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國最大的會——兩會正在召開之際,浙江衢州的鄭玉紅代表提議,舉手表決不利於行使權利,建議基層人大用電子表決器。
是的,你沒有看錯,雖然我國代表在行使民主權利上已經越來越進步,但瑕疵也還是有的。比如,全國各級各地的兩會並未完全普及無記名電子票決,還有一些地方在採用舉手表決的土辦法。
今天,壹讀君(yiduiread)就來說說,兩會代表表決方式的進化史。
值班壹讀君丨殷羅畢
實習壹讀君丨董藝雯
鼓掌鼓出了國旗國歌首都和人民政府主席
1949—1953年,只有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49—1954年,從全國政治協商第一屆第一次會議到第一屆第四次會議,鼓掌都是最重要的表決方式。當然,如果把兩會的歷史往頭裡追溯,你就會看到,其實我們這個國家就是鼓掌鼓出來的呢。
據《葉聖陶參加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紀實》記載,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舉行第一屆全體會議的時候,「毛澤東對五星紅旗圖案做了說明:『我看這個圖案反映了中國革命實際,反映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大團結共同進行革命鬥爭的方向。我看就提在共產黨領導下,我國人民的大團結。國旗是不是就選這個圖案?』大家熱烈鼓掌表示贊同。」
在這次會議上還決定了定都北京、國歌、人民政府主席和臨時憲法,都是靠鼓掌通過的。
顯而易見,鼓掌通過的現場氣氛會很熱烈,但是有一個問題——代表和委員們對某件事的支持程度,只能通過鼓掌的聲音大小和持續時間來體現,掌聲經久不息,那就意味著非常支持,但是棄權和反對的就不好表達。
不要擔心,我們還有另一種方式。
誰反對?把手舉起來讓大家看看
與鼓掌通過同時並行的,還有一種樸實的表決方式——舉手。
1949年9月30日進行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選舉,周恩來在解釋「協議選舉」時說,如果大家對整個候選名單沒有疑義,則用整個名單付表決,而不用投票選舉。大會執行主席劉少奇反覆徵詢大家對候選名單的意見,大家鼓掌表示沒有異議。接著大會將整個候選名單付表決,全場一致舉手通過。執行主席再次申明,有反對者可舉手,有棄權者也可舉手,結果均無人舉手,於是宣布全體通過,會場內頓時掌聲響起。
在1954到1956年間,更為科學的舉手曾經取代了鼓掌,票決也有了法律依據(第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到三次會議)。1954年,法律規定全國人大會議選舉、通過議案和基層直接選舉採用舉手、無記名投票方式(又稱票決)。間接選舉人大代表和縣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國家機關人員必須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表決。
無記名的方式必須要說明一下,若代表同意選票上的候選人,在選票上可不畫任何符號;不同意選票上候選人的,可在選票符號欄內畫「×」;對選票上的候選人棄權的畫「√」。也就是說,如果想反對或者棄權就必須動筆。而那時候沒有秘密投票處,你寫了啥畫了啥,邊上的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壹讀君(yiduiread)以一個普通人的覺悟揣摩,如果領導要我表達意見,我肯定更喜歡匿名投票,而不是舉手。
△代表們舉手表決通過國家決算和國家預算的決議(年代不詳)
走了一段彎路之後,代表們終於敢反對和棄權了
在1957到1975年這段特殊的時期,無記名投票沒有了,鼓掌成為唯一的表決標準。
例如1969年的中共九大上,在毛澤東的提議下大家舉手,並熱烈鼓掌通過了林彪的報告,並鼓掌通過了將林彪確立了黨和國家的接班人。
1978年之後,舉手和投票終於恢復了。此後,許多兩會上的「第一次」誕生了。
第一次出現棄權票。在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表決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時,第一次出現了3位代表投棄權票的現象。
第一張反對票出現在1988年,來自臺灣的黃順興在通過關於七個專門委員會組成成員時,走到話筒前大喊了一句:「我反對」。第一張反對票就是這樣誕生的。這位黃代表為投票做出的另一個貢獻是,提議設立秘密投票處,並立即被採納了。
1990年,跨入了電子表決器的時代
1990年,人民大會堂禮堂的每一個桌子上都出現了一個巴掌大小的無記名電子表決器。雖然有代表曾經提議在表決器上裝一個ATM按鈕上方的擋板,以更好保護投票代表的隱私,但現在表決器依然是裸露的。
不過,這已經大大提高了代表表達真實意願的便利。
電子表決器其實原理和紅綠燈相似,贊同就按綠色鍵,反對就按紅色鍵,棄權就按黃色鍵。使用電子表決器,從表決開始到表決結果揭曉,僅需短短幾秒鐘,表決結果通過會場前方的兩個大電子屏顯示出來。
按照規定除停電等特殊原因以外,電子表決器取代舉手表決,但是鼓掌舉手的情況依然存在,只不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此加以質疑。而且各地各級兩會,尚有有不少地區的會議現場並未提供電子表決設備,對重大決議進行投票,依然有以鼓掌和舉手進行的。於是,就有了我們文章最初看到的那個來自鄭玉紅代表的提議。
△2010年,某自治區人大會議上的代表舉手表決
總的來說,這麼多年來,雖然走過彎路,但是兩會代表們投票方式越來越科學、符合民主規範。作為一名普通國家主人,壹讀君(yiduiread)還是比較欣慰的,請代表們繼續努力。
如果你覺得文章還不錯,請給壹讀君點個讚;如果你想打賞下勤勞聰明的壹讀君,戳一下最底下的廣告吧,不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