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表決制度,推進人大程序民主

2020-12-15 中國人大網

    人大及其常委會表決制度的主要內容包括:表決的原則、方式、程序、法定人數、計算基準、意願表示(如贊成、反對、棄權)、表決結果公布和表決的免責權等內容(選舉投票不同於本文所說的表決)。人大及其常委會議事採用的是合議制形式,表決制度是人大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表決是人大程序民主的核心內容。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決定重大事項、監督和人事任免四項權力,都是通過表決實現的。表決制度科學和完善程度如何,直接關涉人大權力能否正確實現。完善表決制度,改進表決技術,使表決程序進一步法制化、明確化,可以提高表決質量和效率,推進程序民主,保障人大權力的依法實現。完善表決制度,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一、堅持和完善多數決定原則

    多數決定原則即推定多數人的判斷與選擇為合理的、正確的,並把多數人的判斷與選擇作為決策或意見取捨的標準。它是當前世界各國議會選舉和總統選舉普遍採取的一項原則。多數原則又分絕對多數和相對多數。絕對多數是指全體成員的多數;相對多數是指到會的多數或參加表決的多數。西方國家表決一般採取相對多數制。目前,我國人大的表決採取絕對多數制,即以國家權力機關全體成員過半數的贊成為通過(制憲、修憲為2/3)。

    比較絕對多數和相對多數兩種制度,我們發現,絕對多數制不足之處是沒有考慮未出席會議、反對票、棄權票、出席會議但不參加投票(不按表決器)等各種情況的法律意義,而一律把它們視為反對票。實際上,出席會議但不參加投票的人是哪一種票都不投,未出席會議的人投哪一種票的可能都有,棄權或不按表決器既不同於贊成,也不同於反對,而是表決人的一個中性選擇。因此,採取非此即彼的簡單方法來否定這種選擇,並不科學。例如,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修改公路法的決定草案時,常委會組成人員155(1人逝世,實為154),出席會議125,其中贊成77票,反對6票,棄權40票,未按表決器2人,29人未出席會議。由於棄權、未按表決器和缺席總數達71,致使該決定草案在僅有6人反對的情況下未獲通過。20021月,湖南沅陵縣人代會缺席人數超過應到代表四分之一(應到255名,缺席69人),成為財政預算報告「未通過」的重要原因。20071月,衡陽市人代會表決關於市中院報告的決議時,約200名代表缺席(應到511名),結果在只有43票反對票、61票棄權票時,衡陽市中院工作報告未獲通過。當然,這些否決的根本原因是工作層面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把缺席、棄權、未投票的都算成反對票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假設,沅陵縣、衡陽市表決時,人大代表缺席人數低於25%40%,可能又是另外一種表決結果。也就是,這種「未通過」有一定的偶然性。筆者認為,人大及其常委會表決時,應完善多數決定原則,即以絕對多數制與相對多數表決制相結合。對最重要的問題表決時,可以實行絕對多數表決原則,甚至可以規定2/34/5多數通過;但大多數表決事項,採取的是相對多數表決原則,以到會的多數或參加表決的多數贊成為通過。

    二、改進表決方式

    英國代議制大師密爾認為,「投票方法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秘密或公開的問題」。據吳大英對80個國家的統計,50%的國家對選舉、人事任免或彈劾事項採用無記名表決方式(秘密表決),對法律案或其他議案一般都採用舉手、點名、起立、列隊或呼喊等有記名表決(公開表決)。公開表決方式在一些國家的議事規則明確規定,議會實踐中被廣泛採用。

    比較而言,秘密表決能最大程度保證表決者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消除「後顧之憂」,能最大程度保證表決意願的真實表達,弊端是因不公開而不能完全保證投票者對他的選民負責。公開表決能清楚表明每個表決者的意願,但是存在權勢因素影響表決行為。我國現階段全國人大主要秘密表決。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王全傑指出,有些地級市人大歷史上有無數次採用鼓掌和舉手的辦法進行表決,近50年來竟未出現一張反對票,這是極不正常的。

    筆者認為,現階段,地方人大表決主要實行秘密表決。推行公開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當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當權勢因素無法影響和支配投票人時,公開表決又會回歸為主流的表決方式。具體來說,表決方式有鼓掌、舉手、投票表決、電子表決、默示表決、口頭表決,用得較多的是舉手表決,近年電子表決在推廣。2006年《人民之友》雜誌社對湖南省「人大表決」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的表決中,舉手表決在市級決議佔92.8%,在縣級佔91.2%;在人大常委會會議的表決中,無記名投票表決和電子表決佔57.1%、縣級僅有26 %。究竟採用哪一種表決方式更合理,更能體現表決人的真實意圖,更有利於民主和正確決策?這是完善人大表決制度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人民之友》雜誌社的調查還表明,在市、縣兩級人大,選擇人代會採用票決的達58.5 %,選擇人大常委會會議採用電子表決的佔66.7 %

