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遇上一群「可怕」的90後,當我去巡講援藏老師的故事時

2021-02-20 石海胡忠

續昨天:

參與這次巡講的,大部分是90後。

如果不是這次偶然,讓我看到了90後們的積極堅韌,我還以為他們真如民間形容的那樣是「垮掉的一代」呢。如同當初看到復旦大學的晚間時光,才明白大學的氛圍並非都一樣繁鬧浮躁。那幾間安靜有序的階梯教室,讓我體會了一把大學的真正境界;這一群聰穎靈動的90後,讓我感受到一代人真實的脊梁精神。

 

有一種實力叫內心強大。其實用這個短語真正是太普通了,無法傳達出我的感受。對於我來講,真的無法想像,10分鐘前因身體不適臉色蒼白、形態虛脫,連腰都直不起、由兩個人扶著走進會場的90後女孩,該是以一種怎樣的毅力,才能把所有疼痛對自己的傷害壓縮到身體的某個角落,看似大方自然地完成整個演講的。回到座位,已是全身大汗、痛楚難當。這是90後小Y。讓我明白:有一種魅力,就是把苦楚裝點成美好展現在別人面前。這種美,就像歷過風雨吹打的玫瑰,仍然把花瓣綻向天空。開放是一種姿態;百折不撓,便是內心的強大。這種強大不只是面對疼痛,還在於清醒的「場合意識」,並堅守它。。世界上不是所有事情都會讓我們充分準備後才發生。

正如超哥所說,我們的隊伍裡,其實有著很多感人的故事。真正感人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通過這樣的故事看到了怎樣的一個人、一群人。

 

有一種內涵叫精益求精。對於有些人來說,風景正在於熟悉的地方。本次演講的內容,每個人都演練過幾十上百遍吧。這何止是熟悉?!再加上兩次正式的比賽和巡講前的集中演練,爛熟於胸並不是誇張的形容。如果想想,同樣的內容,要一模一樣地講12遍,何其無趣。可這群90後並沒有到此為止。於是,每次演講前,他們都要一絲不苟地進行各種準備——識記稿子便是其中必修的功課。這並不是說他們記不住,而是儘可能地突破自己。在一次次的摔打中,盡最大可能把握每句話、每組詞、每個字所傳達的意味。給自己一個繭,再破殼而出,這種精益求精的摸索,不因天氣、場地、環境而改變。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起點是很高的,都在市區各部門工作。能夠從高手如林的部門比賽中脫穎而出,佼佼者的身份無需驗證。他們的起點,很多人終其一生都趕不到的。並且,他們年輕、陽光、美麗。行走過很多地方,看過很多事。套用一句話:明明可以憑長相生活,卻偏偏要靠才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有一種靈動叫耐住性子。遇上他們,我慚愧自己曾給90後加上的標籤,如沉不住氣,缺乏恆心等(當然,我不否認是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給了我誤導)。對於很多人來說,聽10多遍同樣的演講,有沒有想吐的感覺。這群90後卻偏偏能樂在其中,而且還是那麼認真。之所以叫團隊,是因為沒有人冷漠於別人的演講。在此過程中,除了耐住性子聽,還設計了一些動作暗號:把小西瓜變成大西瓜,意思是告訴臺上的人,聲音小了;一招「排山倒海」表示站在舞臺上位置有問題……

每場結束總結時,大家還有相互交流:哪裡快了、慢了,哪裡停頓時間長了、短了,哪裡聲音輕了、重了……到後來就主要是糾細節。(當然,每一次進步的過程,還離不開領隊的悉心指導。即使這麼多遍了,領隊仍然會用筆記錄下我們每次演講存在的問題,告訴我們怎樣改進,怎樣與固有的習慣對抗。)

如果你看過T哥稿子上標出的平翹舌,就知道我所言非虛。這是小Q的傑作,至少,我無法做到。

90後的靈動,就在於他們可以讓麻煩的事情簡單化;而要成就這種簡單,卻須耐住性子。也正因為每次的找茬、找茬,才讓大家的把控越來越自如。

世界上更可怕的事是:比你優秀、比你長相好看、比你能力強、比你努力的人,比你耐得住性子。

 

