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養生防病有三招 四種泡腳比吃藥管用

2020-12-18 人民網

原標題:三月養生防病有三招 四種泡腳比吃藥管用

  編者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為我們最關注的話題。什麼才是健康的食品?生活中如何預防身體的疾病?這都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人民健康網推出《金臺養生園》欄目,每周為您盤點最養生的生活方式,帶您走進健康園地。

  開春三月,養生防病有三招

  晚睡早起養脾氣

  北京安貞醫院趙毅:《黃帝內經》中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行,廣步於庭。」意思是說,春季萬物復甦,應該晚睡早起,在室外緩緩散步,有助於身體健康。

  所以,在這個時節的運動,不宜太過激烈。畢竟人們是才從冬季的寒冷中舒緩過來,需要循序漸進。外出踏青、郊遊、放風箏都是不錯的選擇。

  備兩杯潤喉茶

  雲南省中醫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黃春江:有諺語云:「驚蟄地氣通」。初春時節,咽喉類疾病有上升趨勢。家裡有慢性咽喉炎病人的,不妨提前給自己和家人備上兩杯潤喉茶。

  一杯茶為桔梗菊花茶,有清咽利喉、止咳化痰的功效。茶料為胖大海、甘草、桔梗、金銀花、菊花。另外一杯茶為玉蝴蝶茶,特別適合經常感覺眼乾咽燥的上班族,有清咽利喉、清肝明目的功效。茶料為胖大海、玉蝴蝶(木蝴蝶)、甜葉菊。飲用藥茶,多主張溫服、頻飲不拘次,每日一劑。

  三月韭菜最該吃

  中級臨床營養師李健:三月飲食宜遵循「養陽」的原則,建議適當多吃能升發陽氣或助陽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薺菜、葛根、小米、糯米、菜花等。

  韭菜中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的含量較高,葉酸和鉀含量也不錯。而且,韭菜中有大量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另外,韭菜特殊的辛辣香味來自於其中含有的異硫氰酸鹽,有抑制多種細菌的作用。春韭比較細嫩,經不起大火旺油的折騰,所以烹炒時要注意火候和時間,不要過度烹飪。

  四種泡腳比吃藥管用

  古人云:「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說明人的腳部變化能夠反映身體旺盛程度與衰老變化。中醫有「腳為精氣之根」的說法,腳部有眾多穴位,還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毛細血管。腳部的冷暖感覺、色澤變化,能直接反映心腦腎功能和血液循環情況。中醫認為,氣血以動為貴,經絡以通為要。經常用熱水泡腳,能刺激足部穴位,促進血氣運行,調理臟腑,舒通經絡,增強新陳代謝,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祛除病邪的目的。加入不同的藥物浴足,更可發揮不同療效,達到外用內治的作用。這裡給大家推薦四種泡腳方法,堅持做下去,會有意想不到的保健效果。

  艾葉泡腳。艾葉辛、苦,性溫,既可作為中藥內服,又可做成藥膳,如艾餈、艾葉煎蛋等,艾葉煎水泡腳有勝似內服的療效。1.溫經散寒。艾葉泡腳有溫經活血、散寒止痛的作用,促進血液循環、經脈通暢,還能祛黑眼圈。2.除腳癬、腳氣。艾葉外用有抗菌消炎、抗過敏等作用,用來泡腳可有效改善腳氣、腳癬等腳部皮膚疾患。3.治風寒感冒。艾葉有散風寒、抗病毒的作用,對於風寒感冒有一定療效。

  白醋泡腳。白醋主要以糧食為原料釀造,中醫認為白醋味酸,性苦、溫,可活血散瘀、消食化積、消腫軟堅、解毒殺蟲。1.促進血液循環。白醋加入溫水後能較快地透過腳部皮膚吸收,起到軟化血管、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適合高血壓、高血脂、慢性疲勞症候群等。2.軟化角質。白醋有活血散瘀作用,經常泡腳可軟化腳部皮膚角質層,改善粗糙情況,令皮膚光滑有彈性。

  檸檬泡腳。檸檬味甘酸,性平,能生津解暑、和胃安胎。1.促進新陳代謝。檸檬含豐富的檸檬酸、維生素C,可促進新陳代謝,有效緩解疲勞及延緩衰老。2.去除腳氣。經常用檸檬泡腳對腳氣、雞眼等腳部皮膚病也有一定療效。

  生薑泡腳。生薑味辛,性微溫,能溫經散寒。1.驅散寒氣。生薑泡腳能溫通經脈,可有效改善微循環,緩解手腳冰冷症狀,對風溼寒痺效果很明顯。2.防治風寒感冒。生薑有解表散寒作用,可有效預防治療輕症風寒感冒。

