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系謀劃控股權轉讓 高校企業國資改革再破冰

2020-12-17 和訊

  本報記者 周松清 重慶報導

  高校企業混改進行時。

  8月11日晚間,紫光股份(000938,股吧)(000938.SZ)發布公告,稱8月10日接到紫光集團通知,紫光集團控股股東清華控股有限公司正籌劃轉讓所持有的紫光集團部分股權,該事項可能涉及實際控制人變更。無獨有偶,同樣屬於紫光系的紫光國微(002049.SZ)和紫光學大(000526.SZ)也在8月11日晚間發布同樣公告,實際控制人可能發生變更。

  8月13日受此消息刺激,紫光股份大漲5.91%,紫光國微大漲4.05%。清華旗下紫光系和啟迪系的股權重組只是一個縮影,在一位北京國資改革研究人士看來:「這是貫徹深改組對高校企業體制改革以及國有資產不斷深化混改的實際行動。」

  5月11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高等學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高校所屬企業要全面清理和規範,理清產權和責任關係,分類實施改革工作,讓教育歸教育。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發現,目前A股共有約30家上市公司為高校控股,其中以清華系和北大系最多。

  啟迪系先行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發現,目前紫光股份第一大股東為西藏紫光通信(持股54.5%),紫光國微第一大股東為西藏紫光春華(持股36.39%),紫光學大第一大股東為西藏紫光卓遠(持股15.59%),西藏紫光通信、西藏紫光春華、西藏紫光卓遠均為紫光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或全資孫公司,紫光集團控股股東則為清華控股。清華控股股東則是清華大學。

  其實這並不是清華大學第一次推進混改,在2018年4月時,清華大學已經啟動旗下啟迪系的股權重組,當時啟迪桑德(000826.SZ)、啟迪古漢(000590.SZ)發布公告稱,其間接控股股東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啟迪控股」)擬籌劃股權重組事項,可能將涉及兩公司控股股東啟迪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簡稱「啟迪科服」)的實際控制人變更。

  啟迪桑德董秘辦人士8月13日下午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我們現在還未接到混改進展通知,方案應該還沒最後確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即使是混改之後,我們還是會保持51%以上的國有控股。」

  不過,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調查發現啟迪控股曾在7月公開表示,清華大學將繼續深化推進啟迪控股混合所有制和市場化改革,引入一家與清華大學「門當戶對」、對公司未來發展有重要價值的戰略股東,與清華大學聯手繼續支持、推動啟迪控股的發展,同時引入多家以國有資本為主的重要投資機構,改革後的啟迪控股將成為國有資本屬性比例不低於 51%,實現國有企業由「管資產」轉向「管資本」的改革目標。

  啟迪桑德也對此在互動易上回應表示,7月16日下午,啟迪控股召開了上市公司創新發展研討會,通報了啟迪控股的改革方向,在改革過程中以及改革完成後,啟迪控股將全力支持下屬上市公司的發展。

  細數A股高校概念股

  清華旗下紫光系和啟迪系的動作頻頻,上述北京國資改革研究人士在8月13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國有企業改革的突破口,高校國企改革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也即將展開。特別是高校上市公司,可以通過資產注入、引入戰略投資者,吸收核心技術和市場化機制,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在資金和品牌上進行結合,以實現企業雙贏。」

  2018年5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高等學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對高校所屬企業進行全面清理和規範。此前2015年時教育部也曾對高校所屬企業存在的管理問題進行發文,要求依法依規嚴格管理國有資產。2015年6月教育部便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直屬高等學校所屬企業國有資產管理的若干意見》,要求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應以管資本為主,加強所屬企業國有資產的監管,加快建立事企分開、權責明晰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機制,防範國有資產流失,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不完全統計顯示,目前A股市場約有30家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為高校。而其中以清華大學實力最為雄厚,2003年,清華大學整合清華旗下產業,成立了清華控股有限公司,涵蓋孵化器、集成電路、科技金融、在線教育等產業板塊,清華控股旗下共有8家A股上市公司,包括紫光股份、紫光國微、紫光學大等。其次為北京大學,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有北大醫藥(000788,股吧)、方正科技(600601,股吧)等4家,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控股3家,包括天喻信息(300205,股吧)、華中數控(300161,股吧)、華工科技(000988,股吧);上海交通大學控股交大昂立(600530,股吧)、新南洋(600661,股吧);浙江大學控股眾合科技(000925,股吧)和浙大網新(600797,股吧)。此外,復旦大學有上市公司復旦復華(600624,股吧),同濟大學旗下有同濟科技(600846,股吧),山東大學旗下有山大華特(000915,股吧),中山大學控股達安基因(002030,股吧),中南大學控股博雲新材(002297,股吧),東北大學控股東軟集團(600718,股吧),吉林大學控股吉大通信等。

