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農莊」經營模式套路多 四大案例告訴你怎麼做!

2020-12-18 林品會

時下,共享經濟正在從一個新鮮事物變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從大街小巷的共享單車到共享充電寶,共享模式的成功盤活了許多周邊資源。在國家鼓勵旅遊實現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共享農莊」模式在中國市場愈加清晰。下面就來看看國內外四大共享農莊典型案例。

美國

Amy's Farm

不設門檻,隨意進出;設立黑板標註當日農作任務;隨意採摘;蔬果無人販售自酌付款

Amy's Farm 由一位 60 多歲的媽媽和她 30 歲的女兒共同經營。這個家庭曾經經歷過破產,在朋友的幫助下依靠借貸租下了近 60 畝的農場,兩位女性面對龐大的農場規模顯得力不從心,多虧朋友與志願者對接參觀服務和耕種,母女二人隨後便以此為理念,將農場打造成完全開放式的隨性經營。

農場會有一塊小黑板,上面會寫著當天哪些活需要做,比如給白菜澆澆水、給土豆松鬆土,這樣一來,遊客們就有了幹活的目標性,大家辛苦一天,到最後看著有什麼想帶回去的蔬菜水果,隨便給點錢,就可以直接拿走。

這樣一來,美國這家共享農場不僅勞動力問題解決了,還成了旅遊景點,種出來的莊稼還能賣到超市獲得利潤,實現了一舉三得。

艾米農場憑藉門隨便進、活隨便幹、菜隨便摘、錢隨便給的經營策略,完美體現了農場的特點,不僅宣傳了農莊,招攬了遊客,還將農場的農耕需要和遊客的體驗需求完美結合,創造了全新的休閒農業體驗方式。如今,小小的艾米農場平均每天有100人前來參觀體驗,僅接待的中小學生就超過30萬人次,不算自助商店的收入,僅團隊參觀與活動課程,每年就淨入25萬美元。

日本

Ma Farm

會員制都市小農園;農業專門學校;農產品直營;農田土地租賃平臺

Ma farm 由 1982 年出生的西辻先生創立,至今已經有十年時間。西辻先生五歲時第一次體驗種蘿蔔、收穫蘿蔔,從此愛上了種菜。而他所創造的這個農場也是為了讓更多人快樂地參與、從事農業。公司 2016 年收入總額 10 億日元,利潤 4000 萬日元,2017 年的經營目標是 12.9 億日元。收入主要來源於都市小農園、農業專門學校、農產品直營和農田土地租賃經濟四個方面。

公司將距離市區近(車程在半小時內)的農地包裝成「都市小農園」。目前公司有 120 多個「小農園」,擁有會員 10000 多人。公司每周會派遣農業專業人員在小農園進行現場指導,為了增加項目粘性,每個月還會向租地客戶郵寄新品種蔬菜種子和各種主題活動的資訊,吸引客戶來小農園參與。

他們還在東京、大阪和名古屋創辦了自己的農業專科學校,學制是一年半,開設有務農技術、農業經營和蜜蜂養殖三個專業。學校每年會收取 64 萬日元的學費,現在已有 800 多學生畢業。

Ma farm 擁有三家自營的蔬菜直營店,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菜店,而是設計時尚的蔬菜賣場,讓客人有快樂的體驗感。公司之所以創辦自己的產品直營店,為的是推動農產品的當地化生產與消費的理念,最大化實現產、供、銷的「本地化」。改變原有農產品在生產、銷售過程中的不必要的物流成本,「本地化」保持了農產品的新鮮與流轉成本的降低,真正達到了多贏。

Ma farm 還設計了一個「農園土地租賃經紀」平臺,有閒置農地的人可以上網登記自己的土地位置,想租賃土地的人可以在平臺上搜索。 Ma farm 作為一個專業的「第三方」就會提供撮合甲乙方合作的「經紀」工作,使交易變得簡單、順暢。而每撮合一筆交易,Ma farm 或獲得每筆 50 萬日元的手續費。通過網際網路,Ma farm 把這些長尾需求有效聚合起來。

