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好的朋友們|設計博主Hi-iD x 為什麼我們呼喚工匠精神?

2021-02-15 舊好JIUHAO

記得大概是2008年,我大學畢業不久,剛開始對設計產生興趣。很沉迷於閱讀一些設計博客,其中最讓我驚豔的,就是「iD公社」。作者Hi-iD的文章很深入淺出地教給我一些設計基本概念,而他的文字從來都不會就概念談概念,而是輔以許多設計學案例。包括,對於我這樣一個社會學專業畢業的人來說,他也詳細的在文章中告訴我設計背後的歷史脈絡,政治經濟背景以及時代更迭。

他是最初激發我對設計興趣的人。我還記得,他用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來說明工具的使用和人類的進化,後來,他又用黑石,來比喻iPhone,如今看來,所有見解都頗有先見之明。

iPhone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人類文明的進程(或者衰亡)。回憶一下2008年之前的我們的生活,那時,沒有微信,沒有smartphone,沒有app,總之,此後,移動網際網路所造就的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的消費,我們的商業文明,都與之前有很大的不同。

當然,我不會忘記,在那個時刻,我們聚在iD公社中探討設計,在Friendfeed上每個人都在發表自己對於設計的觀點和看法。而由於Hi-iD身上的人文色彩,更多的時候,這裡的談話變的十分有趣:我們反思現代性,而同時,我們深知,正是工業設計背後的工業文明,帶來了現代性。在這種矛盾之中,我們最希望的仍然是做出好的現代的產品來儘量抵消掉它所帶來的災難。而這,也是後來,我們做「舊好工作室」的部分起因。相信這也是工匠在今日又被提起的原因之一。

在iPhone出現後的第五、六年,Hi-iD的更新速度變慢,iD公社的活躍度也在降低,我最後找到他的時候,他已經去了羅永浩的錘子工作。很開心看到他這樣集知識分子與設計才能於一身的人,推動了一款實實在在的產品誕生。

得到他的授權,我們決定把他近期一篇文章中,關於工匠精神的部分分享給舊好的讀者。Hi-iD所描述的「苛刻」、「人文性」,與舊好對自己的要求是一致的。祝大家閱讀愉快。

果我們將現代工業設計的誕生時間放在上世紀初,即工業化生產替代手工製作,那麼可以說設計是天生排斥工匠的,就像包浩斯的拉斯洛·莫霍利-納吉的搪瓷板「電話」畫說的那樣,通過電話以及一些輔助工具就可以將設計傳給工廠讓其加工製作,這在我們看來是正常不過的,而這個我們現在看起來一個很自然的過程,它是反工匠體系的。

只有離開了工匠生產體系,我們才可能將任何一位普通的人經過短期的訓練將其安排到生產線的某一個崗位,參與一個產品的真實製作。工業化之後,只剩少 數幾個領域還強調製作者的「親手」,這些領域的「親手」並非指製作者的手藝,而只剩為籤名的價值。因為進入工業生產之後,一個產品身上已經沒有了製作者的 痕跡,這種痕跡或許可以稱作是手澤或者 Aura,是一種製作者近身的特質,已經完全消失殆盡,替而代之的就是像納吉可以從電話中傳達的指令一般,上升到了知識性,所以即使到了以後所有產品的制 作的每一步都是機器來完成,我們不會認為這是人文性的消失。

那麼在工匠這個稱謂已經不合時宜的現在,為什麼我們呼喚工匠精神?

一種傳統觀念,在現代設計誕生之初已經產生,就是因為工業製品的粗製濫造,在現今再呼籲回到手工製作已經顯得愚蠢,那麼如今我們批判的是商人逐利第 一無視產品而出現的粗製濫造。儘管我們知道並非凡是工匠出品就是好產品,但工匠精神代表著是對品質的苛刻追求,這種苛刻來自於工匠的職業精神。

