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地標①】臺南「中國城」:紙醉金迷與魚龍混雜,見證臺灣那...

2020-12-19 上觀

【編者按】在城市化的進程中,臺灣有很多建築被推土機夷為平地。這些消失的建築承載著很多人的情感與記憶,也見證著城市的發展變遷。上觀新聞今起將講述那些臺灣消失的地標建築。

 

臺灣「中華文化總會」最新一期《新活水》雜誌上,刊出對紀錄片《紀念中國城》導演陳君典的訪談。對於臺南中國城這幢建築,他在訪談中說了一句話:李祖原設計的中國城,其實只在某些地方用中國元素做點綴,其他部分反而像是一個大型的住商混合區。而這座曾經引領上世紀80年代城市流行風潮的建築,3年前已被拆除。當時主導拆除的臺南市長,就是賴清德。

 

拋開政治因素,這座仿中國傳統元素的建築更像是今天的Shopping Mall,或者是商業綜合體。它承載了很多臺南人的記憶與情感,也見證著城市的發展變遷。

 

 

紙醉金迷

 

臺南中國城坐落在臺南運河邊,由知名建築師李祖原設計。不是專業人士可能不太了解他,但說起他的代表作就如雷貫耳了:臺北101大樓、高雄85大樓都出自他之手,大陸一些城市也有他設計的作品。

 

中國城總建築面積3000坪(1坪約3.3平方米)。1983年開業後,逐步發展出三大特色:商店街、地下街以及中國城大戲院。

 

其中,最熱鬧的是地下街。由中正路底部樓梯進入後,按順序可分為飲食區、百貨區、冰宮、遊樂場等。當時,這是臺南的第一條地下街,其獨特的營業模式也改變了臺南人對逛街的認識。

 

居住在當地有30年的李郡河先生說,在中國城建築前,每年尾牙到第二年元宵的一個月時間裡,從中正路到運河盲段這一段會被封路。作為年貨大街,大家都必須搶著去抽籤、拿攤位,當時就有人說,如果這些做生意的榮景能夠延續整年該有多好。

 

那是「臺灣錢淹腳目」的年代,很多大老闆一晚上花個20萬元新臺幣,眼睛都不眨一下。那時,中國城地下街的卡拉OK店牆上貼滿寫有歌名和號碼的彩色歌單:「今夜又擱為你醉 21747」「愈搏愈重 26070」「相逢26557」……懷舊唱片行裡擺放著「蠟筆小新」「忍者龜」「家有賤狗」等風靡一時的錄像帶。書店裡有言情小說《搞怪灰姑娘》《火爆恰婆娘》《綁架新娘》,海報架則鋪滿了金城武、郭富城、酒井法子、周慧敏的寫真照。小吃店的招牌寫著鍋燒意面、蝦仁蛋炒飯、正宗原味棺材板、木瓜牛奶……這座中國城見證著臺灣經濟騰飛時的紙醉金迷。

 

 

魚龍混雜

 

與紙醉金迷相生相伴的,就是中國城的魚龍混雜。

 

中國城所在的中正路,以往被稱為電影街,除中國城大戲院外,林林總總有10家戲院在附近營業。

 

「運河沒蓋蓋子」是臺南有名的俗諺,大意是「去跳運河死吧。」上世紀50年代有一個以臺南運河附近的「風化區」為背景的劇本,被香港、臺灣的電影公司相中,在這裡先後拍攝了《運河奇緣》和《運河殉情記》。兩部電影差不多同檔上映,也意外引發男女跳運河的「殉情潮」。 

 

 

《運河殉情記》故事梗概是,女主角、10多歲的臺南藝妓陳金筷弄丟了家中的5元錢,一時情急哭了起來,路過的男主角吳皆義了解狀況後,便給了5塊錢。陳金筷長大後,兩人在藝妓館重逢墮入愛河。之後,有大老闆要將陳金筷納為小妾,出嫁那天,陳金筷投運河自盡,吳皆義也隨她而去。

 

這分明是臺灣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結果,電影不僅引發殉情潮,甚至出現不少水鬼「抓交替」的傳說(枉死的鬼魂為了投胎轉世,必須找一個替死鬼使之身亡)。中國城投入商業化運營後,這個傳說並未從此停歇,反而越加荒唐,導致中國城成了「鬼城」。

