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戰勝疫情的科學利器(大家手筆)

2020-12-20 人民網

當前,我們正處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必須全面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2月3日,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會議強調「戰勝疫病離不開科技支撐」。科學是我們戰勝疫情的利器,一定要用好。

在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漫長歷史中,由病原體(病毒、細菌、寄生蟲等)引發的疫情始終是人類社會的嚴重威脅。作為最危險的「瘟疫」,天花很早就出現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在已死去逾3000年的古埃及法老的木乃伊上已有明顯的類似花狀膿皰的疤痕。18世紀的歐洲,天花是奪取人類最多性命的疾病,每年約有40萬人因其而死。18世紀下半葉,英國鄉村醫生愛德華·琴納在治病過程中注意到擠奶女工因得過牛痘而未感染天花病毒的現象,經過20多年努力,於1796年成功證實牛痘可以有效預防天花,並提出種痘預防天花的重大創舉。1980年5月,在全球多年執行痘苗接種後,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撲滅天花,使之成為首個在世界上絕跡的人類傳染病。

雖然疫苗可以有效控制傳染病,但是病原體引發的疫情至今未曾消匿。20世紀初H1N1型禽流感在全球暴發,導致至少2000萬人死亡。儘管當時沒有有效的疫苗,但最終也控制住了疫情。17年前的非典疫情暴發時,雖然沒有疫苗,但通過有效隔離、制止果子狸等野生動物交易,也較快控制了疫情。美國曾發生過經蚊蟲傳播西尼羅河病毒的輸入性疫病流行,通過檢疫及滅蚊也使疫情得到控制。近年來,在南美發生的寨卡病毒的流行,在了解其危害對象主要是孕婦、可引起胎兒小頭症後,通過採取防止孕婦進入疫區等措施,也得到有效控制。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人類活動的全球化,交通往來日益頻繁,而且與動物(寵物、野生動物)的接觸日益增多,人畜共患病的疫情不斷出現。但是,通過科學應對,各種疫情最終都得到控制。

科學這個利器,在人與病毒等病原體的鬥爭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最早研究病毒的工具是電子顯微鏡,它使人們對病毒的觀察從微米水平躍升至納米水平。由於冷凍電鏡的發展,病毒的酶、受體等的結構能被仔細觀察並解析。同時,由於病毒只能在活細胞中繁殖並表現生命活性,細胞與組織培養技術的發展是證實病毒生命活性不可缺少的工具,成功分離新型冠狀病毒用的就是這類技術。只有使用這一培養技術,才能最終考核和篩選針對某一病毒的有效藥物。現在用於檢測病毒核酸的技術,用的是從美國黃石國家森林公園火山溫泉中分離出的耐高溫的DNA複製酶,通過有效擴增病毒核酸,從而進行快速診斷。目前,疫苗研究已從單一滅活病毒或傳代減毒的傳統方式,發展到通過基因工程研發多種新疫苗。這些都是人類利用科學對付病毒的武器。

科學這個利器,必將在人類與病毒等病原體的鬥爭中發揮更大作用。客觀地看,生物之間的競爭或鬥爭是自然界的必然規律,新的或改變了的老的病原體還會不斷在全球出現,病原體引起的疫情也會隨著人類群體活動、人類群體組成特點的變化而不斷變異與進化,防控疫情是人類社會永恆且富有挑戰性的任務。對於在一定時間內出現的一種疫情,必須以科學態度來對待。對於現在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我們要在科學揭示其傳播途徑基礎上,採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雖然目前還沒有相應的疫苗,但是嚴格執行排查、隔離及預防傳染的措施,已被證明是有效的預防和控制疫情的方法。儘管針對此次疫情的特效治療藥物研製成功尚需時日,但是通過對症治療,越來越多的患者已經痊癒出院。在目前複雜嚴峻的形勢下,我們要相信科學、各盡所能,積極參與疫情防控阻擊戰。最終的勝利,一定屬於我們。

(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0年02月11日 09 版)