  熱毛巾擦背好處多

  俗話說「三洗不如一擦」,北京老年醫院原中醫科主任劉德泉介紹,老人擦背有很多好處,不洗澡時也可進行。

  擦背操作簡單,準備一條毛巾,用手拽住其兩端,與後背進行機械摩擦,重點擦拭脊柱部位,包括頸椎、腰椎等,力度以被擦者舒適為準。自己擦或者請別人代勞皆可。毛巾不能太溼,溫度要適中。天冷時宜稍微熱些,約40攝氏度;天熱時最好稍涼些,約30攝氏度。每次擦背最好在15分鐘左右,擦至皮膚發紅、四肢溫暖為宜。周圍環境也要保持溫暖,防止受涼感冒。此外,老人睡前還可在被窩裡自行按摩胸、腹部以及四肢,加強保健效果。

  擦背對老人好處很多:1.能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水野表示,擦背能使皮膚下平時處於休眠的組織細胞活躍起來,並逐步演變為網狀細胞,增強人的免疫功能。2.背部按摩可刺激皮膚神經末梢,對改善中樞神經和內臟有幫助。擦背還有利於消除疲勞、改善睡眠以及淋巴液循環狀況。3.自己擦背時,胳膊來回運動,讓上半身都參與了活動,對心肺功能有好處。4.中醫學認為,人體背部是經絡聚集處,擦背能刺激穴位,從而起到疏通經絡、調節五臟六腑的功效。

  更年期調養有五方

  更年期本應是一個正常的生理時期,但由於這個階段女性體內雌激素大幅衰減,會出現喜怒無常、脾氣暴躁、潮熱多汗、心悸失眠等問題,身心健康及人際關係大受影響,嚴重者不適症狀可持續10餘年,嚴重困擾生活。要想緩解更年期導致的不適,不妨試試下面6種方法。

  1.藥枕療法。準備燈心草450克,將燈心草烘乾,研成粗末,裝入枕芯,製成藥枕。適用於陰虛火旺型絕經前後諸症,症見心煩不寐、睡而易醒、心悸不安、頭暈耳鳴、五心煩熱、晨起咽幹、腰酸腿軟。

  2.貼敷療法。五倍子、鬱金各等份,蜂蜜適量。將五倍子、鬱金分別研為細末,混勻後加入蜂蜜調成膏狀。取藥膏適量,分敷於湧泉、神闕穴,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7~10次為1個療程。適用於絕經前後諸症,尤其以潮熱汗出、心煩失眠為主要表現者。

  3.敷臍療法。五倍子、五味子、何首烏、酸棗仁各等份,共研細末,裝瓶中密封備用。臍部用75%的酒精常規消毒後,根據臍部凹陷淺深大小不同,取藥粉5~10克用75%的酒精調成糊狀,敷於臍上,藥糊可稍大於臍,敷藥直徑約2~3釐米,藥上覆蓋塑料薄膜,然後用5~6釐米方形膠布固定,膠布過敏者,用紗布覆蓋後布帶繫於腰部固定,24小時換藥1次,10次為一療程。適用於潮熱汗出,同時伴有月經紊亂、眩暈、耳鳴、心悸、失眠等症。

  4.足浴療法。燈心草50克(剪片)、夜交藤30克、浮小麥10克、艾葉6克、丹參10克、廣木香10克、生黃芪45克,將七味中藥加水3000毫升淨泡30分鐘,後大火煎開後文火燒至30分鐘,用紗布過濾溫泡雙足,每日一次,每次30分鐘。適用於潮熱盜汗、夜寐多夢、煩躁不安、咽喉乾燥、四肢怕冷、面色無華、胸悶氣短、全身乏力等症狀。

  5.推拿療法。這個方法分仰臥位、俯臥位和坐位三種方式:仰臥位,摩腹約5分鐘後,推按揉中脘、肓俞、氣海、關元、子宮穴各1分鐘,然後按揉內關、足三裡、三陰交、太衝、湧泉各2分鐘。俯臥位,按揉心俞、肝俞、脾俞、腎俞各1分鐘,擦命門3分鐘,捏脊3~5遍。坐位,按揉印堂1~2分鐘,推印堂至前髮際5~6遍,按揉印堂至太陽穴5~6遍。適用於絕經前後陰虛證、陽虛證。

(責編:吳雨仁、柴濟東)

