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構建高水平的課程思政工作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所有課堂都有育人功能」「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浙江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全面貫徹落實《綱要》,著力構建高校課程思政工作體系。
一、圍繞「建什麼」,精心謀劃課程思政定位
一直以來,「什麼課程就教什麼」的觀念根深蒂固,「專業課」與「思政課」涇渭分明。為此,我們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面開展高校初心使命大討論,進一步明確「育人先育德」的理念,引導每一位專業課教師不斷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和責任。大家逐步認識到,建設課程思政體系,是對新時代教師教書育人職責的深化和拓展,是回歸高等教育初心使命的本質要求。
二、圍繞「怎麼建」,不斷充實課程思政資源
一方面,我們組織高校深度挖掘各類課程的思政教育「切入點」「動情點」「融合點」,努力通過專業教師潛移默化、春風化雨的教學,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有機融合。如紹興文理學院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分解成106條思政元素,讓每位教師梳理各專業課程與思政元素的結合點,全校1900餘門課程均形成「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有的高校還提出思政元素「五進」,即進課程標準、進教案和課程設計、進教學資料、進學生考核、進教學評價。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浙江「三地一窗口」的政治資源和實踐資源,幫助專業課程豐富「課件資源」。編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浙江的實踐》《浙江精神與浙江發展》《紅船精神與浙江發展》等思政教材,並在省規劃教材、新形態教材建設中單列「課程思政類」項目,促進傳統教材的二次開發,不斷豐富課程思政的教學資源。
三、圍繞「誰來建」,打造高素質課程思政隊伍
按照「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的要求,2019年印發了《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意見》,規定「所有教師每學年40學時集中政治學習」,鼓勵支持專業教師兼任學生輔導員、班主任,還將教師參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為工作職責,計算工作量、落實相關待遇。今年開始,組織高校將課程思政納入教師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和教學能力提升範疇,並在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課堂教學創新大賽等活動中強化課程思政導向,以賽促建、以賽促教。成立了浙江省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聯盟,通過協同創新實現資源共建、成果共享。
同時,積極用好兩支「編外教師」隊伍:一是領導幹部。迄今省委省政府領導已為高校師生作形勢與政策報告達350餘場。二是優秀模範。組織開展「浙江人文大講堂」系列講座,邀請勞動模範、優秀浙商、工匠名師等為學生開設「大思政」課堂。
四、圍繞「為誰建」,著力提高課程思政實效
以學生滿意、教育有效為導向,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體驗感悟。將學校課程思政教學情況納入本科教育和高職教育述職評議範圍,把課程思政教學成效作為本科教學分類評價的重要內容,並在教學成果獎、教材獎、教學名師、一流課程等各類教學成果的評比表彰獎勵中突出課程思政權重。探索完善「學評教」機制,把課程思政的成效納入教師評價體系。根據2020年全省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查顯示,我省大學生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滿意度達到93.8%。
下一步,我們將全面實施《浙江省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自覺扛起「三地一窗口」的使命擔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引導廣大教師不做「教書匠」、要做「大先生」,努力打造課程思政的「金課」,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浙江省教育廳黨委書記、廳長 陳根芳)
作者:陳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