(責任編輯:嶽權利 HN152)

相關焦點

  • 踐行股權支配權 上海國資改革再出發
    踐行股權支配權上海國資改革再出發  從2003年百聯集團啟動重組拉開上海國資國企改革1.0版至如今的改革3.0版,十餘年來,上海國資改革終於清晰呈現了以「股權支配權」為抓手的邏輯。  與「股權支配權」為核心的改革邏輯最直接聯繫的,正是上海兩大重要的國資運營平臺—上海國盛集團和上海國際集團的二次整裝出發,二者能否獲得本地足解財政之渴的已整體上市企業股權,是改革成功的關鍵。
  • 三愛富探路市場化國資改革 重組「三步走」
    有觀點認為這是國資國企市場化改革的創新型探索,也有人士提出如此精心構思的方案是否構成「借殼上市」、擬收購標的資產估值是否合理等問題。  11月3日,三愛富重大資產重組媒體說明會上,公司表示,交易方案順應了國企國資改革的大背景,上市公司通過現金收購的方式將優質教育資產招致麾下,並通過分期付款及二級市場購買股票的方式實現標的資產方股東與上市公司利益綁定。
  • 擬向地方政府轉讓北部灣航空控股權 海航輕資產管理「再下一城」?
    擬向地方政府轉讓北部灣航空控股權 海航輕資產管理「再下一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海航已經兩度嘗試推行「國資控股+海航管理」的輕資產模式。未來,這種模式能否成為海航聚焦航空主業,緩解集團流動性危機的「良藥」?廣西區政府將控股北部灣航空北部灣航空成立於2014年7月,註冊資本30億元,由海航控股旗下天津航空與廣西北投民航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分別持股70%和30%。
  • 九師紮實推動國資國企改革落地見效
    九師黨委嚴格對標兵團黨委關於國資國企改革工作的部署要求,把國資國企改革放到實現新疆工作總目標大局中去謀劃,放到有利於履行兵團職責使命中去推進,明確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使國資國企改革措施落細落小、任務落實落地。
  • 國資改革明年升級 專家建議取消國企高管行政級別
    回看2017年,央企公司制改制進入收尾階段、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相繼破冰、央企重組整合也在進一步深化,可以看出,今年國有企業改革已取得明顯進展。而對於明年的改革工作安排,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完善國企國資改革方案,圍繞管資本為主加快轉變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以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為重要內容的國資改革被擺在突出位置,未來將以管資本、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為核心,進一步放權、授權,使所有權與經營權進一步分開。」
  • 中來股份:實控人集多職於一身,半年三度籌劃轉讓控股權,連續遭交易...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兩次被深交所出具關注函,半年不到三次謀劃轉讓公司控股權,董事長、總經理、董秘、財務總監數職均集於實控人林建偉一身……中來股份這一系列操作背後,讓市場對公司的真實經營狀況產生疑問。一年三次轉讓股權中來股份首次謀劃出讓公司控股權是在今年6月。當時,中來股份公告稱控股股東、實控人林建偉、張育政與貴州烏江能源投資有限籤署了協議,擬分兩次將合計佔公司總股本18.87%的股份轉讓給後者,交易金額合計11.63億元。
  • 國資改革與校企改革齊步走 城發環境籌劃吸並啟迪環境
    原標題:國資改革與校企改革齊步走 城發環境籌劃吸並啟迪環境 來源:上海證券報國資改革再出大動作,清華大學的校企改革也加速推進。城發環境、啟迪環境昨日雙雙停牌,城發環境籌劃吸收合併啟迪環境的重大交易。若交易實施,河南省財政廳將通過控制城發環境,間接接手啟迪環境。
  • 安徽省國資馳援長信科技 蕪湖鐵元13.9億元執掌控股權
    ■本報記者 黃 群10月27日,國內高端手機全面屏模組和高端車載中控屏龍頭企業長信科技發布公告,經安徽省國資委批准,長信科技大股東和一致行動人擬將近12%的股權轉讓給蕪湖鐵元,轉讓價為停牌前收盤價。大股東也將5%股權的48個月表決權等委託給蕪湖鐵元。
  • 昨是今非「大國資」——國企改革再評論之九
    關於「大國資」,在那段時間,一口氣發表了6篇評論文章。3篇在《南方日報》發表,3篇在《中國企業報》發表。其實,這都來源於一份委託課題《構建「大國資」體制研究》的成果。6篇關於「大國資」的文章,我不一定對應地寫6篇「再評論」了。但是,關於「大國資」,有太多的內容要表達。在我看來,在原有的「大國資」體制概念之下,涉及國資國企改革的方方面面。
  • 國資國企改革「深圳樣本」
    ,劣勢國企從一般競爭性領域中有序退出,再到近些年加快推動國資布局結構調整,幫助民營企業走出流動性危機……   每一個十年,深圳國資都緊跟時代所需,為深圳發展貢獻力量。   「40年來,深圳國資國企一直在推進改革,沒有停步,在產權、監管、經營機制上走出了一條深圳特色的國資國企改革道路。持續改革是如今我們能夠輕裝上陣,有效發揮作用的主要原因。」胡朝陽說。
  • 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成立 拉開本市國資改革序幕
    東方網通訊員周道紅、徐青萍12月1日報導:上海國資改革又邁出重要一步: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日前成立。標誌著上海城投從企業法人改制為公司法人,政府與企業的產權邊界將依法確立。這將有助於進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明確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並得到法律的有力保障。  根據上海國資改革20條意見的相關規定,上海城投設1名執行董事兼總裁,與黨委書記分設。
