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風俗薈:潮汕「催生」風俗,是怎樣的「催」法?

2020-12-18 潮汕風俗薈

潮汕風俗形形色色,每一種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今天要說的這個風俗,名為「催生」,其實簡單的來說,就是出嫁的女兒在臨近分娩的時候,娘家人會準備嬰兒穿的衣服和產婦吃的紅糖、雞蛋、麵條等等,這些到底有何含義?又為何怎麼做?我們一起來看看。

出嫁的女兒懷孕之後,到了預產期的月初選一天,娘家人就會讓家裡的兄弟,也就是未出世嬰兒的母舅前去催生,那天一大早,娘家的「阿舅」帶著裝著熟雞蛋、生雞蛋、香蕉到女兒家中,熟雞蛋也要用花紅染成紅色,數量上也非常講究,雞蛋必須是雙數,民間大多數是12個、16個、18個等。寓意著孕婦能夠像母雞生蛋一樣同樣順利生出小寶寶。

阿舅把禮品帶到孕婦家裡,孕婦會躲在房間裡吃紅殼雞蛋,而新娘婆家會準備甜水煎蛋招待阿舅,不過,吃甜蛋也會非常之多的講究,如果碗裡有兩個煎蛋,那麼要全部吃完,而如果有四個煎蛋,那麼要吃剩下兩個,不能全吃。但如果真的吃不下去,肚子飽了,那麼可以在煎蛋上咬掉一些,或者用筷子撥出一些來,這樣才能顯得自己懂得為客之道、明白事理,也表示對主人的尊重。

如果糖水喝完還想喝,婆家人會再盛上糖水,口中也會伴著美好意願的好話,例如「阿舅來,添丁又發財」。阿舅吃完甜水煎蛋後,不能在新娘婆家逗留過久,應該馬上告辭,這裡也寓意著外甥子能更快更順利的生出,最後婆家也會把禮品留下,然後把白砂糖放進去作為回禮,這也是潮汕人必須懂的為人處事,禮尚往來,也是表達「情來禮往,親戚關係甜蜜」的意思。

在舊時的潮汕地區,催生風俗的禮品更加多,一般會用毛竹扁擔挑,一頭掛著搖籃,一頭掛著催生包袱。催生包袱裝的東西是孕婦的補品和嬰兒衣服,多數為麵條、紅糖、雞蛋、棗子、桂圓等之類食物,還有一樣必須品,就是用紅顏色染紅的鴨蛋,潮人稱之為「紅蛋」,嬰兒衣服頭有黃夾襖、黃棉衣、黃棉衣、口襟(夾披風)、褲子、灰袋、帽子、尿布、涎兜和鞋襪等襁褓必需品。在舊時潮汕,大多都是外婆親手縫製的。

「催生」這個風俗俗雖然不繁冗,很簡單,但也是表達了娘家人對孕婦的關心與美好祝福。在潮汕不同的地區,在形式上有些不同,但大致是大同小異,至今,很多潮汕地區也沒有這個風俗了,但如今也只是換了一種形式去表達,對於女兒的祝願依然在。

