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慶:讓學習實質發生——從POE教學法到知識整合教學理論

2020-12-13 青橙創客教育

從POE教學法到知識整合教學理論,如何讓學習實質發生?老師要思考幾個問題:為什麼要促進?促進的必要性如何?在什麼點上促進?在什麼時機促進?如何促進?提供什麼樣的幫助?

趙國慶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思維發展型學校聯盟發起人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

讓學習實質發生——從POE教學法到知識整合教學理論

2019年,中國教育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對大學來說是金課建設,對中小學來說是減負。這兩個詞的背後都說明了,沒有發生實質學習的「水課」充斥著課堂!!

學習為什麼沒有在課堂上實質發生呢?從老師的身上看,我認為有兩點,一是在不需要老師幹涉的地方,老師幹預得太多了,一是需要老師指導的地方學生沒有得到應有的幫助。

根據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學習總體上分為同化和順應兩種。同化是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去添加新知識的過程;而當發現自己的知識結構沒辦法接收新的信息,他們之間產生矛盾,必須調節自己的認知結構才能適應的時候,稱為順應。

在學習中,同化部分學生自己就能完成,並不需要老師太多的指導和幹預。但是,只有同化,原有的認知圖式沒有發生本質變異,也就不能實現實質的學習。

如何讓學習實質發生?老師要找準在學生知識建構中的角色「促進者」,思考幾個問題:為什麼要促進?促進的必要性如何?在什麼點上促進?在什麼時機促進?如何促進?提供什麼樣的幫助?

學習實質發生了嗎?

——欺騙性清晰及其成因

無論是大學階段的金課建設,還是中小學生的減負工作,都說明了我們的學習在大部分情況下是沒有實質發生的。

欺騙性清晰的發現Chui在2010年通過對比試驗發現「欺騙性清晰」。欺騙性清晰實際上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你認為你懂了,但實際上並沒有懂。

欺騙性清晰的成因※ 學生未能從觀看可視化(教師的授課、學生的讀書、觀看影視化作品等)獲益的原因之一在於:在無引導的情況下,教師低估了學生對教學解釋的需求。

※ 除非提示學習者去檢驗自己的理解,學生傾向於高估自己的記憶和理解能力——即使是記憶相對簡單的信息。

重複提取勝過細化學習意思是說反覆運用某個知識比反反覆覆學習效果要好。觀察發現,很多學生學了大量知識,但是等到用的時候發現並沒有學好。我們常說 「學以致用」,也就是說在學習吸收知識的過程中,一定要以輸出促輸入,用以促學。

信息過載與欺騙性清晰兩者是有著必然關係的。因為信息過多,所以沒有對信息進行深層次加工,很多知識只是了解了表面。

POE教學理論

——認知衝突的必要性

怎麼破解欺騙性清晰?也就是讓學習真正實質發生。

典型教學模式典型教學模式有三步:激發,告知,評價。也就是讓學生注意力集中,感興趣,再講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教師一激發學生就興奮,一告知學生就困,最後評價發現我們的學生沒有達到想要解決的問題。

POE教學模式(Predict+Observe+Explain)也就是(學生)預測+演示+教師的解釋。這種教學模式效果要遠好於典型教學模式等。

「預測」為什麼有效?根本原因是,通過預測環節激活了學生已有知識,通過觀察讓學生獲得相對客觀的知識,如果這兩者之間不一致就會產生認知衝突,一旦產生認知衝突,就會促使學生進行思考。這個時候就能通過解釋這個環節來化解認知衝突。用解釋化解衝突的過程就是學習實質發生的過程。

現階段比較推行協作學習等,於是可以在POE基礎上做進一步改良,在預測後面加上同伴討論,也就是P(E)OE教學方法,發現又比常規的POE效果要好得多。

認知衝突是思維發展的根本原因認知衝突是指認知發展過程中原有認知結構與現實情境不符時在心理上所產生的矛盾或衝突。

矛盾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外因(教師、教材、環境)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內因(認知衝突)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如果沒有認知衝突的產生,老師的課再精彩,學習都不會實質發生。

如何創設認知衝突?授課是老師為學生挖坑的藝術,挖幾個坑,多深的坑,學生要花多大力氣能跳出來,當跳不出來時,老師提供怎樣的協助。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這方面的時候就為學習實質發生創造了非常好的內外條件。

※ 利用生活經驗與科學知識之間的不一致(如冬天室外的木頭和金屬誰的溫度更低?)

