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大建:老房加梯上海創新「BOT模式」,找到微基建的一把金鑰匙

2020-12-17 同濟大學新聞網

從2011年政策落地開始算,今年是上海民間發起的多層住宅加裝電梯項目工作推進的第十年,近幾年來推進速度更是進入「快車道」。對於這道民生大題,上海基層管理者在項目推進模式中有何探索創新?記者專訪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

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城市微基建中的「領頭羊」

「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城市微基建中的『領頭羊』,」諸大建提出這樣的觀點。

他認為,就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而言,無論是常態化疫情防控還是疫情之後進入新階段,基建投資都需要「三管齊下」:既要繼續推進以「鐵公機」為代表的老基建(如加強以高鐵和地鐵為特點的軌道城市建設),又要加強以數位化為代表的新基建(如加強新網絡、新設施、新平臺、新終端),還要以中國城市的15分鐘生活圈為中心,搞好社區營造微基建。三種基建共同發力。

從內涵看,社區營造微基建的覆蓋範圍,既區別於傳統基建和新基建,也不同於現有的老舊小區改造和微更新。它是從人民城市理念出發,對標2035中國城市基本實現現代化,基於「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15分鐘生活圈概念,有系統性的社區營造和品質提升。

何為15分鐘生活圈?日常生活中,走出家門15分鐘範圍內的基礎設施和服務,如社區健身、社區留觀、社區醫療以及物流快遞等,既帶有居民需要使用的個人需求,同時也有完善公共服務提升社區舒適度的發展空間。微基建正是將城市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整合起來,將現代化要求和數位化要求整合起來,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老基建和新基建都可能存在的「最後一公裡」問題。

這其中,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可以說是微基建中的一道代表性難題。它既是老百姓迫切需求解決的,也是千頭萬緒項目推進難度較大的。近年來,全國各地也陸續出臺系列老舊小區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的鼓勵支持政策。此前,加裝電梯大致有兩種模式:一是除了政府補貼外、居民出資分擔加梯成本本;二是通過加層的方式解決加梯的成本。從上海的情況看,由於第二種方式涉及到小區容積率的變更等重大問題,目前還不允許。而第一種方式,需要居民一次性出資較大額度資金,往往也成為推進項目的瓶頸所在。

在諸大建看來,基層公共服務建設中,電梯加裝項目涉及利益相關最多,難度最高,但若能通過治理模式創新,啃下這塊最難啃的骨頭,其意義無疑就不再於電梯加裝這一件事了。

企業帶資的BOT模式,探索政府、居民、企業三方共贏

諸大建認為,包括上海楊浦區殷行街道在內的基層管理者,在電梯加裝項目推進過程中,自主摸索出了一條新路子,電梯的建設、運營和維護採用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中常用的BOT模式——企業帶資安裝(Build建設)、運營(Operate運營)、轉移(Transfer轉交)。

以殷行街道為例,在電梯建設前期,居民不用出一分錢,由電梯公司出資把電梯建好,從居民開始使用之日起,再向電梯公司繳納使用費,期限為15年(使用費按照層高比例分攤:6樓每年交使用費3100元;5樓2400元;4樓1800元;3樓1200元;2樓600元;1樓0元,考慮到物價指數和人力成本隨時間遞增,使用費每5年增長6%。)。在這種模式下,加梯公司同時要承擔電梯15年期間的管理和運維。這一部分費用,企業不另外向居民收取,而是由居民和企業約定,企業有權獲得電梯內廣告開發權來彌補。15年後,電梯的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歸該棟居民所有,企業則在同等條件下享有提供維修維護服務的優先權。在此運作方式下,政府需承擔使用費用補貼等引導資金,企業有一個長期且相對穩定的收益保障願意帶資改造和運營,業主通過讓渡一定年限的運營權、收益權和廣告位的開發權,解決了加梯和日常維護保養的問題,各方利益都得到充分保障。

傳統的加梯方式中,參與主體是政府和居民,加梯公司僅僅作為施工方受居民的委託,承擔電梯的建設;而在BOT加梯模式中,企業作為主體一方參與了電梯建設和運營的全過程,真正體現了人民城市建設主體的多元化(政府—市場—社會)。

