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巴克球玩具患兒
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宋虎偉醫生經過潛心分析全年20多例典型病例,為各位家長「揭穿」一種時時刻刻藏在孩子身邊,披著益智玩具的外衣卻伺機威脅兒童健康的暗殺者——巴克球,又名磁力珠。 磁力珠不會自行排出 很容易造成腸穿孔 但蘭蘭的情況不只是個案,近一年來,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已經收治了20多個因誤吞磁力珠的患兒。 「這樣的病例隔上幾天就能遇到一次,真的令人著急。」
-
巴克球玩具很危險!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患兒
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宋虎偉醫生經過潛心分析全年20多例典型病例,為各位家長「揭穿」一種時時刻刻藏在孩子身邊,披著益智玩具的外衣卻伺機威脅兒童健康的暗殺者——巴克球,又名磁力珠。 磁力珠不會自行排出 很容易造成腸穿孔 但蘭蘭的情況不只是個案,近一年來,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已經收治了20多個因誤吞磁力珠的患兒。 「這樣的病例隔上幾天就能遇到一次,真的令人著急。」
-
緊急提醒!龍巖2歲男童誤吞22顆磁力珠,「神獸歸籠」請勿掉以輕心
珠是一種常見的拼裝玩具,因為色彩斑斕,有磁性,可以拼出許多好看的造型,深受小朋友喜愛。但磁力珠磁性很強,要是一不小心被懵懂無知的嬰幼兒誤當成食品,很可能釀成讓家長後悔莫及的後果,甚至變成「奪命珠」!此類事件在全國各地的小朋友身上時有發生。最近,龍巖一2周歲的小男孩就因誤吞了磁力珠而陷入困境。
-
誤吞磁力珠,兩個多月15個孩子命懸一線!這些玩具可別送給孩子
對於孩子來說,「六一」就是具有儀式感的特殊日子,一份零食,是3分鐘的滿足,一個玩具,是3天的快樂,在兒童節為孩子準備一份玩具禮物時,家長要特別注意,務必讓孩子遠離這些隱患極大的玩具!兩個多月接診15例因誤吞磁力珠命懸一線的孩子近日,江蘇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小兒消化內科醫生茆康衛發了一條朋友圈,因為小小的兩顆磁力珠,醫護人員深夜奮戰幾個小時,終於將磁力珠取出,患兒避免開刀之苦。
-
這種玩具小寶寶不能玩!3歲男童誤吞52顆彩色磁力珠,這下麻煩了
一名3歲的小男孩晨晨(化名)因誤吞52顆彩色磁力珠,致腸道破裂穿孔多達7處,醫生施腸切開術將52顆磁力珠悉數取出。前不久,晨晨媽媽從網上選購了一款「網紅」玩具磁力珠。該玩具可拼接成各種形狀,網傳可開發智力。
-
2歲男童誤吞16顆 9歲女孩吞下8顆 益智玩具「磁力珠」頻頻惹禍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近日,西安接連發生兩起兒童在家玩耍時,不慎將數顆玩具磁力珠(又名巴克球)吞下導致的意外事件。雖經送醫救治,最終都化險為夷,沒有造成嚴重後果,但卻給家長們敲響了警鐘。醫生提醒廣大家長:別讓「益智型玩具」,成為傷人利器。
-
北侖新聞網丨4歲幼童誤吞5顆磁力珠 專家提醒:誤食後應儘快就醫
本網訊(記者 劉盈蓉 通訊員 李銀燕)當下,兒童玩具的品種越來越多,其中一些帶磁性的玩具更是讓孩子愛不釋手。小孩子好奇心強,經常會把感興趣的東西放進嘴裡嘗一嘗,一不小心吞進肚子裡。小光(化名)今年4歲,家住春曉,在家玩耍時誤吞了磁力珠。家長發現後等了兩天,磁力珠未能自行排出,於是來到濱海新城醫院兒科就診。
