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垃圾堆裡撿紙畫畫,退學後自學考上央美,今陶瓷上繪絢爛人生

2020-12-11 zuoba

不 作 不 樂

NOZUONOFUN

// 本期第48位專訪嘉賓

// 黃常富

1984年 出生於湖南宜章,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中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會員,湖南省陶瓷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央美院湖南校友會常務理事,皇嘉美育培訓學校創始人,常富畫瓷工作室創始人,現工作於長沙。

2003年 考入國立華僑大學美術學院,多幅作品留校

2005年 創辦常宏畫室,後改名為皇嘉美育培訓學校

2007年 華僑大學退學,立志考中央美院

2010年 湖南省美術聯考第2名,考入中央美院造型學院

2011年 央美慶祝建黨90周年作品展

2012年 中國學院青年藝術家邀請展,獲國家勵志獎學金,「依戀」獎學金

2013年 作品《遠去的河流》、《仿山水》在美國洛杉磯MinW畫廊展覽

2014年 畢業創作《外婆的家》獲中央美院畢業展優秀獎

2017年 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年會獲「2017年度新秀陶瓷藝術家」,「由心.美好」當代陶瓷邀請展,「畫瓷」當代瓷畫作品邀請展,專注於陶瓷繪畫創作

2018年 「百年輝煌,風流瀟湘」中央美院湖南校友作品展

宜章縣位於湖南省郴州市南端,建縣於公元617年,下轄5個鄉14個鎮,400多個村。黃常富出生在一個只有10戶人家的小村莊——乾向隆,村子背靠西嶺之山,面朝南嶺山脈的獅子口,日在雲光嵐翠中,開門見山。

1983年,鎮上出了一位「名人」,他就是義務守山35年被譽為新時代「活雷鋒」的劉真茂。從此,村裡的老人都愛說:「這兒是塊福地,風水好,在這長大的娃娃一定都有出息。」

1984年,黃常富出生。村裡德高望重的中醫有了長孫,老黃家有了長子。常富在爺爺奶奶的疼愛與父母的殷切期盼下開始長大。

▼ 年幼的黃常富

▼ 故鄉的小村莊:乾向隆

月亮伴我去讀書

鄉下的孩子去上學要走好遠的山路。常富所在的村,離學校有5裡路,每天清晨天微微亮他就出門了。「路邊晃悠的野豬,個頭好大,看到人也不害怕。」當時的見聞至今令他印象深刻。

清晨的日光、泥濘的山路、腳邊的露珠、時常出沒的野豬——構成了常富對家鄉最美的記憶。

小學四年級之前,他每天天未亮就步行去上學,放了學幫家裡放放牛羊,做些插秧之類的農活,一個勤奮又乖巧的男孩在歲月的磨礪中變得獨立堅強起來。

▼ 記憶中的故鄉風景(瓷畫作品)

五年級,他去了鎮裡的中心小學寄讀,第一次接觸到寫生繪畫,常富先是迷上了書法,之後又喜歡上了畫畫,那時還沒有專業的老師教,也沒有字帖,他就天天寫。

清貧的童年鍛造了常富勤奮獨立的品質,不負眾望,他考上了縣裡排名前三的中學——宜章七中。當時家鄉所在的七個鄉鎮都十分貧窮,相對地理位置比較偏遠,通常他都要經過好幾個鄉鎮轉上幾趟車才到學校。常富沒想到,離開山村的這一天,就是他逐夢藝術的20年。

藝術的啟蒙

初一他開始正式學習畫畫,參加學校的美術課外興趣小組,1998年暑假,他第一次在假期培訓班裡接觸到素描,在這裡遇到了他的美術啟蒙老師歐群樂。

學習素描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從小學開始他的學費都是找別人擔保借來的,這一期課程需要好幾百,旁人覺得他這是不務正業,但父母親很支持他,家人的包容讓他充滿了學習的動力。