德國

公主花園

形成種植社群;固定志願者和即興志願者分工;亞裔打造的亞洲種植區

2009 年,有人從柏林當地政府手中租下了一片荒地,把它改造成了一個城市農場。這裡就成了一處公共的農耕地,任何人都能自由出入,摘走園中的成果,但前提是——要在這裡進行耕種。許多志願者紛紛將自己家裡的土豆、西紅柿、蘿蔔、香菜等「土特產」帶到花園裡種植。大家以菜會友,彼此交流心得。

許多志願者參與勞作、耕種、收穫,一切與金錢無關,許多人卻在此開啟了自我的另一種人生。作為柏林少數的城市農耕基地,來自世界各地的農業專家常常在這裡舉辦各類講座,如何育苗、堆肥、做土壤,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藉此機會彼此熟悉,也愛上了這種自給自足的生活。

自然教育以一種真實、有趣的方式在花園中展開,清晨早起澆灌植物的任務,也由小小志願者完成。周末時,「公主花園」定期會舉辦音樂會。小黑板上寫著當季的蔬菜品種。

中國

艾米農場

機稻田 + 智能種植標準化系統;會員定製家庭農場;自發形成「糖爸爸」社群

艾米 CEO 唐飛在共享概念尚未盛行的 2014 年遍瞄準了這片廣袤的市場,率先提出共享農場理念,踐行定製共享運營模式,引進臺灣、日本、韓國、歐美國家的生態農業、仿生物學技術,將閒置良田進行整合。

通過閒置農田託管計劃,面向全國範圍接受相關地方政府、合作社、鄉村旅遊度假項目、特色小鎮等單位的閒置優質農田託管申請。經過環境審核後的土地,艾米會將進行統一建設,打造成統一管理的農場,實現共享農場的全方位運營。

同時,艾米深耕用戶社群,已有 2000 戶家庭受邀成為共享會員,並自發形成了「糖爸爸」社群。三五知己,幾分田地,一個小院;無論是攝影、繪畫還是品茗、美食都在這裡聚集。相互交流,尋覓知音,營造積極向上、活力健康的生活氛圍。

艾米用一顆胚芽米,連結城市和鄉村。通過共享,將鄉村的閒置土地、鄉村農民和城市家庭三方連接起來,讓荒蕪的稻田重新煥發生機;讓鄉村的閒置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為農民創收的同時,讓城市家庭吃上生態、環保、無汙染的健康主糧,匹配更好的鄉村優質資源。【來源:農業行業觀察、品牌農業與市場】

