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章丘民聲」,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
「前段時間,鎮上招來一家企業準備土地流轉,到地裡一看,墳頭墓碑佔了一大半,人家馬上就走了。亂埋亂葬不僅不好看,更影響了我家的土地流轉,我對治理亂埋亂葬雙手贊成。」66歲的黃河鎮高家村村民馬相榮說。
「東野村一個村民收玉米時,因為地裡墳頭太多,必須在地裡指揮收割機,就因為被地裡墳頭墓碑絆倒,他的一條腿被收割機卷了進去,只能截肢。」孟永生用「觸目驚心」來形容亂埋亂葬的危害。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相互攀比、大操大辦、亂埋亂葬的陋習,已然演變成了「人情債」,致使家庭負擔沉重,耕地林地佔用,生態環境破壞,社會風氣受損。要堅決反對不孝父母、不管子女、不守婚則、不睦鄰裡等行為,自覺抵制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陋習,制止各種封建迷信活動。在章丘,破陳規、除陋習、講文明、樹新風,已經成為廣大群眾最強烈的願望之一。基於對陳規陋習危害的深刻認識,廣大群眾自發開展了「治理亂埋亂葬、推進移風易俗」行動,一場觸及心靈秩序的「風俗之變」刻不容緩,大幕拉開……
從孔子的「今之孝者,是謂能養」,到晏子的「崇喪遂哀,破產厚葬,不可以為俗」;從「日敬雙親一杯羹,勝過祭祀三牲貢」的古訓,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警鐘……對於我們這個孝文化源遠流長的國家來說,孝道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老人在世時,盡孝報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傳統的孝文化實質是厚養文化。古人說,「葬之以禮,祭之以禮」,但若以「厚葬」來體現孝心,則是對傳統孝文化的誤讀。「祭而豐不如養之厚」,發揚孝道應弘揚「厚養薄葬」的理念。奢華攀比的喪葬,只會助長鋪張浪費,催生攀比之風,破壞公序良俗,百害而無一利。
明白了真正的孝道,也就理解了「孝順不能等」的意義。厚養老人、善待老人,精神富足、生活精彩,讓老人在厚養中安度晚年,理應是我們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但是,在攀比之風、人言可畏等因素疊加的情況下,薄葬成為難點,讓很多人在選擇對已故老人薄葬時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必須堅持宣傳教育、制度建設、督查落實同步,打破人們的思想藩籬,衝出千年的禁錮牢籠,增強「厚養薄葬真孝道」的認同感,真正讓厚養薄葬理念入心化行。
亂埋亂葬等陳規陋習由來已久、積澱深厚,必須由表及裡、堵疏同步,才能讓新風成時尚,讓清氣滿乾坤。
從堵上看,就是順應群眾期盼,在群眾自發清理的基礎上,依法依規、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地破除與時代要求和群眾意願背道而馳的亂埋亂葬陋習。《山東省殯葬管理規定》明確規定,禁止在耕地、林地、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或文物保護區、鐵路、公路兩側,以及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規劃建成區及村鎮規劃區範圍內建造墳墓,禁止在公墓和公益性墓地埋葬遺體或建立宗族墓地、搞封建迷信活動。章丘對林地範圍內、基本農田範圍內、國省道兩側可視範圍內及風景區、綠化帶內的亂埋亂葬行為進行清理;對歷史形成的集中連片的亂埋亂葬現象進行生態化改造。
從疏上看,就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綜合施策,標本兼治。章丘有針對性分別推出北部、中部、南部不同的墓葬方式,大力推進公益性公墓、公益性骨灰堂建設,逐步將耕地、林地範圍內的墳墓移出;開展樹葬等生態安葬方式,並倡導以網上祭奠、鮮花祭奠、追思會等文明、科學的祭奠方式代替傳統祭奠,引導建立良好的喪葬風俗。
在開展這項「於法有據、於情有理、於民有益」的工作中,章丘既尊重群眾意願,科學合理引導,不用強制手段,不搞「一刀切」,又注重發揮黨員幹部這個「關鍵少數」的作用,形成「頭雁效應」。黨員幹部以身體力行的方式為群眾做好表率,帶頭嚴格遵守村規民約,帶頭倡導文明新風,帶頭婚事新辦、喜事小辦、喪事簡辦,為推動移風易俗樹立了標杆。在練好「內功」的同時,還通過各種形式教育和引導親朋好友、左鄰右舍、身邊群眾自覺抵制和革除陳規陋習,真正發揮「關鍵少數」的作用,讓自己的「朋友圈」充滿良俗清風。
破除陳規陋習,倡樹文明新風,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必須以長效的措施、長期的引導、長久的堅守,久久為功,善作善成。首要的是加強移風易俗工作的頂層設計,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章丘制定出臺了相關標準,對紅白喜事的隨禮數額、酒席規模等進行了合理界定,並納入《村規民約》,加強監督檢查,用制度化的形式引導村民主動轉變觀念思想,使廣大群眾內心有尺度、行為有準則,保障移風易俗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孔子說,教民親愛,莫善於孝;移風易俗,莫善於樂。為做好新時代的移風易俗工作,章丘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正面引領、典型示範,以文化人、以禮育人,持續深化、整體提升,深入開展鄉風文明創建活動,開展「身邊好人」、「文明家庭」等各種評選活動,用身邊典型引領風尚,弘揚正能量。以《村規民約》激活傳統道德力量和村民自治意識,讓廣大群眾認同主流價值觀,以新思想代替舊思想,以新文化改變舊文化,讓每個人都成為文明鄉風建設的支持者、參與者、受益者。
人只有活著才能感受「幸福」。這份幸福的價值在於,當親人健在時,多一些關愛,多一份贍養,而不是逝後攀比,亂埋亂葬、風光厚葬。衷心祝福每一位老人都能在文明的社會環境中幸福地安享晚年、頤享天年。
商務合作 新聞爆料 長按識別二維碼聯繫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