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作 不 樂
NOZUONOFUN
// 本期第48位專訪嘉賓
// 黃常富
1984年 出生於湖南宜章,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中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會員,湖南省陶瓷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央美院湖南校友會常務理事,皇嘉美育培訓學校創始人,常富畫瓷工作室創始人,現工作於長沙。
2003年 考入國立華僑大學美術學院,多幅作品留校
2005年 創辦常宏畫室,後改名為皇嘉美育培訓學校
2007年 華僑大學退學,立志考中央美院
2010年 湖南省美術聯考第2名,考入中央美院造型學院
2011年 央美慶祝建黨90周年作品展
2012年 中國學院青年藝術家邀請展,獲國家勵志獎學金,「依戀」獎學金
2013年 作品《遠去的河流》、《仿山水》在美國洛杉磯MinW畫廊展覽
2014年 畢業創作《外婆的家》獲中央美院畢業展優秀獎
2017年 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年會獲「2017年度新秀陶瓷藝術家」,「由心.美好」當代陶瓷邀請展,「畫瓷」當代瓷畫作品邀請展,專注於陶瓷繪畫創作
2018年 「百年輝煌,風流瀟湘」中央美院湖南校友作品展
序
宜章縣位於湖南省郴州市南端,建縣於公元617年,下轄5個鄉14個鎮,400多個村。黃常富出生在一個只有10戶人家的小村莊——乾向隆,村子背靠西嶺之山,面朝南嶺山脈的獅子口,日在雲光嵐翠中,開門見山。
1983年,鎮上出了一位「名人」,他就是義務守山35年被譽為新時代「活雷鋒」的劉真茂。從此,村裡的老人都愛說:「這兒是塊福地,風水好,在這長大的娃娃一定都有出息。」
1984年,黃常富出生。村裡德高望重的中醫有了長孫,老黃家有了長子。常富在爺爺奶奶的疼愛與父母的殷切期盼下開始長大。
▼ 年幼的黃常富
▼ 故鄉的小村莊:乾向隆
月亮伴我去讀書
鄉下的孩子去上學要走好遠的山路。常富所在的村,離學校有5裡路,每天清晨天微微亮他就出門了。「路邊晃悠的野豬,個頭好大,看到人也不害怕。」當時的見聞至今令他印象深刻。
清晨的日光、泥濘的山路、腳邊的露珠、時常出沒的野豬——構成了常富對家鄉最美的記憶。
小學四年級之前,他每天天未亮就步行去上學,放了學幫家裡放放牛羊,做些插秧之類的農活,一個勤奮又乖巧的男孩在歲月的磨礪中變得獨立堅強起來。
▼ 記憶中的故鄉風景(瓷畫作品)
五年級,他去了鎮裡的中心小學寄讀,第一次接觸到寫生繪畫,常富先是迷上了書法,之後又喜歡上了畫畫,那時還沒有專業的老師教,也沒有字帖,他就天天寫。
清貧的童年鍛造了常富勤奮獨立的品質,不負眾望,他考上了縣裡排名前三的中學——宜章七中。當時家鄉所在的七個鄉鎮都十分貧窮,相對地理位置比較偏遠,通常他都要經過好幾個鄉鎮轉上幾趟車才到學校。常富沒想到,離開山村的這一天,就是他逐夢藝術的20年。
藝術的啟蒙
初一他開始正式學習畫畫,參加學校的美術課外興趣小組,1998年暑假,他第一次在假期培訓班裡接觸到素描,在這裡遇到了他的美術啟蒙老師歐群樂。
學習素描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從小學開始他的學費都是找別人擔保借來的,這一期課程需要好幾百,旁人覺得他這是不務正業,但父母親很支持他,家人的包容讓他充滿了學習的動力。
學期結束後,他沒有再報名,因為不想讓家人為難,平日放假回來就在家裡臨摹。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到了高二,憑著自己長久練習打下的基礎,他被學校選中,作為美術特長生備戰高考——那一年,全校只有4人入選。
教室隔壁有個小畫室,一下課他就跑去畫畫,學校規定課後不能再進畫室,他和夥伴們便想了一個辦法,把畫室的窗簾拉上,鎖上門,等老師都回家了,就躲在裡邊偷偷畫,準備藝考。
▼ 高中時期的個人畫展
從垃圾堆裡撿紙學畫
為了能夠考上大學,高三,他們四個17、8歲的男孩孤身從小縣城來到了省城長沙,環境陌生,語言不通,生活費更是個大問題。當時他們並不知道專業美術院校和綜合大學的區別,甚至沒聽過中國有八大美院,只知道湖南師大特別出名,就想著考去那裡。
機會來之不易,少年們比往常更勤奮了: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即便畫室的管束很自由,他們都很自律。沒錢買書就去書店「蹭書」,沒紙畫畫就在垃圾堆裡撿別人扔掉的紙擦乾淨再畫,打工能賺點零用錢,他一定會去舊書攤逛一逛,出手「闊綽」地買上幾本。
▼ 當年黃常富在舊書攤花10元買來的央美正版素描書
▼ 與湖南師大美院曲湘建教授合影
▼ 當年宿舍的牆壁上貼滿了畫
全村第一位大學生
荀子曾說:「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高考放榜,他同時被5所大學錄取。江西師大的全省第一,華僑大學全國第36名,還有西安美院......遺憾的是,因為交不起清華美院多出的500元報考費,他最後去了華僑大學。
分到的是室內設計專業,只因承擔不起復讀的費用,常富選擇接受。
縣城街道上貼滿了慶賀的橫幅,他成了村裡第一位考上大學的人。可常富卻開心不起來,他喜歡的是畫畫,喜歡靜靜地看著一個物體並把它表達出來;還有,高昂的學費從哪來?
