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行政訴訟起訴期限起算芻議

2021-01-10 老徐說專利

作者:徐健 專利律師 濟南寶宸專利代理事務所

一,引言

《專利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第四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相關人對專利覆審委員會的覆審決定或無效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四條第三款規定,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郵寄的各種文件,自文件發出之日起滿15日,推定為當事人收到文件之日。

該起訴期限是以相關人實際收到相關文件之日起算還是以細則規定的推定收到日起算?

2019年8月,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公布了一個相關案例,該案例明確了上述起訴期限的起算日。

二,案情簡介

國家知識產權局於2019年4月26日作出的第176840號覆審決定書,且當天以郵寄掛號信的方式向專利申請人送達,該掛號信於2019年4月28日被專利申請人籤收。

專利申請人於2019年8月6日向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認為,其起訴期限至2019年7月28日截止,原告提起行政訴訟因超出起訴期限,因而起訴不符合法定起訴條件,因此作出不予立案的決定。

專利申請人認為,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第4條第3款規定「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郵寄的各種文件,自文件發出之日起滿15日,推定為當事人收到文件之日」,因此,推定收到日為2019年5月11日,其於2019年8月6日提起行政訴訟未超過起訴期限。

三,裁定要點

首先,立法法第八條已經明確規定,訴訟制度只能制定法律予以規定,而專利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已經規定專利申請人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上述法律明確規定專利申請人的起訴期限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並無在三個月內再加15天的內容。而專利法實施細則在法律位階上屬於行政法規,並不屬於可以對包括起訴期限在內的訴訟制度予以規定的法律,其不能通過對專利法中「收到通知之日」的規定進行解釋從而間接對訴訟制度加以規定。

其次,專利法實施細則作為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其規定的均為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及其下設機構與專利申請人、專利申請人、請求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和相關程序與實體規定,其立法本意不是規定在後的訴訟程序中的相關問題。結合上述理解,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四條第三款規定的「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郵寄的各種文件,自文件發出之日起滿15日,推定為當事人收到文件之日」,應認定其本意為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認定其郵寄的各種文件,自文件發出之日起滿15日,推定為當事人收到文件之日;不應理解為人民法院認定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郵寄的各種文件自文件發出之日起滿15日,推定為當事人收到文件之日的含義。

綜上,對於請求人認為其收到被訴決定的時間應當自被訴決定發文日向後推定15天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另外,本案對專利法第四十六條關於無效決定的起訴期限也有借鑑意義。

四,參考

1,《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十)訴訟和仲裁制度;……」。

2,《專利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專利申請人對專利覆審委員會的覆審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3,《專利法》第四十六條第二款:對專利覆審委員會宣告專利權無效或者維持專利權的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應當通知無效宣告請求程序的對方當事人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4,《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四條第二、三款:

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的各種文件,可以通過郵寄、直接送交或者其他方式送達當事人。當事人委託專利代理機構的,文件送交專利機構;未委託專利代理機構的,文件送交請求書中指明的聯繫人。

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郵寄的各種文件,自文件發出之日起滿15日,推定為當事人收到文件之日。

