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下戶口指標買賣調查:花30萬假結婚落戶

2020-12-23 中華網新聞

    趙明要把好友劉輝的「婚姻」給賣了,售價是30來萬元。

    劉輝在一家央企上班,且擁有北京戶口,與相戀多年的女友已到談婚論嫁的階段。「單位可以再給他愛人一個北京戶口的指標。」趙明說。

    這些成了趙明代為「吆喝」的資本。趙明說,由於買房著急用錢,劉輝託人幫忙把未來的這個指標賣掉,「也就是,他和女買家'假結婚'」。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在這場看似合理的交易背後,北京地下戶口指標交易市場若隱若現。多年來,警方的打擊始終沒有停歇,但戶口需求的原始衝動,推動著其價格不斷走高。

    中國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在進京政策之外辦理戶口,至少包括假結婚、假工作、公安「內鬼」操作等途徑。同樣宣稱能走「神秘通道」的,還有騙人錢財的「黑中介」。

    「世界上哪一個有巨大利益的鏈條能禁止得了呢?」研究戶籍制度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太元直言,這些現象不是光靠打擊犯罪、強化管理能夠徹底解決的。

    「假結婚」落戶

    這場並不光彩的交易中,熟人顯然比陌生人更可靠。在一位熟人打過招呼之後,中國青年報記者聯繫上了趙明。

    趙明目前在一家正規公司上班,本身並非戶口中介。捲入這番生意,純粹是臨時幫好友劉輝的忙。

    劉輝是一家在京企業的員工。這是一家創新型企業,在業內頗有名氣,按照領導的說法,單位可以分給他未來的配偶一個進京指標。

    「女朋友正在深造,家裡又要買房,著急用錢,所以不得已要賣這個指標。」趙明介紹,劉輝顧慮,買戶口的女士年紀不能太大,不然在單位的影響不好。

    他們設想的流程是,先與買家領了結婚證,再由劉輝拿著結婚證到單位申請本應留給他愛人的指標。如果一切順利,戶口大概在兩年後辦完,等拿到北京戶口,劉輝就與買家辦理離婚手續。

    這場生意將約定,「售價」是30萬元左右,首付5成以上,待手續全部辦完後再交齊餘款。

    在不少人看來,這是一場划得來的交易。眾所周知的事實是,現階段如果沒有北京戶口,外省市人士在購房、車牌搖號、子女教育等方面都將繞彎路。

    與此相伴的是進京指標的稀缺。據媒體報導,外地進京人士如今已累計800餘萬,但進京指標多年來持續停留在每年大約18萬個。龐大的需求與嚴格控制的供給,讓這一社會議題備受關注,戶口指標地下買賣市場也在夾縫中生長起來。

    趙明告訴記者,他知道一個朋友曾經花45萬元買了北京戶口,「後來被查出來了,錢打了水漂,戶口也被打回原籍,全白折騰了」。

    警方的打擊力度的確在加大。2014年8月,北京警方查獲一個16人團夥,非法倒賣進京落戶指標,其中1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買賣國家機關公文罪、濫用職權罪被批捕。

    一名試圖通過地下市場辦理戶口的當事人告訴記者,最近風聲確實緊,他的交易暫時擱淺。

    「這個戶口靠譜就靠譜在是單位給的。」趙明對自己提出的流程很有自信,不過,由於通過單位走程序不容易,所以,兩年時間是必須花的,「只能通過'假結婚'才能辦理。」

    即使有熟人介紹,趙明仍然不願讓自己的朋友走到臺前,「我可以幫你核實信息真假,但是,不能讓你見到本人」。

    不只趙明發現了這一秘密通道。在一個戶口買賣的QQ群中,一名自稱是單身軍官的男子也打算「假結婚」,再為買家辦隨軍落戶手續,「我是第一次結婚,單位不會問那麼多」。

    「這不算犯法,最多算玩玩政策。」他告訴記者,「我婚戀自由。」

    相比藉助身份優勢,普通人的「假結婚」通道已被關上。按照北京市落戶政策,如果外省市戶籍人士希望投靠京籍配偶的戶籍,婚齡需達10年以上。這樣的限制,顯然讓普通人「假結婚」因漫長等待而不具可行性。

