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做足「三篇文章」 穩步推進生態鄉村建設

2021-02-06 恩施州生態環境局

近年來,恩施市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大水汙染防治力度,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創建,不斷夯實生態創建細胞工程,在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上做足文章,穩步推進生態鄉村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為「十四五」開局做足準備。

一是堅持規劃先行,在組織「強」上做足文章。恩施市組織編制《恩施市鄉村生態振興戰略規劃》《恩施市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規劃》,將農村汙水處理設施運維與管理納入對鄉鎮辦的年度考核,確保組織工作落實見效。

二是加大資金投入,在經濟「穩」上做足文章。「十三五」期間,累計爭取中央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資金、三峽庫區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資金以及省級生態文明「以獎代補」等資金6000餘萬元,確保整治過程中資金流通順暢,生態項目順利運行。

三是強化農村環境治理,在生態「美」上做足文章。加強農村汙水處理,「十三五」期間修建人工溼地600餘個,各鄉鎮建立了運行維護管理制度,並安排資金,用於汙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

2020年度省級生態鄉鎮、生態村名單揭曉,恩施市三岔鎮、崔家壩鎮被授予「省級生態鄉鎮」稱號;洞下槽村、梭布埡村、白果樹村、甘溪村、鋪子房村、香爐壩村、落都村被授予「省級生態村」稱號。截至目前,恩施市已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1個,省級生態鄉鎮10個,省級生態村117個。

