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氣到來,防寒性好、輕柔蓬鬆的羽絨服一直受到市民的歡迎。但是由於市場競爭加劇,加上羽絨原材料等成本上漲的影響,一些生產企業通過採用劣質羽絨,或虛標羽絨信息等方式降低產品成本。
購買羽絨服要注意什麼陷阱,怎麼選擇更正確?為解開消費疑慮,廣州市消費者委員會開展羽絨服比較試驗,發現35款樣品中,有11款在安全性能中的膠水絨評估和使用性能方面未通過測試。
「膠水絨」的化學粘膠劑或對人體有害
本次對安全性能、產品使用說明、使用性能三個方面進行試驗,發現35款樣品中,共有24款樣品通過了所有項目的測試,剩餘11款樣品主要在安全性能中的膠水絨評估和使用性能方面未通過測試。
安全性能指標包括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耐幹摩擦色牢度、耐溼摩擦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汗漬色牢度、羽絨微生物、羽絨耗氧量、膠水絨評估共10個項目,從不同方面考核產品的安全性。35款樣品中,有3款樣品未通過其中的膠水絨評估測試,且發現樣品價格均較高。「膠水絨」是在正常的絨朵上噴上某些化學粘膠劑,將不值錢的單根絨絲及粉塵粘在或纏繞在值錢的絨上,以提高含絨量、絨子含量的檢測值。用「膠水絨」做成的製品,和同樣含絨量、絨子含量的羽絨相比,蓬鬆度低,保暖性差,不僅降低了羽絨優質的天然性能,還會造成大量「鑽絨」的質量風險,影響消費體驗和行業形象,另外所添加的化學粘膠劑可能對人體有害。
正確的產品使用說明信息的標註有利於消費者對產品的選購及使用,產品使用說明:主要考核產品的吊牌、耐久性標籤及使用說明書是否標註了規定的內容,如製造者的名稱和地址、產品名稱、產品號型或規格、纖維成分及含量、維護方法、執行的產品標準以及安全類別等內容。本次發現所有羽絨服產品信息都比較完整規範,提供了足夠的信息,方便消費者對產品進行選購、使用以及維護。
產品實際羽絨填充量不得低於明示的5%
使用性能主要包括含絨量和絨子含量、充絨量、鴨毛(絨)含量、蓬鬆度、纖維含量等,主要考核服裝面料、所填充的羽絨以及服裝的整體性能與明示是否一致。35款樣品中,有3款樣品未通過其中的蓬鬆度測試,3款樣品未通過其中的充絨量測試,2款樣品未通過其中的含絨量和絨子含量測試,1款樣品未通過其中的纖維含量測試。
含絨量和絨子含量是決定羽絨保暖、蓬鬆等各種優良屬性組分的重要指標。含絨量是羽絨裡面絨的比例,一般以百分數的形式表示。例如:某羽絨被上標識有「含絨量80%」,則表明其中羽絨的含量是80%,羽毛及其他雜質的含量佔20%。其中的羽絨是「絨子+絨絲」的含量,細小的絨絲與大顆的絨子相比,保暖性能會差很多,同時也很容易鑽絨。根據標準要求,產品實際含絨量不得低於所明示的羽絨含絨量3%,其中價值最高的絨子應不低於所明示的羽絨含絨量的90%。此次結果顯示,35款樣品中,有2款樣品的實測含絨量及絨子含量均未通過測試要求。
根據標準要求,產品實際羽絨填充量不得低於所明示的羽絨填充量的5%。充絨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著羽絨服的保暖程度。40-100g的充絨量適合在南方較為暖和的季節裡穿著,而北方寒冷的冬季或者南方寒潮來襲的時候,成人羽絨服的充絨量在200g以上才適宜保暖。此次結果顯示,35款樣品中,有3款樣品的充絨量與明示的偏差未達到標準要求,將實測值與明示值的偏差進行排序,得出35款樣品的充絨量排名,
蓬鬆度的測試原理是將標準處理過的樣品放入規定的圓筒內,並放上規定重量的壓板,測量圓筒內受壓狀態下羽絨樣品的高度,羽絨高度越高,則表示羽絨的彈性越好。根據標準要求,明示含絨量70%以上的樣品,鵝絨要求蓬鬆度不低於15cm,鴨絨要求不低於14cm。此次結果顯示,35款樣品中,有3款羽絨服的羽絨蓬鬆度未通過測試。蓬鬆度為羽絨產品最為直觀的質量指標,通常含絨量和絨子含量高的羽絨蓬鬆度高,保暖、回彈方面的品質更為優異,另外鵝絨的蓬鬆度通常高於鴨絨,將蓬鬆度實測值與標準值之間的偏差進行排序,得出35款樣品的蓬鬆度排名
