北京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主任張國有、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港澳局局長王憲、北京大學校長助理兼國際合作部部長李巖松、北京大學黨委統戰部部長盧鹹池、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緝思等出席了會議。國臺辦港澳局、研究局、法規局和外交部港澳臺司等部分領導也出席了本次會議。
  •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iBHE聯合東京大學舉辦博士生在線研討會
    11月11日,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生物醫藥與健康工程研究院(iBHE)與東京大學聯合開展博士生在線研討會。來自東京大學、清華大學醫學院、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的200餘名師生參加了此次在線研討會。
  •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在線舉辦中美應用型人才培養研討會
    8月7日,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在線舉辦「中美應用型人才培養研討會暨中美人才培養計劃121項目發展研討會」,來自美國州立大學與學院協會、交流協會中教國際教育交流中心、41所中國高校及31所美國高校的百餘名代表參會。
  • 2019中日關係研討會在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舉行
    不過,由於中日關係本身錯綜複雜,因此,進一步促進兩國關係健康穩定發展,並就當前中日關係面臨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成為我國學者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在此背景下,由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和外國語學院協辦的「2019中日關係研討會」於2019年5月25日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北四樓舉辦。
  • 首屆華人宗教國際學術研討會將在華僑大學召開
    作者:鍾大榮(華僑大學海外華人宗教與閩臺宗教研究中心)                     2016年10月29-11月1日,首屆華人宗教國際學術研討會將大華僑大學廈門校區召開,主辦單位為華僑大學海外華人宗教與閩臺宗教研究中心,泰國法政大學東亞研究所、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華研究中心為協辦單位。
  • 煙臺大學舉辦英美法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8月6日-7日,英美法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煙臺大學舉行。    研討會開幕式由煙臺大學副校長房紹坤教授主持。煙臺市委副書記範慶梅和煙臺大學校長郭明瑞教授分别致歡迎辭。    我國著名比較法學家、翻譯家潘漢典教授在發言中對煙臺大學為英美法教育研究作出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
  • 「歸成——中國近現代建築研究與賓大建築教育」學術研討會12日舉行
    歸成——中國近現代建築研究與賓大建築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時間2019年10月12日(周六)13:30-17:30會議地點他們的影響遍及中國現代建築學科發展的各種領域:從建立學術團體、出版學術刊物、參與國際建築活動,到創立中國建築史、中國傳統建築、中國園林及傳統藝術的研究基礎與方法體系,他們的思想與實踐涉及到城市理論與都市建設,觸及到歷史保護與建築修繕,並且在建築理論、設計思想與建築評論等方面,對建築的「現代性」與「中國性」進行了深刻的思考與探討,不僅開拓了中國現代建築學科的發展之路,而且也取得了學術方面的豐厚成果和極高成就
  • 【學術盛會】「中共十九大與中共未來」國際學術論壇在美成功舉辦
    論壇紀要第一場: 中共十九大與中共未來(伯克利會議)當地時間2017年11月13日,由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山東大學當代社會主義研究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研究所聯合舉辦的第二屆國際中共學論壇第一場研討在伯克利分校東亞研究中心學術報告廳成功舉辦
  • 山東大學猶太教中心舉辦「猶太與儒家倫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研討會現場會議合影佛教在線山東訊 12月8日至10日,由山東大學猶太教與跨宗教研究中心聯合芝加哥大學北京中心、芝加哥大學猶太研究中心舉辦的「猶太與儒家倫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山東大學順利召開。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夏威夷大學,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四川外國語大學、南京大學、河南大學、山東大學等國內外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30餘人匯聚泉城,圍繞猶太與儒學兩種傳統中的倫理以及二者之間的比較研究展開了富有成效的研討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