治理好城市不僅要主多元化,還要注重全過程,要統籌規劃、建設、管理。加裝電梯施工只是短期內的小工程,管理和維護才是需要長期維持的大工程,也是整個項目的生命力所在。把市場能解決的事情交還給市場。建設和管理都由市場調節,電梯後期的維護和保養問題得以解決,才是兼顧現在和將來的長遠打算。從市場的內在邏輯看,由於企業需要依靠居民15年的使用費,企業有確保電梯運營質量的內在動力,不需要外來的強制和監督,因為如果電梯使用過程中由於建設和保養不到位,企業可能面臨無法收回投資更不用說獲取利潤的風險。

同時,他認為,在傳統的加梯模式下,加梯的資金是政府和居民分擔,社會資本在其中是缺位的;而在BOT加梯模式中,一方面,企業承擔了部分加梯費用,居民因此而節約下的一次性投入,可以用於其他方面消費。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模式一定程度解決了部分樓棟因居民一次性付全款壓力大而影響一致意見的達成,可以大大提高加梯協商的成功率,放大社會整體的投資量。數量上去了,企業也能取得電梯加裝和運行的規模效應。從這一層面來看,這也是挖潛、拉動內需的一部分。

「這種政府、企業、居民三合一的全新治理結構,達成了百姓需求、街道統籌推進公共服務、企業獲得更多盈利空間的三贏,」諸大建說,這種模式對上海的社區微更新微基建具有推廣意義。

不是做盆景,更要撒籽成林

數據顯示,2019年上海通過業主意願徵詢完成加裝電梯立項的居民樓達到624幢,超過了過去7年之和。自2012年發布《關於明確本市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的指導意見》至2018年,上海加裝電梯立項共328幢,累計達到952幢。目前,上海加裝電梯政策體系基本建立,業主自主協商與社區引導協商的機制不斷完善,第三方專業服務日益完善。下一步,上海將推進住宅小區加裝電梯前期評估全覆蓋,各區也將結合舊住房綜合改造,提前將管線移位,為未來電梯加裝預留空間。

「全球都正面對城市更新大題的當下,這一領域中國並沒有太多前路可以效法,更多的是需要自己一步步實踐摸索,」諸大建說。目前已在上海多處社區落地開花的加裝電梯新模式,為更寬領域社區營造提供了借鑑。

在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領域,公私合作夥伴關係已經成為擴大項目資金來源、提高項目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但在社區營造微基建特別是涉及私人物權的微基建中,這一路徑的嘗試還比較鮮見。若認真評估,推而廣之,此前《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的完善類的「停車庫(場)、電動自行車及汽車充電設施、智能快件箱、智能信包箱」等改造,以及提升類的「養老、託育、助餐、便民市場、便利店、郵政快遞末端綜合服務站」等專項服務設施,都可以借鑑,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既拓展了資金來源,也體現項目建設和管理的全過程考量。

「新模式,將各方力量更好地調動起來,可以形成可持續發展,」諸大建說,涉及民生的基層公共服務,是一個涉及多主體利益、全過程管理的複雜工程,要精雕細琢做出一套樣板房不難,但是要真正突破瓶頸,獲得長久驅動力,就不能靠做「盆景」,需要不斷創新模式,方可撒籽成林。