  • 深圳:打造國資國企改革先行示範樣本
    2019年7月27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地方國資委負責人座談會,經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上海、深圳「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和瀋陽國資國企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專項工作已正式啟動。
  • 突破「藩籬」──建諮集團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紀實
    十一師建諮集團黨委牢牢把握兵團國資國企改革契機,以壯士斷腕的氣魄,向積存已久的頑瘴痼疾開刀,在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堅決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籬,回歸企業的本質屬性。  建諮集團作為十一師3大集團之一,積極響應兵團及師國資國企改革號召,針對權屬各企業實際情況,科學制定國資國企改革總體方案,按照關閉破產一批、轉讓退出一批、重組整合一批、培育發展一批「四個一批」的要求,做好「瘦身」「健體」結合文章,優化國有資本布局。
  • 三級國資入股賦能 易事特邁向新徵程
    7月22日,易事特集團發布公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揚州東方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集團」)與廣東恆銳股權投資合夥企業(以下簡稱「廣東恆銳」)籤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擬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將東方集團所持有的公司18%的股份轉讓給廣東恆銳,同時東方集團將放棄其剩餘全部股份的表決權。協議轉讓完成後,廣東恆銳將持有易事特18%的股權。
  • 上海國資改革大方向不變 三大問題有待正本清源(組圖)
    上海國資委有關人士表示,到2010年上海將有三成經營性國資進入上市公司。  密切關註上海國資改革動向的榮正投資董事長鄭培敏指出,雖然上海國資改革存在不少問題,但是對上海國資改革的成就不能抹煞,尤其是「國有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的思路特別值得讚賞。  航母戰略或將調整  新光明集團在爭議兩年之後宣告成立。
  • 處置「殭屍企業」、推進混改、「多合一」改革……國企改革攻堅的
    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是當前國資國企改革的重要方向。今年9月,濟南市國資國企工作推進會上提出,要全面優化國企戰略性結構布局,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全力打造「頭部企業」,全力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全力為國企紓難解困。
  • 三級國資聯動入股易事特 何思模不套現不走人保持創業初心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鄒錫蘭) 7月22日,易事特集團發布公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揚州東方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集團」)與廣東恆銳股權投資合夥企業(以下簡稱「廣東恆銳」)籤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擬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將東方集團所持有的公司18%的股份轉讓給廣東恆銳,同時東方集團將放棄其剩餘全部股份的表決權。
  • 新年全省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第一會",五位發言代表說了些啥? ...
    當天下午,全省國資國企也迎來一次重要會議——全省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工作會議在成都召開。作為新年全省國資國企「第一會」,會議吹響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發展「衝鋒號」。會上,成都市、攀鋼集團、四川交投集團、四川商投集團、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相關負責人上臺發言。為何選中他們?省國資委主任徐進說,有考量、有深意。
  • 華科系校企改革再迎實質性進展 華工科技實控人將變更為武漢市國資委
    華中科技大學校企改革再迎實質性進展。近日,華工科技發布關於股東權益變動的提示性公告,華工科技控股股東武漢華中科技大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公開徵集受讓方方式向武漢國恆科技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國恒基金」)轉讓其持有的華工科技1.91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19.00%, 轉讓價格為人民幣22.46元/股,合計轉讓價款為人民幣42.91億元。雙方於2020年12月24日籤署了附生效條件的《股份轉讓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