學期結束後,他沒有再報名,因為不想讓家人為難,平日放假回來就在家裡臨摹。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到了高二,憑著自己長久練習打下的基礎,他被學校選中,作為美術特長生備戰高考——那一年,全校只有4人入選。

教室隔壁有個小畫室,一下課他就跑去畫畫,學校規定課後不能再進畫室,他和夥伴們便想了一個辦法,把畫室的窗簾拉上,鎖上門,等老師都回家了,就躲在裡邊偷偷畫,準備藝考。

▼ 高中時期的個人畫展

從垃圾堆裡撿紙學畫

為了能夠考上大學,高三,他們四個17、8歲的男孩孤身從小縣城來到了省城長沙,環境陌生,語言不通,生活費更是個大問題。當時他們並不知道專業美術院校和綜合大學的區別,甚至沒聽過中國有八大美院,只知道湖南師大特別出名,就想著考去那裡。

機會來之不易,少年們比往常更勤奮了: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即便畫室的管束很自由,他們都很自律。沒錢買書就去書店「蹭書」,沒紙畫畫就在垃圾堆裡撿別人扔掉的紙擦乾淨再畫,打工能賺點零用錢,他一定會去舊書攤逛一逛,出手「闊綽」地買上幾本。

▼ 當年黃常富在舊書攤花10元買來的央美正版素描書

▼ 與湖南師大美院曲湘建教授合影

▼ 當年宿舍的牆壁上貼滿了畫

全村第一位大學生

荀子曾說:「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高考放榜,他同時被5所大學錄取。江西師大的全省第一,華僑大學全國第36名,還有西安美院......遺憾的是,因為交不起清華美院多出的500元報考費,他最後去了華僑大學。

分到的是室內設計專業,只因承擔不起復讀的費用,常富選擇接受。

縣城街道上貼滿了慶賀的橫幅,他成了村裡第一位考上大學的人。可常富卻開心不起來,他喜歡的是畫畫,喜歡靜靜地看著一個物體並把它表達出來;還有,高昂的學費從哪來?

父親在後山開了一個小小的私礦,本指望著能靠開礦改善家裡的經濟條件,結果挖了一年也沒有挖出礦來,還虧了不少錢,父親只好到處跟人借,10塊、50塊、100塊的湊。看著手裡的欠條,懷著複雜的心情,常富登上了去往福建泉州的火車。從離開家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定了決心:不再向家裡要一分錢。

▼ 瓷畫作品

自食其力少年郎

華僑大學的校區很大,他開始搗鼓一些小生意:租賃二手自行車、從市裡批發賣畫材、還在圖書館打工兼職。

雖然壓力很大,但常富並沒有耽誤專業知識,堅持每天晚上學習到凌晨2點,為了拿到班上的優,連續7天通宵不去寢室睡覺。

在華僑大學,常富認識了他的摯友老馬。老馬是邵陽人,專業分全省第一全國第四,原本是在打工,為了追求自己的藝術理想復讀考進華僑大學,老馬能吃苦、有毅力、豐富的社會閱歷深深地影響了他,平日裡他們除了一起學習,私底下也總在一起聊人生和理想。

2004年的暑假,黃常富回到老家,開了一家畫室做暑期培訓。畫室取名為「興藝」,意為振興藝術,專帶高中備考的學生。其他時間就窩在寢室裡畫畫,練習書法。

從這裡開始,他萌生了做美術教育的初心:「我的家鄉很落後,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孩子考上大學」。

▼ 現在位於青山文創園的常富工作室

▼ 在工作室和孩子們在一起

退學的「壞孩子」

室內設計專業在當時非常熱門,但常富一邊因學習成本過高買不起電腦而煩惱,一邊則因內心始終渴望著對純藝術的追求而掙扎。大三的時候,他第一次有了退學的念頭。

▼ 想退學的常富,對未來有點迷茫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參加了學校舉辦的師生座談會,會上,聲望享譽校內外的江老師說的一句話讓他醍醐灌頂:一輩子只做一件你最喜歡的事!