※ 利用仿真結果與想像的不一致(如果沒有外有引力,單擺會如何運動?)

※ 利用相似概念間的細微差別(朝三暮四VS朝四暮三VS朝秦暮楚)

※ 利用人們常見的錯誤理解

※ 利用學生們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

邱學華的嘗試教學法嘗試教學理論的基本觀點是「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成功能創新」,特徵是「先試後導、先練後講」。這種教學法與POE教學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POE到知識整合

——辨分的核心地位

知識整合教學理論(KI)整體分為四部:誘出想法(把學生已有想法誘導出來)、增加想法(通過做實驗、講課聽課等增加新的想法,產生認知衝突)、辨分想法(讓學生進行辨分)、反思和梳理想法。

知識整合教學理論的基本觀點是,與主要聚焦於新想法(知識)相比,尊重學習者的已有想法並將新舊想法進行對比,學習者能夠獲得更大的成功。

POE和KI有什麼異同?POE包括預測、觀察、解釋。

KI包括誘出、添加、辨分、整理與反思。

通過對比發現,除了預測還有很多誘出學生想法的具體方法。KI是POE的理論升華,POE是KI的具體方法。也就是說,對新手老師來說,先掌握具體方法,當掌握方法後再去運用KI的理論就可以生成一組類似於POE的方法,這個時候你的教學就從技術上升到了藝術。

學習實質發生的關鍵

——有價值困境

有價值困境也就是老師給學生挖的坑,這個坑不能太深,學生爬不出來,會降低學生學習的效能感;也不能讓學生輕輕鬆鬆爬出來,達不到讓學習實質發生的目的;一定是要讓學生使出百般解數才能擺脫出來,這個坑才是合適的坑,也就是有價值困境。

※ 「欺騙性清晰」的研究結果揭示了理解中的缺口,「有價值的困境」的研究則解決了這一問題。

※ 「有價值的困境」由於增加了學生的犯錯機會從而減緩了學習進度或延長了學習時間,但這些活動會使學生受益,最終通過自發主動的學習來解決和糾正這些錯誤,從而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

※ 「有價值的困境」強調的是學生對不同觀念的辨分。

讓學習實質發生——深度學習的深度階段深度進階的路線是知識點(學習碎片化知識)——理解(發現關係,也就是知識間的關係)——貫通(發現關係的關係,也就是知識模塊間的關係)——通透(發現關係的關係的關係,也就是知識模塊背後的思維方式),這個時候就達到了深度學習的最高的層次。

從POE教學法到知識整合教學理論,給學生創造有價值困境,通過認知衝突,幫助學生克服「欺騙性清晰」,從而達成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讓學習實質發生。

(本文根據 「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上,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趙國慶老師的主題演講整理,內容有刪減。)