    目前,可以考慮將表決方式統一規定為:無記名投票、電子表決投票等,禁止使用默示表決、鼓掌表決,逐步淘汰舉手表決、口頭表決。考慮我們目前制度環境和民主氣氛,無記名投票和電子表決是理性選擇。但在這兩種表決方式中選擇,既需要考慮真實、準確實現表決人的意志,又需要核算表決成本。目前在市、縣級人代會上,經濟成本(200萬元左右)、場地、設備使用率均制約電子表決器的使用,應以無記名投票為主;而在人大常委會會議上,推行電子表決是可行的。2007年福建要求所有縣級人大常委會,在20096月之前一律安裝電子表決器。在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表決中,最優化的方案還是使用無記名投票,考慮到表決效率,可參考答題卡設計表決票,用計算機讀票。

    三、建立單項表決機制

    就表決程序而言,有整體表決和單項表決之分,人大表決一直採用整體表決程序。隨著社會的轉型,各種利益在人代會、人大常委會上博弈,各種意見交鋒激烈,少數地方在堅持整體表決的同時,開始試行單項表決。比如說,20063月,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將「單項表決」寫入年度工作要點。當年12月,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關於確認省人民政府規章設定的七項行政許可事項繼續實施的決定(草案)》後,對有爭議的七項行政許可事項進行分項表決,其中「家電維修範圍技術核准證核發」一項行政許可事項被否決,會議隨後通過整個決定的內容。

    當前,人大在以整體表決為主體的前提下,應逐漸推行單項表決,把單項表決作為整體表決重要補充程序。對於涵蓋面廣、條文之間內容跨度大的法案,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對法案的個別條款或者章節存在重大爭議時,應當對該部分先行表決,然後再就法案整體進行表決。在具體制度設計上,為保證表決的準確性,對議案審議時有不同意見的內容或條款專門進行調查研究和論證,舉行單項聽證,然後,在人大常委會上進行單項表決,最後,再對整個議案進行表決。

    四、明確表決免責制度

    言論免責權的目的在於全面禁止對人大代表在人大各種會議上的發言和表決施以任何的制裁,換句話說,賦予人大代表對於人大以外的國家措施防禦的權利。按照憲法精神,人大代表在人代會上的表決同樣不受黨紀、政紀追究。建議代表法增加「必須讓代表獨立履行職權,不得暗示和脅迫代表作出或不作出某種決定」的規定,以確保代表行使表決權不受幹擾。尤其應防止變相限制表決權利、變相追究責任的行為。

    五、建立表決「未通過」處理機制

    在傳統政治思維中,人大表決是「一致通過」,幾乎沒有考慮「未通過」的法律情形。隨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完善、政治文明向前推進,加上表決方式和表決技術的「推手」作用, 「未通過」案漸漸多了起來。正如20021月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新年論壇上所說,「哪裡有電子表決器,哪裡的反對票就多。舉手表決,幾乎都是全票通過。」「未通過」案與程序民主、表決技術的改進產生了互動效應,表決者追求程序民主,而程序民主又助推「未通過」案不斷被複製。

    當前,迫切需要從制度上明確「未通過」的處理機制。「未通過」的處理機制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建立表決程序恢復機制。2001年,瀋陽市中級法院工作報告「未通過」後,瀋陽市人大常委會作出一個載入憲政史冊的「開創性決定」:市中院2000年工作報告未獲通過已成為歷史,無需重新審議,應召開瀋陽市人代會聽取審議中院的整改情況和2001年的工作安排。「瀋陽模式」值得借鑑。二是建立表決「未通過」責任處理機制。筆者認為,工作報告未被通過,有很多情形和原因,比如說工作失職、工作條件制約、法制環境較差等等,有的並不完全是法律實施主管機關的工作原因。對此,啟動問責程序,人大應區別對待。屬於工作中的問題且整改不到位的,應啟動人大的監督程序,如質詢、罷免、撤職,必要時,可以組織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屬於體制性問題,人大應在法定權限內解決或建議有權機關解決制度性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表決範圍問題。除了人大代表的選舉,表決的範圍主要及於人大及其常委會會議。在合議制的框架下,人代會主席團會議、地方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人大專門委員會會議、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會議等,它們議決事項自然應當進行審議和表決,一人一票,而不是由個人說了算。

    此外,改善表決制度,還牽涉到表決時機、撤回、完成、異議處理機制等。

    彭真同志說過,「民主就不能怕麻煩」。20083月,吳邦國委員長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程序也是法,人大工作一定要按照程序走,不能怕麻煩,人大工作在程序上要做到無懈可擊。表決是程序民主的核心環節,理應得到尊重,表決制度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作者單位:湖南省人大常委會《人民之友》雜誌社)    