2005年,他正式向學校申請退學,學校沒有批准,他將退學計劃改成先休學一年,回老家繼續開辦畫室。2007年,他正式從華僑大學退學。臨走時,教授基礎課的蘇老師給了他兩個建議:先要好好活著;再畫5年素描,把基礎打好。常富牢記了這兩句忠告。

▼ 黃常富部分素描作品

20多年來,黃常富一直像個獨行俠——不辭艱辛踏上求學路、又自作主張的離開。這次的選擇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與理想,因為他的心中藏著一個更大的夢。

「每個人成長的環境都不同,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出生而抱怨生活,想要出人頭地就要努力奮鬥,沒有退路才有出路。沒有退路意味著你不會浪費時間,鼓起勇氣往前衝,徐悲鴻曾說過『獨持偏見,一意孤行』,偏見沒什麼不好,堅持自己的想法,走自己的路,調整好心態,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前進。」

寒窗三年考央美

休學後,他和老馬在校外開了一家叫常宏的畫室,把宜章老家的孩子帶到華僑來做集中培訓,再送回長沙考試。家長很信任他們,而他們也沒有辜負家長的期望,參加聯校考的孩子們升學率都在90%以上。

▼ 當年一起辦畫室的幾個酷小子

▼ 條件艱苦是畫室的常態

07年他回到長沙,白天帶學生,晚上自學畫畫,邊帶,邊考,邊學;考學、賺錢、還錢,欠著好幾萬的債務,帶著妹妹考大學,生活的壓力把一個青春年茂的少年變成了一個年近40的中年人。他給自己定下了兩年衝刺央美的目標。

第一年的落榜,意料之內,畢竟全靠自學還要帶學生,準備不夠充分。第二年的結果差點擊垮了這個年輕人——專業過線,文化課由於語文差1分,再次和央美失之交臂。

他一個人走在湘江邊上,痛不欲生,人生陷入了絕境。堅持,還是放棄?「未來在哪裡?」經過幾天幾夜強烈的思想鬥爭,他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決定放手一搏。

汲取前兩年的經驗,他決定專心畫畫,不再教學,只身前往北京找老師學習備考。為了攻克英語這門最薄弱的學科,他賣掉自己的幾幅作品,湊了5000元參加英語VIP培訓班。這時,他的眼裡只有一個目標,成者英雄敗者寇,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 第一次來到北京

命運給了這個人生曲折的少年最深的眷顧——2010年,經過3年的努力和自學,黃常富拿到了中央美院造型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當朋友跑來告訴他這個好消息時,開心過後,他的心情卻異常平靜。回想著走過的6年時光,回想自己從一個這麼偏僻的農村走進最高學府,他覺得自己很幸運。

暢遊藝術的殿堂

當初的青澀少年,現終如願以償。這來之不易的夢想成真,讓他更加珍惜在央美的4年時光,一心一意扎進了藝術的海洋。

大一在造型學院基礎部學習,大二進入壁畫系。孫景波先生說:「壁畫藝術是強者的藝術,什麼都要學什麼都要懂」,這意味著國油版雕都要學,在這個藝術殿堂的最高學府裡,需要實踐的太多了。平日裡除了學習之外,寒暑假他都去畫室做助教一類的工作,不願浪費在這裡的一分一秒。

央美有著非常優秀的傳統,一代代身在學府的藝術家都以教書育人為神聖職責,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教師藝術家」,堅持正確的學術取向,回應時代的文化課題,在「盡精微,致廣大」的追求中踐行藝術服務社會的創新精神。