相關焦點

  • 觀點 | 趙國慶:讓學習實質發生——從POE教學法到知識整合教學理論
    從POE教學法到知識整合教學理論,如何讓學習實質發生?老師要思考幾個問題:為什麼要促進?促進的必要性如何?在什麼點上促進?在什麼時機促進?如何促進?提供什麼樣的幫助?趙國慶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思維發展型學校聯盟發起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讓學習實質發生——從POE教學法到知識整合教學理論2019年,中國教育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對大學來說是金課建設
  • 知識整合教學理論解讀:將碎片化知識轉化為連貫性想法——訪學習科學國際著名專家馬西婭·C·林教授
    她系統提出了知識整合教學理論,並在知識整合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研發出WISE科學探究學習平臺和大量體現探究式學習特色的科學探究項目。林教授團隊的學術成果頗豐,在《科學(Science)》《科學研究雜誌(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學習科學雜誌(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等頂級雜誌或學術會議發表論文300餘篇。
  • 從設計教學法到項目化學習:百年變遷重蹈覆轍還是涅槃重生?
    項目化學習在中國的演進軌跡可以被追溯到百年前威廉·赫德·克伯屈的設計教學法,這一教學法被認為是民國時期應用較廣泛的各種教學法中理論系統性最強且實踐影響最大的一種。那麼,設計教學法和如今的項目化學習是一樣的嗎?設計教學法在民國期間經歷了大起大落,今天的項目化學習是否會延續設計教學法的新一個輪迴,是難逃厄運還是涅槃重生?
  •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
    下面廣東人事考試網為考生提供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望考生多加關注,2015年廣東教師招聘答疑群:145334620。   為幫助考生更好備考2016年廣東省教師招聘考試,華圖教育專家整理了一系列考試技巧。
  • 雄厚理論知識 構建獨特教學藝術
    身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就需要熟知英語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在強大理論的支撐下,才能在實際教學中嫻熟地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工作,形成特有的教學策略,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教學藝術。魯子問、康淑敏兩位專家編寫《英語教學方法與策略》填充了我在理論知識上的一些不足,治癒了我在實際教學中的所遇到的疑難雜症。
  • 案例教學法在法律基礎課教學中的運用
    案例教學法改變了傳統教學過程中由教師唱獨角戲,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把知識傳播和能力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活生生的案例,現實的問題使學生置身於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因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都調動起來,不斷刺激學生的求知慾望,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同時也激發教師的科研靈感,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 論影視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法
    這樣做的後果不僅造成了教學資源的單一性和知識傳遞途徑的單一性,也使學生被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因而不能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興趣當然就無從談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此可見,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利於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創造性人才的成長。而當今社會傳媒行業需要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必須具備創新能力、探索能力、動手能力,這樣才能夠在走上社會之後迅速地適應工作崗位。
  • 任務型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理論依據之一來自對語言習得的研究,根據語言習得懂得額規律,語法知識的記憶不能保證語言使用的正確,必須有大量的語言輸入才能使得學生掌握所學習的語言,即語言的真實使用。任務型教學法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
  • 詞彙學習七武器二:新舊詞彙整合 (英語教學法原著選讀75,譯文、家長指南回歸!)
    Sokmen在「Current Trends in Vocabulary Teaching」這篇論文中「顯性詞彙教學(explicit teaching of vocabulary,與「隱形詞彙教學implicit teaching相對)」部分的第一小節,說的是「要想詞彙學得好,基礎詞庫少不了」。在上一篇中我還給出了自己的詞彙學習最初啟動的意見,朋友們不妨去看看。