文章屬百家號「潮汕風俗薈」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樂哥說潮汕:九月九日潮人不登高遠眺,卻有別具一格的風俗活動!
    九月九日,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歷史非常悠久,早在戰國時期已形成,在唐朝的時候才被確認為民間節日,民間有登高、插菊花、茱萸的風俗,而在潮汕還有「結緣」、拜九皇誕、食鹹粥、「圓夢」、別具一格的風俗活動!
  • 潮俗分析社:潮汕掛「三聖草」風俗,「三聖草」為何物?
    大家好,這裡是潮俗分析社,我是小社,歡迎收看本期內容,今天要分享的是潮汕地區掛「三聖草」風俗,在潮汕一些地方,一直有「三聖草」之說,三生草其實並不陌生,就是潮汕吉祥物,鳳尾蕨、竹枝、榕枝、在前面小社已經對榕枝和竹枝有過提及。而「三聖草」對於潮人為何要這麼做,有何意?
  • 潮汕風雲薈:潮汕新生兒誕生習俗,「做十二朝」是怎樣的一個習俗
    在舊時潮汕,醫療技術相對比較落後,新生兒在在出生後4~6天,臍帶口仍然沒有癒合,很容易感染病菌而導致死亡。如果新生兒能夠順利度過12天,那麼也代表著新生兒度過了危險期,潮人稱之為「過臘」而在這時也會有個習俗,潮人稱之為「做十二朝」,會舉辦一系列的慶賀活動。
  • 樂哥說潮汕:潮汕家家戶戶信奉「公婆神」,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在潮汕地區,潮汕信奉的「神明」非常之多,有的是神話人物,有的是歷史人物等等,潮人也因此被人貼上迷信的標籤,而那些會這麼說的一般都不是很了解潮汕文化的人,潮人信奉「神明」,而西方人信奉「上帝」,潮汕需要祈福,而西方人需要禱告,所以潮人信奉的神明跟西方人信奉的上帝是同樣的,同屬於一種信仰。
  • 菇涼說潮俗:潮汕「打紅包」風俗,禮儀包與順風包有什麼不同?
    潮汕人崇尚禮節,在禮品上也非常講究,在舊時潮汕地區有「打紅包」的風俗,「打紅包」就是把物食,也就是一些米潤、豆仁方條、糕仔、朥餅等等餅糖製品,然後用素紙包成長方形的,再貼上紅紙。而在於打包後送的人不同,所以在選包上有所區別,最常見的就是禮儀包與順風包,它們有什麼不同。
  • 品潮汕美食,揚潮汕文化
    ——暨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潮濠薈」三下鄉社會實踐潮濠薈」隊伍宣傳組訊(通訊員 林玉虹)為探索潮汕美食,弘揚潮汕文化,「潮濠薈」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通過雲採訪、雲調研、網絡直播的形式於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0日在汕頭市濠江區、金平區開展以「品潮汕美食,憶潮汕文化」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 【民俗】潮汕拜神風俗之「跋杯」儀式
    點擊柴房匯關注我獲得以下免費服務☀各種類型微信帖製作☀推送潮汕時事習俗,風土人情,文化交流。☀商情播報,戶外拓展,高端人才,才藝推介!
  • 潮汕地區過年的習俗有什麼?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過年風俗,通過這些風俗可以充分體驗出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潮汕地區的過年習俗。一、潮汕地區的過年風俗很早,從農曆臘月就開始了。臘月二十四是「老爺上天」的日子。這裡的「老爺」,相當於一位長駐在家庭、保佑全家平安健康的神明,在臘月廿四到正月初四,「老爺」就會上天「述職」。所以在這一天,各家各戶都會「拜老爺」,求老爺「上天言好事」。祈禱來年心想事成。
  • 潮汕民俗:一碗姜薯甜湯,富含著潮汕人何種情懷?
    在潮汕地區的傳統節日非常之多,並且保留著傳統習俗最多的地區,而且民間傳統小吃也非常之多,在潮汕地區有一種甜湯,專門用來招待客人,那便是「姜薯湯」,每當有客人來到家中,其他都可以不準備,但是這一碗「姜薯湯」是必不可少的,他代表的是對於客人的尊重,姜薯湯也不僅僅是會客所用,在很多傳統節日的時候
  • 樂哥說潮汕:潮汕揭陽婚姻禮俗中,看潮人崇尚的家庭觀念
    在潮汕地區,不同地方都有具有本地地方特色的婚俗,但大同小異,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是潮汕揭陽婚俗中「出嫁前夜睡草鋪」、「伴嫁的提油舅」、「投糖落水」,它們的寓意是什麼?潮汕婚姻禮俗中的價值觀是怎樣的?出嫁前夜睡草鋪在潮汕地區揭陽一帶,有些地方在臨出嫁的當天晚上,新娘有「夜睡草鋪」的習俗,聽老一輩的潮人說,這個習俗是源於在以前,有一位非常狠毒的後母娘,為了羞辱前人留下的女兒,所以在出嫁的時候,將本來很喜慶的婚事辦成了如同送死囚犯人一樣。但誰也沒有想到,女兒在出嫁之後居然發財了,而且子孫滿堂。
  • 甜粿:舌尖上的潮汕味道
    圖為潮汕甜粿。 (資料圖片)在廣東潮汕地區,逢年過節做粿、吃粿的風俗世代相傳。其中,甜粿歷史悠久且風味獨特,深受當地人的喜愛。至今,潮汕各地仍會在傳統節日做甜粿,用於祈福、饋贈親友。甜甜的粿不僅是一種傳統食品,更是海內外潮汕籍鄉親一抹解不了的鄉愁。「舊時每逢蒸甜粿都要一整夜不睡覺,每一兩個小時注意往蒸籠加水,保持蒸籠不會幹燒,爐火不停蒸24小時,才能做出美味的甜粿。那經歷至今難忘。」歸僑紀秀田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自己想吃或是想贈送親友,上哪裡都能買到甜粿,方便多了。潮汕地區是著名僑鄉。
