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青年節這個特別的日子,我重讀魏書生的《教學工作漫談》,並仔細拜讀了他的代序《我為什麼願意教書》,掩卷沉思,心潮起伏。魏書生代序中說的問題也正是我很傾訴的一個問題,就讓我跟魏書生老師同題,一起回答「我為什麼願意教書」吧!
這是關於一個青春的故事。
魏書生,中國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國首屆「十大傑出青年」,是我的偶像。魏書生16歲那年,正是渴望讀書的日子,「文/革」開始了,念完初三的魏書生下鄉到了遼寧盤錦。19歲,魏書生當上了一名民辦教師,忽然發現學生心靈世界的廣闊,孩子們真誠、質樸、勤勞的品質深深地感染了他。在接下的日子,師生互相交流,讓魏書生精神得到了滿足,心靈得到了安寧。為了教書,他甚至放棄了招工進城的機會。
出於對教書由衷的喜愛,魏書生不僅樂於教學,而且善於教學。
1978年,魏書生到盤山縣三中任教,不久,學校要提拔他當教導處副主任,不再兼課。魏書生聽到消息後,連夜寫辭職報告,要求帶班上課,經過苦苦要求,學校領導終於同意了他的請求,但條件是以學校工作為主,兼班主任和語文教師。
為了兼顧學校工作和語文教學,魏書進行了大膽的課改實踐,明確了學什麼和怎麼學,並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他教給了學生自學語文的方法,如怎樣讀一篇文章、怎樣提高學習效率、怎樣制定學習計劃等,並引導學生持之以恆地執行自學計劃。通過一番改革,魏書生所帶班級的成績遙遙領先於其他班級,甚至比其他重點中學還要好。魏書生成功了,34歲便被授予「特級教師」稱號。
我沒有魏書生這樣的成績,但我也有魏書生一樣的情懷,因為我也像魏書生一樣,喜歡當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和語文教師。
為了當好一名班主任,我參加工作後不久就讀了魏書生老師的著作《班主任工作漫談》。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魏書生老師教育學生的方法――寫「說明書」。很多老師對於犯錯的學生總喜歡讓他寫「檢討書」,而魏書生老師卻是讓學生寫「說明書」。
我剛畢業就在一所鄉鎮中學當班主任,於是我按照魏書生老師的做法,讓犯錯的學生寫「說明書」。如學生打架或破壞公物了,我不會找來學生痛罵或痛打一頓,而是讓他充分享受「申訴」的權利,於是「說明書」就用上了。我讓學生把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寫在一張紙上,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都要寫清楚(我也省了很多「審問」的過程),首犯四百字以上,再犯六百字以上,第三次還犯則要寫八百字以上,層層加碼,依此類推,把語文課上的「記敘六要素」全用在班主任工作上了,倒也「學以致用」、「教以致用」。
凡我教育過的學生,很少在同一類型問題上犯兩次錯誤的,因為「說明書」確實難寫啊!一些經常違紀的學生,學習基礎本來就不好,你讓他憋幾百個字的「說明書」出來,還不如直接揍他一頓或罰他跑上幾圈呢!可是,在我這裡,學生想「爭取」到我的「體罰」(如跑步),那是很難的。有學生曾懇求過我:「鍾老師,你就讓我跑步吧,衝廁所也行,只要不寫說明書。」然而,我不為所動,堅決不罰,因為「說明書」我會「存檔」,而跑步或衝廁所會馬上「銷帳」。在這樣的班級管理下,經常寫「說明書」的同學,語句越來越順暢了,事情表述得越來越清楚了,寫作水平也在無形中得到了提高,真是一舉兩得!
我應該感謝魏書生老師。如果我不讀魏老師的著作,我也不知道用「說明書」這個「懲罰」方式,而且「說明書」給人的感覺是很溫情的,好像學生都沒有錯,只是向老師說明情況,自然學生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了。「檢討書」就不同,老師在潛意識裡就事先斷定學生錯了,然後讓他「檢討」,這就犯了一個先入為主的錯誤,這也是學生比較反感的。正是因為讀了這些有益的教育專著,我所管理的班級多次獲得縣上以上先進班集體榮譽,我也多次獲得縣級以上優秀班主任稱號,而且在剛參加工作時我就連續三年獲得年度考核優秀,享受了「提前晉升工資」的政策待遇。
在我從教二十四年日子裡,先後當過班主任、教研組長、校刊主編、教務副主任、教務主任、副校長、校長、科研處主任等職,現在的我,是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所有的「職務」, 在我眼裡不過是過眼雲煙,只有語文,才是我一生的至愛,因為我願意教書,喜歡教書。正如我在《一生情定語文》的文章中所說:「我本來就不屬於官場,不適合官場,也不想長期混在官場,只有語文,才是我一直的牽掛,一向的追求,一生的信仰。」
做一名永遠的語文人,我永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