相關焦點

  • 中藥泡腳真的有必要嗎?
    不同於湯劑,放在熱水中的中藥包以及中藥片,可能更多的是靠藥物藉助熱水滲入到足部,以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聽起來還是比較不錯的,這到底是怎麼產生功效的呢?  中藥泡腳自古有之  中藥泡腳自古就有,古代宮廷泡腳就有以麝香、沉香或其他中藥配伍煎湯,使用中藥水進行泡腳,藉以醒腦提神、消除疲勞;民間則常用菖蒲、艾葉等煮水給小孩泡腳,以達到防疫、保健作用。
  • 泡腳有講究,用老中醫化妝品足浴包健康養生好處多
    當然,泡腳的好處雖多,但也不是隨便泡的,有許多注意事項。今天,小編就帶各位來深度了解一下泡腳養生的講究。一、泡腳的正確「姿勢」1、泡腳時間晚上7-9點是腎經氣血較衰弱的時候,這時候泡腳,能更好地改善全身血液循環,達到養生的目的。
  • 熱水泡腳是養生還是慢性自殺?
    泡腳治療古之皆有,早在《神農本草》中就有用草藥泡腳的記錄,在春秋《禮記》中也詳實記載了以中藥煎湯燻、浸、泡足療法。但是秋冬季節泡腳會更多一些;夏天天氣炎熱,可能很多人都不太願意去用熱水泡腳,但是有很多上班族一天都是待在空調房裡工作,尤其是溫度非常低的空調房,回家用熱水多泡泡腳,也有助於氣血循環。
  • 艾草泡腳包,冬季常泡泡腳,健康又養生
    現代人普遍寒溼重,艾葉能祛寒、除溼、通經絡,用艾葉水泡腳能有效的祛虛火、寒火,如果大家有上火較重的話,可以煮水後泡腳,體內寒火、虛火就會祛除,再食用營養品效果會更好,正常泡腳一個星期3次就可以了,不用泡多了。冬天或受涼後可多泡幾次。
  • 泡腳「養生」?有些人根本不適合泡腳!
    可見,只要花點兒錢,就能搞得有模有樣。 如果你要假裝養生的話,「泡腳」是個不錯的選擇,整個插電恆溫的泡腳桶,再買幾袋足浴包,隔三岔五泡那麼一會兒,說真的,誰要說你不養生,你直接跟她急。 當然,這些你也不用自己去研究,完全照搬那些女明星的做法就好。
  • 冬日偏愛泡腳養生?泡腳加點「料」,驅寒養生效果好!
    文丨隴原世家「熱水泡腳,勝吃補藥」,冬季人體最易手腳冰涼,而堅持每天泡腳本就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式,不僅可以增溫驅寒、疏通經絡,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人體抵抗力,對預防感冒、促進睡眠等都有一定的好處。泡腳養生固然值得推崇,但掌握正確的泡腳方法才能達到不錯的養生效果。
  • 用三七粉泡腳?你可真是個小機靈鬼
    三七粉泡腳,有用嗎? 泡腳養生,在我國由來已久,而且長盛不衰。 古人亦有云:「熱浴足法……比之服藥,起效百倍」 醫學典籍有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 尤其是對經常手腳冰涼的人,熱水泡腳也是一個極好的改善方法。 泡腳雖然好,但是藥材才是根本。
  • 寶寶哭鬧不吃藥怎麼辦?寶媽可以試試這幾招,真的很管用
    孩子哭的滿頭大汗,家長被磨的焦頭爛額,可是寶寶生病了,不吃藥身體又怎麼會好呢?其實給孩子餵藥也是有科學方法的,用對了方法寶寶就不會再哭鬧,不肯吃藥了。寶媽們可以試試這幾招,真的很管用。1、寶寶不吃藥時,家長不要硬灌寶寶生病了卻無論如何不肯吃藥,家長怎麼哄都不管用,有些家長會直接給寶寶灌進去,這樣做其實是很危險的。
  • 泡腳養生的好處及如何正確泡腳!
    冬天睡覺前,很多人都喜歡溫熱水泡腳,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循環,而且有助於身體的新陳代謝,是一種經濟又實惠的養生方法。不過,在把雙腳放入熱水盆前,該具備哪些常識,以免養生不成反傷身!其實,要改善冬天就容易手腳冰冷的問題並不難,除了泡溫泉來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外,也可以透過泡腳來達到溫暖肢體與提高新陳代謝的效果。中醫認為,人體腳底穴道眾多,通過熱水泡腳有助於刺激穴道、身體保健;西醫也抱持泡腳有利血液循環的觀點。不過,泡腳可不是那麼簡單的,對泡腳如果有認識上的偏差,也許會對身體有害呢!
  • 泡腳的最佳時間 正確的泡腳方式看這裡
    泡腳是很多朋友都喜歡的一種養生方式,也是最簡單的足療手段。對於很多疾病而言,泡腳也是有著很好的輔助治療的作用。泡腳在什麼時候泡是最好的呢?小編給大家講講泡腳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泡腳禁忌有哪些以及泡腳方式有哪些。泡腳的最佳時間泡腳最好的時間應該選在晚上9點鐘左右,這個時候泡腳是最補腎的。
  • 每天用熱水泡腳,到底是養生還是養病?泡腳有哪些禁忌?
