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非遺】以刀為筆的周敏和他的霧山石刻

2020-12-24 澎湃新聞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以刀為筆的周敏和他的霧山石刻

綿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在綿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霧山石刻技藝,是一個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符號。

霧山石刻技藝,因選材江油觀霧山出產的霧山石而名,最早起源於唐代,民國時期盛極一時。現在,江油從事霧山石刻技藝的石刻藝人不多,今年46歲的周敏就是其中之一。

1

石刻故事

走進江油城區李白紀念館,照壁上一方巨型的霧山石刻作品《李白故裡勝跡圖》總是會吸引前來參觀的遊客駐足。作為霧山石刻技藝第四代傳承人,周敏每天上班都會忍不住會看上幾眼。

江油霧山石刻起源於唐代,有民間石刻藝人取海拔1300米左右的觀霧山上的霧山石為材料,雕刻製作成硯臺等工藝品。出生於江油的唐代大詩人李白揚名天下,當地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遂將硯臺取名「學士硯」。

經代代相傳,霧山石刻到民國時期更為興盛。民國4年(1915年)6月,江油霧山石刻條屏與江油產的黑木耳在巴拿馬國際賽會獲二等獎,更是讓霧山石刻名噪一時。當時的江油武都鎮,「有一條街都在加工、經營霧山石刻」。

再後來,霧山石刻逐漸衰落,曾經一條街的盛景再也不見,很多石刻藝人為了生計而選擇轉行,讓霧山石刻雕刻工藝瀕臨滅絕。為了拯救這門民間工藝,當時的江油縣人民政府於1979年將武都鎮的霧山石刻藝人鄧文請進李白紀念館,從事霧山石刻雕刻的同時,也招收學員進行霧山石刻雕刻工藝培訓。

1982年,鄧文的兒子鄧國軍被招進李白紀念館。1983年,李白紀念館職工彭耘拜鄧國軍為師,學習霧山石刻雕刻工藝。十多年後的1997年,周敏進入李白紀念館,成為鄧國軍的弟子。在這裡,他一幹就是二十多個年頭。

2

手藝之外

站在鄧國軍面前,周敏的心裡有點緊張,也有年輕人的煩躁,怎麼也靜不下來。

那是1997年11月,23歲的周敏根據父親提出的「學一門手藝」的要求,進入李白紀念館拜霧山石刻藝人鄧國軍為師。那天,鄧國軍告訴他,「可以先試一下,做這門手藝,先要看人品,還要靜得下心」。

當時,鄧國軍正在創作《飲中八仙圖》,讓周敏刻字練手,也磨石頭鍛鍊耐心,但「總是磨不平」。周敏想過放棄,老師告誡他,「這點苦都吃不了,你還想幹成別的事?要學就認真學」。

年輕周敏不願意認輸,他找來毛筆、字帖練習書法。這一招還真管用,那以後「再也不想東想西了」,比著鄧國軍的樣稿雕刻,先是平雕,後是浮雕。翻來覆去的就是那些動作,周敏又忍不住了,好幾次問鄧國軍,「學得出來不」,師傅告訴他,「你的性子還要再磨」。

最終,周敏的性子就像打磨硯石一樣「被磨了下來」。2000年前後,師傅許可他可以單獨上手了,「自己設計圖樣,自己雕刻」,第一件作品是單硯《松鼠葡萄》,師傅評價「還可以」。

興趣,就這樣培養起來了。2005年8月,周敏設計的霧山石刻硯臺《延年益壽》,參加四川省旅遊商品設計大賽獲得銀獎。那以後,他的霧山石刻作品不斷在各級展賽中獲獎。

3

雕刻之功

在江油李白紀念館內,一排不起眼的平房裡,隱約傳出一陣叮叮噹噹的聲音。

這是2020年11月下旬的一天,周敏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對一件硯臺進行收細雕琢。退休後返聘的師傅鄧國軍也在一幫的工作檯上忙碌。師徒二人偶爾也會交流,更多的時候,他們所有的注意力都專注於石料和手中的工具。

霧山石刻主要用於硯臺製作,近幾年也製作屏風。霧山石刻硯臺選用色黑如墨、質地圓潤的霧山石製作,「容易起墨、保墨,七天不幹」,選料時還要「用刀刻看硬度,用錘子敲打聽聲音,聲音清脆最佳」,再用水淋,「如果晶體太多,會影響畫面效果」。

選好材料後,就是開型,也可利用石塊的自然形狀進行製作。原來開型是手工打磨,現在則藉助機械切割,再下刀雕刻,左手握鏨子右手執錘,一點點敲打出坯,再進行繪畫雕刻,涵蓋平雕、浮雕、圓雕、鏤空雕、線雕等技法。