  • 「探究式教學法」是一種垃圾教學法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兒童在認識世界的時候通過自我探索所得到的知識和技能,既可以幫助他們發展對世界的認知能力和創造性,也能讓他們更牢固地記憶所學到的知識。      這樣一個心理學理論並沒有問題。比如,目前把舊金山的數學教育搞得一塌糊塗,家長抗議不斷,「禁止好學生多學」的現行教學方式,就是由這種垃圾理論指導的教育局數學部門強制使用「指令」方式,強迫所有數學教師,都用教育局發下去的錯漏百出的資料,使用「小組探究」方式,來教學生。結果,一年不到,大家就發現學生什麼都沒學到,好的變差,差的更差了。
  •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啟示
    建構主義本身並不是一種學習理論流派,而是一種理論思潮,並且目前正處在發展過程中。建構主義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能動性,教師是學生建構知識的積極促進者和引導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建構主義是我國現行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論基礎,是考試中頻繁出現的考點。除了建構理論的知識觀、學生觀和教學觀外,還需注意建構理論給實際教育教學的啟示。
  • 最好的學習應用 | 案例教學法
    很顯然,就提供的知識而言,培訓能幫助學習者學習和掌握具體的操作流程、工具與方法。而「案例教學法」在課程培訓中注重實戰演練和應用「落地」,讓培訓效果顯而易見。「案例教學法」將工作中的場景提煉和編寫成案例,學習者在解決案例中的問題的過程中建立思維,再去指導實踐。培訓課程效果的水平層次如圖所示。
  • 數學教育理論是小學數學主題教學法實施基礎
    弗賴登塔爾提出,「數學教學中應當把教轉換為『學,』,把教師的活動傳換為學生的活動」。他提倡以「再創造」的原則進行數學教育。弗賴登塔爾提出,「數學的每次應用都是正新創造,這不可能通過學習現成的數學來培養。
  • 全身反應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從理論上知道TPR的意義
    英語教學涉及到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但是, 當前關於兒童英語教學的研究相對較少,影響了對幼兒施行英語教育效果。(一)關於語言學習的理論全身反應教學法的應用是以幼兒學習母語的方式為基礎的,是幼兒學習母語的延伸和外展。
  • 布魯納發現學習理論PK奧蘇貝爾接受學習理論
    在教育心理學的學習理論裡面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說和奧蘇貝爾接受學習理論都是需要掌握的重要考點,今天主要就這兩人的理論來進行PK區分:布魯納發現學習和奧蘇貝爾接受學習理論的不同之處:(1)對學習實質的認識布魯納受皮亞傑的影響,強調認識活動中的認知結構。
  • 喬元正等∣設計教學法的新發展:面向深度學習
    然而,設計教學法卻沒有逃過興也勃焉,亡也忽焉的歷史宿命。從1919年引入試驗到教育界的大規模運用,再到日漸式微,及至新中國成立以後,設計教學法一度淪為政治和意識形態批判的對象。隨著蘇聯教育學的全盤輸入和五步教學法的盛行,設計教學法更是徹底失語,庋藏於書齋之中漸呈灰色,教師們至今不知其為何物,更遑論應用。
  • 【關注】MAPS教學法:讓學習看得見
    >讀到臺灣南投縣爽文國中王政忠老師的MAPS教學法之文章,十分親切!我之前在上海市興業中學進行過「L-O-V-E」教學法實驗,當時我們也提出有效教學的四個支點:(1)L——lighten,激發興趣;(2)O——object,目標導向;(3)V——variety,方法多樣;(4)E——exercise,練習設計。MAPS教學法在命名與旨趣上與「L-O-V-E」教學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 現代教學理論的三大流派之瓦根舍因範例教學
    克拉夫基指出:" 對於範例教學的基本 思想,雖然有種種解釋,但可以作為總體思想動機提出而做如下表述:組織教養性學習,促進學生的獨立性,即引向連續起作用的知識、能力和態度。範例教學法就是選取一些在所教授知識領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最基礎、最典型的例子,讓學生通過對這些範例的學習,從特殊到一般,實現學習的遷移,掌握這一類知識的一般規律,並能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
  • 何雲霄:2020年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之學習與學習理論
    第十章 學習與學習理論第二節 學習理論(四)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單選、重點)1、實驗(非重點)波波玩偶實驗2、觀點:學習是通過頓悟過程完成的;學習的實質在於構造完型(二)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論(單選、重點)1、學習觀(1)學習的實質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2)學習的環節包括:
  • 高等教育|結構化課程與整體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和經驗基礎
    我一直以來都覺得,高等教育的教學法,是不同於中小學教學的。大學教學,需要一種獨特的、只適用於大學課堂的教學法。我稱之為——整體教學法。這個思路源於我所敬佩的一位大學老師,哈爾濱商業大學的週遊教授。二、整體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建構主義和腦科學1.傳統「教授主義」盛行的背景傳統教學誕生在工業時代,有著深刻的歷史和時代背景的印一記。它完全是為那個時代而出現和服務的,也是工業時代整體特徵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