    買「假工作」得指標

    除了「婚姻」的賭注,工作也成為地下戶口交易市場的砝碼。

    王亮畢業於北京一所著名高校,進入計算機行業的一家外資企業工作。公司待遇並不差,但沒有給他提供進京指標。

    「你成績那麼好,那麼有本事,好幾家國企願意解決北京戶口。你為了外企的高薪而放棄戶口,不覺得可惜嗎?」王亮不止一次被問到這個問題。

    他從來沒有正面回應過。事實上,王亮已有了北京戶口,並在北京市海澱區購買了一套面積不大的房子。

    王亮的女友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這個戶口花了十餘萬元,且大部分錢是由公司出的。這是一個集體戶口,「掛靠」在其他有戶口指標的企業。

    另有多位不願具名的當事人向記者證實,他們正在或者已通過「掛靠」的方式獲得北京戶口。這些操作的共同特點是,工作在A單位,且A單位沒有為他們提供戶口;戶口落在B單位,但他們從未在B單位工作過。

    實現這種掛靠,需要B單位高層或人事部門的配合,有些需要象徵性的費用,有些因為是熟人而直接免費。另有些情況,甚至由員工真正的工作單位代為辦理掛靠戶口,目的多為留住人才。

    相較「假結婚」而言,這樣的「假工作」模式顯然更容易形成產業。記者分析警方近年來公布的落戶指標買賣案情發現,通過「假工作」落戶的操作屢屢出現。

    今年8月,北京警方稱,北京眾和信誠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一名田姓經理,勾結十餘家大型國企、高新技術公司人事部門人員,非法售賣這些企業接收應屆大學、碩士畢業生工作及進京落戶指標。

    負責給這些大學生辦手續的,包括易人合眾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管理部張姓經理、中鐵16局人事處張姓科長等人。遞送給這些單位的學生簡歷,都是經過田經理篩選的。

    警方稱,田經理等人被抓獲時,共牟利300餘萬元。單個戶口的價格,最高的被賣到了33萬元。

    更早些時候,2013年,北京金吉列留學公司也出現倒賣戶口的事件,涉事人員包括公司的朱姓總裁、唐姓副總裁等高管。

    根據警方公布的案情,該公司每年可以從全國人才流動中心申請到幾個應屆生的戶口指標。朱總裁等人商議決定將3個指標出售牟利,每個售價8萬元。

    在此後的利益鏈中,這一價格迅速被抬高。公司分管薪酬的一名劉姓經理將其中1個指標賣了15萬元,另兩個指標則託朋友分別被賣了26萬、72萬元。多出的錢均由劉經理及朋友私分。

    記者注意到,在這些通過「假工作」落戶的案件中,相關人員涉嫌的罪名多為買賣國家機關公文罪、濫用職權罪。

    網上叫賣

    即使沒有熟人的引薦,地下戶口指標交易市場仍然以另一種方式存在。網際網路上,打著各類名義的戶口中介真假難辨。

    在一家知名同城交易網站的北京站,中國青年報記者用關鍵詞「辦理北京戶口」搜索,有17931條檢索結果。記者通過網絡渠道與一些中介取得聯繫。

    記者注意到,大部分中介宣稱的身份共有兩類,一類是老鄉或朋友是某一政府部門的領導,可以代為運作「假工作」;另一類是中介本人獲得了所謂「空戶」的指標。

    他們宣稱的辦理渠道,分為快、慢兩種,快的只需幾個月。一名張姓中介稱,他所依託的關係是某科研機構的領導,該單位每年都會空出兩個戶口名額。辦成之後,戶口將掛在該單位附近的小區。

    「一到兩個月就行,沒有性別、年齡和學歷的限制。」他如此描述這種「填補式」的操作方法。

    更常見的辦理方式,是主要針對應屆畢業生的「借殼辦理」。多名中介告訴記者,他們可以假借接收畢業生的名義進行工作招錄,有了所謂工作,戶口就自然可以辦理。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中介宣稱所推薦的工作,只需掛名即可,而有些則號稱可以直接前往上班,「一次性解決了工作和戶口」。

    「可能出現的唯一問題,就是我們找到的單位你不滿意。但是,我們可以在一年之內進行崗位的調整,並且保證負責處理3~5年內出現的所有問題。」一名唐姓中介舉例,一個法學專業畢業生希望去司法機關,如果找不到,就可以先到一些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再嘗試轉單位。

    另一名中介的「效率」會差一些,他稱,畢業生買家需要在畢業後為一家新成立的銀行工作3年,3年之後才可以落戶,「因為這家銀行是年初剛成立的,有一些戶口指標」。

    所有中介都向記者坦言,現在無法直接辦理戶口,只能通過「借殼」的方式,「這在前幾年還可以,最近一年公安機關查得嚴了,基本上花錢也辦不下來了,所以只能走正規渠道,比如人才引進、研究生畢業等」。