另外一項我們認為需要通過呼喚工匠精神來回歸的品質,一種可以附著產品的品質,那就是人文性。工業化後產品上的製作的近身性已完全消失,我們無法從 一件產品中感受到裝配線上工人的辛勞,就消費者的認知來說,一件產品與實際的製作是完全無關的。那麼一件工業化生產的物品上的人文性是關於什麼?產品上具 有一些文本可述的特性比如歷史的引用等可以算一種人文性,而與工匠精神相關的人文性更主要是關於產品是如何利人的,而不是商家用來獲取利益的一種交換品, 零件的組裝品。產品最終是被人使用的,那麼它是如何被用戶認識、接觸和使用,並不如這個產品是由多少配件做成的如此簡單,需要去研究一個用戶群體的整體, 而且這個從抽象的整體獲取的認識可以體現在一個個具體的消費者身上。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並不是以一個個細節去投好消費者,而是製作者同消費者建立了認知上 的共識,所以消費者才會發出「就應該這樣」的感嘆。以及思考一件人工製品如何融入環境,如果只是一件沒有智慧含量的產品,那麼就像科幻小說中廢墟之境中一 堆廢銅爛鐵,當人已經不直接製作物品了,而是由機器來生產,那麼能在一個產品上體現人的價值存在之處,就是智慧,如果消費者從產品上只看到功能的裝配,那 它只是機器的生產品。

但是,當前時代對工匠精神的呼喚最根本的是對製作物品中的唯物主義的呼喚。與哲學中對物質與意識的決定討論的唯物主義不同,物品製作的唯物主義是指 對一件物品是如何製作而成的作徹底的討論,對從一個想法指向一個產品形成的向量,對這個系統內的每一個元素和結構進行思考和辯論,不僅注重結果,對源頭的 思考更是花費心思,關注物質、材料和工藝,以及建立在對它們熟知和熟練操作基礎之上的自然結果。

工匠是物品的直接和唯一製作者,他遵循材料的特性,揮灑自己的技藝,散樸為器。當機器接管制作之後,人只能通過指令來對材料進行系列的加工,進而裝 配製成一個產品,這些指令可以形成一個個經驗,經驗可以打包成一個個解決方案,人們甚至可以通過熟悉幾個解決方案就可以完成一個物品的製作,這樣帶來的結 果就是產品的製作者變得和只追求利潤的企業家一般了,與產品以及生成這個產品的物質、材料和工藝形成了很寬的溝壑。同樣使用金屬,實用主義者和唯物主義者 是完全兩種表現,實用主義者看到的是直接面對的利益,比如金屬材質的象徵意義,它代表著高檔和品質,那麼金屬在這就只能起到這個價值交換的符號意義,所以 劣等的實用主義者會不擇手段,諸如使用表面噴塗的塑料,將金屬的意義徹底地表面化;而唯物主義者會如同工匠一般――雖然不會像工匠那樣直接用手去操作―― 如探索和調查這種金屬的本質屬性,包括去思考人們為什麼喜歡金屬的背後原因而不是直接利用「喜歡金屬」這個結論,探索它的加工品性以及如何表現這種品性。

唯物主義者不僅將自己看作是設計師,同時也認為自己是一位製作者(Maker),保持與物質的接觸,與直接操作材料的工匠一樣,將物質視作是人工制 品的基礎,這些產品能夠與人作直接的接觸,將材料、工藝與產品最終形態形成一個可爭辯的從起點指向結果的向量結構,形成產品的自我完整性 (Integrity)。

《工匠精神》一文由作者Hi-iD授權舊好工作室發布,如要轉載,請直接聯繫作者本人。更多文章閱讀,可以上知乎搜索他的的專欄「Keep It Tight」,或者去他的個人博客hi-id.com。好了,祝各位周末愉快。