 

還有,就是中國城裡的「冰宮」。它其實是溜冰場,由於人口複雜,經常發生打架鬥毆事件,有好幾個人打架後不治身亡。1990年左右冰宮被拆除改為電動遊樂場,後又改成「親子堡」,接下來的營業項目則越來越偏向賭博。

 

中國城大戲院以及周邊賓館內的故事,演繹著人性、情慾、怪誕……中國城也成為當地環境髒亂、治安不佳的代名詞。

 

 

寂寞沒落

 

據當地人講,擁有30多年歷史的中國城之所以走向寂寞和沒落,大致有下面幾個原因:

 

1992年,當地興建海安路地下街工程與拓寬計劃,使得中國城與中正路的人潮被截斷,走到中國城需繞路而行,人氣逐漸沒落。

 

1996年新光三越、1997年遠東百貨、2000年FOCUS時尚流行館開幕,百貨公司的形態不僅改變了消費習慣,其帶來的人潮及商機將其它商圈的繁榮程度推向高峰,中國城風光不再。

 

中國城內部面臨管理與居住的諸多問題,在當時沒有管理委員會的狀態下,大樓、地下街、店面等各自為政,治安與管理都產生很大問題。

 

最初,中國城採用了當時最好的鋼材,每家每戶都有獨立電錶,還都配備了視訊通話器,各方面看來都是上佳之作。然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國城變得一片破敗,環境髒亂、治安死角,「鬼城」的名號變得名副其實。它就像擁擠不堪的香港重慶大廈一樣,在歷經滄桑後喘著氣,以斑駁身軀訴說著過往。

 

長輩口中的繁榮、熱鬧、人潮洶湧,到了年輕一輩,只看見衰敗與冷清。最終,2016年3月中國城被拆除,一片公共水域和綠蔭取代了它。

 

同樣是李祖原設計的建築,臺北101大樓就像新世紀的寵兒一樣,承接了四面八方的關愛眼神,而臺南的中國城則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的巨大想像後,迅速沒落,即使是從小在周邊長大的人,也不得不感嘆「兩座建築命運大不同」。如今只能在《紀念中國城》的影像中,以及在記憶的閃回中,回放著當年盛況,感慨著時光與變遷。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焦點