父親在後山開了一個小小的私礦,本指望著能靠開礦改善家裡的經濟條件,結果挖了一年也沒有挖出礦來,還虧了不少錢,父親只好到處跟人借,10塊、50塊、100塊的湊。看著手裡的欠條,懷著複雜的心情,常富登上了去往福建泉州的火車。從離開家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定了決心:不再向家裡要一分錢。
▼ 瓷畫作品
自食其力少年郎
華僑大學的校區很大,他開始搗鼓一些小生意:租賃二手自行車、從市裡批發賣畫材、還在圖書館打工兼職。
雖然壓力很大,但常富並沒有耽誤專業知識,堅持每天晚上學習到凌晨2點,為了拿到班上的優,連續7天通宵不去寢室睡覺。
在華僑大學,常富認識了他的摯友老馬。老馬是邵陽人,專業分全省第一全國第四,原本是在打工,為了追求自己的藝術理想復讀考進華僑大學,老馬能吃苦、有毅力、豐富的社會閱歷深深地影響了他,平日裡他們除了一起學習,私底下也總在一起聊人生和理想。
2004年的暑假,黃常富回到老家,開了一家畫室做暑期培訓。畫室取名為「興藝」,意為振興藝術,專帶高中備考的學生。其他時間就窩在寢室裡畫畫,練習書法。
從這裡開始,他萌生了做美術教育的初心:「我的家鄉很落後,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孩子考上大學」。
▼ 現在位於青山文創園的常富工作室
▼ 在工作室和孩子們在一起
退學的「壞孩子」
室內設計專業在當時非常熱門,但常富一邊因學習成本過高買不起電腦而煩惱,一邊則因內心始終渴望著對純藝術的追求而掙扎。大三的時候,他第一次有了退學的念頭。
▼ 想退學的常富,對未來有點迷茫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參加了學校舉辦的師生座談會,會上,聲望享譽校內外的江老師說的一句話讓他醍醐灌頂:一輩子只做一件你最喜歡的事!