相關焦點

  • 呼喚中國傳統精緻文化的回歸 由「工匠精神」反思當前手工藝創作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連輯說,當下呼喚「工匠精神」的回歸,不僅是對職業良心、職業信譽、職業忠誠做出新的價值判斷,更是呼喚中國傳統精緻文化的回歸。  連輯是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日前主辦的「中國工藝美術理論與批評學術論壇」上說這番話的。這次論壇最大的特色是面向工匠最集中的傳統手工藝創作和生產領域來探討「工匠精神」的傳承問題。
  • 工匠精神在建築企業的體現
    2016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四個字進入我的心裡,到底什麼是工匠精神?什麼又是一個建築人該有的「工匠精神」呢?
  • 「製造強國」呼喚工匠精神(新論)
    中國實現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一個重要方面是把更多的創新、資金轉向實體經濟,走出一條更多依靠人力資本集約投入、科技創新拉動的發展路子;同時,要努力培養一支宏大的高素質勞動者大軍,涵養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 探索工匠精神的創新意蘊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工匠精神在新時代的呼喚中孕育出著眼於當下的創新意蘊,表現為愛國深情、崗位責任和價值目標,能夠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  愛國深情:為民族復興不斷創新攻關。縱觀中華民族發展史,我國工匠群體中多是胸懷愛國情和報國志的仁人志士。「四大發明」是我國古代工匠尊崇並弘揚工匠精神、重視創新創造的實際明證。
  • 為什麼要提倡工匠精神,看到最後那位媽媽說的話,你就明白了!
    弘揚工匠精神,彰顯中華風度。關注我,每天一個工匠知識,做你的靈魂擺渡人)工匠精神,可謂是萬古流傳!不論是原始社會的石器時代,還是現代文明的信息化時代,工匠精神都未曾遠離我們。我國大約在戰國至秦漢時期完成了從青銅文明到鐵器文明的過渡,這一時期科學技術取得了飛躍性突破,各種偉大工程層出不窮。接下來,請大家通過以下2張圖片,來猜一下它們分別是什麼?
  • 為什麼我們不建議學日本工匠精神,而是學德國?
    我認為,如果想把企業做大做強,不建議你學習日本匠人精神,而要學德國。為什麼?一切事情背後,都有其商業本質。1/ 日本匠人核心是經驗,靠傳承什麼是日本工匠精神?舉個例子。這就是日本的工匠精神,精雕細刻、工藝精湛。這時,你可能會說,這不正是我們中國企業應該學習的嘛。做事專注,精雕細琢。是的,可是,問題就在這兒。你要怎麼學呢? 這都是手藝、這都是感覺、這都是經驗,標準都是師傅的一句話。
  • 為什麼「工匠精神」在日本能延續到今天?
    「不以炫富為榮」是日本「工匠精神」形成的文化土壤。作者丨陳立行  今年3月,「工匠精神」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後,成為輿論的熱門話題。國內很多人把「工匠精神」看成是一種職業精神,「是一種認真精神、敬業精神。
  • Hi Class | 土星工匠師體驗 > 帶孩子走進前所未見的工業世界
    土星工匠師課程不但注重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還通過歷史人文故事,科學創意的奇思妙想,課題的研討實踐和團隊的協作競技,修煉個人品格,培養工匠精神。購買過土星文化產品的老朋友們微信後臺回復「土星+姓名+聯繫方式」報名截止時間:每周五晚19:00土星工匠師是由廣州市土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立的教育品牌,是專業的青少年STEPC教育課程。
  • 工匠精神不只是嚴謹細緻
    因此我覺得,理想、情懷和超越世俗功利的哲學思考,兢兢業業紮實奮鬥的實幹精神,再加上自主創新的不竭動力,共同構成當代中國工匠精神的實質。現在社會上多數人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就是兢兢業業做事、踏踏實實幹活。不是還有人說麼:工匠精神其實就是一種做事文化。我覺得認認真真做事,是工匠行為,不是工匠精神。這兩者不能畫等號。
  • 不以物小而不為, 一個插座背後的工匠精神
    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讓「工匠精神」成為名副其實的高頻詞。從推動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到實施「中國製造2025」,乃至實現民族復興,無不呼喚著工匠精神。在現代社會,「工匠精神」的核心不是「製作」什麼,而是一種心態,其價值在於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持續專注。