相關焦點

  • 共享農莊,讓農民受益的鄉村經營發展模式!
    共享農莊,是以充分涵蓋農民利益的經濟組織形式為主要載體,以各類資本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業為建設運營主體,以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為支撐,以農場和民宿共享為主要特徵,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服務功能於一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的鄉村振興綜合經營發展模式。
  • 一篇文章告訴你:共享農莊開發模式
    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正在暴風驟雨般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而共享農莊的出現,也改變著鄉村的業態結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共享農莊,以及它和鄉村旅遊的融合互補。把發展「共享農莊」和脫貧攻堅緊密結合起來,優先在自然環境良好的貧困村特別是少數民族貧困村發展「共享農莊」,形成貧困戶與經營主體利益共同體,通過土地入股、出租、在農莊務工等方式增加貧困戶收入。
  • 三亞首個「共享農莊」模式將從南田農場啟航
    三亞南田「共享農莊」研討會召開。  海南省發改委副主任顏人才進行相關政策解讀。  海南省農業廳副廳長趙詠望進行了發言。  三亞市副市長李勁松對共享農莊儘快落地南田農場提供相關政策解讀。人民網三亞7月10日電 7月8日,由海南農墾神泉集團有限公司主辦,海南鴻洲置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三亞南田「共享農莊」研討會於三亞市海棠區南田溫泉好漢坡國際度假酒店召開,受邀嘉賓從政策和體制方面來解讀「共享農莊」的定位及可持續發展模式,研討如何去打造涵蓋集高效農業生產、農事體驗、教育科研、旅遊觀光、國家外交農莊等內容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 解決這五大問題,你的農莊也能「大變身」!(附農莊改造案例)
    解決這五大問題,你的農莊也能「大變身」!所以,怎麼做?(內附案例模式) 農莊也好面兒啊,鳳姐的非主流審美可以吸引一時眼球卻不能持久,大家還是愛冰冰。
  • 中國鄉村振興高峰會議途遠作共享農莊典型案例分享
    途遠大客戶總經理劉仲剛在會上就途遠共享農莊案例作典型交流,「兩途一趣」鄉村振興模式引起與會者的關注。劉仲剛進行途遠「共享農莊」案例分享會上,清華大學兩岸發展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前校長顧秉林院士致開幕辭。
  • 海南日報數字報-「築夢」共享農莊
    她告訴記者,馮塘村的土地貧瘠,農作物不易生長,村民們長期缺少維持生計的產業。「村裡創建共享農莊後,我們把土地租給農莊,不僅有了租金收入,在農莊打工還能領到工資,一個月能有兩千元工資呢!」伍愛敏說。  在馮塘綠園,有70多名員工,除了8名管理人員,其餘均為當地村民。有的村民還在園區賣椰子和其他土特產,有了多份收入。
  • 主題農莊五大類開發模式下的案例賞析
    文化休閒園區主導文旅發展深化,休閒觀光撐起產值半邊天文旅開發:大湖草莓文化園區(又名大湖酒莊)亞洲地區唯一的草莓酒產制中心,作為臺灣農會轉型經營最為成功的案例,以地區農會牽頭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將價值鏈開發和品牌運作糅合在一起,10年磨礪年營業額過億,開創4至5億個商機。
  • 【海聚焦】農莊還能共享?在海南就能實現!快上車→
    她告訴記者,馮塘村的土地貧瘠,農作物不易生長,村民們長期缺少維持生計的產業。「村裡創建共享農莊後,我們把土地租給農莊,不僅有了租金收入,在農莊打工還能領到工資,一個月能有兩千元工資呢!」伍愛敏說。在馮塘綠園,有70多名員工,除了8名管理人員,其餘均為當地村民。有的村民還在園區賣椰子和其他土特產,有了多份收入。
  • 小嶺共享農莊:引進「魚菜共生」模式 打造東方「世外樂園」
    這就是魚菜共生系統,東方小嶺共享農莊引進的魚菜共生系統彌補了傳統水產養殖與蔬菜種植的短板與不足,通過兩者的組合,實現1+1>2的神奇效果。一個集農事體驗、科普教育、旅遊接待、餐飲娛樂為一體的東方「世外樂園」 正在日漸形成。
  • 做農莊都是有套路的,你以為你想做好就能做好?
    做農莊都是有套路的,你以為你想做好就能做好?一個不懂休閒農業的人開農莊,如何經營?如何規避風險?或者說讓一落千丈的生意起死... 原標題:做農莊是有套路的,休閒農莊不是你想做就都能做的!看到別人開農莊生意很紅火,自己也來開一家,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 經營休閒農莊十二招式