作者:彭德倩

連結:https://web.shobserver.com/wxShare/html/293894.htm

相關焦點

  • 「BOT模式」為微基建找到「金鑰匙」
    從2011年政策落地開始算,今年是上海民間發起的多層住宅加裝電梯項目工作推進的第十年,近幾年來推進速度更是進入「快車道」。對於這道民生大題,上海基層管理者在項目推進模式中有何探索創新?記者專訪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
  • 殷行街道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巧打「BOT牌」,市場槓桿撬動社區微基建
    殷行街道供圖小小一臺監控器,改變的是居民們幾十年的陋習,而採取疏堵結合措施、改建車庫改變亂停車現象的背後,則是殷行街道加強黨建引領,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巧打「BOT牌」,用市場槓桿撬動社區微基建,推動智能車庫改造、加裝電梯、菜場改建等社區微更新項目的高質量發展。
  • 一把金鑰匙
    這裡曾是渺茫的意向你視為理想的航帆思路決定出路你明知創業的路上會有曲折和荊棘面對挫折 你披荊斬棘勇敢地為平陸人遞上一把打開創業之門的金鑰匙>都能實現脫貧致富的夢想能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改變命運是最大的欣慰你為百姓脫貧做出了貢獻還贏得眾多榮譽和獎項你用拼搏不息的勇氣和勇於開拓的精神遞給平陸人一把金鑰匙
  • 新中大韓愛生:新基建賦能建企數位化轉型
    建築產業2019年的營收總額數據是24.5萬億左右,這樣一個龐大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如何藉助「新基建」的賦能,實現數位化轉型是當前非常值得研究的一個命題。新基建」主要包含三塊內容:信息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
  • 上海新基建,復活老品牌
    同樣地,拼多多高級副總裁王堅認為,拼多多的15億補貼將拉動上海地區50億的消費。在刺激消費上,抓手的作用無需贅述。除了拼多多,美團、攜程、bilibili也紛紛湧現。他們與拼多多一起,共同組成了上海的新基建。
  • 上海老房加裝電梯 加出百姓滿滿的獲得感
    深度老齡化的上海,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是惠及廣大群眾、彰顯城市溫度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對「懸空老人」和行動不便人士而言,加裝電梯可以解決每天要面對「上上下下」的難題。然而,老房加梯並非易事。從政府制定政策、縮短審批流程,到居民主動參與自治、引入第三方服務,近年來上海堅持不懈創新探索,大大縮短了加梯的時間。
  • 何謂新基建中的「新」「基」「建」——讀《新基建:全球大變局下的...
    作者:禾刀《新基建:全球大變局下的中國經濟新引擎》,是由任澤平、馬家進、連一席著,中信出版社今年6月出版的一部經濟類讀物。此書對新基建的論述全面而具體,通讀全書,感覺最突出的還是把握好三個字,即以新領域為牽引龍頭的「新」,以補齊新領域配套資源的「基」,以多措並舉籌集資金的「建」。新,緊盯引領未來的新引擎有新基建就有老基建。2008年,為應對肇始於華爾街的金融危機,國家及時啟動4萬億元基礎設施建設計劃。
  • 白春禮:探究物質世界奧秘的一把金鑰匙
    150年前,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律並發表了元素周期表,成為打開物質世界奧秘之門的一把金鑰匙。  元素周期表把構成萬物的基本元素組成了一個相互聯繫的完整體系,簡單、清晰卻非常深刻地揭示出複雜物質世界的內在規律。它的出現,使化學研究實現從現象到本質的根本性飛躍,是化學作為一門科學的重要理論基石。
  • 新基建一本通:建什麼?建多少?誰出錢?誰受益?
    第一,明晰了市場容易混淆的幾個概念,如基建、新基建、寬口徑 的基建等。從定義的角度,詳細闡述了,新基建哪些領域應該劃入基建口徑, 哪些不應該。第二,對新基建的七大領域,逐個梳理了四個核心問題。到底建 什麼?建多大體量?資金從哪來?誰會受益?這四個核心問題,市場一般只測 算了第二個,即建多大體量。
  • 頂尖專家把脈:新基建何以為「基」,如何來「建」?
    在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開始之際,中國正在搶抓機遇,推動新基建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能。受益於新基建的發力,城市加速轉型升級,各地爭相推動的智慧城市建設步入快車道。而以5G、雲、AI等為代表的創新技術應用,也在加速驅動企業數位化轉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 新基建深度報告:新基建開啟創新大時代,七大行業深度研究
