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腦成像技術給神經元貼上"條形碼"

2020-12-17 中國江蘇網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SHL)和瑞士巴賽爾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團隊日前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稱,他們開發出一種創新的腦成像技術,追蹤了小鼠大腦外部皮層數百個神經元連接。新技術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成更詳細的圖片,比現有方法更快捷更有效,且成本直線下降,有利於未來認識神經發育障礙。

人類大腦中有1000億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可以產生數千個連接或突觸,從而可能產生數百億的連接。神經科學家非常了解單個神經元的作用,但對於大量神經元如何協同工作,並產生想法、感受乃至行為知之甚少。

研究人員通常使用顯微鏡來觀察神經連接,但既費力又昂貴。傳統的識別神經細胞間連接的技術稱為螢光單神經元示蹤,向細胞內引入產生綠光的蛋白基因,以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神經元的連接。

該小組使用傳統方法追蹤了31個從視覺皮層到另外7個皮層區域的神經元連接。用新的技術方法,他們在短短3周內完成了來自591個神經元的連接,而這些工作用傳統方法需要3年才能完成。

新技術稱為MAPseq,通過遺傳「條形碼」標記細胞而起作用。研究人員將含有隨機RNA序列的病毒注入小鼠大腦,進入細胞後,每種病毒都會表達一種獨特的30字母或核苷酸組成的RNA序列,以及細胞沿著軸突自然運輸的蛋白質。蛋白質被設計成能與RNA「條形碼」相結合,二者也沿著軸突拖動。然後,解剖小鼠目標大腦區域,測序後能看到哪些標記的神經元連接到了哪個區域。神經元與目標區域的連接越多,該區域的測序數據中,就會出現越多的神經元「條形碼」。

瑞士分子和臨床眼科學研究所神經學家柏堂德·洛斯卡說,這是首次描述皮層中長距離神經元連接的組織方式,有助於提高人類認知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症等腦部神經疾病的速度。