    養生是一個大趨勢,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養生了,希望藉此延緩衰老、延年益壽。泡腳就是很多人的養生方式,但為何有人說泡腳有利於健康,也有人說泡腳泡出病來了,天天用熱水泡腳,到底是養生還是養病?你真的泡對了嗎?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換季時寶寶易生病,學會這一招,比打針、吃藥還管用
    導讀:換季時寶寶易生病,學會這一招,比打針、吃藥還管用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換季時寶寶易生病,學會這一招,比打針、吃藥還管用!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冬季養生,天天熱水泡腳賽人參?醫生提醒:對2類人反而有害健康
    天氣冷了,很多人喜歡用熱水泡腳,誠然這是一種很簡便、效果很好的養生方法,農村老話說得好:有錢吃藥,沒錢洗腳。然而,有人卻認為熱水泡腳無異於慢性自殺。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產生?醫學上有無道理?到底熱水泡腳好不好?
  • 白礬米泔水泡腳降血壓
    小時候,我見母親做飯時總是把淘米水留下,用一個盆裝好,晚上加一塊白石頭煮沸後給父親泡腳,幾乎每天如此,從不間斷。對此,我感到好奇和不解。後來母親告訴我,父親患有高血壓,服藥不管用,經常頭痛,用米泔水加些白礬煮沸,待稍涼後泡腳10~20分鐘,對降血壓、止頭痛有好處。
  • 精緻養生女孩,快樂泡腳!
    現在人都比較講究運動,之前去廣場玩的時候,有很多都是開車帶著家人來廣場運動呢,有在慢跑的,後面還跟著小孩,還有一家人在打羽毛球,還有騎自行車的,要知道飲食、運動、睡眠、養生都要講究方法的,運動當然也是養生的一部分,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 泡腳養生 賽過吃補藥
    「睡前泡腳,賽過補藥」,一句民間俗語道出泡腳的養生作用。雖是廉價又簡便的方式,卻不輸於上養生館化費百元、千元的效果。 廣東人有每日洗澡的習慣,專家建議,其實冬季可減少洗澡次數,多些泡腳養生。
  • 泡腳養生 喜來健帶您健康輕鬆過金秋
    秋天天氣乾燥,而且氣溫一天比一天低, 做好保暖養生很重要。那麼如何在秋季利用泡腳做好養生呢?喜來健健康養生專家憑藉多年的健康經驗帶您去了解秋季泡腳的好處,教您健康泡腳養生。解秋乏相信許多人都遇到過一到秋季就會覺得疲勞乏力的情況,喜來健健康養生專家建議您秋天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調節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
  • 端午前後養生就用艾葉,用對了祛溼治痛經,聰明的人這樣泡腳用
    過去的人甚至直接把端午午稱作「衛生月」,可見端午前後是個對養生很有幫助的時間段。端午節的習俗中也傳統中醫藥結合很密切,喝雄黃酒、門前掛艾葉與菖蒲、出門佩戴的香囊中有白芷、蒼朮等等,都和中醫中藥結合在一起。今天我們就重點給大家聊聊,端午前後該如何使用艾葉,用對了對身體又有哪些好處。
  • 入秋漸涼泡泡腳 這樣泡更能養生功效加倍!
    原標題:入秋漸涼泡泡腳 這樣泡更能養生功效加倍!點擊標題下「雲南政協報社」可快速關注中醫講「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每天用熱水泡泡腳,驅除寒氣,是很愜意的。作為人的第二心臟,雙腳上存在著與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泡腳可以刺激腳部的穴位和反射區,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加快體內新陳代謝,調理內分泌系統,增強人體器官機能,達到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早在幾千年前,中醫就很重視對雙足的鍛鍊和保養,並運用熱水泡腳來防病治病。該怎麼「泡」水溫不宜過熱或過涼。
  • 冬天泡腳養生卻泡出頭暈頭痛?三類人群不宜泡腳,有你嗎……
    Hi~最活潑的小膏顫抖著上線~這天氣是越來越冷了,連瞞著全國偷偷過夏天的廣東,也進入了冬天模式,你做好冬天養生姿勢了嗎?作為走在潮流頂端的泡腳,一直是國民心中養生方式的TOP1,在久遠的歷史長河中,哪哪你都能瞧見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