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百萬,千萬之後為什麼不是萬萬,而是億呢?
小學數學數域是逐步拓展的,經歷整數 → 小數 → 分數的認知過程。
那整數來講,一年級是100以內數,二、三年級是千以內、萬以內數的認知及計算,四年級大數認知拓展到億以內,億以上數的認知,包括數的讀法,寫法等,這是學生數概念發展的重要發展階段。
一(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都是計數單位,把這些計數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佔的位置就叫做數位,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進率都是10,對應的也就是十進位的計數方法。
如下圖為數位順序表。
按照我國的計數習慣,從右邊起,每四個數位為一級,稱為數級。
我們採用的是四位分級法則,從個位開始,每四個計數單位為一級,這和國際上的三級分節法是不同的,確實繼承了悠久的計數文化,沒有像「0是自然數」規定那樣與國際完全接軌。
個級:個位、十位、百位、千位;
萬級: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
億級:億位、十億位、百億位、千億位。
再回到開篇問題,在學習新的數級之前,學生都是習慣通過遷移的方法來學習新知。
千之後是萬,那麼千萬之後應該是「萬萬」,生活中也有很多萬萬的詞語,比如:萬萬沒想到,萬萬年,萬萬歲等等,所以提出為什麼千萬之後不叫「萬萬」,而是叫做「億」?有這樣的疑惑,說明學生們正在向數學更本原的問題進行探索,這個是值得鼓勵的。
通過億級以及相應計數單位的導入,讓整數概念體系拓展到更大的數的認知。
萬以上有十萬、百萬、千萬,10個千萬命名為億,新的數級。
所以千萬之後是億。
大數的讀法和寫法也是一個重點,理解了數位和數級,那麼讀數的時候,先分級,億級和萬級的數,都按照個級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後面加上一個「億」或「萬」。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其他數位上有一個0或者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0。
比如:10400901,讀作:一千零四十萬零九百零一;
比如:8090003000,讀作:八十億九千萬三千。雖然有很多0,但都不讀。
請思考下,32495萬,應該怎麼讀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文末附四年級上冊大數認知單元練習題,供家長粉絲們參考,四年級是課外培優關鍵階段,歡迎參考王老師四年級課外數學課程系統學習。
歡迎關注王老師頭條號及數學專欄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學習方法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大數認知單元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