相關焦點

  • 看資深院士解析疫情:科學是戰勝疫情的利器
    近日,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會議強調「戰勝疫病離不開科技支撐」。科學就是我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利器。科學不僅可以「治病」,幫助我們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也能夠「治恐」,給我們撥開眼前未知的迷霧,讓我們不再感到恐懼。如何用好科學這一利器?
  • 以科學精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會議強調戰勝疫病離不開科技支撐,要加大科研攻關力度,科學論證病毒來源,儘快查明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密切跟蹤病毒變異情況,及時研究防控策略和措施。  當前,疫情防控正在全面推進,防控力度持續加大,但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明確要求,「科學判斷形勢、精準把握疫情」,盡最大努力、採取更科學周密措施,堅決守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正月十五到了,有序做好返程人員疫情防控極為重要。多一些提早規劃、多一些主動應對,多一些周密安排,才能最大程度減少不利因素影響。
  • 大家手筆丨康震:從經典詩詞中汲取共克時艱的精神力量
    (本文原載於《人民日報》2020年4月6日 06版)原文地址:從經典詩詞中汲取共克時艱的精神力量(大家手筆)一句來自鄰國日本捐贈物資上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驚豔並感動了許多國人,之後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更讓我們驚覺原來熟悉的詩詞可以對現實語境產生如此有力的呼應。
  • 科學是戰勝疫魔最好的「子彈」
    科學防控,要在科學。到武漢採訪已有10多天,出門採訪前必須做好防護已成為我的習慣,記者所到任何一個單位,量體溫、消毒、洗手是必過的「三關」,看到最多的、聽到最多的就是各種科學防控的要求和規定了。各支醫療分隊做防護更是「苛刻」,連穿脫隔離服都成了一個考核課目,考核過關才能上崗。
  • 高考作文輔導244(考前押題):科學精神
    【範文示例一】科學:抗疫利器庚子之初,新冠肺炎肆虐蔓延,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吹響抗擊疫情的"集結號二在 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除了愛的傳遞、大醫精誠、守望相助等精神力量發揮出巨大作用,科學 也成為戰勝疫情的決定性力量
  • 【地評線】荔枝網評:用愛點亮戰勝疫情的炬火
    人間大愛、正義之愛匯聚成一股股磅礴的力量,既傳遞著中國人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必勝信心,也傳導、溫暖、鼓舞著無數家庭的戰疫信念。   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今天,我們要大聲表達愛,過一個歌頌中國大愛的情人節。隔離不隔愛,讓我們用點滴之愛持續發光,點亮戰勝疫情的炬火。   用愛發光,不負國家不負卿。
  • 大家手筆:科學素養是立德的基礎
    當西歐的精英們致力於創新文化、發展科學、變革社會的時候,中國的精英們卻把「為往聖繼絕學」「同植綱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當作「為萬世開太平」的靈丹妙藥,大大延誤了中國的發展。當下,有些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人也是人文情懷有餘、科學素養不足,研究中不注重證據,一些研究成果在形式邏輯上經不起分析,至於歷史邏輯、辯證邏輯就更談不上了。正是由於缺乏科學素養,一些觀點明顯簡單化,一些觀點甚至可以說有害無益。
  •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研利器在抗擊疫情中大顯身手
    據報導,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鬥中,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北京的高校、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迅速行動起來,在快速診斷試劑、診療藥物、疫苗研製、智能測溫設備與系統開發等方面進行科研攻關,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為抗擊疫情提供利器。
  • 高考作文輔導97:科學導航破堅冰 理性為伴戰疫情(辯論詞)
    針對疫情肆虐,某班級在網上進行了一場辯論。甲方觀點是戰勝疫情更需要愛心與奉獻,假如你是乙方.請根據上述材料提煉觀點,並為你方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辯論稿。要求選好角度,明確觀點,自擬標題;陳述觀點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 戰勝疫情的關鍵是什麼?多位諾貝爾獎得主這樣說……
    戰勝疫情的關鍵是什麼?公眾科學素養是戰勝疫情的重要力量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龔克表示,新冠疫情期間,實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隔離等科學的社會性措施需要廣泛的社會支持,而這有賴於公眾對科學的理解,即公眾科學素養。「科學素養不僅是指了解科學真相,還要有能力基於事實去做科學判斷。