-
磁力珠等或傷害孩子健康 別讓「帶毒」玩具毀童年
本報記者 佘 穎攝 磁力珠、指尖陀螺、水晶泥、滑板車……年輕的家長們對這些玩具肯定不陌生。但是,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這些玩具對孩子們來說,可能是健康殺手甚至危及生命。 最近,中國消費者協會邀請全國玩具標準化委員會專家對常見「危險玩具」造成的傷害作了分析、梳理,發現最常見的危險玩具傷害是機械物理傷害、化學傷害,以及誤玩非玩具產品造成的傷害,磁力珠、指尖陀螺、水晶泥等都被點名批評。
-
磁力珠當「彩色糖果」 好奇寶寶誤吞致胃腸穿孔
磁力珠因為可以隨意造型,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而它五彩斑斕的小小身形,狀似「彩色糖果」,對於懵懂無知的幼兒可能成為「奪命珠」,常州市兒童醫院今年已陸續接診多例誤吞磁力珠就醫的孩子。近日,又有一名2歲幼兒誤把磁力珠當糖果吞入腹中,磁力珠將小患者的胃和腸道吸附在一起,造成嚴重的穿孔,經市兒童醫院緊急救治,闖禍的磁力珠被成功取出。患兒有驚無險,經過觀察目前病情平穩,日前好轉出院。腹痛5天,竟然身體藏「珠」?最近這些日子,蘭蘭爸爸為了孩子肚子疼的事到處奔波。原來從11月8日開始,女兒蘭蘭就開始腹痛不止。
-
福建1歲女嬰誤吞磁力珠致8處腸穿孔
磁力珠這種玩具,家有孩子的應該都知道,包含許多帶有磁性的小珠子,可以組合成很多造型,近年來流行於各年齡段兒童,這貌似不起眼的小珠子卻暗含著致命的安全隱患!「陸續有十多例小孩誤吞磁珠的事件發生,基本每個月都有類似的患兒,輕則通過胃鏡取出,重的因腸穿孔、腸梗阻導致化膿性腹膜炎及腸壞死,最後不得不行腸切除。」近期,福建省立醫院頻頻接收到孩子誤吞磁珠的病例,兒外科湯坤彬醫師希望大家能對此事引起重視!1歲女嬰誤吞5顆磁力珠,導致8處腸穿孔 採訪時,湯坤彬對孩子誤吞磁力珠的事件感到痛心。
-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患兒 玩「馬克球」玩具要當心
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醫生經過潛心分析全年20多例典型病例,為各位家長「揭穿」一種時時刻刻藏在孩子身邊,披著益智玩具的外衣卻伺機威脅兒童健康的暗殺者——巴克球。 巴克球,又名磁力珠,其有著多彩的皮膚、千變萬化的造型,宛如葫蘆娃裡的蛇精,打開某寶app搜索巴克球,無不是都打著「能夠開發大腦、提高創造力、提高發散思維能力」旗號進行宣傳,提高銷量。 這些花裡胡哨的小球,好看、好玩、好功能,正迎合了時下越來越多爸爸媽媽對於孩子智力開發的需求。可是,巴克球再怎麼好,它可不好吃!
-
磁力珠頻頻傷人,家長們注意了:這個玩具會傷了你的孩子
5 月 9 日晚,貴陽市婦幼保健院連續手術搶救了兩名誤吞磁力珠的兒童。兩名患兒病情尚平穩,但仍未脫離危險期。低齡兒童誤吞異物病例中,磁力珠 " 殺傷力 " 最大。" 輕則嘔吐腹痛,重則腸胃穿孔,多數都是低齡兒童,磁力珠吞食後危害太大,家長尤其要注意。" 該院普外科主任徐琦說。
-
家長眼中的兒童玩具「黑名單」 這些你買過嗎?
這種玩具能減壓、益智,還能開發大腦,只要孩子的想像力夠豐富,能用這些磁力珠擺出不同的的造型。而且這種玩具能從小玩到大,也玩不壞。」市民徐先生說,磁力珠剛流行時,他很支持孩子玩,直到不久前看了一則關於磁力珠給孩子造成傷害的新聞,讓他馬上從孩子手中收走了這個玩具,「新聞報導稱,一個兩歲多的小孩誤吞了10多顆磁力珠,腸子破了好幾個洞。我又上網搜索了一下,發現還有很多孩子因為磁力珠命懸一線,特別危險。」
-
8歲男童誤吞這種網紅玩具,差點致命!