  • 臺灣:臺南林百貨近百年的風華、見證府城超過一甲子的歷史
    導語:臺灣、臺南林百貨近百年的風華、見證府城超過一甲子的歷史。大家好,我是本文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行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林百貨,人稱五棧樓仔。在一九三0年代,從臺南車站經明治公園到臺南運河之間的大正町通、末廣町通,是城市裡最繁華的地段,林百貨與鄰近的小出商行現今中正路47、49、51號,獨領一時風騷。
  • 臺灣臺南的赤崁樓,它曾經是全臺灣的號令中心
    接著分享我的臺灣自由行。本日從高雄坐台鐵到臺南,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住宿就安排在臺南火車站的對面,放下行李就開始了今天的行程。第一站就是赤崁樓景區,這也是到臺南必去的景點之一。這是我入住酒店大樓,就在臺南火車站對面。
  • 在臺灣臺南周邊,有哪些值得一去的風景區?
    當然,現在到臺灣去旅遊,作為一個普通老姓,雖然有一定障礙,但我想這肯定只是暫時的。"臺南"是臺當局設定的六大直轄市一之一,與大陸隔海相望。由原臺南縣和臺南市合併而成。面積兩千多平方公裡,人口一百八十多萬。當然這點兒面積與人口,在大陸來說,就是一個區縣的標準。由於面積不大,所以也沒有太多著名的景點。不過有些地方還是值得一去的。首先,推薦的是臺南孔廟。
  • 收復臺灣的見證者——臺南赤崁樓
    臺南是大陸漢人最早移民開始開發臺灣本島的地方,早期的臺南市西部是一片汪洋,稱之臺江內海。內海西緣沙洲環繞,是西拉雅平埔族臺灣社的聚居地。臺江東岸則是平原區,是平埔族赤崁社所聚集的地方。因此,明代的地圖、文獻上分別稱呼臺江西、東岸為臺員與赤崁。早期的漢族移民,可以追溯至明代中葉。
  • 臺南地標藍曬圖重現 3D版「畫了過去也畫了未來」
    原標題:臺南地標藍曬圖重現 3D版「畫了過去也畫了未來」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導,海安路的藍曬圖曾是臺南人共同的回憶,但隨著屋主把用地收回,藍曬圖牆面在2014年2月被塗白。相隔10個月後,藍曬圖又回來了,而且這次是以3D樣貌重現在臺南人的眼前。   海安路藍曬圖的消失,也讓藍曬圖爆紅,臺灣灣許多地方都有藍曬圖,但真正屬於劉國滄的作品其實並不多。
  • 探訪臺南必遊古蹟:臺灣最早的政治經濟中心——赤崁樓
    探訪臺南必遊古蹟:臺灣最早的政治經濟中心——赤崁樓 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2012年07月19日16:56 >>>>臺南行知錄之三   赤崁樓位於臺南市赤崁街與民族路交叉口上,是臺南最著名的古蹟與精神象徵,中國明永曆7年(西元1653年),荷蘭人在此興建「普羅民遮城」,漢人則以「赤崁樓」、「番仔樓」或「紅毛樓」來稱呼它,至永曆9年乙未(西元1655年)大致完成,這便是初期的赤崁樓。
  • 臺灣人眼中的臺南
    來自臺灣教師Sabrina的獨家旅行線路「臺南」是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多樣的歷史文化讓臺南有著
  • 遊遍臺灣:臺南,講述臺灣歷史的城市(圖)
    從荷蘭人侵佔臺灣一直到清代,臺灣最大的市鎮不是臺北市,而是臺南市。也就是說,臺南是臺灣最早被開發的地方,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一直是臺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特殊的歷史發展過程留下了特殊的歷史印記,造就了臺南豐富獨特的文化韻味。全臺灣一級文化古蹟共19處,臺南佔了7處,分別是臺南孔廟、臺灣城殘跡、大天后宮、祀典武廟、五妃廟、赤嵌樓和億載金城。
  • 臺南漁光島帆船地標 蚵殼製成(圖)
    原標題:臺南漁光島帆船地標 蚵殼製成(圖)   中新網8月12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南市安平漁光小區發展協會志工在漁光路打造漁光島新景點,他們以漂流木及蚵殼等廢棄物,做成海浪、帆船造型,展現在地特色,成為遊客注目的入口意象。
  • 全島中心轉到臺北,南部中心轉到高雄,舊臺灣府城臺南為何衰落?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臺灣府建立,臺灣第一次被正式統一到中央王朝版圖之內,臺灣府的府城建立在嘉南平原西南的臺江內海東南岸,大概是臺南市中西區東半部、東區小部分及北區小部分。臺南地區作為臺灣中心有著很古老的歷史沿革,荷蘭人統治臺灣時期其統治中心赤嵌樓(普羅民遮城)就位於臺南;之後明鄭政權的統治中心,由熱蘭遮城改的安平城(延平王城)也是在臺南。