在校期間參加的一系列展覽、講座,遊歷北京、四川、甘肅、雲南、山西各省的寺廟、石窟、美術館、博物館等傳統文化讓他的視野無比開闊。

四年的央美生活是充實的,教室緊張,他便和同學在郊外租了間房子作為畫室,冬天沒有暖氣,夏天沒有冷氣,條件惡劣,但他們內心非常快樂。

▼ 位於京城五環外的崔各莊工作室

▼ 與中央美院導師孫韜教授合影

▼ 與中央美院基礎部主任高天雄教授合影

央美是他圓夢的地方,而他卻說:直到畢業那天起,才算是真正踏上了藝術之路。「以前潘院長講『中央美院人始終站在國家、民族、人民的高度,站在美術教育和美術事業發展的高度,觀察社會、思考問題、踐行使命』。 」做完自己的畢業創作,他才深深體會到,藝術為人民服務,真的不是一句口號。

「以前初中、高中喜歡藝術是很純粹的,到了高中是為了考上大學,走出農村;在華僑大學退學和考央美的這6年時間裡,是選擇做出捨棄的階段,認定『堅持夢想,一輩子做你最喜歡的那一件事』,而現在,可能我與藝術的關係才真正走近了一點,從學習技術上升到思維層面。藝術不是教會的,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去領悟,你的所思所想、你的經歷、你的生活體驗就是藝術創作的呈現,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作品,藝術一定要為社會,為民族帶來價值。」

文人瓷畫的生活美學

2014年,常富從中央美院畢業回到長沙,開辦了自己的畫室,同時利用閒暇時間外出考察,足跡遍布全國。從山西的永樂宮到敦煌、從山東到四川,走過歷史,他才漸漸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

18歲之前他都是跟泥巴打交道,這其中有著他和大山土地的不解之緣,回顧自己一路學習的西方體系反而覺得,想要傳承中國寶貴的藝術和文化必須開創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 在黃常富的工作室中,擺滿了精緻的瓷畫物件

▼ 俏皮可愛的小茶杯

「西方和東方對於美學的發展是有區別的,西方藝術更多的是顛覆,從巴洛克到洛可可,從古典學院派到印象派,是極具創新意義的跨越式的發展。而東方藝術不同,它更多的是一種傳承,一種意境的表達。」

在遊歷的過程中,他有幸在醴陵與瓷器結緣,跟隨李岸老師學習陶瓷。

「世界對於中國的認識就是源於瓷器,從泥胚到一件陶瓷工藝品,要經過72道工序。瓷器是很生活化的藝術呈現形式,真正的藝術需要進入生活,文人資畫的生活美學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用藝術服務社會,就是我所秉持的生活美學觀。」

▼ 常富工作室壁畫定製

生命的初見:真善美

壁畫是油畫的前身,當紙還沒有發明的時候只能在牆上作畫,壁畫屬於公共空間藝術,作品表達的不是小我情節,是為人類的美學生活做服務。

而現在他在陶瓷上作畫,傳達的是思想,通過作品進入人們的生活,提高審美和精神需求,即使不到美術館去也能達到美學目的。幾年下來,風格慢慢成型,積累了不少作品。

▼ 常富畫瓷定製:瓷板畫、小件瓷器、主人杯、茶具套裝。

▼ 釉下瓷畫:《湘南風景》組畫

▼ 《荷之韻》《牧童歸來》《林影》

他的創作,大多以家鄉的山水為題材,一草一木對於他而言都飽含深情。當筆觸在未燒制的素坯上遊走時,農村出生,從小與泥土打交道的黃常富,感到特別的熟悉和歡暢。

瓷從「瓷土」經過窯的高度密封,經歷了噴釉、高溫、時間、偶然……從土轉化成另一種視覺形態的「瓷」,溫潤如玉、晶瑩剔透、美輪美奐。家鄉的青山綠水,小時候的生活記憶,強烈的田園情節,通過最具東方「文化屬性」的陶瓷來呈現,從生活背景和生存狀態中尋找最真誠、質樸的語言,讓作品回歸田間鄉野濃濃的泥巴味,將記憶與情感凝固在藍綠色的窯火中。