曾看到很多被手機控制的90後,一副萎靡不振的樣子。有人說,這跟上世紀初的鴉片相差無幾。

這群可冠以優秀之名的90後,都有一些自己的特質。雖然是普通的「不被手機控制」,卻能看出,這是一種態度,需要意志力。有這般表現的人,往往對生活都有自己的體察理解,對人生的目標追求,都不願意理會那些低俗的淺吟糾纏。「手機只是工具,不讓它玩我們」這樣簡單的常識,卻不是每個人都能領悟。即使領悟了,也不一定做得到。生活不會無緣眷顧一個人,你若不熱愛它,它便沒有理由戀上你。無論是在會場、在車上、在等待中,都沒有人抱著手機不放。

也曾看到一些60後、70後不玩手機,打不來牌,那往往是條件和環境使然,但對於90後這樣理性地用手機,還是第一次。

世界上還有可怕的事,是那些耐得住性子的年輕人,不玩物喪志。

 

……

 

有時,一些真相,往往被經驗蒙蔽。很感謝這樣的遇見,讓我對90後有了新的認識。生活自有層次,只是庸人自擾;層次左右格調,格調決定品質。

突然間,有了一種想法,那就是我們應該給90後讓路。不要用許多理由拒絕,我們擋住他們了。即使不讓,他們也可在很多方面輕易碾壓我們。與其如此,還不如體現一點高風亮節,還他們一片坦途實在。

 

我知道這些膚淺的文字根本無法表達出他們的真正特質,我也曾懷疑自己寫這些的意義。不過,正因為想到他們身上的這些品質,才讓我又堅定地寫下去。寫得不好怕什麼,膚淺怕什麼?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想法,不要再給自己太多的壓力,願意看的人自然會看,支持你的人會永遠給你鼓勵。

