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兒童發展評估數據分析及運用報告會。資料圖片
華龍網4月28日15時訊(記者 周曉雪)孩子在幼兒教育期間的經歷和體驗,對其品德及情感的培養具有重要影響,如何更懂孩子、開展更具質量的教育?日前,在重慶市兒童發展評估數據分析及運用報告會上,發布了對南岸區首批幼兒園開展的兒童發展評估和質量監測數據。該報告以大數據為依託,從整體、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園所性質四個方面進行了統計分析。
評估多維度更全面 讓教育者更懂「孩子心」
「在過去,什麼樣的教育才是有質量的教育,評估學生到底該從哪些指標去評估,都缺乏統一的標準。」市教育評估院院長龔春燕表示,兒童發展評估體系以大數據為依託,通過建立資料庫的方式,囊括兒童的所有數據,真正把評估重心轉向了兒童本位。
據了解,作為南岸區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其率先在全市引入了第三方評估機構,對全區首批幼兒園開展了兒童發展評估和質量監測,對1055位兒童發展進行觀察評估。
數據顯示,從兒童發展整體水平來看,幼兒在動作平衡、與同伴交往、情感表達、與成人交往上的發展水平較高,在幾何空間、衝突解決、美術創作、角色扮演上的發展水平還有提升空間,其他處於中間水平。
從運動與健康、認知發展及社會情感三個維度兒童行為水平均值來看,運動與健康維度發展水平最高,社會情感次之,認知發展維度最低。
「我們的評估量表從不同側面分別反映幼兒的運動、認知和社會性發展的情況,而並沒有提供一個總分來全面概括幼兒的現狀,教育者可以從中獲得大量有價值的參考信息。」第三方評估機構重慶潤萌教育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從報告數據中可以看到,跟著音樂節奏做操對幼兒來說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進階;小班幼兒具有翻閱圖書的興趣,能「讀」書中的物體,但還不能用手指著字說故事;幼兒喜歡並能夠扮演角色,和同伴一起表演……
報告中關於南岸區兒童在各觀測點的均值分布。資料圖片
以評估串聯質量管理 南岸兒童教育探新路
據了解,作為南岸區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自2017年以來,南岸區和北京師範大學、重慶市教育評估研究會、潤萌教育研究會就已共同開展了「兒童發展評估」探索工作。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曾曉東表示,兒童發展評估體系是一種新開發的先進評估工具,旨在通過該評估體系的反饋,確定質量評估的技術路徑系統規劃,以評估串聯質量管理,學習研究幼兒園管、辦、評分離和現代南岸區學校治理改革的理論與方略。
「學前教育做得好不好,一方面看社會的反響、學生的發展,而用科學的方法、程序對孩子發展狀態進行評估則更有價值和意義。」南岸區政府副區長劉永華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會舉辦期間,南岸區還在龍門浩職業中學舉辦了第四屆優秀幼兒園自製玩教具展評活動,400餘件幼兒園教師製作的玩教具在現場展出。據悉,幼兒園自製玩教具展評活動是南岸區學前教育常態化活動之一,旨在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發展學前教育相關要求,推動幼兒教師制玩教具的專業技能發展,進一步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