5,(2019)京73行初9835號裁定書。

相關焦點

  • 行政訴訟起訴期限實務
    ,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法定期限,超過期限,即喪失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行政訴訟起訴期限具體可分為直接提起行政訴訟、行政複議後提起行政訴訟、對行政不作為提起行政訴訟、未告知起訴期限提起行政訴訟、對行政協議提起行政訴訟的起訴期限。行政訴訟起訴期限是固定的,沒有中斷、中止的規定,除非有正當事由,並由人民法院決定,才可對被耽誤的期限扣除或延長。
  • 論行政訴訟中的起訴期限延誤
    行政訴訟起訴期限延誤制度,是指在法定的起訴期限內,因特殊情況致使起訴期限經過,在障礙消除後的法定時間內,依當事人之申請,人民法院決定將被耽誤時間予以扣除的制度。作為行政訴訟起訴期限恆定的例外情形,行政訴訟起訴期限延誤制度體現著對處於弱勢地位的當事人在訴訟程序啟動上的人文關懷。該制度規定在新《行政訴訟法》第48條中,包含起訴期限扣除與延長兩種情形。
  • 超過起訴期限提起行政訴訟的,喪失起訴權!
    原審法院認為,原告提起行政訴訟已超過最長二十年的起訴期限,且原告又無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屬於自身的原因,及其他特殊情況耽誤起訴期限的情形,遂裁定駁回原告的起訴。李某某不服一審裁定,向滄州中院提起上訴。滄州中院作出二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 現行關於行政訴訟起訴期限的規定(與民事訴訟時效不同)
    法律依據:《國家賠償法》第十四條 (五)適用六個月起訴期限的情形(即行政訴訟一般起訴期限)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六十二條,從該條的規定可知,對2015年5月1日之後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起訴確認無效的,沒有起訴期限的限制 三、在行政訴訟中提出解決相關民事爭議的期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請求一併審理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規定的相關民事爭議,應當在第一審開庭審理前提出
  • 超過起訴期限提起行政訴訟的,喪失起訴權
    行政訴訟是有時效期限的,如果超過起訴期限提起行政訴訟的,喪失起訴權。接下來請看吳青律師的詳細介紹。一審法院認為,原告的行政訴訟已超過20年的最長訴訟期限,並且原告沒有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非自身原因以及其他特殊情況而延誤起訴的情形,於是裁定駁回原告的訴訟。李某亮不服,並提起上訴。二審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 行政訴訟法修改應該注意起訴期限問題
    行政訴訟的修改正在進行,本文對起訴期限問題加以分析。  行政訴訟起訴期限,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法定期限。超過這一法定期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就喪失了對該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權利。
  • 行政訴訟最長起訴期限的理解與適用
    理由如下:首先,根據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第48條及《執行解釋》第43條的規定,就起訴期限的司法適用必須基於這樣的原則:對當事人的訴權進行了擴大和更寬泛的保護。其次,人民法院對行政訴訟起訴期限的審查要根據個案的證據材料,並結合具體法律、法規對法定期限的規定進行。在訴訟各階段,依職權或被告提出異議對起訴期限進行審查,既要嚴格依法確定,又要查找有無扣除或延長起訴期限的正當理由,充分保護原告訴權。
  • 超過起訴期限提起行政訴訟的,喪失起訴權!
    轉載:河北普法 基本案情2019年8月,原告李某某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登記機關為第三人李某頒發的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該證載明的發證時間是1993年4月10日。原審法院認為,原告提起行政訴訟已超過最長二十年的起訴期限,且原告又無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屬於自身的原因,及其他特殊情況耽誤起訴期限的情形,遂裁定駁回原告的起訴。
  • 最高法院裁決:「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及最長起訴期限
    轉自煙語法明 【裁判要旨】 一、「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 「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在行政訴訟中涉及兩個重要問題,一是涉及專屬管轄,二是涉及最長起訴期限。《行政訴訟法》第二十條規定:「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這一規定被稱為專屬管轄。
  • 行政訴訟過了起訴期限,但行政行為確實違法,如何救濟?你還認為是5年、20年嗎?
    而對於行政訴訟起訴期限,人民法院應當依職權進行審查,不用等待當事人的申請,也不必基於當事人的抗辯。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起訴期限是從行政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政行為之日起開始計算,而不是從知道或應當知道行政行為違法之日起開始計算。因此,當事人知曉行政行為內容後,應當在法定期限及時提起訴訟,以免因法律認識上的誤解而喪失訴權。
  • 提起撤銷行政行為之訴的起訴期限
    提起撤銷行政行為之訴的起訴期限按照《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之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六十四條、第六十五條之規定。撤銷行政行為一般是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但有最長保護期限,其中,不動產訴訟案件最長保護期限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是20年,其他訴訟案件自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5年。
  • 芻議行政訴訟簡易程序的制度構建
    在我國,當事人提起訴訟必須由立案庭首先審查是否符合行政訴訟法第41條規定的起訴條件,然後再決定分配給行政審判庭審理。但因為我國長期以來將起訴條件和訴訟要件混在一起而賦予了立案庭審理具體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的權利,這一現象對於簡易程序的啟動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就目前實行立審分離的狀況出發,似乎意味著立案庭享有決定權。
  • 拆遷律師說案:關於新舊司法解釋交替時期的行政訴訟起訴期限問題
    貴陽中院認為,起訴期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確定的重要法律制度,它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並獲得人民法院受理的期間,是當事人提起行政訴訟的條件之一。不符合起訴期限條件,即未在法定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當事人便喪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權利。
  • 最高法院判例:「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和最長起訴期限 ——張尚義、張尚奇訴五臺縣政府行政處理案
    「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 「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在行政訴訟中涉及兩個重要問題,一是涉及專屬管轄,二是涉及最長起訴期限。《行政訴訟法》第二十條規定:「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這一規定被稱為專屬管轄。作出這種制度安排,主要是考慮法院行使審判權的便利性。
  • 行政審判專欄 | 行政訴訟中起訴條件的審查
    [14]八、起訴期限起訴期限,是法律規定的當事人不服某一行政行為向法院請求司法救濟的時間限制。行政訴訟的起訴期限制度價值是多元的,一方面尊重長期存在的事實狀態,維護社會法制秩序的穩定;另一方面可以敦促當事人及時啟動權利救濟程序,及早解決行政糾紛,使得不確定的法律關係儘快確定,從而提高行政管理和行政效率。
  • 淺析專利侵權訴訟時效
    如果二年內起訴的,則向前推二年的時間裡,對侵權行為可要求賠償。 另外,在專利訴訟中,從提起訴訟到案件審理終結,短則幾個月,長則幾年,以上論述了對起訴之前的行為的索賠,那麼對於起訴之後至案件審理終結這段期間呢?(2015)民三終字第1號案件中,法官支持了從起訴日至侵權行為終止日期間的專利賠償請求。
  • 連帶責任保證擔保期限是多久,擔保期限的起算
    擔保期限——擔保期限的起算擔保期限的起算《合同法》第十七條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法定保證期間的起算《擔保法》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規定的法定保證期間的起算均從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計算;約定保證期間的起算
  • 民營企業家注意了,維權時一定不要因為信訪錯過行政訴訟的期限
    除了信訪渠道以外,還有很多維權方式,比如說最直接的行政訴訟方式!但是了解行政訴訟的人都知道,行政訴訟有一個起訴期限。一般的行政訴訟期限都是六個月,除了一些特殊情況除外!那麼現在就有一個問題擺在了我們的面前,一些民營企業家因為信訪時間而耽誤了行政訴訟期限,這樣的還能起訴嗎?
  • 追訴期限起算的規定
    追訴時效期限的長短,應當與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程度、刑罰的輕重相適應。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1、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5年;2、法定最高興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經過10年;3、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15年;4、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20年。如果20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 被拆遷人要注意了,起訴也是有期限的
    下面,凱諾律師就起訴期限以及相關知識為大家來講解一下  徵地拆遷訴訟屬行政訴訟  了解一點法律知識的朋友都知道,徵地拆遷一般是由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並實施的。因此,徵地拆遷的主體通常是市、縣級人民政府,與被徵收人籤訂補償協議的主體也應當是市、縣級人民政府或是由市、縣級人民政府授權委託的房屋徵收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