  • 事業單位寫作範文:讓工匠精神釋放時代光彩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可以看出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然而由於「學而優則仕」的思想作祟、「萬般皆下品」的不良薰陶、「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我陶醉」等扭曲的思想作祟,似乎執著於工藝,精緻於匠心的工匠精神離我們漸行漸遠。」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對此我們應重拾信仰,以工匠精神為本心,讓其釋放時代光彩。讓工匠精神大放異彩能為助推實現人生價值「添磚加瓦」。
  • 「工匠精神」作文素材彙編
    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因為真正的工匠在專業領域上絕對不會停止追求進步,無論是使用的材料、設計還是生產流程,都在不斷完善。4、專業,敬業。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
  • 以工匠精神匯聚新徵程的強勁動能
    11月24日,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總書記深刻闡述了「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和重要意義。他指出,在長期實踐中,我們培育形成了「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邁向新徵程,揚帆再出發,亟待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勞動者揮灑汗水、奉獻智慧。
  • (勞動節·工匠精神)做好「現代工匠」——國外「勞模」的精神追求
    新華社北京4月30日電特稿:做好「現代工匠」——國外「勞模」的精神追求  新華社記者  做好現代工匠是國外「勞模」精神的重要內涵,也是工業4.0時代國際勞動者們的重要追求目標。  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孫群的總結是:義大利人的工匠精神體現在從設計到製造的全過程,其中設計階段體現在對文化與用戶的理解與尊重上,製造階段體現在對工藝與技術的傳承與創新上。
  • 大漢國際工匠院創始人傅勝龍:工匠精神創造美好生活
    大漢在金橋願做新時代的愚公,要搬走人才缺失、金融缺失、商業模式缺失的三座大山,我們將用工匠精神來感動上天,這個上天就是在座的各位領導、望城人民、中華民族乃至世界人民。我相信工匠精神是我們解決未來世界一個非常重要也是唯一的精神,工匠精神通過匠心、匠能,可以創造美好生活,但我們需要敬畏自然、忠於職責、精益求精、才能創造美好生活,因此我把工匠精神看似平凡的事情看的非常重要。
  • 中國呼喚造物者精神!
    >「王老師讓我們看到了,什麼是演講,什麼是好的演講。什麼是造物者精神?為什麼中國呼喚造物者?我這個人比較愚鈍,我不是洋博士,也不是土博士。回想我迄今的一生對生命質感的「致知」,都是在勇敢應對滅頂之災的堅韌行動中致知,或者在跟有能量的人對話中,不斷被人一棒一棒敲醒中致知。我真正理解「什麼是企業家?什麼是企業家精神?什麼是中國企業家精神?」
  • 敬業、堅持、責任、嚴謹……關於「工匠精神」,聽聽「上海工匠...
    東方網記者黃麗春6月29日報導:今天下午,由上海市總工會指導,解放日報社、吳涇鎮人民政府和上海開放大學工匠進修學院聯合主辦的第二期上海工匠研修班「工匠精神與高新智造——浦江第一灣『上海工匠』吳涇對話」主題活動在吳涇紫竹園區內舉行。
  • 娃哈哈:工匠精神 品質擔當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宗慶後指出:我國製造業之所以「大而不強」,一方面是因為科技含量偏低,另一方面是因為缺少工匠精神。只有發揚工匠精神,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才能實現「中國製造2025」計劃。宗慶後題詞以自主創新打造工匠精神之魂說起「工匠精神」,我們自然而然會想到「匠心」這個詞。「匠心」的意思是精巧的心思。 「匠人」有了初心,不斷提升技藝,就有了「匠心」。因此,創新是工匠精神的靈魂。
  • 披頭四精神回歸 大眾ID.Buzz將替代途安
    近日,大眾汽車研發董事會成員弗蘭克·韋爾施(frank welsch)表示,純電動產品「 microbus」id.buzz將於2022年推出,它將間接取代途安的地位,外觀設計通過對t1的借鑑,利用充滿情懷的設計重振mpv
  • 中國人為何缺少「工匠精神」?
    只生產,不問最後生產出來,比如原子技術,最後對人類有利還是有害,現代人普遍的行動方式都是工具理性,當然這也沒什麼好指責的,如果沒有工具理性,今天的財富、今天的技術不可能有這樣一種爆發性地增長。但是在今天我們這個社會裡,我們會發現由於資本主義產生以後,包括18世紀啟蒙運動以後,人的理性方式只用了一種工具理性的話,最後我們的生產、我們的追求財富的最終目的被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