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失重會使太空人出現空間感知錯覺

2020-12-22 中國軍網

新華社莫斯科11月19日電(記者欒海)載人航天科技的發展為長期駐留太空提供日臻完善的外部條件,但太空人的部分生理機能尚未完全適應太空環境。俄羅斯一項新研究顯示,人體對失重的反應會引發空間感知錯覺,可能影響太空人的工作能力。

俄科學院醫學生物學課題研究所的專家在該單位網站上發布研究報告說,他們對47名俄太空人進行了代號為「虛擬」的人體感知試驗,涵蓋太空人乘飛船升空前、在國際空間站內常駐和著陸後恢復地面活動能力等階段。這些太空人的年齡為35至50歲,在空間站累計生活了125至215天。試驗結果顯示,受失重影響太空人會在定向、動態感覺和感知自我的「本體感受」三方面出現錯覺。

具體來說,定向試驗要求太空人仔細觀察周圍環境,然後在關燈後觸摸其附近的一件物體。結果發現一些太空人完全失去方向感,無法判斷身體需朝哪個方向運動和前進多久可觸摸到目標物,連摸牆壁都難以做到。

在動態感覺測試中,一些太空人在感知自身旋轉和沿直線行進時出現失誤。他們無法按自己的想法準確控制身體,出現異常滾動、飄飛。

在本體感受方面,一些太空人在身體靜止時會錯誤地認為身體在向前後左右傾斜,腿部在升起;雙手明明舉在空中,卻感覺是垂在身體兩側;平躺在睡袋裡,卻覺得是彎腰駝背地坐著。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約72%的太空人在注視移動的目標時出現失誤,例如太空人在觀察緩慢下降的目標時,其視線焦點與移動目標所處位置的吻合程度明顯比升空前表現差。這種失誤可表現為沒抓到想要的物品,在飄飛行進時意外撞到艙壁。

研究員葉基莫夫斯基說,如果上述錯覺僅出現在進入太空後的頭三天內,可視為人體對失重的正常適應過程。如果之後依舊時常出現這些錯覺,那就是航天運動病的表現,會影響太空人在太空中的工作能力,科研人員需針對這些病症研究防治方法。

