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學習與學習理論
第二節 學習理論
(四)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單選、重點)
1、實驗(非重點)波波玩偶實驗
2、主要觀點:
(1)學習分類
參與性學習:做中學。替代性學習:觀察學習。
3、觀察學習的學習過程:注意-保持-再現-動機
動機:
(1)直接強化:外在給予自身的強化;
例子:你考了 100 分,老師獎勵你一本漫畫書。
(2)替代強化:榜樣的強化;
例子:你看到小花考 100 分被老師獎勵漫畫書,你也努力考 100 分。
(3)自我強化:自己給自己的強化;
例子:自己給自己的強化。
知識拓展:普雷馬克原則(祖母法則)
利用高頻(喜歡的行為)的活動強化低頻(不喜歡的)的活動
二、認知學習理論
(一)苛勒的完形——頓悟說(了解)
1、實驗:猩猩取香蕉
2、觀點:學習是通過頓悟過程完成的;學習的實質在於構造完型
(二)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論(單選、重點)
1、學習觀
(1)學習的實質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
(2)學習的環節包括:
獲得:對知識的理解;
轉化:轉換形式,適合新的任務;
評價:評價轉換是否恰當;
(3)教學意義: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建構學生良好的認知結構
2、教學觀
(1)教學的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
(2)教學原則(簡答,次重點)
①動機原則:激發動機;
②結構原則:最佳的知識結構:動作、圖像、符號(語言);
③程序原則:由易到難、由淺到深;
④強化原則。口訣:凍結城牆
(3)發現學習(選擇,重點)
(1)學習知識的最佳方式;
(2)學生利用教材或教師提供的條件自己獨立思考、自行發現知識、掌握原理和規律
(二)奧蘇伯爾有意義的接受學習理論(認知同化理論)
學習的分類:
①是否理解:機械學習(死記硬背)、有意義學習(理解學習)
②材料意義:接受學習(老師講)、發現學習(學生自己學)
1、有意義學習的實質: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已有的舊知識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繫。
2、有意義學習的條件(簡答)
(1)學習材料的邏輯意義。
(2)有意義學習的心向。
(3)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與新知識進行聯繫。
口訣:認知聯繫邏輯心向
3、有意義學習的內部心理機制—同化(單選,重點)
原有觀念和新觀念之間有三種關係:
(1)上位學習:由低到高 總括學習 例子:蘋果到水果的學習
(2)下位學習:由高到低 類屬學習 例子:水果到蘋果的學習
(3)並列學習:並列關係 例子:蘋果到梨的學習
4、先行組織者(單選,重點)
先於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
目的:在新舊知識之間搭建起橋梁(先行組織者)
例子:講二戰歷史前先講一戰的歷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