相關焦點

  • 做足「三篇文章」保障經濟健康平穩發展
    原標題:做足「三篇文章」保障經濟健康平穩發展 今年以來,七裡河區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培育新動能,在項目建設、產業轉型、營商環境三個方面下大力氣、做足文章,努力實現全區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 湖北恩施市:旅遊花開遍地香
    今年十一假期,100多萬遊客湧向恩施市,8天實現旅遊收入約1.66億元。 三年大變樣,五年發生根本性變化。「十三五」以來,恩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旅遊工作,聚焦「一谷兩基地三示範區」形象定位,按照「一心三帶六組團」發展思路布局,將生態文化旅遊產業集群建成全市第一大產業集群,連續四年被省政府評為「全省旅遊發展先進市」,旅遊綜合實力連續兩年蟬聯全省「五強」,遊客滿意度蟬聯全省第一。
  • 陽安鄉召開下登坡村生態鄉村建設推進會
    為進一步加快推進下登坡村生態鄉村建設,9月25日上午,陽安鄉召開下登坡村生態鄉村建設推進會,下登坡村全體戶主近百人參加會議
  • 讓鄉村美起來 讓農民富起來 推進鄉村振興黑龍江今年這樣幹
    穩步推進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全面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  五常 聚焦「五品」提升發展稻米產業  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五常市將聚焦「五品」提升推進稻米產業發展,深化結構調整提高農業質量效益,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實施鄉村建設,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上實現新突破。
  • 寫好「三篇文章」,建設涵養內江山清水秀良好自然生態
    內江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圖為甜城湖。記者 黃正華 攝◇本報記者 徐豔梅綠色是保障內江永續發展的首要前提。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銳意進取、迎難而上,書寫實、進、試「三篇文章」,加快建設涵養山清水秀良好自然生態,以腳踏實地的作風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以追趕奮進的姿態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以先行先試的勇氣和膽識創造可複製可推廣的「內江經驗」。
  • 在鄉村振興中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在鄉村振興中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戚箭斌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
  • 北流鎮推進全域鄉村振興建設,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跨省通辦近日,北流市北流鎮以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為目標,掀起鄉村振興建設熱潮,攻堅奮戰加快推進示範點示範帶建設,通過示範帶動、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紮實推進「三清三拆」工作和鄉村風貌提升,力爭春節前實現鄉村面貌大變樣。
  • 湖北宜昌: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
    在宜昌,像鄂中生態工程這樣積極開展轉型升級的化工企業還有很多。「長江大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進入新時代的一場大考,宜昌責無旁貸。」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書記周霽說,宜昌正著力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努力在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上站排頭,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一流。
  • 宿遷泗洪:「三篇文章」寫就鄉村振興答卷
    時值年末,寒風凜冽,在宿遷市泗洪縣城鄉,卻呈現著一派熱火朝天喜人景象:龍集鎮金水集團螃蟹養殖基地裡,蟹農們忙著將一箱箱綑紮好的螃蟹裝車發往深圳;臨淮鎮勝利家園農房改善工地上,工人們正忙著工程掃尾,確保讓上岸漁民春節前全部搬進新家;雙溝鎮雪二新村千畝連片蔬菜大棚內,菜農們興高採烈地採摘草莓……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蘇時指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 科爾卡諾 | 安吉智慧工廠穩步推進生產建設
    科爾卡諾 | 安吉智慧工廠穩步推進生產建設在堅持抗擊疫情不動搖、不鬆懈的前提下,科爾卡諾嚴保生產安全、消防安全,穩步推進生產建設。
  •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做好「三篇大文章」 推動重慶涪陵綠色發展
    而綠色發展,又需要重點落腳在三篇「綠色文章」上。  涪陵是工業大區、農業特區、旅遊新區,經濟總量名列全市前茅。  然而,按照高質量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要求,涪陵在長江生態屏障、綠色產業發展、綠色家園的建設上,還需要腳踏實地,步伐加快。
  • 【縣市委書記談文旅】楊朝偉推介「四張名片」 在暖冬氣候上做足文章
    近年來羅甸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充分發揮暖冬氣候的優勢,整合了地質奇觀、湖面資源、長壽文化,做足了「旅遊+」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文章,全力推進旅遊的九大工程,旅遊經濟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提前一年脫貧摘帽,下一步羅甸主要在暖冬氣候上做足文章。
  • 潮陽河溪加快推進重點工作,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連日來,潮陽區河溪鎮以民生為本,鎮村幹群凝心聚力,紮實推進創文提質升級和雨汙分流、汙水處理廠、三江連通建設等各項重點工作,著力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階段來,河溪鎮正視短板不足,保持創文高壓態勢,堅持精準對標、精細創建,持續抓好常態管理,強力推進環境衛生整治、市場經營秩序管理、小廣告亂塗亂貼清理等各項工作,全力推動全鎮創文提質升級工作趕超進位。抓緊推進河溪社區市場升級改造項目,按照市場創建標準加快建設,不斷優化鎮村基礎設施布局,促進民生事業穩步向前發展,增強民生福祉。
  • 吉兆民:做好「港城網」三篇文章
    澄邁縣委書記吉兆民:做好「港城網」三篇文章■ 海南日報記者 餘小豔澄邁縣如何貫徹落實海南省委七屆九次全會精神,澄邁縣委書記吉兆民接受海南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澄邁將把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七屆九次全會精神結合起來,全面推動全會精神走向基層、走進群眾。
  • 昆明晉寧區推進城鄉社會治理生態、和諧、美麗村(社區)建設三年行動
    近期,晉寧區委、區政府制定印發《關於深入推進城鄉社會治理實施生態、和諧、美麗村(社區)建設三年行動(2020—2022年)的指導意見》,計劃用三年的時間,通過深入實施「12885」工程(以黨建為引領,以做強鄉鎮(街道)、做優村(社區)為基礎,深入推進城鄉社會治理,實施生態、和諧、美麗村(社區)建設三年行動。
  • 以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鄉村振興
    不少鄉村依靠獨特的田園風景發展旅遊業,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中央決定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在內的全面振興,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實現農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
  • 發揮水優勢 做足水文章——嘉魚建設水生態公園城市思考探究
    嘉魚作為水資源大縣,水域面積佔縣域總面積的30%,為打造水生態公園城市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基礎和條件。自「六大」活動開展以來,我圍繞如何用好用足我縣水資源優勢,推進嘉魚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查閱資料尋源頭,深入實地察詳情,請教專家謀良策,開展了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
  • 「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該如何寫?
    汕頭將大力發展生態特色旅遊產業,推動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楊立軒 攝  在日前汕頭市委召開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專題協商會上,汕頭市委書記方利旭指出,做好鄉村振興這篇文章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完成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賦予汕頭重大任務的關鍵一環。要牢記使命、迎頭趕上,補齊城鄉發展不平衡短板,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再創特區新輝煌。
  • 鄂溫克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日前我旗召開旗委農村牧區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會議聽取全旗「五大振興」工作開展情況,今天起鄂溫克新聞將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大方面進行一一解讀,今天我們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內容為大家進行解讀。
  • 裡湖鎮河頭村多方籌資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村裡...
    作為普寧市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範村,裡湖鎮河頭村多方籌資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結合「三清三拆」開展違建拆除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2019年,河頭村被列為普寧市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範村,上級下撥省級補助資金500萬元給河頭村用於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河頭村經過民意調查、精心謀劃,報批建設小項目共8個,包括河渠花園改造、柯華故居竹院建設、村委小池塘美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村口文化設施、老人活動中心改造、村莊美化綠化、村莊風貌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