2005年,他正式向學校申請退學,學校沒有批准,他將退學計劃改成先休學一年,回老家繼續開辦畫室。2007年,他正式從華僑大學退學。臨走時,教授基礎課的蘇老師給了他兩個建議:先要好好活著;再畫5年素描,把基礎打好。常富牢記了這兩句忠告。
▼ 黃常富部分素描作品
20多年來,黃常富一直像個獨行俠——不辭艱辛踏上求學路、又自作主張的離開。這次的選擇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與理想,因為他的心中藏著一個更大的夢。
「每個人成長的環境都不同,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出生而抱怨生活,想要出人頭地就要努力奮鬥,沒有退路才有出路。沒有退路意味著你不會浪費時間,鼓起勇氣往前衝,徐悲鴻曾說過『獨持偏見,一意孤行』,偏見沒什麼不好,堅持自己的想法,走自己的路,調整好心態,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前進。」
寒窗三年考央美
休學後,他和老馬在校外開了一家叫常宏的畫室,把宜章老家的孩子帶到華僑來做集中培訓,再送回長沙考試。家長很信任他們,而他們也沒有辜負家長的期望,參加聯校考的孩子們升學率都在90%以上。
▼ 當年一起辦畫室的幾個酷小子
▼ 條件艱苦是畫室的常態
07年他回到長沙,白天帶學生,晚上自學畫畫,邊帶,邊考,邊學;考學、賺錢、還錢,欠著好幾萬的債務,帶著妹妹考大學,生活的壓力把一個青春年茂的少年變成了一個年近40的中年人。他給自己定下了兩年衝刺央美的目標。
第一年的落榜,意料之內,畢竟全靠自學還要帶學生,準備不夠充分。第二年的結果差點擊垮了這個年輕人——專業過線,文化課由於語文差1分,再次和央美失之交臂。
他一個人走在湘江邊上,痛不欲生,人生陷入了絕境。堅持,還是放棄?「未來在哪裡?」經過幾天幾夜強烈的思想鬥爭,他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決定放手一搏。
汲取前兩年的經驗,他決定專心畫畫,不再教學,只身前往北京找老師學習備考。為了攻克英語這門最薄弱的學科,他賣掉自己的幾幅作品,湊了5000元參加英語VIP培訓班。這時,他的眼裡只有一個目標,成者英雄敗者寇,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 第一次來到北京
命運給了這個人生曲折的少年最深的眷顧——2010年,經過3年的努力和自學,黃常富拿到了中央美院造型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當朋友跑來告訴他這個好消息時,開心過後,他的心情卻異常平靜。回想著走過的6年時光,回想自己從一個這麼偏僻的農村走進最高學府,他覺得自己很幸運。
暢遊藝術的殿堂
當初的青澀少年,現終如願以償。這來之不易的夢想成真,讓他更加珍惜在央美的4年時光,一心一意扎進了藝術的海洋。
大一在造型學院基礎部學習,大二進入壁畫系。孫景波先生說:「壁畫藝術是強者的藝術,什麼都要學什麼都要懂」,這意味著國油版雕都要學,在這個藝術殿堂的最高學府裡,需要實踐的太多了。平日裡除了學習之外,寒暑假他都去畫室做助教一類的工作,不願浪費在這裡的一分一秒。
央美有著非常優秀的傳統,一代代身在學府的藝術家都以教書育人為神聖職責,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教師藝術家」,堅持正確的學術取向,回應時代的文化課題,在「盡精微,致廣大」的追求中踐行藝術服務社會的創新精神。
在校期間參加的一系列展覽、講座,遊歷北京、四川、甘肅、雲南、山西各省的寺廟、石窟、美術館、博物館等傳統文化讓他的視野無比開闊。
四年的央美生活是充實的,教室緊張,他便和同學在郊外租了間房子作為畫室,冬天沒有暖氣,夏天沒有冷氣,條件惡劣,但他們內心非常快樂。
▼ 位於京城五環外的崔各莊工作室
▼ 與中央美院導師孫韜教授合影
▼ 與中央美院基礎部主任高天雄教授合影
央美是他圓夢的地方,而他卻說:直到畢業那天起,才算是真正踏上了藝術之路。「以前潘院長講『中央美院人始終站在國家、民族、人民的高度,站在美術教育和美術事業發展的高度,觀察社會、思考問題、踐行使命』。 」做完自己的畢業創作,他才深深體會到,藝術為人民服務,真的不是一句口號。
「以前初中、高中喜歡藝術是很純粹的,到了高中是為了考上大學,走出農村;在華僑大學退學和考央美的這6年時間裡,是選擇做出捨棄的階段,認定『堅持夢想,一輩子做你最喜歡的那一件事』,而現在,可能我與藝術的關係才真正走近了一點,從學習技術上升到思維層面。藝術不是教會的,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去領悟,你的所思所想、你的經歷、你的生活體驗就是藝術創作的呈現,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作品,藝術一定要為社會,為民族帶來價值。」