    至於這些中介所宣稱的價格,最少的需要20餘萬元,多的達70萬元。

    此價格已經過了一番上漲。梳理媒體公開報導,大約在10年前,地下中介市場的北京戶口價格為1萬餘元,目前最高的已突破70萬元。

    花錢買戶口受騙

    「以前找人辦戶口的時候,花多少錢,領導都不要。一被舉報就全廢了,花多少錢都撈不出人。」趙明聽說,現在無法直接賣戶口,前兩年還可以辦,「但今年查得特別緊,退了一批人。」

    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檢察官張紅星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今年上半年,他辦理過兩起與戶口買賣有關的案件。

    一起案件涉嫌招搖撞騙罪,嫌疑人是一名劉姓男子,冒充自己是看守所警察,宣稱可以為一名外地服務員的兩個孩子辦理北京戶口,收了1萬餘元。

    另一起則涉嫌詐騙罪。張紅星介紹,該區良鄉有名李姓男子開了一間法律工作室,後來3個人通過朋友的朋友輾轉聯繫上他。李稱可以代為其孩子找工作且解決戶口,最終共收取105萬元。

    兩起案件中,劉、李均是到了承諾期限,但一直沒把承諾的北京戶口辦成。最終,受害人報警。

    另據《北京晚報》報導,2010年至2013年,海澱區人民檢察院已查辦利用辦理戶口實施詐騙的案件25件,依法批准逮捕25人,總涉案金額達650萬元。

    媒體曾分析,在前述25件詐騙案中,利用熟人關係實施詐騙的11人,通過朋友介紹實施詐騙的13人。同時,本土化犯罪的現象較為突出,北京本地人員13人,佔52%。

    在操作手法上,21人謊稱自己或有親友是公安、部隊或其他用人單位領導掌握進京指標,此外,也有人利用售房捆綁辦理戶口、拆遷騰退房屋遷入戶口等方式進行詐騙。

    張紅星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他們所辦理的案件也呈現出一定規律。被害人「以前可能聽說通過某種手段可以辦理成功,甚至黑市上有專門的價碼,這些老百姓間的口口相傳,讓他們以為花錢就能辦成」。

    據媒體報導,一些戶籍民警受到處理,他們收錢並把一些不符合條件的人的戶口落下了,這無疑暴露出一些監管方面的漏洞。

    張紅星分析,這讓被害人相信可以花錢買到戶口,騙子也正是抓住這種心理,讓人相信其有能力辦好戶口。

    這種現狀顯然與北京戶口客觀上的含金量有關。作為首都,北京的生活、教育、工作及醫療等資源,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不過,這座特大城市的戶籍政策正在縮緊。在很早以前,居民通過購房就能獲得戶口,但現在不行,通過結婚落戶的方式也不那麼簡單,一些此前允許落戶的大門逐漸封上。

    西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副教授褚宸舸認為:「戶籍本身背後有利益,這種利益有稀缺性,不可能每個人都得到,再加上在戶籍的分配過程中又存在'黑箱操作',所以有些想要得到的人選擇通過不正當方式來買賣進京指標。」

    在褚宸舸看來,倒賣戶口的現象就和其他一些犯罪一樣,不可能一下子就消滅掉,「和醫院看病掛號都能產生買賣專家號一樣,如果一些利益繼續附著在戶籍上,那麼倒賣戶口指標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文中趙明、劉輝、王亮為化名)

    北京戶口指標買賣演變考

    事實上,地下戶口指標買賣的格局演變,與北京人口形勢及應屆畢業生進京政策的變化密切關聯。

    網際網路能檢索到的買賣進京指標的公開報導,最早的出現在2001年。中國青年報記者注意到,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正是地下戶口指標交易市場被關注的時候,也是人口形勢嚴峻、進京政策緊縮的年代。

    根據《中國經濟周刊》報導,199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突破1000萬大關。而在此前的城市總體規劃中,北京對常住人口控制的期待是,2010年仍然在650萬人以內。

