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中的「醴」字該如何理解
中國有一句人們耳熟能詳的話:「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這句話出自《莊子·外篇·山木》,高考時還曾經出過這個考題。直接翻譯這句話的意思是,正人君子之間的交往就像水一樣清淡,而小人之間的交往則像「醴」一樣甘甜。這個「醴」是什麼意思呢?現在還有沒有「醴」呢?
「醴」的讀音是lǐ,有兩個意思:一是指甜酒;二是指甘甜的泉水。在這句話中,它是指甜甜的美酒。根據考證,醴不是一般的白酒,其實是古代的一種啤酒。古人很早就學會了用谷芽形成的櫱釀造飽含飴糖的酒。這種酒發甜,人們稱之為醴。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酒和醴同時並存,但是由於時代的變遷,人們更喜歡喝能飄飄欲仙的白酒,醴逐漸被酒所取代。不過醴雖然消失了,但口味類似於醴的甜酒卻保留下來了,這就是現代的啤酒,受到當代人的歡迎。
明白了醴的意思,再回到這句話。這句話還是有典故的。唐朝薛仁貴在還沒有發達時,和妻子受盡饑寒,幸虧好朋友王茂生兩口子接濟他們,才得以苟活。後來薛仁貴發跡,當了平遼王,來送禮的人絡繹不絕,都被薛仁貴謝絕,只收下了昔日好友王茂生送來了兩壇美酒。部下打開一看,卻全是清水,當即大怒。薛仁貴卻說:「當年要不是朋友救助,我哪有今天。我和王茂生之間的感情就像清水一樣清澈。這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這樣,「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流傳開來了。
正人君子都是坦蕩正直、推心置腹的人,他們之間的交往,是心與心的交流,交往當中,沒有過多的私利,也沒有過多的目的。晉朝的陸凱和好朋友範曄分別時,只是說「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再如,唐代詩人杜甫,為了迎接他的好友來家裡的做客,寫下「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沒有任何甜言蜜語和附加品。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交,平平淡淡,光明磊落,像水一樣清澈,像鏡子一樣明亮,沒有勾心鬥角,算計利用,不在背後論長短,不在桌底說是非。
而小人之間的交往,就不同了。小人表面一套背後一套,見利忘義,見風使舵,誰得勢就依附誰,誰失勢就捨棄誰。他們交往的目的,就是一切為了自己的私利。對用得著的人,不管朋友還是敵人,都會花言巧語,舌燦蓮花,話說得像蜜一樣甜,讓人美滋滋的而輕易上當受騙,讓小人謀得利益。這些人說話不算話,當面是人,背後是鬼。他們善於表面功夫,邀功請賞,踩著朋友直接登頂,一旦有壞事就把朋友推出來背黑鍋,甚至落井下石。朋友陷入困境,他們還會假裝好人,又甜言蜜語地慰問,或者乾脆消失不見。這就是小人之交甘若醴。
小人之交沒有好的結果,往往是以利相交,利盡則散,雖然甜得似蜜若醴,其實最後比毒藥還毒。他們的朋友只是他的一個棋子,每走一步都被算計好。君子之交則像一杯白開水,清澈透明,無色無味,卻沁人心脾。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曾經說:「酒肉弟兄千個有,落難之中無一人」,如醴似蜜的小人之交就是如此。西方哲學家西塞羅也說:「把友誼歸結為利益的人,是把友誼中最寶貴的東西勾銷了。」可見,「小人之交甘若醴」,古今中外,情理相同。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小人還是君子,淡如水還是甘若醴,時間一久,自然原形畢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