製作霧山石刻硯臺,一般的9寸硯耗時一個月,稍大點的兩個月到三個月不等,大部分時間都耗費在繪畫雕刻上。繪畫雕刻完成,還要進行鑲嵌雕刻,根據畫面意境雕刻詩詞作品並題款。之後進行局部「收細」,這才算基本定型,這些工序考驗的是眼力和手上的巧勁。

基本定型後,還需要打磨。先是用粗砂,再用水砂,最後是細水砂,這三道打磨工序同樣是純手工完成,直到手摸起來細膩、無刻痕和砂痕後才算成功。之後再拋光、打蠟,這樣一件作品才算完成。

4

藝術之道

在周敏的工作室內,幾件以李白文化為主題的屏風曾經在省市展會中亮相,引起各方的廣泛關注。

霧山石刻屏雕,早在民國時就聞名一時,甚至進入文物商店銷售。從事霧山石刻技藝二十多年,周敏認為,霧山石刻的技藝繁雜,耗費的功夫也不少,而「硯臺的局限性太大」。相比之下,霧山石屏雕的觀賞性強,更適應當前人們的審美需求。

從幾年前開始,周敏將更多的視覺將投放到屏雕製作,以山水為主,並提出「小寫意」的想法。在他看來,「小寫意」是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但將「小寫意」以石刻技藝進行呈現,其工藝難度更大。他琢磨了好久,認為從設計樣稿時開始「做減法」,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難題。

多年來,江油霧山石刻的取材都是江油本地的人文風光,但周敏認為選材應該突破「地域限制」,正如出生於江油的詩仙李白,也是「世界的李白」一樣。因此,在未來的創作中,他的作品題材依然以江油文化為主,但藝術視覺會跳出江油進行選材創作。