不優秀,就一直努力吧。

2018年7月22日

相關焦點

  • 胡忠:當我去巡講援藏老師的故事,才發現……
    大夥接下來的任務,將是圍著全市轉一圈,走遍全市每一個區縣,進行總共12場的巡講。而我,也帶著一群援藏支教老師的故事,跟團出發,開始了一番另樣的體驗。 對於講師團,我最初的印象是學校安排觀看一個網絡直播巡講。作為工作非常忙的時候安排下來任務,我本來有些牴觸。不過當認真聽了一下,覺得那個人講得真好。面對農村老百姓,闡釋得深入淺出,表達得合情合理。
  • 我眼中的胡忠醫院——口腔班實習生感悟
    牛繼辰同學說道,還是學生的時候,臨床的人事物都停留在見與聞,進入臨床後,就給人一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缺乏實感,沒有聯繫,不成系統。面對這種茫然,除了應該不斷回想聯繫自己已有的認知,把自己的節奏放慢,靜下心來,還要用眼去觀察,耳去聆聽,手去模仿。因為實習生是職工和學生的共同體,不光要學習知識技能,更要了解醫院文化、遵守規章制度,在這個過程中,帶教老師至關重要。
  • 「90後」援藏支教:在畢業前,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90後」援藏支教:在畢業前,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支教隊員楊蘭芳上英語課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張璐瑤通訊員 廣大宣用半年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你會選擇做什麼?今年8月初,來自廣州大學的一群「90後」準畢業生給出了他們的答案: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在雪域高原放飛青春夢想。於是,他們從溫暖的嶺南沿海來到平均海拔3300多米的西藏林芝波密縣,成為廣東組團援藏、廣州大學第五批援藏支教實習隊成員。支教隊員麥羨權指導學生第二課堂活動12月6日,他們完成支教任務回到廣州。
  • 【河北援藏】身到高原戰苦寒 丹心三載鑄雪魂 —我的老師孫國林的援藏故事
    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其實他不姓牛,他是我們親愛的孫國林老師。最初聽到老牛援藏的消息,大家並沒有感到奇怪,在我們心目中他就是具有大情懷的老師。但當時他就任學校副校長兩年,剛被評為河北省特級教師,正是事業的穩步上升階段,毅然決然地選擇援藏,著實出乎大家的意料。當年流傳的朱老師的一首送別詞,使老牛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高大。
  • 成都市教育局:解決胡忠公辦教師身份
    網友:留言表示想要去支教  「當師德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逐漸成為稀有時,你們用最純樸的行動告訴世人,教育的本質是讓更多的學生得到溫暖的愛,通過教育成為一個大寫的人……教育本無價,樹人意更高。」在胡忠謝曉君夫婦的新浪微博上,網友「@印象芙蓉城」這樣寫道。
  • 「學習身邊好榜樣,傳遞師德正能量」系列故事會——學習全國優秀教師胡忠、謝曉君夫婦先進事跡
    1月4日下午,系列故事會之「學習全國優秀教師胡忠、謝曉君先進事跡」在電教室舉行。        本次故事會講述者是我校優秀青年教師——李曉培。李曉培同志,自2015年參加工作以來,勤勤懇懇,努力進取。她今天講述的故事主人公是全國優秀教師、感動中國人物胡忠、謝曉君夫婦。
  • 胡忠基金獎勵我區優秀師生
    提示:點擊↑"花都廣播電視臺"訂閱官方微信 今天,胡忠基金會對花都區
  • 胡忠
    2009年12月在澳門畫展上又看到了胡忠的作品,五幅水墨松鷹圖顯得格外清新雅逸,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並產生了深入了解胡忠的想法。 胡忠學畫師從全國著名花鳥畫家白銘先生,早年學習工筆花鳥。據包頭師範學院美術系教授王宏才先生介紹:胡忠在中學期間就顯出了很高的繪畫天賦,當時他的畫就別有新意,讓同期的學生欽羨不已。
  • 感動中國人物教師篇:胡忠謝曉君夫婦
    (資料圖片)「當師德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逐漸成為稀有時,你們用最純樸的行動告訴世人,教育的本質是讓更多的學生得到溫暖的愛,通過教育成為一個大寫的人。」2月3日,四川教師夫婦胡忠、謝曉君堅守雪域高原支教12年,當選為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後,各大媒體紛紛對兩人的事跡進行報導,引發廣大網友們的持續關注,他們紛紛在網上留言表示敬意。
  • 系列報導《脫貧攻堅高原行•湖北援藏故事》:《像阿爸阿媽一樣親的援藏老師》
    劉老師很心疼地拉著次仁玉珍的手說。 「到我家去,好不好。你們都到我家裡去。」劉進輝、汪玉珍夫妻二人是鄂州市石山中學的教師,這次隨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一同進藏。汪老師一到西藏東輝中學就接手了民族班,這個多民族的班級裡,語言、習慣、飲食各有不同。而年過50歲的汪老師只用了一周時間就和同學們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不光給他們傳授知識,我首先要和他們融合在一起。我查閱很多資料,我了解每個孩子民族,針對性的討論溝通,他們很樂意教我。」
