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廣西壯族自治區立即制定了《廣西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間不同人群心理衛生服務工作意見》《關於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實施方案》《關於加強精神病院新冠肺炎院內感控工作的緊急通知》等,針對開設心理援助熱線、開發心理雲平臺心理測評手機端、組建心理危機幹預專家組、編制心理調適指南等相關事項進行部署,各市快速響應,整合各類資源,確保在控制疫情的同時,有效紓解重點人群及社會大眾焦慮情緒的蔓延。
01 迅速組建專業隊伍,開展心理健康服務
疫情爆發後,廣西壯族自治區立即成立由精神衛生和心理學專家組成的心理危機幹預專家組,指導全區心理危機幹預工作;各地市也積極組建心理危機幹預隊伍,吸收有心理諮詢和心理危機幹預經驗的專業人員以及符合條件的社會心理服務志願者共同參與服務,並加強能力培訓。同時,全區設立32條心理援助熱線,截至7月12日,共接聽熱線量8061次,有效維護了公眾心理健康。
02 有力開展科普宣傳,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廣西各地市衛生健康部門利用網絡、報刊等新媒體,積極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和國家政策解讀,及時疏解廣大群眾因長期隔離帶來的負面情緒,營造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社會氛圍。自治區衛生健康委組織編輯了4條簡明扼要的心理健康科普簡訊,以自治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的名義,推送至全區所有手機用戶,受益人群達5000萬人。2月13日,自治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組織心理健康主題新聞發布會,回應社會關切,並對居家群眾如何進行心理調適提出指導意見。
03 設立心理雲平臺,提高心理服務效率
廣西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委託第三方開發「廣西心理雲平臺」,並開通手機終端服務,免費為一線抗疫人員、社會公眾提供網上心理評估服務,並根據測評結果給出專業建議,讓公眾能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以及調適方法。「廣西心理雲平臺」連通自治區腦科醫院微信網絡服務平臺,依託自治區腦科醫院專業團隊開通心理諮詢服務通道,形成集諮詢、問診為一體,生理、心理兼顧的線上「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模式。截至7月12日,「廣西心理雲平臺」免費為公眾提供心理測試6189人次,隔離點心理諮詢561人次,微信平臺心理諮詢822人次,心理熱線4353人次。
04 強化援鄂和援外心理健康服務工作
廣西自治區先後派出6名專業心理醫生參加援助湖北醫療隊,為前方援鄂醫護人員心理健康「保駕護航」。其中玉林市設立微信專屬聯絡員,全程負責援鄂醫護人員的心理疏導。在微信群中鼓勵醫護人員暢所欲言,對部分隊員表現出的抱怨等行為,不盲目、不過度幹預,也不否定、不忽略隊員所提的意見和建議,並將心理調適和放鬆訓練的方法製作成簡潔明快的心理小貼士或視頻,定期發到微信群裡,讓隊員們休息時嘗試自我心理調適。同時,在線下為醫療隊員開展「巴林特小組」和身心放鬆團體輔導活動,對個別反應強烈和嚴重的隊員及時進行一對一幹預,幫助其調整心理狀態恢復正常工作。此外也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及照料者開展心理危機幹預服務,發放自我心理調適小貼士和放鬆訓練小視頻,指導其進行自我心理調適,維護心理健康。
組建援鄂和援外(葛摩、尼泊爾)返桂醫療隊心理保健專班,制定心理保健工作方案,編印《廣西援鄂醫療隊心理保健手冊》《廣西援外醫療隊心理保健手冊》,發放到每位醫療隊員手中,並製作電子圖書通過微信群發放,提供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微信網絡平臺諮詢等服務。
為境外返桂人員提供心理援助服務。因疫情防控需要,境外返桂人員需統一在口岸隔離點集中隔離14天,各地市有序組織心理專家到隔離點發放健康宣傳單並開展心理健康篩查,對篩查結果有異常的隔離人員及時進行心理幹預。
05 做好各類重點人群心理疏導
疫情期間,廣西自治區為各類人群開展多元化心理服務。定期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隔離人員、居家精神障礙患者等進行心理評估,及時掌握其情緒動態、開展心理疏導,如柳州市組織心理諮詢師組成「護心」團隊進入隔離場所,針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和隔離人員開展心理諮詢服務;南寧市為危險性評估3級及以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提供疫情期間落實到人到戶的隨訪服務,摸清每一位高危患者的情況,發放健康宣傳單,告知心理幹預電話號碼,對患者提出的問題及時給予心理疏導,為貧困患者送去生活必需品做好生活保障;來賓市組織心理諮詢師對居家隔離的精神障礙患者給予重點關注,與社區醫生共同下戶隨訪,為患者答疑解惑,做好必要的心理幹預。
持續為抗疫一線醫務人員提供心理支持。如貴港市組建心理輔導小組,每周定期前往一線病區為駐守的醫護人員進行心理疏導,排解疫情期間帶來的心理壓力。
積極做好社會大眾的心理疏導。如桂林市精神衛生中心啟動了系列護「心」行動,包括開設心理援助公益熱線、提供免費的線上心理健康測評、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科普等,為桂林市民心理健康保駕護航;柳州市利用各類線上、線下心理服務資源,對學生、婦女、兒童等不同人群開展心理疏導;百色市針對企業復工人員的心理防護需求,在其單位開展健康講座,幫助其緩解復工返崗後的焦慮、恐慌情緒。
06 強化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社區管理和治療
疫情期間,各地實施交通管控,導致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及時複診和取藥均存在一定困難。為落實「心防精防兩手抓」,確保患者有藥可服及病情穩定,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委託精防辦,先後4次組織各地市精防辦工作人員、廣西精神衛生醫聯體機構相關醫務人員、各地應對新冠肺炎心理熱線室工作人員召開視頻會議,部署全區精神衛生工作。
自治區精防辦先後印發《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間加強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治療工作的通知》《關於印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就診及住院管理治療應對參考措施的通知》,通過組織各地公衛人員送藥下鄉,精防醫生和其他工作人員協助代開藥、郵寄藥品、巡診等多種舉措,有效保證了患者服藥連續性。
如桂林市統一由各縣區精防辦到醫院領藥,再回到當地發給患者;梧州市門診慢病實施「長處方」報銷政策,根據患者情況,每次最多可以取2個月的維持治療藥物,無法來醫院取藥的,由村醫報村幹,由管片村幹代取或指派其他親屬代取;北海市充分利用已開發的手機精衛幫扶APP,通過每次隨訪時的患者人臉識別驗證,確保面訪真實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了疫情期間患者面訪率和隨訪質量;崇左市精防辦與各縣市區殘聯協作,組織工作人員共同進村入戶為患者定殘,確保符合條件的患者及時享受相關補貼,同時給予服藥和家庭護理指導及心理疏導。
此外,廣西多個地市持續推進門診長效針劑哈力多的使用,廣泛應用於疫情期間急性發作期但不符合住院條件的患者,以促進患者病情平穩。
供稿:廣西壯族自治區腦科醫院
國家精神衛生項目辦公室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公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