▼ 黃常富在工作室開展瓷畫定製業務

▼獨一無二的茶具套盒

「常富畫瓷,亦畫亦瓷,這種具有泥土氣息的瓷畫很貼近我的內心」。在他看來,對陶瓷繪畫的探索,實則是一場與泥土、大地相關的重返精神的原鄉之旅。「重返精神原鄉,喚起人們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重返」一詞飽含了某種長途的跋涉,是人與那與生俱來的東西以經驗實現某種疊合所需要的過程,是他所經歷的超乎年齡更具有夢想意義的個體歷史,是他對繪畫最純粹的熱愛。

藝術是一個永恆的罩面,一個框定時空的鏡頭。他筆下的風景切割了時間,亦承載了時間,在那看似靜止的風景中,我們不僅僅是看到了時空之河在某一處的停頓、流淌,更是映現出畫家的眼睛曾如何地注視著這條河流,是他凝思的一刻,在繪畫中落下目光的倒影。陶瓷,將生命的記憶與情感牢固地濃縮在這一時空。

他更願意將自己定義為藝術家,而不是以媒介命名的畫家,樸素、真誠、純粹、不修飾、做自己想做的。就像生命的初見,不染塵埃,以誠待之。

▼ 學生時期教畫的常富

▼ 教孩子們畫畫兒

▼ 帶學生寫生,在工作室體驗瓷畫

他更希望自己堅持著年少的那份初心,走在美術教育的道路上,同時堅持創作,踐行藝術的歷史使命與社會責任,於他,「藝術表達的是一份真善美,高雅和低俗並沒有高低之分,大俗還是大雅,純粹的人自有其一番姿態。」

仿似從原點回到原點,這一切的相遇或是生命最美的歸宿。

文 | 愛莎 宜嘉 小潔

編輯 | 宜嘉 愛莎

攝影 | 宜嘉

圖 | 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END

想了這麼久 你倒是去作啊

about zuoba

作吧zuō bā:通過採訪各行各業的企業家、創業者、社會創新人才、公益人,分享折騰經驗,收穫折騰樂趣,倡導「不作不樂」的向上生活方式。作吧,有態度的生活。用心碼字,用字傳情,每周與您讀人、讀書、讀世界,溫暖每一個孤獨的你。