結果顯示,1款產品面料所明示的纖維含量和實際檢測結果不符,佔總數的2.9%。產品明示面料纖維含量為聚酯纖維 100%,實測為錦綸100%,錦綸和聚酯纖維雖然都是化纖,但性能還是有較大差異。和聚酯纖維相比,錦綸彈性好,但耐光耐熱性差,產品纖維含量信息誤標可能會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使用和維護。
消費提示
(一)選購提示
1、看清標識信息,按需合理選擇。
購買羽絨服首先要看產品的吊牌或標籤,吊牌/標籤能為正確選購羽絨服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正規廠家或品牌的羽絨服裝吊牌或標籤都要標註:羽絨種類、充絨量、含絨量、面料成分、號型規格、洗滌方法等信息,消費者在選購過程須加以留意。看吊牌或標籤時,應著重看以下幾處信息:
一看羽絨種類。一般來說羽絨服的填充物有鴨絨或者鵝絨,標註為白鴨絨、灰鴨絨、白鵝絨、灰鵝絨。需要注意的是,標註為羽絨棉、羽絲棉、羽絲絨的產品其實都不是真正的羽絨產品。
二看含絨量。市面上大部分羽絨服產品的含絨量標註為70%、80%、85%、90%等,一般含絨量為100%的羽絨服是不存在的,如果含絨量低於50%就不能稱其為「羽絨服」了。優質的羽絨服含絨量一般都是90%甚至達95%。
三看充絨量。充絨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著羽絨服的保暖程度。初冬季節選擇的輕薄款的羽絨服充絨量一般在40-100g不等;一般厚度的短款羽絨服充絨量150g左右;中等厚度的180g左右;適合北方戶外穿著的羽絨服充絨量至少要在200g以上。
2、按摸拍揉聞,五招辨優劣。
一是按看回彈性。用手按壓羽絨服,如果一定時間內迅速回彈說明蓬鬆度好,回彈慢的說明填充料質量欠佳,不能回彈的說明填充物不是羽絨。
二是觸摸判絨量。依靠手的觸摸可以簡單判斷含絨量的高低,如果摸上去柔軟、細膩、羽梗少甚至沒有,說明羽絨含絨量高、品質好;如果手摸上去感覺羽梗多,則說明含絨量低,甚至完全是羽毛做填充而不是羽絨。
三是拍打看粉塵。拍打羽絨服檢查是否有粉塵冒出,有粉塵說明羽絨品質不好。
四是揉搓查鑽絨。輕輕揉搓、拍打羽絨服檢查是否有羽絨鑽出,特別是檢查縫線部位是否有細小羽絨、甚至毛片鑽出,一揉一拍即有羽絨鑽出,說明羽絨服的防鑽絨性能不好。
五是嗅聞檢異味。聞一聞是否有異味,髒和臭的羽絨服品質較差。
此外,羽絨服的面料也很重要,如果面料上有汙漬、或者針腳不齊、針眼過大等就會容易出現跑絨現象。
(二)維護與保養
1、不可乾洗。乾洗羽絨服會洗去羽絨表面的天然油脂,使羽毛髮脆、折斷,失去蓬鬆感。
2、使用專用或中性洗滌劑。羽絨屬於動物蛋白纖維,使用鹼性較強的肥皂和洗衣粉清洗,易破壞羽絨表面的脂肪保護層,使羽絨變脆而損傷,從而降低了羽絨的舒適度和保暖性。
3、不宜機洗,推薦手洗。用機洗或甩幹的羽絨服,極易導致填充物薄厚不均,使得衣物走形,影響美觀和保暖性。最好使用30度左右溫水手洗,加入專用或中性洗劑,浸泡充分,用軟刷或搓澡巾輕擦,反覆漂洗2-3次直至水清。
4、不可擰乾,禁止曝曬。不能擰乾,擰乾的羽絨服羽絨容易糾纏,撕扯過程中容易將絨朵破壞,變成細小的絨絲羽絲,影響保暖性能,也更容易鑽絨。禁止曝曬,羽絨服的面料通常都經過樹脂處理,樹脂塗層不耐高溫,在強烈的陽光下暴曬使羽絨服的面料變薄,也不要熨燙,以免燙傷衣物。羽絨服漂淨後,應將水分擠出,再平鋪或掛起晾乾,晾乾後,可輕輕拍打,使羽絨服恢復蓬鬆柔軟。
5、乾燥通風貯存。羽絨服貯存前,最好晾曬2-3小時,拍打除去灰塵,保持乾爽,用透氣的收納袋套好,存放於乾燥通風處。切忌真空壓縮和密封。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林琳 通訊員 穗消宣頭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黎旭陽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羅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