文人瓷畫的生活美學
2014年,常富從中央美院畢業回到長沙,開辦了自己的畫室,同時利用閒暇時間外出考察,足跡遍布全國。從山西的永樂宮到敦煌、從山東到四川,走過歷史,他才漸漸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
18歲之前他都是跟泥巴打交道,這其中有著他和大山土地的不解之緣,回顧自己一路學習的西方體系反而覺得,想要傳承中國寶貴的藝術和文化必須開創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 在黃常富的工作室中,擺滿了精緻的瓷畫物件
▼ 俏皮可愛的小茶杯
「西方和東方對於美學的發展是有區別的,西方藝術更多的是顛覆,從巴洛克到洛可可,從古典學院派到印象派,是極具創新意義的跨越式的發展。而東方藝術不同,它更多的是一種傳承,一種意境的表達。」
在遊歷的過程中,他有幸在醴陵與瓷器結緣,跟隨李岸老師學習陶瓷。
「世界對於中國的認識就是源於瓷器,從泥胚到一件陶瓷工藝品,要經過72道工序。瓷器是很生活化的藝術呈現形式,真正的藝術需要進入生活,文人資畫的生活美學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用藝術服務社會,就是我所秉持的生活美學觀。」
▼ 常富工作室壁畫定製
生命的初見:真善美
壁畫是油畫的前身,當紙還沒有發明的時候只能在牆上作畫,壁畫屬於公共空間藝術,作品表達的不是小我情節,是為人類的美學生活做服務。
而現在他在陶瓷上作畫,傳達的是思想,通過作品進入人們的生活,提高審美和精神需求,即使不到美術館去也能達到美學目的。幾年下來,風格慢慢成型,積累了不少作品。
▼ 常富畫瓷定製:瓷板畫、小件瓷器、主人杯、茶具套裝。
▼ 釉下瓷畫:《湘南風景》組畫
▼ 《荷之韻》《牧童歸來》《林影》
他的創作,大多以家鄉的山水為題材,一草一木對於他而言都飽含深情。當筆觸在未燒制的素坯上遊走時,農村出生,從小與泥土打交道的黃常富,感到特別的熟悉和歡暢。
瓷從「瓷土」經過窯的高度密封,經歷了噴釉、高溫、時間、偶然……從土轉化成另一種視覺形態的「瓷」,溫潤如玉、晶瑩剔透、美輪美奐。家鄉的青山綠水,小時候的生活記憶,強烈的田園情節,通過最具東方「文化屬性」的陶瓷來呈現,從生活背景和生存狀態中尋找最真誠、質樸的語言,讓作品回歸田間鄉野濃濃的泥巴味,將記憶與情感凝固在藍綠色的窯火中。
▼ 黃常富在工作室開展瓷畫定製業務
▼獨一無二的茶具套盒
「常富畫瓷,亦畫亦瓷,這種具有泥土氣息的瓷畫很貼近我的內心」。在他看來,對陶瓷繪畫的探索,實則是一場與泥土、大地相關的重返精神的原鄉之旅。「重返精神原鄉,喚起人們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重返」一詞飽含了某種長途的跋涉,是人與那與生俱來的東西以經驗實現某種疊合所需要的過程,是他所經歷的超乎年齡更具有夢想意義的個體歷史,是他對繪畫最純粹的熱愛。
藝術是一個永恆的罩面,一個框定時空的鏡頭。他筆下的風景切割了時間,亦承載了時間,在那看似靜止的風景中,我們不僅僅是看到了時空之河在某一處的停頓、流淌,更是映現出畫家的眼睛曾如何地注視著這條河流,是他凝思的一刻,在繪畫中落下目光的倒影。陶瓷,將生命的記憶與情感牢固地濃縮在這一時空。
他更願意將自己定義為藝術家,而不是以媒介命名的畫家,樸素、真誠、純粹、不修飾、做自己想做的。就像生命的初見,不染塵埃,以誠待之。
▼ 學生時期教畫的常富
▼ 教孩子們畫畫兒
▼ 帶學生寫生,在工作室體驗瓷畫
他更希望自己堅持著年少的那份初心,走在美術教育的道路上,同時堅持創作,踐行藝術的歷史使命與社會責任,於他,「藝術表達的是一份真善美,高雅和低俗並沒有高低之分,大俗還是大雅,純粹的人自有其一番姿態。」
仿似從原點回到原點,這一切的相遇或是生命最美的歸宿。
文 | 愛莎 宜嘉 小潔
編輯 | 宜嘉 愛莎
攝影 | 宜嘉
圖 | 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END
想了這麼久 你倒是去作啊
about zuoba
作吧zuō bā:通過採訪各行各業的企業家、創業者、社會創新人才、公益人,分享折騰經驗,收穫折騰樂趣,倡導「不作不樂」的向上生活方式。作吧,有態度的生活。用心碼字,用字傳情,每周與您讀人、讀書、讀世界,溫暖每一個孤獨的你。
愛莎
愛折騰,人稱作姐,跨界寫作者,「作吧」主理人,點完美主義的雙子巨蟹座,特立獨行,對多領域保持好奇心與求知慾。
作吧
作姐 愛莎
為你寫一個故事
不作
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