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西遊記》裡有個神通廣大的王母娘娘,種了一顆蟠桃樹,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三千年的小蟠桃凡人吃了可得到成仙,強身健體;六千年的蟠桃凡人吃了可以白日飛升,長生不老;而九千年的蟠桃人吃了可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她每年都要舉辦蟠桃盛會,宴請各路神仙,孫悟空正是沒有被西王母看起,未能被邀請參加這個盛會而盛怒,大鬧了蟠桃會。
涇川王母宮 攝影:盧清國
王母娘娘:西王母的前世今生
「西王母」又有瑤池金母、王母娘娘、金母元君、西華金母、金母、太靈九光龜臺金母、九靈太妙龜山金母、瑤池金母大天尊、金母娘娘、無極瑤池金母等尊稱。
涇川王母宮壁畫 攝影:盧清國
涇川王母宮壁畫 攝影:盧清國
民間傳說《天仙配》裡,王母娘娘有七個美麗的女兒,第七個仙女和人間董永的一段愛情故事。總之,在很多神話傳說中都有這個雍容華貴,不可一世的王母娘娘,應該是天庭裡地位最高的女人。
涇川王母宮壁畫 攝影:盧清國
王母娘娘雖不是肉體凡胎,卻也有七情六慾,人們安排她與玉皇大帝結為夫妻,有如人間帝後。二人還生了七位女兒,其中小女兒七仙女私自下凡,與窮小夥董永「天仙配」的故事家喻戶曉。她還有個外孫女叫織女,與牛郎七夕鵲橋相會的故事,更是婦孺皆知。
涇川王母宮壁畫 攝影:盧清國
涇川回山:回屋、王母宮、西王母聖地
涇川王母宮 攝影:盧清國
王母宮位於甘肅省涇川縣城以西1華裡處的回山之上,景區內主要有王母宮、瑤池、回屋、石窟等四個景點。相傳,王母宮是西王母的降生地、發祥地和祖廟所在。它是中國西北地區著名道教宮觀之一。
涇川王母宮 攝影:盧清國
涇川王母宮 攝影:盧清國
王母宮山又稱回中山,相傳古代兩位非常信仰道教的帝王周穆王和漢武帝都曾到過這裡遊歷,道教的最高女神西王母還曾經在這裡設宴招待他們。王母宮是公元前2世紀開始修建的,以後歷代又不斷擴建。至1522年,這裡已經有一山門、二山門、三山門、王母宮、文昌宮、三清樓、望河樓、玉皇大帝等建築。
涇川王母宮 攝影:盧清國
涇川王母宮 五帝殿 攝影:盧清國
涇川王母宮 三皇殿 攝影:盧清國
清朝(1644-1911年)末期時,由於戰爭原因,王母宮的大多數建築都遭到破壞,只保留了王母宮石窟以及一些古鐘和碣碑。
涇川王母宮 回屋 攝影:盧清國
回屋為仿古建築,呈"回"字結構,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回山之下,相傳是西王母居住和西王母與東王公相會的地方。
涇川王母宮 回屋 攝影:盧清國
回屋內有《回中降西王母處》大型石崖壁畫,壁畫前有西王母塑像。回山瑤池傳說是西王母的宮廷,位於回山山麓,樹木參天,泉水叮咚,傳說是西王母舉辦蟠桃會的地方。每年農曆三月二十日王母宮舉行西王母盛會,前來拜謁者人山人海,香火十分旺盛。
涇川王母宮 回屋 攝影:盧清國
回山,以神秘美麗的景觀、風水、方位,贏得西王母的青睞。歲月悠悠,滄海桑田,回山的造型和定勢在人們心中永不泯滅。回山仙境,是祥雲紫氣、神雨仙風匯聚之地,這裡有奇花異木、神泉仙水,回山是值得永遠驕傲的風水寶地。
神話傳說中的西王母在歷史上確有其人!
涇川王母宮 壁畫 攝影:盧清國
我國一些學者、專家研究認為,被賦予了濃厚神話色彩的西王母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在我國很多古籍、神話傳說中,西王母的故事綿綿不絕。從《山海經》到漢書、明史等都有關於西王母的記載。西王母在民間又被稱為「王母娘娘」,是一位擁有至高權力、雍容華貴的女神。研究崑崙文化的學者李曉偉說:「事實上,被無數神話光環籠罩的西王母並非天仙,而是青海湖以西遊牧部落的女酋長。」青海師大地理系張忠孝教授在其有關署名文章中說:「值得說明的是,西王母既是一個古老部落國家的稱號,又是古國女王的尊號,代代相傳。
涇川王母宮 攝影:盧清國
1999年在涇川召開的海內外西王母民俗文化(神話)學術研討會上,專家比較認同的觀點是:西王母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她是中華民族的女神、美神。西王母逐漸衍變成王母娘娘後,更成為中華民族神殿中的顯赫尊神,足以見證她已成為和平與長壽的象徵,深入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心中。
臺灣同胞為何以尊西王母為自己崇拜的主神?
從古及今,中國有西王母信仰,崇拜習俗主要存在於漢民族中,大陸民間將西王母俗稱為「王母娘娘」,臺灣民間俗稱「母娘」,在道教中稱「金母」。《酉陽雜俎》中說西王母尚有俗名叫「回」。《神異經》中說世有「回屋」,上有大鳥名「希有」,一翼遮「東華」一翼遮「西華」,西王母與東王公每年在鳥背相會一次。
涇川王母宮 攝影:盧清國
今天,西王母信仰主要存在於海外華人中間,在臺灣據說有百萬之眾。在國內,據了解,甘肅省的涇川縣民間對西王母至今保存著特別的崇拜心理。這裡的人遇事需要乞求神靈,首先想到的是西王母而不是其它神。民間尚有許多關於西王母的當地傳說,境外尚有西王母的重要遺存。
涇川王母宮 攝影:盧清國
到涇川朝聖的臺灣同胞被問及何以要尊西王母為自己崇拜的主神?回答說:「道由元始傳給木公(東王公玉皇)之後,現在由木公傳給了金母,金母又稱「西王母」。
涇川王母宮 攝影:盧清國
佛教中把人的死以一種「輪迴轉世」的理論進行了闡述。而道教中,則把人的死以「得道成仙」的理論進行了解說。中國道教就是適應人們期望長生不死的願望而發展起來的宗教。成仙的思想就是道教的發明。一個普通人,如何才能成仙,正是道教指引和研究的。
涇川王母宮 攝影:盧清國
儘管人們對不死之草和長壽之桃的神力有著清楚的認識,但還是以其最大的熱情努力創造了許多不死的神話和仙話。這種神話和仙話的千古傳播。正是西王母備受崇拜信仰至今不輟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西王母具有不死或長壽的能力,從出土文物來看,在漢代的時候就廣為流傳。西王母即是造化之神其中之一,這亦是人們崇拜信仰西王母的原因。其實,在民間信仰中,西王母作為天神、仙家的內涵是統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