愛莎

愛折騰,人稱作姐,跨界寫作者,「作吧」主理人,點完美主義的雙子巨蟹座,特立獨行,對多領域保持好奇心與求知慾。

作吧

作姐 愛莎

為你寫一個故事

不作

不樂

相關焦點

  • 住地下室的央美食堂女工,只上過小學5年級,從未學過畫畫,30歲才拿起畫筆名揚世界
    她,只上過小學5年級,從未學過畫畫,30歲才拿起畫筆,為什麼能名揚世界?讓我們隨著下面的筆觸,一一揭開謎底。我「找不到生命的出口」跟很多在成功之前必然吃過很多苦頭的人一樣,本文的主人公也是如此,經歷過難以言說的苦楚和人生的迷茫。
  • 我逃課、上網......最後還是逆襲上央美
    現在的他已經正式成為一名央美的學生了。你是否會好奇,這樣一個」壞學生「是怎麼砥礪重重關卡,最終考上央美的呢?,別說考央美了,我連高中都不想上!於是我就決定我要上中國最好的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之前我也有收到南京藝術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但是我選擇了放棄,因為央美是我跟自己的一個較量!
  • 中央美術學院出了這麼多電影明星|央美|電影明星|美術學院_網易藝術
    《爸爸去哪兒》的王嶽倫是中央美術學院學油畫出身的,你知道還有很多導演、明星都是央美畢業的嗎?今天給大家整理了8個最具特點的央美畢業生,他們畢業後都沒有當畫家,在別的行業裡幹的也不賴...
  • 連人工智慧AI都考上央美了!
    但如果告訴你,今年央美有一位畢業生從零開始學習藝術才22個月,總共不到兩年就順利以「央美研究生」的身份畢業並且參加了中央美術學院近期舉辦的研究生畢業作品展」的畢設作品來看還是比較中規中矩不過如果說是學藝術才兩年不到的人能畫出來這樣作品,那還是比較驚人的這讓一眾千辛萬苦考上央美的學生情何以堪?
  • 創客少年的人生冒險:在家自學5年,初一退學直接上大一
    沒有高中成績,他怎麼上大學的?本文選自最近出版的《教育的另一種可能——13個在家上學的真實故事》。與韓百川這個曾在家上學五年的18歲男生接觸,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他有超強的自學能力,不背單詞音標,竟然沒學成「啞巴英語」;第三,小小年紀的他對教育創新有著獨到的見解,並樂於分享。
  • 我,央美畢業,孩子7歲半,從未教過他畫畫
    但可以肯定的是,當你不經意地看了一眼,它引起了你的注意,讓你願意再仔細地看下去,覺得很有意思,或者引起你大腦裡某種情感的共鳴,讓你念念不忘。總而言之,有什麼東西打動了你,這就是屬於你的「美」。本文作者韶玲,12歲開始習畫,後畢業於中央美院雕塑系,做過大學教師,創過業,目前全職媽媽一枚。
  • 用手繪板就比紙繪高級嗎?想學畫畫到底怎麼選?明確幾點就不難了
    首先,我們來看看板繪也就是手繪板和紙繪的區別。1 方式不同板繪是指手繪板連接電腦,用各種軟體進行創作。軟體本身包含了很多工具,不同類型的紙,不同形狀的筆刷,不同風格的顏料,只要會操作電腦,畫畫就很容易上手。
  • 央美畢業生高振鵬,用最脆弱的紙做出了最堅固的機器
    ▲ 高振鵬今夏從央美碩士畢業的高振鵬,花一年時間設計了一個紙機器。這架機器嚴絲合縫地轉動著,既像一個精密的機械壇城,又像一片稍縱即逝的雪花。他給這件作品起名為《能轉就謝天謝天了》。▲ 超級明星-泰勒這樣一個來自軍工家庭的80後是如何開始走上藝術道路的?央美的研究生學習給他帶來了什麼?而剛剛畢業的他在這半年中又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 美術館清潔工畫畫獲國際大獎,上央視後一幅賣20萬,專家:畫毛線
    文|起源美術館清潔工畫畫獲國際大獎,上央視後一幅賣20萬,專家:畫毛線汪化活著只是為了張紙,這樣的理想化生活,在如今聽起來已經多麼的不切實際,然而汪化便是這樣一位懷揣著夢想的女子,她今年38歲,在她的人生中,本該是一個平平凡凡的普通人,然而如今她卻成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藝術家
  • 她自幼家境貧窮,從小撿粉筆頭畫畫,30多年後終於成為著名畫家
    經過30多年的積累和沉澱,奧爾加再也不是那個只能撿粉筆頭畫畫的小女孩了,粉筆已經成了她的代名詞,自從她的作品問世以後,就在藝術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奧爾加不僅在世界各地舉辦了個人畫展,還在各種粉彩、蠟筆畫展覽中獲得了大獎。從撿粉筆頭畫畫的貧窮小女孩到世界矚目的著名畫家,奧爾加用了30年的時間。