「突破地域限制」的創作,是上月底開始的。這是一件以紅軍長徵為題材的霧山石屏雕作品,是周敏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而創作的。他認為,作為一名非遺傳承人和民間文藝家,創作不僅僅是為了迎合市場,也應該有服務於時代的藝術作品,這也是時代賦予的使命。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供稿:綿陽市委黨研室(綿陽市地方志編纂中心)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方志四川•非遺】以刀為筆的周敏和他的霧山石刻》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非遺】興文縣苗族蘆笙舞
    【方志四川•非遺】興文縣苗族蘆笙舞 2020-10-08 0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大蜀道:水映琉璃 古道雄關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大蜀道:水映琉璃 古道雄關無 聲 為穿越綿延數千裡的秦嶺、大巴山,我們的先祖展現了卓絕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他們鑿崖取孔,架木為道,在漫長的歲月裡開闢了一條又一條連通八百裡秦川與巴蜀大地的蜀道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劉春濤 ‖ 對自貢市級文物懷德白塔的...
    原創 劉春濤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該塔為密簷式白色方塔,現存8節塔身(原有11節),條石建造,通高9.6米,底層門洞石刻有人物、龍紋、花草等圖案。其建造年代久遠,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較高歷史、藝術價值,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因該塔年代久遠,且在歷史上遭到一定破壞,到目前為止,該塔的屬性尚無明確定論。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我認為懷德白塔是一座佛塔。
  • 【方志四川•文史英華】汪毅 ‖ 安嶽紫竹觀音:美的形態
    經網友推薦、專家評審,《華西都市報》於2020年11月19日公布了「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計30處,分布於四川和重慶。作為佛教石刻藝術類型,四川僅有安嶽紫竹觀音進入「新地標」,使之成為四川佛教石刻藝術的「封面」。為此,提出以下建議。一、普及並強化新地標意識。
  • 四川各地非遺活動精彩來襲
    來源:四川非遺、四川文旅廳、川報觀察 今天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四川各地的非遺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 部分精彩活動 一起來看~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 賈雪楓 ‖ 四川荔枝栽培的文獻與文物實證
    原創 賈雪楓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其次是文獻對唐宋時期有關貢荔和合江毗鄰地區荔枝栽培的記載問題。《元和郡縣圖志》卷三十、「涪州」條載涪州貢賦為「開元貢:麩金、文鐵刀、蒟醬。元和貢:白蜜、連頭十段布一匹」;卷三十一「戎 州」條載戎州貢賦為「開元貢:葛五匹、紵布。元和貢:荔枝煎四鬥」;卷三十三「瀘州」條載瀘州貢賦為「開元貢:麩金、葛、醬;賦:麻、布。元和貢同。」
  • 【方志四川•工作動態】四川省方志館四川師範大學分館開館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鄧瑜,四川師範大學副校長王川共同為分館揭牌。四川師範大學圖書與檔案信息中心、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圖書館相關人員參加揭牌儀式。2020年12月11日上午,四川省方志館四川師範大學分館開館揭牌儀式在四川師範大學成龍校區圖書館舉行。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鄧瑜,四川師範大學副校長王川共同為分館揭牌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仁壽縣福隆橋與富隆橋的傳說
    湖廣填四川的先民,到中合村來安家,通過幾十年的努力,村民們有了一些積蓄,想到為了生產發展,生活方便,在地保的組織下,捐資在無名河上修一座橋。經過前後一年多時間,石橋修成。取什麼名字呢?地保找到鄉賢、秀才黃鑫龍。飽讀詩書的黃秀才沉思後,就說:「取名『福隆橋』吧!」地保很高興,拿了幾兩銀子到縣城,託人找縣長題名。縣長見了銀子,聽說只題三個字,拿起筆就寫成了「富隆橋」。
  • 【方志四川• 人物】李有毅 ‖ 鄧時敏:清代廣安方志傳承人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本文載《巴蜀史志》2019年第4期 鄧時敏(1710—1775),廣安協興人,鄧小平上七代先祖,字遜齋,號夢巖。為再現廣安悠久歷史,廣安市地方志辦公室從2015年始,採用簡體字、白話文,修補破損、殘缺文字,糾正錯頁、缺頁等措施,陸續點校和重勘歷代舊志,經線裝書局出版發行,為世人研究廣安歷史提供史志資料。
  • 【方志四川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喬木‖蕩氣蓑衣嶺 迴腸巖窩溝...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碑文:「『襤褸開疆』碑位於樂山市金口河區永勝鄉五池村蓑衣嶺,海拔2736米,為樂西公路通車紀念碑,極具價值。樂西公路全長525公裡,於1939年8月開工興建,歷時18個月,近30萬人浴血奮戰,死傷2萬餘人,蓑衣嶺段為全線工程最艱巨,傷亡3000多人,是鮮血和生命築成的抗戰血路。
  • 【方志四川•美食】薛維睿 ‖ 專訪「十大感動川菜人物」二毛...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 【方志四川•詩詞】王典馥 ‖ 心和秋天一起成熟(外一首)
    【方志四川•詩詞】王典馥 ‖ 心和秋天一起成熟(外一首) 2020-09-25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世界上最早發明的紙幣是如何誕生的?
    ,作者成都方志 成都方志修志問道,直筆著史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自從有了商品交換,作為交換的媒介——貨幣便應運而生,從原始時期的貝幣到布泉、刀布直至後世的方孔錢,中國貨幣的發展經歷了漫長歷史。就造幣的材料而言,多為金屬,以鐵和青銅為主。直到北宋初年,才出現了後來紙幣的初型——交子。這是一個突破,史書上叫做「益州交子」。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李後強 ‖ 顓頊和嫦娥在四川的傳說研究
    上古黃帝、昌意、顓頊、帝嚳、嫦娥、大禹在安寧河谷的活動,有遠古遺址和古代大石墓為證。大石墓是後人對先人的紀念,也是遠古遺風。黃帝、顓頊、帝嚳及其後人都與巨人有關。比如,帝嚳因為母親踏巨人足跡而生。帝嚳有一個老婆叫姜原,在野外踩了一個巨人的腳印,由此感孕生了個男孩,給他取名為「棄」,也就是後來建立了周朝的周人始祖——稷(亦稱后稷)。在《山海經》中,有關巨人族的明確記載,最著名的就是夸父。
  • 【方志四川 歷史文化】仁壽縣福隆橋與富隆橋的傳說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縣長見了銀子,聽說只題三個字,拿起筆就寫成了「富隆橋」。沒什麼文化的地保如獲至寶,拿回村找人刻碑時,被黃鑫龍發現,表示福、富二字含意相差太遠,提筆寫成「福隆橋」,叫地保照此刻寫,有啥問題他承擔。 到了「踩橋」(竣工典禮)那天,縣長乘轎從百裡外的仁壽來到中合村。那一天,四鄉八裡,人山人海。當縣長的目光在「福隆橋」三字掃過時,不覺大怒:「我題的字咋讓人改了?」
  • 【方志四川•探秘】甘元俊 ‖ 「豐禾百藥」失傳記
    原創 甘元俊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他趕緊順手從河邊草叢中抽了一根蔓草將魚穿上,收拾回家後,不忍心賣掉和吃掉,就以穿魚的蔓草,將魚掛在牆壁上觀賞,越看越愛,晚飯未吃也不覺餓。疲乏後沉沉睡去,第二天醒來一看,鯉魚猶在牆壁上蹦跳不已,把他驚得大張著嘴合不攏來。
  • 【方志四川•特稿】2020「天府四川」中英文短視頻:感知四川...
    2020「天府四川」5分57秒中英文短視頻四川,是怎樣的世界;天府,該如何去感知。Explore the dreamy world of Tianfu Sichuan2020「天府四川」5分57秒中英文短視頻,以「視覺重組」為先導,以「感性認知」為主張。
  • 【方志四川•記憶】「文華送炭救劉湘」,風雲人物交情甚篤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 【方志四川 詩詞】蔣心悅‖成都一夢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也許我曾和你一樣 追求著夢裡的蘇杭天堂 但當我來到這片 飄著椒香麻辣氣味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