    力推新基建原因:短期穩增長,中長期重構創新大時代(略)自上而下,新基建推進速度有望超預期(略)新基建關注領域新基建的基建,提高產出效率——高端製造 中國將邁入後工業化時代從需求端看,能夠滿足消費者 需求的高質量產品也是通過創新實現的,如北鬥為中國消費者提供獨特的短消息 服務。因此,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以科技創新為內核的消費基建將成為滿足民 眾消費升級需求的關鍵,而消費基建的代表產業如醫療、電力設備與新能源和汽 車等,也將嶄露頭角。
  • TREELION獲第一屆數字新基建大賽最佳商業模式創新獎
    9月18日,IFIC上海的決賽頒獎禮揭曉第一屆數字新基建大賽榜單,TREELION憑藉優秀的現場答辯再次突圍,榮獲最佳商業模式創新獎,同時也是大賽二等獎。「第一屆數字新基建創新大賽」由上海臨港區塊鏈技術產業研究院聯合幣安中國區塊鏈研究院、臨港新業坊、臨港創新管理學院、亞馬遜雲計算AWS、紛睿FINWEX聯合主辦,全球著名的新經濟學家和商業策略大師Don Tapscott領銜的評委導師團進行了賽事全程專業考評。本屆大賽旨在通過「數字新基建」系列活動的平臺發掘優秀項目,碰撞出色的想法和創意,並整合資源孵化出世界級的創新項目。
  • 房互網憑金融OMO模式 獲亞洲金融競爭力評選「年度商業模式創新獎」
    12月6日,由21世紀經濟報導主辦的第十二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在北京舉行,備受業界期待的「21世紀亞洲金融競爭力評選」當天揭曉,金融科技公司房互網受邀參會,並憑藉創新OMO模式、有效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獲得「2017年度商業模式創新獎」。
  • 掌門教育攜華東師範助上海「教育新基建」落地個性化教育惠及學子
    新基建為疫情經濟恢復貢獻巨大力量,成為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逐漸被提升至國策地位。新基建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涉及多個重點民生行業。其中教育領域「新基建」的推進與落地備受矚目。
  • 新基建助東航融合創新:MUC讓「4次通話」提速成「一句@」
    當全國範圍的新基建提出打造「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時,東航作為多年來孜孜以求信息化、網際網路化的民航央企,已先行一步。東航集團總經理李養民近日也指出, MUC是東航精細化運營的有力支撐,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保障,要求將MUC紮實建設、穩步推進,建好、建完善,不僅要解決當下問題,還要考慮將來滿足東航更大負荷的運行要求。
  • 引領金融科技創新 房互網斬獲「年度人物」、「年度商業模式引領...
    本次峰會還從創新能力、行業地位、品牌影響等多個維度出發,嚴格評選出中國金融科技領域的各項標杆大獎。憑藉在優化中小微企業融資模式、踐行普惠金融領域的出色貢獻,房互網創始人兼CEO賈鵬先生榮獲「2017新經濟年度人物」大獎,而房互網則榮膺「2017年度商業模式引領獎」。這也是繼斬獲「2017普惠金融卓越獎」、「2017年度最佳科技金融創業公司」兩項大獎後,房互網再獲業內重量級獎項認可。
  • 餘杭區老舊小區加梯模式日趨成熟
    這臺安裝在臨平南大街和政法街交叉路口繁華地段的西奧加裝電梯,因為位置、管網遷移等原因,「先天不足」,原本業主已不抱希望,好在區加梯辦等部門「不放棄」,多次現場踏勘、不斷討論修改方案、反覆論證,終於找到了「淺底坑+雙層基坑」的完美方案,並採用整體裝配式加裝電梯進行安裝。12戶業主告別了「爬樓」時代,開啟了「輕鬆上下」的品質生活。
  • 助力民心工程,靜安嚴格按照《導則》要求完成全區加梯地圖的繪製!
    助力民心工程,靜安嚴格按照《導則》要求完成全區加梯地圖的繪製!圖1 靜安區既有多層住宅加梯地圖根據《導則》要求,加裝電梯前期調查與可行性評估主要包括小區總體概況調查、建築物基本信息調查、擬加梯單元的基本信息調查、影響加梯的客觀條件調查、加梯可行性評級和評估初步結論
  • 建行創新「鏈式服務」模式助推實體經濟
    鼎力支持大客戶、大企業的同時怎樣才能把國家對小中型企業的扶持政策落到實處?建設銀行對此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抓住大行業、大系統客戶關聯性強的特點,通過為核心企業提供供應鏈融資產品,將金融服務向上下遊延伸,積極打造包括行業鏈、企業鏈、產品鏈的「鏈式服務」模式,既服務好核心大企業,也照顧好周邊的小企業、小客戶。金融資源投向實體經濟大行業、大企業需要金融資源的大手筆投入。
  • 【教育智能】Chatbot+教育,現在創業的6大窗口機會
    Chatbot在2016年無疑已成為人工智慧投資的豪賭領域。FB、Google、Amazon、Apple這些巨頭們都紛紛布局了自己的Chatbot。但是這些神仙怎麼排兵打架都不關大壯的事兒。大壯只關心教育和科技,糧食和蔬菜,面朝霧霾春暖花開。那麼到底Chatbot在教育行業裡是金礦還是大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