  • 潮汕民俗「拜老爺」,學問實在太大了
    身為潮汕人,我們不否認潮汕地區拜神風氣濃重,但隨著知識的積累思考的深入,我們覺得「迷信」這個說法值得質疑。我認為:潮汕地區的「拜老爺」現象不能簡單等同於「迷信」,尤其在農村逐漸現代化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反思「迷信」和「信仰」在人們生活中的影響和作用,充分挖掘其深層次的文化內涵。
  • 潮汕地區「拜老爺」:什麼是「老爺」?祭拜風俗是如何形成的?
    在潮汕地區,「老爺」並不是「外公」(姥爺),也不是對官紳的稱呼,而是對神明的尊稱,特指伯爺公、土地公、灶神、媽祖等下界諸神。雖然中國其他地區現在已很少稱神靈為「老爺」了,但「老爺」一詞其實並非源自潮汕地區,宋代就已有文獻記載「老爺」的,比如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有「自號老爺,亦稱 天大聖。言有神通,與天通,能救人疾患。」金朝《金大安磚刻》也有「大安二年四月三十日未時,老爺感化趙門白氏,舍地建廟。」
  • 潮州春卷(潮汕小吃之六)
    梁實秋說春盤即春餅,實際上,潮州的春卷也屬同一類,汪曾祺先生引用《北平風俗類徵.歲時》:「是月如遇立春,……富家食春餅。備醬燻及爐燒鹽醃各肉,並各色炒菜,如菠菜,豆芽菜、乾粉、雞蛋等,而以面烙薄而食之,故而名薄餅。」汪先生說不獨北方有這點玩意兒,南方也有,他就曾在福建詩人舒婷家吃過。
  • 潮汕吉祥物「雞」,在潮汕習俗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在潮汕習俗豐富多彩,也具有地方特色,潮汕人也非常注重,很多都是源於對美好生活的期許,也對當下幸福生活的感恩,而在形形色色的潮汕習俗中,總出現「雞」的身影,其中「雞」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咬雞頭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孩子成年為18歲,但在潮汕並不是的,潮汕地區無論男女,只要虛歲到15歲,便舉辦成立禮儀式。在整個活動中,雞同樣也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出花園」當天,在祭神儀式最重要的供品就是一道雞。
  • 蕭山妹子吐槽催生風俗,感嘆父母嫁女兒太虧!
    肚子裡的娃三月底要蹦出來了,要催生。蕭山風俗還不能農曆十二月正月催生,只能十一月催了。今天陪著老爸老媽去買催生的東西,不買不知道,原來要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東西。除了寶寶的床、推車,還有浴盆臉盆毛巾衣服被子毯子等等等一堆。還有雞,還要粽子、紅糖、面。
  • 「潮汕」十大特產,你了解多少?
    潮汕,古時和海外稱潮州,是一個以潮汕方言為母語的漢族民系,潮汕人屬於河洛人的一支,起源於古代中原,揚名於海內外。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潮汕的十大特產,一起來看看吧!二:潮州工夫茶潮汕工夫茶,是廣東省潮汕地區一帶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潮汕被尊稱為「中國茶道」。三:梔粽梔粽,是一種粿品,是廣東潮汕地區民間傳統的應節食物,端午節必備。
  • 潮汕人特別的清明節
    清明節不同地方風俗各具特色,南方北方差異甚大,但都體現了一個「孝」字。特別是我們潮汕地區的清明節,歷來重視祭祀祖先,家族觀念、孝道文化濃厚。因此,清明節也成為潮汕人最為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很多遠在他鄉工作的潮汕子弟,都會在清明節回潮汕老家,不遠千裡、跋山涉水,只為掃墓而來。正所謂「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 潮汕生育習俗中用「催生禮」送祝福,那「催生禮」包含著什麼?
    在潮汕地區民間,潮汕人會通過食物作為禮物送給孕婦,用來表達對產婦能順利平安生產的祝願。禮物的種類和數量是有所講究的,也蘊含著特別的含義。潮汕人將這些禮物稱為「催生禮」。最常見的催生禮品就是雞蛋,俗稱催生蛋。孕婦產期臨近,娘家人就會準備催生禮品讓舅舅帶給孕婦,送上祝福。
  • 有一種潮汕傳統,叫「拜老爺」
    藍鼎元也在《潮州風俗考》中說:「廟祀多而迎神賽會一年且居其半,梨園婆娑無日無之。」潮汕人過年,除了自己過年,也需給「老爺」過年,好吃好喝的供奉,人神共樂,普天同慶。燒香完畢,就讓「老爺」攜帶這些禮品上天,祈求「老爺」上天多說家門的好話,多降福到家門,在新的一年裡能闔家平安,吉祥如意,能賺大錢。潮汕人一心向善,也希望通過「拜老爺」追求一份真善美,通過「拜老爺」得到神明的庇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