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超弦理論」中語言有9個維度,實際我們生活的時間只感受到了三維,而高維空間中額外的6個維度,是以卡拉比-丘空間方式存在於微觀量子尺寸,甚至可以認為它們的存在小到普朗克尺度。接下來,我們就講一下這個神奇的「」超弦理論基石--卡拉比-丘空間吧。
要了解卡拉比-丘空間,就得先了解它的來源。卡拉比-丘空間誕生於拓撲學的一個分支,叫代數拓撲。拓撲學最早是起源於研究地形、地貌這些,現在的拓樸學可以認為是一種研究圖形變換的學科。比如一個球形,在其他性質不變的情況下,如何變成另外一個形狀。像莫比烏斯環、克萊因瓶,這些都是它研究的對象,這個還比較具像,但是代數拓撲就比較抽象了,因為它是使用代數工具來研究拓撲空間,它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可以說代數拓撲是一種極為抽象的幾何學,和傳統的數學比如歐式幾何完全不同。
1954年,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義大利數學家卡拉比提出了著名的卡拉比猜想,說的是能否找到一個緊緻且不含物質的超對稱空間,其中曲率非零。具體點說就是在封閉的空間中,有沒有可能存在沒有物質的引力場。雖然當時大家都覺得這個猜想肯定是錯的,但是又沒有人能給出反證。其實這個猜想是完全正確的。
後來在1976年被華裔數學家丘成桐證明了,本來丘成桐和其他數學家一樣,認為這個猜想肯定是不對的,所以他一直朝著反證的方向去嘗試,但總是沒法得出結果;最後調轉方向,最後還真的證明了這個猜想確實是正確的。卡拉貝本人也對此事讚賞有加,於是這個被證明確實存在的空間,就由他們二人的名字正式命名為「卡拉比-丘空間」,也叫「卡拉比丘-流形」。
這個卡拉比丘空間非常非常小,小到普朗克制度,我們根本觀測不到,所以也描繪不出它的,這個6維空間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人們只能根據理論,來適當的想像。假如你進入了一個「卡拉比丘-流形」的房間,你會發現這裡壓根兒沒有所謂的直線,這裡是一個高度扭曲的空間,如果往前看,你看到的可能是你自己的背影。假如這個房間足夠小,你伸手就搭到了前面那個人的肩膀,這個時候你會發現,有隻手從你的背後達到了你的肩膀上。想想是不是很有意思。
這個卡拉比-丘空間,無論是對數學界,還是對物理學界,都非常重要。憑藉它以及後來的「正質量猜想」的證明,丘成桐還獲得了1982年的「數學界諾獎」--菲爾茲獎。從這以後,原本是數學家的丘成桐,逐漸就被強行拉近了物理圈。作為一個數學系教授,帶著一群物理學博士後,那該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所以可以看出,這個卡拉比丘空間對於現代的理論物理有多重要。
超弦理論的發展,可以說就是建立在卡拉比-丘空間上的。所以,不斷有各種理論物理大佬來找他討論問題,包括「M理論之父」威騰,還有霍金。他們之前都經常搞在一起,那畫面你們自己腦補吧。物理學家們很喜歡從幾何角度來解決物理問題,比如說愛因斯坦,從黎曼幾何角度來處理引力問題。搞弦理論的這幫人,他們認為宇宙中的所有粒子的性質,理論上都可以通過卡拉比-丘流形,從幾何角度來推演出來。
這個卡拉比丘流形還有個用途,人們發現它存在「鏡伴」,就是兩個具有完全不同樣子的流形,沒有任何共同點,但是卻可以導出完全相同的物理定律。於是利用這個特性,它可以幫助物理學家們解決很多棘手的問題。比如在量子場論中遇到某個問題解決不了,就可以用鏡伴空間去試試,很可能就解決了。
物理學家們剛開始認為這個卡拉比-丘空間的形態數量很少,只有幾個;後來發現越來越多,現在已經是個天文數字還大的數字了,大到遠比可觀測宇宙中的粒子總數還要多得多。當然,這些卡拉比丘的形態,並不是都存在於我們的宇宙中,我們的宇宙可能只是其中一種形態,通過這種形態才能推導出現有的那些物理定律。如果換一種形態,由它構成了宇宙,那這另外的宇宙的物理定律可能就完全不同了;比如在另外的宇宙中,可能光速就不是每秒三十萬公裡。不過這個和「量子平行宇宙」還不是一回事,量子平行宇宙應該就像《復聯4》裡那種,某個事件導致原來的宇宙分裂出了個與它平行的宇宙。好了,關於平行宇宙更多的知識,以後再講吧!關於卡拉比-丘空間,就先說到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