相關焦點

  • 新型蛋白探針可成像群體神經元活動
    新型蛋白探針可成像群體神經元活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0 16:57:03 美國波士頓大學Xue Han和麻省理工學院Edward S.
  • 腦科學日報:首次在單個神經元水平上捕捉到腦細胞死亡過程的圖像
    在單個神經元水平上捕捉到腦細胞死亡過程的圖像來源:腦友記BrainUp細胞屍體去除過程中星形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的實時成像。當神經元死亡時,細胞垃圾收集者就會利用精心設計的程序來處理細胞屍體並清除碎片。
  • 神經技術組織中單個神經元的輪廓分析允許腦迴路中結構和功能連接
    神經技術組織中單個神經元的輪廓分析允許腦迴路中結構和功能連接運動、認知和意識是隨著記憶讀數和感官提供的神經元信息的處理而產生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到底是一個問題。太大了不能問。神經科學的進步一直是由方法學發明推動的,目前開發神經技術的努力是由實驗策略推動的,包括 臨床解剖(即逆向工程),大規模的詢問和哺乳動物大腦皮層的合成重建(這對於更高的認知功能是很重要的)和腦連接結構作為這項神經技術工作的一部分,用單細胞分辨力和已知的三維組織定位來描繪神經元的轉錄體一直是一種長期尋求的方法g技術。
  • 解密神經元:腦連接圖譜走向單細胞精度時代—新聞—科學網
    近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教授羅敏敏團隊以及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龔輝團隊合作,完整重構了全腦範圍內單神經元連接圖譜,並獲得了高精度的全腦成像。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方法》上。 從「一團」到單個 大腦中的神經元呈「抱團取暖」狀,且「團」的規模稀疏有別,將它們相互連接的是軸突,如電線般又密又細且互相「纏繞」。
  • 前沿顯微成像技術專題之鈣離子成像
    鈣離子在很多生理活動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除了在肌肉細胞收縮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鈣離子也是神經元活動的重要「風向標」之一:當神經元膜電位發生去極化,產生的動作電位傳導到神經元軸突末梢時,細胞膜上的電壓門控鈣離子通道打開,大量鈣離子內流,包含神經遞質的囊泡由突觸前膜釋放至後膜,下遊神經元就得以接受到上遊的信號。
  • 我國科學家構建新型腦—腦接口 提高信息傳遞速率
    原標題:我科學家構建新型光學腦—腦接口埃隆·馬斯克展示的腦機接口系統曾引發刷屏。如果不只讓腦機相連,而直接實現腦與腦的信息傳輸,又會怎樣?科技日報記者24日從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了解到,該中心羅敏敏實驗室利用光纖記錄和光遺傳學激活技術構建了一個光學腦—腦接口,在兩隻小鼠間實現了高速率的運動信息傳遞,從原理上驗證了腦—腦接口跨個體精確控制動物運動的可能性。研究結果發表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雜誌上。
  • 科研人員發現催產素內分泌神經元通過腦內投射纖維影響情感行為
    研究為解析催產素相關的中樞行為或疾病的神經機制提供了新的證據和見解,為操控內分泌神經元和研究其外周與中樞功能提供了新的技術策略和思路。  這項工作於近日刊發在國際知名期刊《神經元》(Neuron)上,論文第一作者為浙江大學博士後張斌和博士研究生邱禮耀,共同通訊作者為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高志華教授和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李安安教授。
  • 新型生物電路模仿突觸與神經元,向類腦計算邁出重要一步
    這個地方就是神經突觸,或者說神經元之間的連接。人腦中有數以百萬億計的神經元。生物神經網絡中的神經元與突觸(圖片來源:Aleksandr Kurenkov 與 Shunsuke Fukami) 如今,由人腦啟發的新型計算機,也稱為「類腦計算機」或者「神經形態計算機」,變成了一個新興的科研領域,引起了物理、化學、材料、數學、電子與計算機科學等一系列領域的科學家們的廣泛興趣。
  • 腦成像技術之核磁共振
    在這條坎坷卻充滿光明道路上,最亮眼的一盞路燈莫過於核磁共振成像技術,這項技術曾6次摘得諾貝爾獎的桂冠。要了解核磁共振的秘密,首先要從質子的自旋磁矩說起......質子的自旋磁矩質子具有自旋這一內在屬性。
  • 自己動手 貼上身份條形碼
    自己動手 貼上身份條形碼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7.06.04 星期日     晚報訊 昨天,青島市招生考試信息網發布招辦溫馨提示,公布考點地址。
  • Neuron|陳一茗等開發核糖體標記神經胞體成像技術
    當下,螢光成像可以說已成為了主流的觀測神經網絡的方法:螢光蛋白可用來標記特定的神經組織,展示其結構;螢光探針可將生物信號比如鈣離子濃度轉化為光學信號,展示其動態。通過螢光蛋白,光學成像可以同時檢測上百甚至上千個神經元,於此同時,將信號歸納到其中各個神經元也成了既必要也棘手的一部。
  • 全國首臺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發布:神經元數量相當於小鼠大腦
    類腦計算:顛覆傳統計算架構的新型計算模式據研究團隊負責人、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潘綱介紹,用硬體及軟體模擬大腦神經網絡的結構與運行機制,構造一種全新的人工智慧系統,這種顛覆傳統計算架構的新型計算模式,就是類腦計算。
  • 科學家在晶片上「種植」神經元,或將推進大腦修復技術的跨越發展
    腦中的神經元以高度有序的方式連接並傳遞信息,但在實驗室中,體外培養的神經元只能雜亂無序的生長,如此形成的神經環路自然與腦中真實的環路相去甚遠。」圖丨澳洲國立大學的Vini Gautam博士「理解腦中神經環路的形成一直是神經科學領域最基本的問題之一,」Gautam說,「因為神經元間的連接是我們意識產生的結構基礎。
  • 《自然·通訊》發表費鵬團隊高通量光學成像研究新成果
    論文提出一種自監督的三維壓縮感知算法,結合大視場貝塞爾光片顯微鏡技術,實現高通量的全組織整體三維成像。該研究在光學上實現了大視場下的均勻貝塞爾型光片照明,可對數毫米至數釐米尺寸經快速透明化處理的組織樣本進行僅1至3微米厚的光學層析激發,使自行研製的光片顯微鏡在硬體上即具備各向同性三維成像的能力。
  • 腦科學日報:光療增強空間記憶的神經通路機制;新型大腦訓練
    鑑於LHb和Re相關光信息傳導通路中的RGCs具有相似的形態及對光反應特徵(均表達SMI-32,同為對光反應細胞),這提示視網膜內表達SMI-32的對光反應型RGCs所傳導的光信息,一方面可經由vLGN/IGL內部分GABA神經元的介導去抑制LHb,發揮抗抑鬱作用;另一方面還可經由vLGN/IGL內部分CaMKIIα神經元的介導去激活Re,發揮空間記憶增強作用。
  • DNA條形碼新技術實現原位標記
    DNA條形碼新技術實現原位標記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9 15:14:21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Michael B.
  • 高性能得利捷3200VSI條形碼閱讀器優惠價
    (中關村在線 西安行情)Datalogic 3200Vsi條形碼閱讀器將Datalogic的新型成像技術引入到大流量定點銷售。這是第一臺條形碼掃描,它保留了高性能全向雷射掃描儀的掃描速度和寬大掃描角度的同時,引入了成像技術的好處。它的成像技術對於難以閱讀的條形碼,如破損碼,超規格誤差,印刷質量糟糕和GS1 DataBar條碼代碼,提供了出色的表現,並同時支持線性一維碼(1D)與二維碼標籤解碼。Datalogic Magellan 3200VSi掃描器能夠同時適應掠過掃描和演示掃描,確保了最高的生產力和人體工程學。
  • 腦成像技術,讓閉鎖綜合症患者用「意念」交流
    ,腦成像讓四個閉鎖綜合症(擁有意識但無法與人交流)患者,可以回答「是/否」這樣的問題。雖然這只是基本的交流,但已經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其中一個病人被家人問及,是否願意女兒與她的男朋友結婚,十次中有九次他都回答「否」……不過雷鋒網發現,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研究人員發現,多數時候測量大腦特定區塊的含氧水平,就能辨別患者認為是或否的表述。
  • 新方法在小鼠和斑馬魚腦中實現高速體積動態成像
    新方法在小鼠和斑馬魚腦中實現高速體積動態成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3 16:43:16 近日,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王凱團隊利用共聚焦光場顯微鏡在小鼠和斑馬魚腦中實現高速體積動態成像
  • 新型深度三光子成像技術可用於成年斑馬魚大腦成像
    新型深度三光子成像技術可用於成年斑馬魚大腦成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30 11:01:20 美國康奈爾大學Joseph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