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9年至公元219年,是蜀漢最好的十年。在這十年中,劉備收服了馬超,集齊了他的「五虎上將」,隨著龐統的來投,他的身邊「臥龍鳳雛」亦是比翼雙飛,兵強馬壯的劉備,逼降劉璋,佔據了蜀地,強佔荊州,讓孫權敢怒不敢言,攻佔關中,讓曹操嚇得差點遷都……但隨著關羽「大意」失荊州,蜀漢的高潮戛然而止,關羽為何會「大意」?「荊州事件」的主謀又是誰?
公元219年,蜀漢和曹魏在漢中對峙,跟隨劉備出徵的老將黃忠,在一次戰役中斬殺了曹魏的大將夏侯淵,這件潑天之功為他迎來了蜀漢後將軍之職。消息傳到前將軍關羽耳中後,關羽勃然大怒,因為他無法接受一個中途加入的叛將,竟然和自己這個忠義的潛邸之臣同列。最後還是費詩勸說他「人不能吃老本」,他才表面上悻悻作罷,但他的內心裡卻已開始焦灼。
為了證明自己,他選擇了進攻樊城,曹操得知消息後,立刻派于禁等人馳援,曹操如此著急,是因為樊城距離傀儡皇帝漢獻帝的居所許昌,直線距離不足三百公裡。面對樊城的固守,和于禁馳援的大軍,關羽並沒特別好的辦法。不過隨後的一場大雨,給了他一個機會。持續的大雨,讓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水,發生了洪災,而屯兵在漢水下遊的于禁,則在水災中,損失了大部分的兵馬,沒了援軍的樊城,很快就被關羽攻下,攻下樊城的關羽沒有聽從部下的勸告,斬殺了曹魏的大將龐德。
得到消息的曹操一驚之下,差點頭疼復發,他匆忙間急忙下令遷都。而在這一年剛被封為太子近臣的司馬懿,卻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他勸說曹操,關羽坐大,感受到威脅的不光有我們,還有孫吳,只有我們稍加撩撥,孫吳一定會扯關羽的後腿,到時關羽有了顧慮,許昌自然就安穩了。而且此時遷都,對於曹魏來說,既會降了自己的士氣,又會漲了蜀漢的威風,還會讓孫吳敢於想三想四。
曹操是一代人(xiao)傑(xiong),所以立刻就接受了建議,並派人聯繫孫吳。孫吳的當家人接到曹操的消息後,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叫呂蒙。呂蒙是魯肅死後,孫權新封的都督。在魯肅在世時,呂蒙不贊同魯肅對於關羽在荊州問題上的妥協政策,因此經常在孫權耳邊說關羽必將坐大的消息。而魯肅則堅持自己的意見,為了對抗曹魏,哪怕忍辱負重,也要保持和蜀(guan)漢(yu)的關係。
孫權當時更看重魯肅的意見,於是安排魯肅鎮守陸溪口,陸溪口這個地方在三國時期,非常重要,它自產黃金,還是重要的水軍出江口,並且離關羽控制的荊州又挨得很近。魯肅到任之後,雖然名義上對關羽佔據荊州表達了不滿,但在行為上卻非常尊重關羽的態度,因此關羽在不知不覺中,就對孫吳產生了優越感。魯肅過世後,孫權就安排呂蒙前來接替了他的位置。
上任之初的呂蒙,並沒有第一時間向關羽亮出自己的爪牙,而是像魯肅一樣,對關羽繼續傳達著孫吳的敬意,但是在兵力對峙上,卻沒有絲毫放鬆,因此關羽雖然不敢抽調重兵遠徵,但是他對於孫吳的優越感,卻有增無減。呂蒙為了「鼓勵」關羽,默默的給他加了一把油。他建議孫權調自己回去,並派曾經向他建議早誅關羽的陸遜接防。
呂蒙走的時候,對外宣稱自己得了病,並帶走了不少的兵將。當時年紀很輕,名聲很小的陸遜,按照呂蒙的安排接替了防務,並在第一時間給關羽去信,信中他告訴關羽,自己對他仰慕已久,一定會像兩個前任一樣,「真心」的繼續和關羽相處。千穿萬穿,馬匹不穿,即使拍馬屁的人是個「無名之輩」。
當關羽在受了黃忠的刺激後,不知如何是好時,陸遜的謙遜又讓他燃起了希望,於是他不再顧忌孫吳,立刻派兵攻打了樊城。于禁的兵敗,龐德的被殺,樊城的被奪,讓關羽在開心的同時,越發的驕傲起來。孫吳並沒有第一時間趁關羽出徵,而搶奪荊州,因為現在貿然的出擊,會影響「吳蜀團結」,畢竟撕破臉也需要理由。而且孫吳的眾人相信,關羽一定會幫他們找到這個理由。
不久之後,關羽交出了讓他們滿意的答卷。關羽因為急於擴大戰果,所以四處籌集糧草,他不光強行徵用了孫吳的軍糧,還對自家負責的運糧的糜竺等人進行了威脅。曹操面對關羽的兇猛攻勢,採取了重兵壓制,並派遣大將徐晃帶隊。當徐晃帶領曹魏大軍,迎頭痛擊關羽時,孫吳的兵馬開始以「關羽奪糧」的藉口進行徵討,糜竺等人因為嫉恨關羽,順勢也就當了內應。
兩面夾擊之下的關羽,開始節節敗退,他曾向劉備的義子劉封求救,但是劉封對於他的目中無人,早已不堪忍受,於是藉故不理。三足鼎立的魏、蜀、吳三方,在這次絞殺關羽的行動中,主動或被動地選擇了「團結」,於是忠肝義膽的關羽,在「大意」失去荊州後,被呂蒙的部下擒獲並殺死,而關羽的家人,則在蜀國滅亡後,被和關羽有殺父之仇的龐會(龐德之子)給殺了個一乾二淨……這真是,雲長千載英魂在,江左誰令數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