    也就是說,在世紀之交,北京提前11年突破了計劃的控制常住人口數,並且超出將近8成。幾乎是同時,進京政策開始緊縮起來。

    這個變化發生之前,一個高校畢業生獲得北京戶口,需要留京指標、進京指標兩個指標。進京指標通常只需找到一個可解決指標的用人單位即可,留京指標則由各個學校具體分配。

    計劃經濟時代產生的戶籍制度,此刻開始拷問公民的法律與誠信意識。

    2001年,據《北京青年報》報導,多名應屆大學生通過中介、熟人等方式購買進京指標,價格多為2萬餘元。這是目前記者在網際網路上檢索到的最早的報導。

    當時,有高校工作人員受訪時表示,他們知道有學生購買進京指標,但這種交易行為是學生與單位私下進行的,在辦理籤約手續時,沒有表現出其違法性,學校也不方便對每個學生都進行調查。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一位資深教師近日也向中國青年報記者證實,大約在10年前,他開始聽說一些學生從公司裡買進京指標的事情,「最低的價格是2萬元」。

    這在當年已算不小的數目。這位教師說,當時,試圖留在北京的學生大部分希望能有北京戶口,如果單位不能提供,有人就會選擇買戶口這條路。如果實在沒法搞定戶口,有人可能選擇回老家。

    留京指標的生態在當年也不容樂觀。據《中國經濟周刊》報導,為了控制留京大學生人數,畢業生只有獲得大學的留京指標,才有資格獲得用人單位的進京指標。但是,不少獲得留京指標的學生,無法獲得進京指標。

    負面消息也在留京指標身上出現了,據報導,2003年,北京一所著名高校被媒體發現「要價1萬元賣留京指標」。此後,買賣留京指標的消息不斷傳來。

    與此同時,北京市人口形勢依然嚴峻,根據公開資料,北京2001年的新增外來人口為6.7萬,2002年,這一數字迅速變為24.1萬,2010年又突破了90萬。

    北京的應屆大學生也更多了起來,這種增長的原因之一是1999年高校擴招政策。

    與這些飛速增長的人數形成對比的是,2001年到2012年期間,獲得北京戶口的外省市戶籍人士人數依舊穩定。2001年,這一數字是15.9萬人,最多的是2005年,共21萬人。

    相比之下,這些戶籍數量無疑是杯水車薪。 

    記者注意到,根據媒體報導的數字,地下戶口指標交易的價格由2萬元增長到2.5萬元,2009年出現10萬元的價格,2011年有的升為16萬元。

    2011年的這次價格上升,或與一項新政策有關。當年,北京從嚴控制高校畢業生引進,縮減了留京指標,有官方消息估計該指標將比前一年減少三分之一以上。

    記者了解到,目前,有機會落戶北京的主要有以下人群:軍人、應屆畢業生、工作調動或者安置到北京的公務員、來京創業的留學回國人員、來京投資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外地來京投資開辦私營企業的創業者以及隨親屬入京群體(配偶、子女和父母)。

    在這當中,大學應屆畢業生獲得戶口要比其他人群簡單許多,他們只需找到一份能解決戶口的工作即可。這也就是倒賣北京落戶指標大部分針對應屆畢業生的原因。

    如果不是應屆畢業生,仍有一些途經可供選擇。例如,辦私營企業達到一定納稅額、在京經營時間、吸納北京市本地務工人員,又比如,依靠結婚、投靠親屬,或者利用一些鼓勵性政策。

    一些符合一定道德標準的外省市戶籍人士獲得了北京戶口。公開資料顯示,1997年,一家銀行的保安員楊曉東勇鬥持槍搶劫銀行的歹徒,挽回國家財產100萬元。因工作突出或見義勇為獲得北京戶口的,還有2001年、2005年的另外兩位保安員。

    但,這畢竟只屬於少數人。

    「如果有學生留北京,戶口的重要性還是比較大的,畢竟北京戶口有很多隱性福利。有沒有戶口,買房、買車都有天壤之別,小孩上學也是個問題。」前述清華大學老教師感慨。

    根據最新報導,北京地下戶口指標交易的價格已漲到70萬元。記者隨機採訪的一些戶口中介,報價多在數十萬元。

    本報記者 盧義傑 實習生 郭嘉偉 施文荻《中國青年報》(2014年09月15日07版)