    休閒農莊要有新穎的、獨特的、富有創造性的、挑戰性的經營理念和營銷策略,抓住目標市場的「癢」點,直接打動消費者。   七、休閒農莊要有好的經營模式。這一方面許多休閒農莊已經做了有意的摸索。在解決淡旺季經營的問題上,更要如此。
  • 蘇州共享農莊:農文旅融合新樣板
    我市還制定了《蘇州共享農莊(鄉村民宿)建設指南》《蘇州共享農莊(鄉村民宿)考評評分表》,規範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功能定位、經營環境、服務管理、聯農帶農等6個方面發展標準,提出必備條件4項、建設條件35項、附加條件3項等三類42項考評內容和要求,促進規範建設、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良性運行。
  • 共享農業有望成下一個創業風口,如何搞?請看這10個真實案例(精)
    農業領域的共享模式,也很火爆。今天,小編幫助大家梳理10個共享模式的真實案例。1、共享楊梅園:楊梅樹認領號稱「楊梅王」李濤,湖北宜昌枝江市董市鎮楊梅基地... 共享經濟,不只屬於網際網路圈。農業領域的共享模式,也很火爆。今天,小編幫助大家梳理10個共享模式的真實案例。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共享農莊,悠享海南田園之樂
    在此契機下,瓊島「共享農莊」成為熱詞,各市縣紛紛結合優勢呵護鄉村的綠水青山,推動美麗農莊建設,聯動農民、農業、農村協調發展,共享農莊試點逐漸由點到面遍地開花,為全域旅遊發展帶來新活力。  共享模式打造農村新業態 「摘菜」遊戲成現實場景  近日,樂東首個共享農莊在尖峰鎮萬鍾金菠蘿基地開工,其所打造的「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的特色模式,引起社會關注。
  • 天府農博園「共享農莊」鄉村振興模式獲市場和資本認可
    這是鄉村振興解決方案提供商獲得市場和資本認可的體現,也展現了成都新津「共享農莊」鄉村振興模式有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2018年,中國天府農博園落戶新津,該區以農博園為載體,通過在村(社區)植入「網際網路+分享經濟」模式,打造農商文旅體科融合發展的「共享農莊」項目,探索鄉村振興、扶貧奔康的新模式、新方法。
  • 獲1億A輪融資 天府農博園「共享農莊」鄉村振興模式獲市場和資本認可
    這是鄉村振興解決方案提供商獲得市場和資本認可的體現,也展現了新津「共享農莊」鄉村振興模式有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天府農博園張河果園子共享農莊鄉村振興模式共享農莊激活「空心村」2018年,中國天府農博園落戶新津。
  • 【休閒農業開年大課】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共享農莊超級課程!
    所以,開年大課——【第十一屆休閒農業頂層設計莊主總裁班】,我們選擇在海南舉辦,一起見證海南共享農莊的發展。屆時,全國優秀的莊主將和海南一批共享農莊深度對接,資源整合,經驗交流!作為《海南共享農莊實施標準》的策劃公司,海南共享農莊規劃的顧問團隊,藍海諮詢的老師還將深入系統地剖析共享經濟及共享模式在田園的落地實踐!
  • 北京:共享農莊來了 每年花幾萬元就可當「農場主」
    圖說:「共享農莊」手機客戶端已上線,目前北京已有2000多套農村閒置住房向市民開放   【新民晚報·新民網】眼下正在舉行的北京創新創業「「共享農莊」手機客戶端已上線,目前北京已有2000多套農村閒置住房向市民開放,手機上點點,就可以租下中意的農莊,過回「農莊」生活。   年租金從2萬元到5萬元   目前2000多個農莊主要定位在北京一小時經濟圈內的鄉村,分布在房山、密雲、大興等11個郊區,立足於為城市居民提供安心、生態、情趣的近郊「農莊」生活。
  • 「共享農莊」把農村空院子盤活了
    齊光玉告訴記者,他粗略算過,通過租房,自己每年差不多能增收1萬元,「這對我們農戶來說就很可觀了,好幾位村民都看著我這房,說收益好的話他們也要租出去。」現象:閒置農房如何變資產?齊光玉口中的「共享農莊」,是一個以「網際網路+」的模式專業從事閒置農宅租賃合作的服務平臺。
  • 四川小金:沃日「共享農莊」展新顏
    想去看看早有耳聞的「共享農莊」,順帶欣賞正當綻放的蘋果花。春暖花開踏青來 小金蘋果花兒豔 一般情況下,只要一說到蘋果,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芬芳清甜的果子,又或者是枝葉茂密高低不一的蘋果樹,很少會有人提及到蘋果花兒,更別說會談到蘋果花兒有多好看,有多漂亮了,幾乎就沒有人在意過她的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