  • 撿破爛老人苦練畫畫40年,被稱為「瘋子畫家」,網友:畫的真棒
    因為現在有很多的藝術家並沒有真才實學,卻在社會上名利雙收。而在社會中有很多人沒有名氣,但卻很有才華卻處在社會的底層。我今天向大家介紹一位畫家,他就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因為他是一位拾荒的老人,通俗點講就是一位以撿破爛為生的老人,但就是這樣一位老人卻苦練畫畫40年,具有很高的繪畫造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吶?
  • 王羲之肚子疼寫了封信,數百年後成了垃圾堆中撿出來的寶!
    上海博物館藏品不下百萬件,但其中有一件寶貝,是從垃圾堆裡撿回來的「鎮館之寶」。這件鎮館之寶和王羲之有關,真身是一張他的「請假條」,而請假的原因,是因為……肚子疼。
  • 垃圾堆裡撿舊衣服翻新後再賣
    昨日,關山2路一家黑心棉作坊裡堆滿了舊衣服。本報記者 趙端 攝本報訊 本報訊(記者 鄧輝)從垃圾堆裡撿來,或者按斤兩回收的舊衣服,在小作坊裡一加工,就被拿到夜市攤點上賣了。昨日,位於洪山區關山街新安錢路的一民房內,堆了數萬件廢舊衣物,其中不少衣物已翻新掛上衣架,關山工商所執法人員當場查處了該無證作坊。
  • 自學畫畫的必備工具
    學畫畫最基礎的原材料包含畫紙、畫筆工具和色漿。比如:素描畫要用素描紙和籤字筆;人物速寫要用人物速寫紙和炭筆;水彩畫則要用水粉紙和色漿,對於調色板、繪圖工具、噴水壺等服務性的專用工具則要依據本人要求可選擇性選購。
  • 小央美兒童美術:畫畫可以鍛鍊孩子的手腦協調性
    孩子們從2歲開始就會喜歡拿著畫筆塗塗畫畫,繪畫是孩子們表達內心世界的一種最自然的方式。從早教開始就有藝術課堂,帶著小朋友們製作小手工,塗鴉簡單的作品,這都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小環節,小手的靈動性,小剪刀的使用,色彩的搭配。。。
  • 每次出窯不是驚喜就是驚嚇 藝術家楊克講述瓷繪不確定的美
    原標題|:楊克:瓷繪不確定的美( 來源:青島晚報)「每一次出窯,不是驚喜,就是驚嚇。繪畫於素胎或者釉面紙上,經過上千攝氏度的高溫燒制,呈現出意想不到的陶瓷繪畫作品。「陶瓷繪畫的變化特別多,這是最吸引我的。
  • 00後讀大學多任性?考上211非退學復讀!父親怒吼:逼瘋我吧
    00後讀大學多任性?考上211非退學復讀!父親怒吼:逼瘋我吧 可是,這名00後男生卻不喜歡自己的物理學專業,不顧親朋好友的勸說退學復讀!
  • 如何自學板繪?板繪新手自學指南
    如何自學板繪?板繪新手自學指南!在平日向微課菌提問的同學裡,有不少都是自學板繪。而自學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你可能不能接受系統的指導,學到一定程度就發現貌似不知道怎麼提升了,這就很尷尬。恰巧最近向微課菌提問的一位自學板繪的同學附上了作品,其問題也是比較典型的,所以今天微課菌藉此就出一期改圖,談談板繪自學基礎的重要性。
  • 湖南高中生退學回家自學 一年後被5所美國大學錄取
    大部分18歲的湖南孩子,正坐在高三的課堂裡,為高考最後衝刺,但18歲的丁浩洋,此刻正坐在自己的房間裡,看著英文版小說《飢餓遊戲》第二部,為即將開啟的美國生活做調試。2012年10月,他選擇退學回家自學報考美國10所大學,2014年2月底,他收到了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錄取通知,至4月11日,確認丁浩洋被錄取的美國名校已有5所。   退出高中課堂,回到家裡專心備考美國大學,做出這個決定並不是那麼容易。「在高中之前,從未想過出國,覺得這是離自己很遙遠的事情。」4月11日上午,丁浩洋在家裡回憶當時出國的決定,是緣於發小的經歷。
  • 高考狂人張非4次參加高考,考上清華、北大被退學,他今怎樣了?
    在21世紀之前,考上一所大學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而在如今的21世紀,似乎人人都可以上大學,但是大學也有等級,想要考入高級學府,還是有很大的難度。高考是一個非常嚴峻的事情,而這個嚴峻的事情,有一個人居然經歷了四次,並且次次都考上了很好的學校,但是他為什麼會經歷四次高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