相關焦點

  • 大學生落戶北京內幕:戶口買賣行情大漲—新聞—科學網
    落戶北京,越來越難,正在成為事實。 2013年5月,媒體曾報導稱,非京籍畢業生落戶政策「嚴控年齡」。根據這一內部規定,留京應屆畢業生本科生不超過24歲、碩士生不超過27歲、博士生不超過35歲。後來雖然有關部門闢謠,但是北京戶口縮緊的方向可見一斑。 「現在好多高新技術產業戶口指標也越來越少。」
  • 2018北京戶口新政策及落戶北京途徑(圖)
    和「北京戶口」捆綁的字眼,歷來是身份、福利,以至於幸福感、安全感。那麼北京戶口有什麼好處?外來人口如何落戶北京呢?  北京戶口獲取途徑:目前,北京戶口共有六種獲取途徑,其中,新生兒是每年新增北京戶口最多的情況,大約15-30w/年。
  • 這8種方法可以拿到北京戶口!附2020北京落戶政策大全!
    原文標題:落戶北京也有「捷徑」!這8種方法可以拿到北京戶口!附2020北京落戶政策大全!03養老和醫療北京戶口可享受更多免費醫療服務等;北京戶口養老標準更高。看了這麼多北京戶口的好處再來看看怎麼落戶吧!
  • 北京戶口黑市行情暴漲 中間人收費最高報價30萬
    多名聲稱能辦戶口的人都說:「理工科及緊缺專業好辦,文科不好辦。」戶口買賣這個隱形市場,正以「黑市」獨有的靈敏印證北京戶口的暴漲「行情」。最近,《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有3518人參與,九成以上是青年)發現,當被問及應屆大學生畢業年薪是多少才能彌補戶口所帶來的影響時,67.8%的人認為,年薪超過10萬元以上才能彌補戶口所帶來的損失和影響;甚至,有14.6%的人認為,這個數字應該超過20萬元。如果實在無法落戶,14%的調查參與者會買戶口來解決這個問題,44.9%的人持觀望態度。
  • 北京戶口有什麼用?我如何才能在北京落戶?這篇文章詳細告訴你
    北京戶口在買房、買車、教育、養老等方面有諸多好處。除了新生兒落戶外,北京落戶方法還包括:應屆畢業生、人才引進、全國勞模投靠、考取公務員等。此外,2017年1月1日起,北京已試行積分落戶政策。一、北京戶口的用處有哪些?1.買房2010年4月3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頒布了「京十二條」,北京買房開始執行嚴格的限購政策。
  • 北京落戶夫妻投靠,應屆畢業生落戶,留學生落戶北京
    我有一篇文章,寫的北京積分落戶新政策改了之後,一堆人在職學歷被大幅扣分,簡直內心滴血。年齡指標雖然不再是二十分全扣直接出局,但如果沒有其他加分,其實也是沒多少機會了。這篇文章下面,有人評論「過了45歲可以配偶投靠落戶了,只要配偶是京戶,結婚滿10年,所以過了45也還好吧。」問題就是配偶不是京戶呀,不然還能為了積分落戶發愁嗎?
  • 北京戶口有什麼好處?享80餘項福利 利益超百萬元(圖)
    「戶口中介」承諾「戶口、工作『一條龍』服務」,23.5萬元全部搞定賣戶口的多為高新技術企業,每年五六個戶口指標出國「假」留學成新模式,20萬元留學費用,以後辦戶口還要15萬元  8月30日下午5時多,記者接到一個電話,來自之前聯繫過的一名「戶口中介」,「你不是想買戶口嗎?
  • 北京三中院發布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 法官提示避免戶口糾紛
    央廣網北京7月19日消息(記者孫瑩 實習記者張綺蝶)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對於普通家庭而言,房屋買賣是一件大事,對於購房人來說,不僅希望能夠順利實現產權過戶的目的,還希望購買到的房屋不存在他人的戶口登記。
  • 輕信「部委領導」能辦理北京戶口 一男子被騙65萬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輕信「部委領導」能辦理北京戶口,一男子被騙65萬辦理北京落戶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但如果有人說,100萬元能買兩個北京戶口、解決工作問題,你會心動嗎?北京大興的周先生便心動了,他通過某「部委領導」為妻兒辦理北京戶口,結果被騙65萬元。記者今天上午從大興公安分局獲悉,警方抓獲買賣進京戶口指標詐騙嫌疑人一名。
  • 重磅|北京積分落戶政策修訂!這5種方法可直接拿到北京戶口!
    一、北京積分落戶政策公開徵求意見對比新老政策,修訂後的政策延續原有的指標體系和賦分原則不變,對7個導向指標中的6個予以精簡優化,概括來說有6個變化:優化了3個指標,精簡了2個指標,調整了1類內容。3個優化:1.
