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5月31日訊 據林女士介紹,她購買一臺128G的美版iPhone7花費了3050元。她此前對手機有一定研究,也知道美版iPhone為美國地區的行貨,質量上並沒有什麼問題。但過海關時,攜帶者會激活手機。「已經被激活我是認可的,但我跟老闆說了,要全新的,他也很確定地說就是全新的。」
當天,林女士登錄蘋果官網,輸入序列號查詢發現,這臺手機已經過了保修期,這就意味著激活時間在一年以前。「我請專業人士幫忙查到了具體的激活時間,實際是2016年11月5日。我覺得一個月以內是可以接受的,現在這臺已經激活超過一年半了,還說是全新的,我肯定不能接受。」
若想退貨需提供檢測報告
5月30日,在天籟村數碼匯,店主張先生告訴記者,美版的iPhone手機肯定都是激活過的,「顧客應該知道在國內市場上出售的美版機器都是已被激活的。但至於激活多久了,我們進貨以後也不會主動去查」。
對於機器是否為全新未使用,張先生說:「這個機器肯定沒有使用過,我們賣的不是二手機。」至於為何激活這麼長時間才銷售到顧客手中,張先生解釋道,美版的機器到國內終端銷售,肯定是有一個較長的周期,「我們承諾是新機,如果顧客認為是二手翻新,誰主張誰舉證,還要請顧客提供檢測報告來證明」。
張先生表示,鑑於林女士對機器不放心,原本店方是承諾手機7天內發生非人為損壞包換,現在可延長至15天。並且如果今後軟體方面出現問題,店方可免費為林女士維修。
購買水貨面臨三大風險
林女士購買的這臺美版iPhone實質上就是俗稱的「水貨」。買賣水貨本身是違法行為,消費者購買水貨就不可能得到有關消費者權益的法律保護,甚至會承擔因購買走私商品所產生的違法責任。
林女士購買的是已激活機器。在蘋果的質保體系中保修服務是從激活時便已啟動,所以,她本應享有的保修服務就因提前激活而縮水,甚至拿到貨時已不再享受質保。
更大的風險是由於無法獲知激活後機器流轉的真實狀況,購買到二手機或翻新機的概率大大增加。從事手機維修行業十餘年的陳先生說:「就我對這個行業的了解,到國內終端銷售的,95%是翻新機,大多數配件是組裝而非原裝的。某種程度上,買美版還不如買個行貨二手機,至少配件全是原裝的。讓朋友從國外帶回來的,才有可能是已激活沒使用的。」
消費者應該從正規渠道購買行貨,才能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程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