相關焦點

  • 太空人在太空中「失重」的原因是什麼?
    你可能看過這樣的圖片,太空人們漂浮在太空、太空梭、國際空間站。看似很輕鬆,又神奇,但其實不是這樣。太空人在失重狀態下看似很滑稽,但其實很痛苦。最初會感覺噁心、頭暈或失去方向感。導致太空人骨質損失外,還會導致太空人肌肉鬆弛,免疫力下降和衰老,引發多種空間運動病。所以不是人人都能當太空人,需要個人的身體素質非常好。
  • 人在太空會失重,星體為何卻不會失重?
    審核:小文小時候我們看喜之郎廣告時,都會看到太空人在太空中是漂浮著的,並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樣正常行走。以至於到了長大我們所看的航天電影裡面的太空人在太空中也是漂浮著的。這從物理的角度來說,就是失重。只是這個時候引力就會變得比較微弱,但並不會對我們產生影響,也就是說我們感知不到它而已。既然我們已經排除掉引力消失這個想法,那就從重量這個想法入手了。我們知道引力是不會消失的,所以是因為地球對我們的引力變成了向心力,從而導致我們平時四肢感受到的壓力全部消失了,也就可以在太空中漂浮了。
  • 太空人在太空中處於失重狀態,為何沒有被太陽引力吸引?
    我們需要明白何為失重。失重,並不代表不受太陽等天體的引力作用,理論上講引力的作用範圍是無限大的,所以太空人在太空中照樣會受到太陽引力作用。那麼,太空人為何會失重呢?這裡就以在地球上方的空間站為例。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感受到的失重,通俗地理解其實就是「太空人一直在做自由落體運動」,所以太空人感受到了失重。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體會到失重的感覺,簡單的跳起來,下落的過程其實就是失重,氣不過這個過程太短暫了,加上我們的視角仍舊停留在地面附近,所以無法體會到真正的失重。
  • 最新研究:零重力下太空人大腦液體會 「重新分布」
    這項工作從 2013 年開始,尤靈斯於 2016 年加入該研究團隊,2017 年,他們對太空人進行觀察分析,此時他們已掌握充足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人類身體是為了適應地球重力而設計的,身體許多部分已經進化到能對這種向下拉力做出反應,當人類(以及其他哺乳動物)長時間停留在太空軌道時,他們的生物系統就會發生變化,在軌道上的微重力環境會讓太空人產生失重感。
  • 最新研究:零重力下太空人大腦液體會「重新分布」
    這項工作從2013年開始,尤靈斯於2016年加入該研究團隊,2017年,他們對太空人進行觀察分析,此時他們已掌握充足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人類身體是為了適應地球重力而設計的,身體許多部分已經進化到能對這種向下拉力做出反應,當人類(以及其他哺乳動物)長時間停留在太空軌道時,他們的生物系統就會發生變化,在軌道上的微重力環境會讓太空人產生失重感。
  • 星球在太空中沒有失重,為何人類卻會失重?
    但是當人類去到距離地表十幾公裡的地方時,又會出現失重現象,難道地球引力就真的不過如此嗎?從一些以太空為題材的科幻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太空人在距離地表十幾公裡的地方就幾乎不受到地球引力的束縛而感覺身體輕盈、自由自在,因此很多人就此認為一旦人體與地表之間的距離逐漸變大,大到一定程度之後地球對人體的引力就完全消失了。
  • 太空人在失重條件下會「發燒」 核心體溫或達38度
    新華社北京1月8日新媒體專電;美媒稱,許多人都想感受太空人在太空中漂浮的失重狀態。然而,太空旅行除了帶給人身體和精神壓力外,還會影響人的核心體溫。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月5日報導,研究者發現太空人在失重狀態下體溫升高,甚至他們在休息時的體溫也比正常的37攝氏度高1度左右。
  • 科學之謎:太空站上的有趣實驗,讓果蠅也體驗下失重的感覺
    我們知道人在失重狀態下,心臟和大腦會發生變化,那麼果蠅在微重力影響下會有什麼感覺?為什麼是果蠅?因為人類大約75%的致病基因在果蠅中同樣存在,基於此醫學家們認為果蠅可以作為一個研究太空環境中的生物變化的模型。
  • 宇宙中「奇妙的」失重和超重狀態
    1969年7月21日,月球上第一次出現了人類的腳印。美國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身穿著十分臃腫的太空衣,跳躍式前進,進行一番月宮探險。你知道這件太空衣重量是多少嗎?在地球上連氧氣背包一共有100多千克重。要是在地球上面,穿上它真是舉步艱難。可是在月球上太空人卻很輕鬆,原來,這件沉重的太空衣在月球上面,變得只有不到20千克重了。
  • 為什麼人在宇宙會失重?引力沒有消失,難道重力也會被偷走?