  • 今天,這場家國故事匯溫暖你我!八閩好家庭好家風巡講走進榕城!
    用雙手迎接新生,用仁心書寫閩藏情——沈彧瀾援藏兩年,沈彧瀾醫生繼承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牢記「援藏一任、造福一方」的神聖使命,克服高原缺氧等重重困難,艱苦奮鬥、務實創新,按照進藏初期擬訂的醫療援助計劃,逐步全面推進八宿縣人民醫院臨床和管理各項工作
  • 漢陽老年大學裡有一群90後老師
    漢陽老年大學裡有一群90後老師發布時間:2018年05月04日 10:48 來源:長江日報 鋼琴老師羅琪為學員解惑記者餘丹夏 攝  漢陽老年大學裡有一群90後老師  在武漢漢陽區老年大學裡,有一個獨特的教師群體,他們是90後,自己才20歲出頭,但他們所帶的學生卻是一群中老年人,年齡最大的90多歲。學員稱他們為老師,他們親切地稱呼學員為「叔叔」「阿姨」「爺爺」「奶奶」。  近年來,武漢老年大學越來越多課程趨於年輕化,比如瑜伽、化妝、時尚著裝等,老年大學也更加注重教師隊伍的年輕化培養。
  • 阜陽這些優秀教師援疆援藏援川,路長情更長
    有這樣一群教師,他們告別家鄉的親人和學生,遠赴遙遠的他鄉,援疆援藏援川支教,用愛心託舉出明日的太陽。今天,我們走近2020年度「阜陽市優秀援疆援藏援川教師」,聽聽他們的支教故事,感受他們的愛與力量。今天下午,安徽省援藏領隊汪華東書記到我校召開教師節慰問座談會工作,並對身體和生活困難的教師發放慰問金,讓全體援藏教師體會到無比的溫暖。是呀,三年援藏行,一生援藏情。作為一名援藏老師,我在雪域高原上更是盡心竭力承擔著傳幫帶的角色,為完中、山南的教育貢獻一份力。
  • 胡忠謝曉君夫婦:堅守藏區12年支教
    胡忠謝曉君夫婦兩人均為四川藏區福利學校志願者,教師。在去藏區支教前,胡忠、謝曉君夫婦都是成都中學的老師。    2000年,胡忠在晚報上看了一篇關於甘孜州康定縣塔公鄉一所孤兒學校急需老師的報導,動了支教的年頭。他帶著妻子到當地考察後,兩人為當地的艱苦狀況震驚。胡忠下定了決心,妻子支持他的決定。這時候,他們的女兒剛剛出生不久。孤兒學校處在海拔3800米的康定縣塔公鄉,是一所福利性質的民辦公助寄宿制學校。
  • 《藏地心跡》讀書分享會講述援藏人背後的故事
    在採訪中,援藏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作家周鵬程,如重慶援藏幹部易文強,作為昌都市人民醫院院長,在西藏那些年,他除了春節回過一趟家,其他時間未曾因非工作原因踏出昌都一步,他多想回家一趟,可是一大堆的工作纏住他。周鵬程分享說,有一天,7歲的女兒給他發來微信:爸爸,我真不希望您當院長,只希望您能陪陪我們。聽到這些,易文強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
  • 愛在新疆——巡講有感
    我明白全國巡講更多的意義是給全國各地帶去一股清流,傳遞法治教育的意義和展現新穎、有趣、適合孩子特點的宣傳新模式,讓孩子喜歡、老師接受、家長認同。讓更多的單位、個人融入、從事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讓社會更加關注,讓未成年人更加健康的成長。  離別巡講,我和亮哥悄悄在入住賓館後商量來一個更加精彩、特別的結束。
  • 當90後實習生遇上90後leader
    同是90後,但因為多了兩年職場的打磨,如今在公司裡做了leader的90後們,到底是怎樣的一群人?接下來我將從一個90後實習生的視角出發,讓大家看看我是如何度過與90後leader們的一天的。這不就是在學校時我每周都要聽到的:「起晚了,今天不去上課了。」噗,原來職場人士也會這樣。
  • 80後副縣長的日常——來自世界海拔最高縣的援藏故事
    室外,家屬、百姓、縣領導……一群人正在焦急地等待著。中國石油援藏幹部、分管雙湖縣醫療工作的常務副縣長梁楠鬱也擠在狹長的樓道裡,忐忑不安,翹首以待。  這是雙湖歷史上第一臺手術,也是世界醫學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海拔最高的剖腹產手術。
  • 陝西援藏老師於光:勤樸篤實 真情援藏
    來自蒲城縣堯山中學的於光是拉阿高中的一名老師。2019年7月積極響應省委援藏號召,他成為陝西省第九批「組團式」援藏隊伍裡的一員。「雖然拉薩比阿里地區海拔要低很多,可剛到拉薩的時候,就出現了高原反應,頭痛失眠。
  • 蒲城援藏老師於光:勤樸篤實 真情援藏
    來自蒲城縣堯山中學的於光是拉阿高中的一名老師。2019年7月積極響應省委援藏號召,他成為陝西省第九批「組團式」援藏隊伍裡的一員。「剛到學校的時候,高反嚴重,一個人經常會思考為什麼要來這裡,可當我接觸到這些淳樸可愛的孩子們時,看到他們渴望知識的眼睛時,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和孩子們相處的多了,也就更堅定了我來援藏的信念。」於光說。變「輸血」為「造血」 改善西藏教育「教師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