醫生提醒每年都會接診許多誤吞這種「手鍊」的病例嚴重可致命!但是這款玩具卻相當危險僅在河南省兒童醫院接診的病例當中誤吞巴克球造成腸穿孔、壞死導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的意外事件時有發生醫生提醒各位家長一旦發現孩子誤吞磁珠應儘早到醫院就診 及時取出以免延誤病情造成孩子更大的傷害除了巴克球還有不少「網紅兒童玩具」看似「好玩有趣」實則「暗藏殺機」01遇水膨脹類
-
東陽的家長注意了,最近一名1歲寶寶誤吞23顆磁力珠
磁力珠,這種玩具在網上賣得很火爆,很受孩子和家長們的歡迎,但就是這貌似不起眼的小珠子,近日,我市一名1歲大的寶寶誤吞了23顆磁力珠,導致腸管破裂,險些喪命。幸虧醫生及時將磁力珠取出,才讓其免遭一劫。家住城東街道的樂樂今年一歲多,活潑好動,十分可愛。幾天前,樂樂開始無緣無故哭鬧,還伴有嘔吐。
-
1歲男嬰吞8顆磁力珠,家長1個月後送醫院開刀取出
小冬是個活潑可愛的男嬰,今年才1歲,一個月前,他見哥哥的玩具磁力鋼珠好玩,趁家長不注意,抓起幾顆吞了下去。雖然家長當時知道,但他們認為磁力珠是圓的,孩子應該能拉出來,就沒太在意。結果一個月過去了,磁力珠還是沒有被拉出來,家長這才慌了神,趕緊把小冬送到東莞市人民醫院。
-
9歲女童吞30枚磁力珠 體內留置20多天致腸穿孔
有幼兒園給孩子發磁力珠 絕對是個錯 宋虎偉醫生告訴記者,家裡這種磁力珠的來源,有的是家裡大點的孩子玩的,被小孩子吃了,有的是幼兒園老師過六一兒童節給孩子們發的,結果有的孩子就把它吞進了肚子裡。「最重要的是,不要讓磁力珠在幼兒家裡出現。」
-
福建1歲女嬰誤吞磁力珠致8處腸穿孔
近期,福建省立醫院頻頻接收到孩子誤吞磁珠的病例,兒外科湯坤彬醫師希望大家能對此事引起重視! 1歲女嬰誤吞5顆磁力珠,導致8處腸穿孔 採訪時,湯坤彬對孩子誤吞磁力珠的事件感到痛心。「大多是不到三歲的孩子,有些出現了腸梗阻,有些腸穿孔,其中吞食最多的患兒一次吞下了四十多顆磁力珠。
-
危險玩具!2歲女童胃裡取出51顆磁力珠
磁力珠被作為減壓益智玩具,可以隨意凹造型,受到家長和小朋友們的喜愛。日前,2歲女孩麗麗(化名)把五顏六色的磁力珠當成「糖果」吃,導致嘔吐和腹痛,被家人送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救治。胃腸新生兒外科醫生通過急診手術,從小女孩胃中取出51顆磁力珠!
-
湖州日報丨孩子吞下磁力珠險些胃穿孔,醫生提醒:家長給孩子選擇玩具時,應首先考慮安全性
「這幾天,我們用內鏡幫一個孩子取出了7顆磁力珠,所幸沒有穿孔,現在恢復情況良好。」近日,市婦幼保健院消化內鏡中心主任寧啟鵬致電黨報熱線,講述了驚險的過程,也提醒廣大家長,給孩子選擇玩具時應首先考慮安全性。 10月6日晚上,因為持續咳嗽,父母帶著孩子樂樂來到市婦幼保健院急診兒科就診,做了胸部平片檢查後,醫生發現孩子腹腔內有一串「七龍珠」——7顆磁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