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紅旗飄揚,齊聲歡唱,大峽谷、梭布埡、土司城等多個景區組織遊客同唱一首歌、共慶新中國華誕,歌唱祖國快閃引爆景區。今年十一假期,100多萬遊客湧向恩施市,8天實現旅遊收入約1.66億元。
三年大變樣,五年發生根本性變化。「十三五」以來,恩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旅遊工作,聚焦「一谷兩基地三示範區」形象定位,按照「一心三帶六組團」發展思路布局,將生態文化旅遊產業集群建成全市第一大產業集群,連續四年被省政府評為「全省旅遊發展先進市」,旅遊綜合實力連續兩年蟬聯全省「五強」,遊客滿意度蟬聯全省第一。
一花一草皆成景,一山一水儘是詩,文化旅遊產業令這片土地煥發出新的光彩。
項目帶動,打造旅遊「精時代」
初冬時節,雪落山間,雲霧繚繞,恩施市沙地鄉青雲崖項目建設現場,一條玉帶繞青山,空軌項目建設便道基本搭建完成。
總投資48.6億元的青雲崖旅遊度假區項目位於恩施東部沙地鄉清江北岸,自2017年落地恩施後,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建設內容包括崖壁酒店、絕壁空軌火車、旅遊碼頭、文旅小鎮等,擬用5到10年時間,將其打造成集國家級5A景區、國家級山地旅遊度假區和國家級文旅特色小鎮為一體的旅遊綜合體。
2020年10月27日,恩施市新塘鄉,年度省級重點建設項目清江紅花峽峰林景區遊步道正式開工;先後籤約銅盆水森林公園、鹿院坪景區、南裡渡水上運動公園等大批綜合效益明顯、帶動性強、投資額大的旅遊項目;重點旅遊項目恩施大峽谷、大清江、土家女兒城、梭布埡石林等近三年來投資超過15億元;舞陽壩五峰山、屯堡萬花雲海、白楊坪麂子渡、白果鹿駐山等鄉村休閒旅遊點,成為近郊旅遊的好去處……一個個文旅項目的穩步推進,為全市的文旅融合注入了新活力。
飛簷翹角,紅窗青瓦,遠遠看去像一座古色古香的宅院,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座公廁。2019年底,恩施市在金山大橋橋頭西側公園新建一座公廁,仿照恩施土家民居特色建設的公廁,成為此地一道景觀。
「這座公廁,除了外觀漂亮,最讓我滿意的是設施齊全,乾淨,沒有異味。」家住附近的譚奶奶,對新建成的公廁十分滿意,每天在公園裡散步時,如廁十分方便。
小廁所,大革命。近兩年來,恩施市一直在推進公廁革命。僅2019年,恩施市就投入約1100萬元,先後在城區新(改)建公廁20座,其中新建公廁16座,改建4座。
據統計,目前恩施市累計新建或改造廁所165座,其中旅遊廁所55座,改造景區周邊農戶廁所1.1萬座,滿足了市民和遊客如廁需求。
這只是恩施市著力改善旅遊服務設施的一個縮影。此外,該市還切實圍繞全國旅遊扶貧重點村建設,大力改善鄉村道路交通、停車場、供水供電、應急救援、遊客中心等基礎服務設施,不斷完善旅遊服務配套功能,全方位打造鄉村休閒旅遊升級版。
全域綻放,迎來旅遊「泛時代」
「喝你一口茶呀,問你一句話……」初冬的恩施大峽谷銀裝素裹,分外妖嬈,遠處清江蜿蜒流淌,恩施大峽谷景區導遊譚桂英與來自成都的遊客對唱起了《六口茶》,歌聲悠揚,喝彩不斷。
白天,譚桂英在景區裡當導遊,下班在網上做「直播」,唱土家族歌曲,收穫了不少粉絲。從一個打工妹,到「全國勞模」,土家么妹譚桂英和恩施大峽谷共同成長,成了名副其實的「金牌」導遊。
「客房總數2000多間,床位3000多張,總餐位數達4000多個,本地從業人員1000多名,外來從業人員300餘名……」恩施大峽谷風景區管理處營上村村支書向龍橋介紹說。峽谷變「金山」,越來越多的農民吃上了旅遊飯。
「村村寨寨是景區、家家戶戶是賓館、人人個個做旅遊」的「旅遊硒都」逐漸駛入脫貧致富「快車道」。
「這個土雞蛋要包裝好,快遞盒子要緊密填充,土豆斤兩要足……」十一假期,三岔鎮民宿老闆陳勇忙得腳不沾地,臉上的喜悅卻是藏都藏不住。大山裡的土特產趁著旅遊的「東風」,獲得各地遊客的青睞。
近年來,恩施市探索建立「景區帶動、鄉村旅遊拉動、產城融合撬動、綜合改革推動」四大旅遊扶貧發展模式,5.1萬建檔立卡貧困戶連結到旅遊產業鏈上,帶動30萬人吃上了「旅遊飯」。
旅遊產業體系的日益完善,催生了全域旅遊的快速發展。恩施市已發展成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3個、3A級景區4個、中國傳統村落12個,國家森林公園2個,國家地質公園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個,省旅遊名鎮1個。
據統計,2016年全市共接待海內外遊客1473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14.13億元;2017年全市共接待遊客1718.54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38.96億元;2018年全市共接待遊客2111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80億元……
五年來,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持續上升,恩施的名聲也越來越響。
擦亮品牌,步入旅遊「融時代」
燃燒的篝火、歡快的舞曲、熱情的歡呼。8月30日夜,紅土鄉石窯女兒會分會場,口子鎮上萬名遊客圍繞熊熊篝火跳舞狂歡。
距今有300年歷史的恩施「土家女兒會」,也是恩施的「三張名片」之一,其文化品牌價值日趨彰顯。
2019年女兒會,第一天就迎來近3萬名遊客趕赴盛會,體驗醇厚土家風情。僅僅在紅土鄉,當天就有470名群眾演員參與表演了富有民俗特色的文藝節目,11家賓館、22家農家樂、27家特色民居共計818個床位都住滿,創造經濟效益800餘萬元。
2020年,恩施市獲評「中國土家族女兒會文化之鄉」。
開闢旅遊新模式,「融」出發展新天地。恩施市大力實施「旅遊+」戰略,著力打造恩施女兒城、施南古城等特色美食街區和《新龍船調》和《土司民俗歌舞表演》《土家非物質文化展演》等文化展演活動,使其成為恩施旅遊新的城市名片。
「喝摔碗酒、跳擺手舞、品土家宴,女兒城過年很是熱鬧。」來自美國、法國、義大利、澳大利亞、英國、荷蘭等24個國家和港臺的遊客齊聚恩施女兒城,品味中國年和土家年雙重年味,恩施旅遊就掀起了國際範兒。
龍頭引領、精品帶動、全域聯動,恩施市促進「文旅」「康旅」「體旅」「農旅」「商旅」等深度融合,推動觀光旅遊向生態觀光、康體養生、文化體驗、休閒度假並重轉變,形成了觀光旅遊、鄉村休閒、康體養生、避暑度假、文化體驗、戶外拓展旅遊產品體系。
自2009年恩施市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以來,經過不懈努力,先後榮膺「2018中國最美縣域」「中國旅遊新發現」「中國百強旅遊城市」「最佳中國城市旅遊目的地」「十大國內自助遊目的地」等榮譽,「世界硒都·仙居恩施」的品牌形象得到廣泛認可。(文圖/ 鄒明鎮 鄭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