相關焦點

  • 電子表決推進民主
    舉手表決,幾乎都是全票通過。」 2002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新年論壇上說。    目前,中國各級人大表決議題一般採取舉手、無記名投票和電子表決等方式。但實際上,無記名投票的原則,法律已有涉及。    1979年通過的現行選舉法規定:「全國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一律採用無記名投票的方法」。
  • 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 作用,推進科學立法、民主...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在我國政治生活中,黨是居於領導地位的,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支持人大、政府、政協和法院、檢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發揮作用。十九大報告強調,要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健全人大組織制度和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證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權、監督權、決定權、任免權。要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
  • 王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其基本要求是:(1)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不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參與實踐。必須始終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要求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實現過程與結果、程序與實體、形式與內容、間接與直接相統一。
  •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
    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題: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述評新華社記者陳菲、吳晶晶、楊維漢2016年3月16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
  •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四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四中全會《決定》,進一步明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點方向、主要任務、工作要求和重要舉措。我們要全面、持續、深入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自覺用以統領和推進新時代人大工作。
  • 支撐國家治理體系能力根本政治制度 - 人大政協頻道--法制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堅持、完善和發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意義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實踐不斷完善、與時俱進,發展多、創新多,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一是通過憲法修正案。
  • 深入推進各項立法監督工作 市人大表決通過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條例等
    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昨天表決通過了《上海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條例》,條例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蔣卓慶主持會議並講話。
  • 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
    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參與實踐,就是要求從制度上和實際運行上保證民主要體現到從選舉到決策、管理、監督的全過程,實現全鏈條化,防止出現只重視選舉過程而不重視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過程的問題。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對人民群眾民主選舉權利的保障,明確要求在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換屆選舉中保證基本群眾代表比例,從制度上確保黨政幹部、企業負責人不會擠佔應該給基本群眾的名額。
  •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
    完善黨領導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武裝力量、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等制度,健全各級黨委(黨組)工作制度,確保黨在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作用。完善黨領導各項事業的具體制度,把黨的領導落實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各方面。
  • 雁峰區人大常委會告別舉手表決 首次啟用電子表決系統
    紅網時刻衡陽10月31日訊(通訊員 王鵬 記者 蔣楠) 10月30日,在衡陽市雁峰區第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上,隨著主持人宣布「現在,請常委會組成人員按鍵表決」, 區人大常委會正式告別舉手表決方式,使得區人大常委會委員「無記名」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
  •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民主法制領域改革述評: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全文)
    為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共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召開會議強調,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和實踐創新,健全人大監督制度和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制度,密切聯繫代表、建立健全代表聯絡機構,進一步健全憲法實施監督機制和程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立法工作。
  • 馬仲良:加強協商民主制度建設 更好發揮協商民主重要作用
    要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統籌推進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加強協商民主制度建設,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參與實踐,保證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權利。
  • 外媒:人大決定具三點現實意義 香港民主新跨越
    境外華文媒體認為,這預示著香港民主發展的歷史新跨越。  香港民主發展將有新跨越  《歐洲時報》1日社論稱,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香港民主政治體制改革進入發展快車道。
  • 職代會通過決議應舉手表決還是投票表決
    最後就宣布了表決結果,同意人數超過規定要求,決議通過。接著,大家拍手。這種形式,看似公平公正,十分民主,實際上弊端多多。不能真正表達民意,正像上面網友說的,「大家都是面面相覷,更有單位領導派的人在下面監督,誰也不敢不舉手。」職工代表大會是全體職工行使民主管理權利的機構,是企業民主管理是基本形式。
  • 人大制度是「三統一」的載體
    這個發展來自於十八大報告的最科學判斷,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當這個判斷成為我們共同思維的時候,人大工作就處在了我們工作的第一線,因為我們所有工作都是要推進民主和法治。   第二,還是以鄧小平理論為根據,小平在表述民主的時候是這樣說的,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
  • 全國人大常委會《人大工作研究》專期刊發濱州市人大工作經驗做法
    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第55期《人大工作研究》專期刊發濱州市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情況,詳細介紹了濱州市落實中央關於加強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方面文件精神、提升監督工作針對性實效性、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做好人事任免工作、加強代表履職平臺建設、健全完善「雙聯」制度、認真辦理代表議案建議
  • 代表法修改標誌我國進一步完善人大代表制度
    邁出完善人大制度的又一堅實步伐——寫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代表法決定通過之際新華網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 楊維漢)保障人大代表履職權利,進一步強化對人大代表的履職監督。全國人大常委會28日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代表法的決定。
  • 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制度優勢與治理效能
    新時代中國特色民主政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新中國成立70餘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持續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優勢與治理效能日益凸顯。
  • 追尋人民民主的足跡:人大50年十大標誌性事件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是引導新中國跳出這種周期率的一條新路。  1954年9月15日,1211名全國人大代表走進中南海懷仁堂。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這裡召開,標誌著我國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根本的政治制度得到全面確立,開創了我國人民民主的全新階段。
  • 學習|王晨解讀五中全會精神: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
    近日,《人民日報》刊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署名文章《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小編摘編全文如下,讓我們一起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