  • 臺南地標,登海神廟解讀赤崁樓歷史,觀文昌閣周邊感慨滄海桑田
    赤崁樓又叫「紅毛樓」,歷經明、鄭、清,以至日據時期300多年變遷,可以說是臺南歷史變遷的見證者。它的建築特色也從荷蘭式的城堡到中國式建築,如今,它不僅是一座戶外博物館,也是臺南著名的古蹟和精神象徵。赤崁樓建築群庭院南面的海神廟和北面文昌閣,是兩座紅瓦飛簷的中國傳統建築,懸掛「赤崁樓」門匾的閣樓就是海神廟。安平古堡位於臺南,又稱奧倫治城、熱蘭遮城、安平城、臺灣城,是臺灣地區古老的城堡。每到黃昏落日景色優美,「安平夕照」也被譽為臺灣八景之一。雖已歷經多次整建,不復當年碉堡宏偉壯麗,但是所保存的豐富史料和代表的文化意義,仍是非常值得一遊的勝地。
  • 駐點記者「臺灣過大年」:「行春」到臺南
    「行春」到臺南——駐點記者「臺灣過大年」組稿之四新華網臺南2月8日電(記者李惠子 郭鑫)「行春」在臺灣指的是正月初一出行,或往寺廟拜神,或給親友拜年。新春之際,新華社駐點記者走進寶島古城臺南,借用「行春」一語,踏訪鄭成功收復臺灣以來留下的歷史古蹟,感受南臺灣的「年味」。走在車水馬龍的臺南市民族路上,過年的熱鬧氛圍瀰漫在空氣中。
  • 寶島臺灣環島遊,不要錯過這6座城
    臺南臺南曾經因為擁有優良的大型海灣,是臺灣最早發展起來的城市,是整個臺灣歷史文化氣息最濃烈的一座城市,所以如果想了解臺灣的歷史,必然不能錯過臺南!臺南有數百年的歷史滄桑,獨特文化和歷史背景造就了一些著名景點比如孔廟,是全臺灣建成的第一座文廟,而在附近又發展出一條特色的文化老街值得一逛。然後講述了臺南甚至臺灣歷史的國立臺灣文學館,不同方式講解的歷史給人的體驗特別的棒!所以很快你就會覺得臺南,是一座充滿故事的城市,然而也是一座舒服又優雅的城市。
  • 消失的臺灣古早味 再度飄香
    臺南市民黃婉玲,花了9年寫下《尋找臺灣古早味》,為消失中的臺灣庶民小吃,留下歷史記錄。記者吳淑玲/攝影     臺南市民黃婉玲花了9年時間尋訪,收集36個已消失或面臨消失的庶民小吃,出版《尋找臺灣古早味》,要為臺灣庶民美食文化留下歷史記錄。黃婉玲曾經營美容沙龍、房地產投資,從沒想過有一天會投入採訪寫書的工作;黃婉玲說,動機是多年前侄子的一句話:「臺灣那有什麼文化?
  • 臺灣漫遊,到臺南看300年歷史變幻,世事浮沉
    小編的這一站在這段臺灣趴趴走的旅程中時間比較雞肋,前前後後的目的地都很明確安排好了,剩下中間兩天不知道去哪裡好,所以就把臺南提上了日程。臺南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沒有大城市的喧囂,只有寧靜的安逸和那些撫慰人心的美食。
  • 清代33進士光耀臺灣 臺南展珍貴兩岸文物(組圖)
    清代33進士光耀臺灣 臺南展珍貴兩岸文物(組圖) 2014年07月29日 10:55:59  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 臺南藝術學院 - 中國臺灣網
    臺南藝術學院成立於1996年,是「教育部」為均衡臺灣南北藝術教育發展所設立。校園位於烏山頭水庫西方山坡地上,佔地廣達57公頃,優美的自然景觀,加上融合中西方特色的校舍建築,宛若山水畫幅裹的雅致庭園。臺南藝術學院被打造得宛如一座公共景觀藝術殿堂。校園空間融入江南水鄉意境,校舍建築也運用中國漢唐圖飾與閩南紅磚建材,在臺灣的大學校園中獨樹一幟。
  • 圖:臺灣旅遊景點——臺南赤嵌樓
    圖:臺灣旅遊景點——臺南赤嵌樓 2008年04月08日 2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聲明:凡標註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
  • 臺南昔日知名地標藍曬圖被刷白 網友怒嗆(圖)
    原標題:臺南昔日知名地標藍曬圖被刷白 網友怒嗆(圖)   中新網2月25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南海安路「藍曬圖」24日正式走入歷史。 (來源:中國新聞網)
  • 臺灣寫真:訪臺南,蔡武看見共同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聯誼會名譽會長蔡武一行8日深入探訪臺灣歷史最為悠久,保持較完整的臺南孔廟以及他久已嚮往的臺灣文學館、赤崁樓等文化景觀。臺南市是蔡武訪臺之行最後一站。7日晚抵達此間,他即對前來表示歡迎的臺南市市長許添財及臺灣南部各縣市文化行政部門主管表示,臺南是臺灣知名的文化之都,文化之旅不到臺南就不完整;孔廟、臺灣文學館都是他久已嚮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