    但為什麼太空人一去到宇宙,就會失重了呢?有些人可能覺得飛機的高度還不足以體現引力的衰退,認為到了只要到達幾十千米的高空引力就會迅速地消退。甚至還有人覺得,既然地球的大氣層那麼厚重,就一定是大氣層隔斷了地球的引力。或者有人認為,引力的衰頹並不是線性的,而是到了某一界限,引力就會突然消失。其實這些想法都不是正確的。
  • 植物對外力具有感知能力
    這個細胞團會對外力作出反應,然後根據本身所處的位置,對周邊的組織結構進行相應的調整,為了保證這些小球永遠處於「細胞團小隔間」的地板上,它們就會釋放信號,影響植物的根裡營養的分配,使根的生長出現失衡,從而引起扭轉。
  • NASA一太空人太空生活一年 長高5釐米(圖)
    「我和另兩名俄羅斯太空人隨著聯盟號飛船著陸地面時感覺良好,沒有不適應,但隨後就開始疲勞和全身酸痛了」,Scott Kelly表示這次身體的反應要比他2011年在空間站停留159天後返回地球強烈得多。  回到地球後,沒有了「飄浮」狀態,皮膚還不適應接觸許多物質,十分敏感,這種敏感讓Scott Kelly有種皮膚熱熱的燃燒感。
  • 意識的秘密-第六章-感知的錯覺
    人工智慧的專家們完全不懂得這個感知過程,他們被大腦的錯覺所束縛,只知道對圖形進行整體識別,這種方式不僅費時費電,且永遠都無法應對無窮無盡的變化,無論剛開始時是如何的「智能」,最終的結果一定會變成「智障」,一點僥倖的空間都沒有。
  • 航天員生活大揭秘:一升水耗費50萬元,失重下太空人是如何洗澡?
    可是在光鮮亮麗的背後,太空人要承受很多困難,很多太空人從外太空回地球身體都會出現各種不適應,甚至有些航天員為了人類偉大的航天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因此,對於這些偉大的人,我們都報以崇高的敬意,這也激勵著我們不斷的探索宇宙的激情,這就是所謂的太空精神。
  • 人類飛船攜帶20隻老鼠剛剛離開地球,空間站太空人將淪為老鼠保姆
    為了迎接20隻小動物7月2日的到來,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位正忙於騰出足夠的空間。20隻小老鼠將會被分成兩小組,每組為10隻,一組將留在太空中3個月,而另一小組將只在太空逗留30天。90天時長對於人類來說並不算什麼,但對於地球老鼠而言這是有史以來時間最長久的一次考驗,科學家將對作為地球其它生命的老鼠將如何應對太空失重環境及低壓所表現出膽量和睡眠等生活狀態進行研究。這項研究還沒有開始,但是很多科學就開始認為適應性很強的老鼠將比人類更快地適應空間失重及低壓環境。
  • 實驗表明:感知錯覺與幻覺如何改變我們的自我認知
    這些感知錯覺或幻覺的自我意識,與我們的身體自我面對的現實不匹配。這些感知錯覺或幻覺,又會不會反過來影響或改變我們的自我認知?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又如何改變我們的自我認知?這是認知科學家想搞清的具體問題。
  • 美研究稱長期太空任務會使太空人大腦受損
    新華社華盛頓11月1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一項新研究說,長期在太空執行任務會導致太空人的大腦發生「明顯變化」,出現顱內壓力升高和視力受損問題。這個問題被稱為視力障礙和顱內壓症候群,但其確切原因一直不清楚。
  • 關於外太空的最大神話是什麼:失重是因為沒有引力!
    這種說法其實是錯的,人們對失重是什麼,很多其實並不了解,當他們看到太空人在宇宙空間站的內外漂浮時,就倉促地得出空間站沒有重力的結論。只要存在任何質量和空間,就有重力的存在。重力是由於質量的存在而產生的時空曲率。太空中的太空人同樣可以感受到太陽引起地球繞太陽運行的引力影響。地球上的月球和國際空間站在地球軌道上的重力影響,也能被太空飛行器內外漂浮的太空人所感受到。
  • 揭秘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太空生活:尿液可回收飲用(組圖)
    如果此行順利的話,其他國家也會恢復對俄羅斯載人航天飛行的信心。  私營公司介入太空  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在太空生活有嚴格的限制,比如最多只能呆在空間站200天。在這個期限之前,他們會乘坐同樣在太空軌道上的飛船返回地球。目前,能讓他們返回地球的依然只有俄羅斯的「聯盟」號系列飛船。
  • 他「上天」長高5cm,落地後又縮回,史上最高太空人談太空旅行
    太空人在太空航行中怎麼生活?太空航行會讓個子長高?太空旅行何時能實現?12月1日,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太空人、法國航空航天學院教授讓·雅克·法維耶做客「小谷圍科學講壇」,揭秘太空人太空航行中不為人知的故事。太空航行衣食洗睡怎麼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