  • 2020「新冠疫情」作文:用科學精神和公民素養,給戰勝疫情增加砝碼
    不少時候,碰到災難等突髮狀事故,輿論都會習慣表達「我們都是xx人」,但就關聯度而言,恐怕沒有什麼能夠比得上「人傳人」的傳染病疫情,能讓我們更真切的感受到——「我們都是防疫人」。  鍾南山院士就建議,「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此類忠告和防控應對,需要每個人的配合,也必然會或多或少影響到不少人一時的便利、打亂原有的春節計劃。
  • 省科技廳: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第一線 把研究成果應用到戰勝疫情中
    1月31日,中共陝西省委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陝西省科學技術廳向全省科技系統幹部職工、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布倡議書指出:戰勝疫情,需要每個人的積極參與。科學防控,科技戰線使命在肩。要強化防控診療技術研發攻關,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第一線,把研究成果應用到戰勝疫情中。
  • 為何中國能戰勝疫情?波蘭媒體是這樣說的
    今年突發的新冠疫情對於全球諸多國家而言都是一場危機,而在面對疫情的過程中,各個國家的表現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中國在疫情防控方面所取得的成績無疑是得到了全球認可的,在世界範圍內更是豎起了抗擊疫情的主要典範,對於全球其他國家的疫情防控同樣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 科學在開放中發展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是全球共同面臨的災難,人類社會正在經歷一場百年不遇的危機。從另一個維度看,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引領時代變遷,世界正面臨百年不遇的大變局,而疫情更加速了這一變局。科技創新,這一歷史上曾無數次改變世界的「利器」,在新的歷史階段被賦予了更加重大的意義。齊心協力尋找科學技術解決方案,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
  • 凝聚科學防治強大合力(和音)
    凝聚科學防治強大合力(和音)——抗擊疫情離不開命運共同體意識⑥全力以赴防控傳染病疫情,是當前對國際社會共同智慧和能力的大考。戰勝疫病離不開科技支撐。戰勝疫病,團結合作是最強利器,凝聚科技攻關合力是最大支撐全球化時代,人類同享地球村,共沐陽光,共擔風雨。任何一種傳染性病毒疫情所威脅的,都是無分國別、地域、種族、人群的全人類。這是人類共同面對的新挑戰,人類不可能選擇讓歷史倒退,只有勇敢向前,共同戰勝疫情。當前,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人類共同家園才有美好未來。
  • 2020山東遴選策論文寫作:把科學防治貫穿疫情防控始終
    山東中公遴選考試網整理2020年山東遴選備考資料,供大家學習和參考,預祝各位考生考試順利!戰勝疫情,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需要以科學精神為指引,通過科學共同體攜手合作,在科學研究的前提下多拿出專業意見和建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
  • 蔣璐霞:堅定戰勝疫情的決心 中國武漢加油
    武漢傳出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讓大家坐立難安。面對近年來最大的疫情,各省及時採取防控措施,醫護人員緊急奔赴一線,演員藝人們則紛紛捐款,為疫區送上祝福與關懷。常年投身公益的演員蔣璐霞也不例外。蔣璐霞,作為近年來最熾手可熱的演員,不僅有過硬的演技實力,在公益上的付出更是耀眼奪目。
  • 申論預測題I2020年公務員考試申論會考新冠肺炎疫情嗎?
    兩天內建成5G基站,為超高速實時數據採集、遠程會診、遠程監護打下基礎;智能遞送服務機器人可執行遞送化驗單、藥物等工作,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量;「無接觸收銀超市」只需用手機掃碼結帳就能完成購買,實現24小時不間斷服務;僅用10天時間完成建設工作的火神山醫院,再次見證了「中國速度」……這些在抗疫期間發生的新聞,顯現出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不可或缺的科技力量。
  • 佩雷拉:大家齊心協力定能戰勝疫情 理解比賽空場的決定
    ——談武漢疫情「希望全國人民能團結在一起,去戰勝這個嚴峻的形勢,我也相信,只要大家協同作戰,一定能取得勝利。我也想以個人名義和俱樂部的名義,表達對中國這種現狀的支持,對中國政府正在進行的新型冠狀病毒工作表達支持,也要對正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的人民和群眾,以及他們的家庭表達支持。
  • 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王鳴:科學昌明是解決「不明原因」疾病的利器
    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王鳴:科學昌明是解決「不明原因」疾病的利器 2020-06-20 05: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