  • 黑戶交易者揭北京戶口暴漲行情:最高報價15萬元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以應屆文科「雙外」碩士畢業生買北京戶口的身份,接觸賣戶口的人群時,得到的最高報價是15萬。多名聲稱能辦戶口的人都說:「理工科及緊缺專業好辦,文科不好辦。」   戶口買賣這個隱形市場,正以「黑市」獨有的靈敏印證北京戶口的暴漲「行情」。
  • 輕信所謂的部級領導 為了北京戶口 一男子被騙65萬
    辦理北京落戶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但如果有人說,100萬元能買兩個北京戶口、解決工作問題,你會心動嗎?北京大興的周先生便心動了,他通過某「部委領導」為妻兒辦理北京戶口,結果被騙65萬元。記者今天上午從大興公安分局獲悉,警方抓獲買賣進京戶口指標詐騙嫌疑人一名。
  • 100萬買倆北京戶口?男子找上「部委領導」,結果……
    「「部委領導」宋某遠談吐不凡,平時總是透露出自己有門路,聽聞自己想把妻子和兒子落戶北京時,宋某遠表示,如果周先生能拿出100萬元好處費,他可以安排妻子入職國資委下屬某企業,進而落戶北京。」如果有人說,100萬元能買兩個北京戶口、解決工作,你會心動嗎?北京大興的周先生心動了。他通過某「部委領導」為妻兒辦理北京戶口,結果被騙65萬元。北京日報記者今天上午從大興公安分局獲悉,警方抓獲買賣進京戶口指標詐騙嫌疑人一名。
  • 「學區房」買賣糾紛多 法官提示:買賣房屋遷戶口 遲延履行需擔責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19日訊(記者李萬祥)對於普通家庭而言,房屋買賣無疑是一件大事。購房人不僅希望能夠順利實現產權過戶的目的,還希望購買到的房屋足夠「乾淨」,也就是不存在他人的戶口登記。如果對房屋的情況缺乏了解、合同條款又約定不明的話,很容易因為戶口遷移的問題產生糾紛。
  • 北京工作+北京落戶,崗位合集
    央企+落戶(中石油)集團戰略研究崗,可以解決進京指標,年薪15w起,上六險一金,雙休,要求海歸碩士和博士,在國外待滿366天。 三.重磅好消息!落戶+國家津貼!要求:年齡49周歲及以下,無犯罪證明,無性別要求待遇:解決一家人進京指標,名額只有2個!
  • 沒有北京戶口怎麼辦?移民這個國家比落戶北京容易!
    #在北京落戶有多難?落戶北京的方法包括應屆生落戶、工作落戶、人才引進落戶、留學生落戶、積分落戶、投靠落戶、勞模落戶、隨軍落戶等,如果你不是北京應屆畢業生、考不上公務員、進不了國企、不是高精尖人才、沒有北京配偶、不是優秀的企業家......那麼,只能申請積分落戶。
  • 警探號丨以「結婚」為手段買賣京牌指標 67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批准逮捕
    今年以來,以「結婚」為手段買賣京牌小客車指標違法犯罪行為持續多發,嚴重破壞社會管理秩序,影響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對此,北京警方依託「平安行動」,自10月30日起,由刑偵總隊牽頭,組織16個分局共510餘名警力開展了集中收網行動,逐一落地核查,上溯源頭、下追指標,深挖幕後「黑中介」及利益鏈條,實施全鏈條打擊。
  • 買學區房卻難落戶:遇上戶口「老賴」咋辦?
    房屋買賣和戶口遷移關係複雜,若舊房主逾期未遷出戶口,那新房主便是「白忙活」一場。 故事戶口簿上住著「釘子戶」  李珂(化名)夫婦倆一直希望把正在上幼兒園的兒子送進中關村的一所小學,夫婦倆打聽到學校規定必須在招生學區落戶3年以上才行,李珂就早早地相中了該學區的一處房子。
  • 天津落戶答疑:戶口落哪了?哪些親屬可以投靠落戶?
    兄弟姐妹等旁系親屬之間不能投靠落戶。   1.我媽媽在津有住房,但她不是天津戶口,我可以將戶口遷到她的住房上嗎?   可以。住房只是一個落戶地點,能否落戶到該住房上跟房主是否具有天津戶籍無關。只要申請者跟房主是配偶、父母、子女等親屬關係,就可以將戶口落到該住房上。
  • 以結婚為手段騙取、買賣北京市小客車指標 124人被刑拘
    據央視新聞消息,今年以來,以「結婚」為手段過戶京牌指標違法犯罪持續高發,嚴重破壞社會管理秩序,北京警方依託「平安3號行動」對此開展打擊整治。北京市公安局今天通報,自10月30日起,由刑偵總隊牽頭,組織十六個分局共510餘名警力開展集中收網,深挖幕後「黑中介」及利益鏈條,實施全鏈條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