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大意失荊州,是怎麼「大意」的?「荊州事件」的主謀又是誰?

2020-12-11 貪吃的駱駝

公元209年至公元219年,是蜀漢最好的十年。在這十年中,劉備收服了馬超,集齊了他的「五虎上將」,隨著龐統的來投,他的身邊「臥龍鳳雛」亦是比翼雙飛,兵強馬壯的劉備,逼降劉璋,佔據了蜀地,強佔荊州,讓孫權敢怒不敢言,攻佔關中,讓曹操嚇得差點遷都……但隨著關羽「大意」失荊州,蜀漢的高潮戛然而止,關羽為何會「大意」?「荊州事件」的主謀又是誰?

公元219年,蜀漢和曹魏在漢中對峙,跟隨劉備出徵的老將黃忠,在一次戰役中斬殺了曹魏的大將夏侯淵,這件潑天之功為他迎來了蜀漢後將軍之職。消息傳到前將軍關羽耳中後,關羽勃然大怒,因為他無法接受一個中途加入的叛將,竟然和自己這個忠義的潛邸之臣同列。最後還是費詩勸說他「人不能吃老本」,他才表面上悻悻作罷,但他的內心裡卻已開始焦灼。

為了證明自己,他選擇了進攻樊城,曹操得知消息後,立刻派于禁等人馳援,曹操如此著急,是因為樊城距離傀儡皇帝漢獻帝的居所許昌,直線距離不足三百公裡。面對樊城的固守,和于禁馳援的大軍,關羽並沒特別好的辦法。不過隨後的一場大雨,給了他一個機會。持續的大雨,讓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水,發生了洪災,而屯兵在漢水下遊的于禁,則在水災中,損失了大部分的兵馬,沒了援軍的樊城,很快就被關羽攻下,攻下樊城的關羽沒有聽從部下的勸告,斬殺了曹魏的大將龐德。

得到消息的曹操一驚之下,差點頭疼復發,他匆忙間急忙下令遷都。而在這一年剛被封為太子近臣的司馬懿,卻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他勸說曹操,關羽坐大,感受到威脅的不光有我們,還有孫吳,只有我們稍加撩撥,孫吳一定會扯關羽的後腿,到時關羽有了顧慮,許昌自然就安穩了。而且此時遷都,對於曹魏來說,既會降了自己的士氣,又會漲了蜀漢的威風,還會讓孫吳敢於想三想四。

曹操是一代人(xiao)傑(xiong),所以立刻就接受了建議,並派人聯繫孫吳。孫吳的當家人接到曹操的消息後,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叫呂蒙。呂蒙是魯肅死後,孫權新封的都督。在魯肅在世時,呂蒙不贊同魯肅對於關羽在荊州問題上的妥協政策,因此經常在孫權耳邊說關羽必將坐大的消息。而魯肅則堅持自己的意見,為了對抗曹魏,哪怕忍辱負重,也要保持和蜀(guan)漢(yu)的關係。

孫權當時更看重魯肅的意見,於是安排魯肅鎮守陸溪口,陸溪口這個地方在三國時期,非常重要,它自產黃金,還是重要的水軍出江口,並且離關羽控制的荊州又挨得很近。魯肅到任之後,雖然名義上對關羽佔據荊州表達了不滿,但在行為上卻非常尊重關羽的態度,因此關羽在不知不覺中,就對孫吳產生了優越感。魯肅過世後,孫權就安排呂蒙前來接替了他的位置。

上任之初的呂蒙,並沒有第一時間向關羽亮出自己的爪牙,而是像魯肅一樣,對關羽繼續傳達著孫吳的敬意,但是在兵力對峙上,卻沒有絲毫放鬆,因此關羽雖然不敢抽調重兵遠徵,但是他對於孫吳的優越感,卻有增無減。呂蒙為了「鼓勵」關羽,默默的給他加了一把油。他建議孫權調自己回去,並派曾經向他建議早誅關羽的陸遜接防。

呂蒙走的時候,對外宣稱自己得了病,並帶走了不少的兵將。當時年紀很輕,名聲很小的陸遜,按照呂蒙的安排接替了防務,並在第一時間給關羽去信,信中他告訴關羽,自己對他仰慕已久,一定會像兩個前任一樣,「真心」的繼續和關羽相處。千穿萬穿,馬匹不穿,即使拍馬屁的人是個「無名之輩」。

當關羽在受了黃忠的刺激後,不知如何是好時,陸遜的謙遜又讓他燃起了希望,於是他不再顧忌孫吳,立刻派兵攻打了樊城。于禁的兵敗,龐德的被殺,樊城的被奪,讓關羽在開心的同時,越發的驕傲起來。孫吳並沒有第一時間趁關羽出徵,而搶奪荊州,因為現在貿然的出擊,會影響「吳蜀團結」,畢竟撕破臉也需要理由。而且孫吳的眾人相信,關羽一定會幫他們找到這個理由。

不久之後,關羽交出了讓他們滿意的答卷。關羽因為急於擴大戰果,所以四處籌集糧草,他不光強行徵用了孫吳的軍糧,還對自家負責的運糧的糜竺等人進行了威脅。曹操面對關羽的兇猛攻勢,採取了重兵壓制,並派遣大將徐晃帶隊。當徐晃帶領曹魏大軍,迎頭痛擊關羽時,孫吳的兵馬開始以「關羽奪糧」的藉口進行徵討,糜竺等人因為嫉恨關羽,順勢也就當了內應。

兩面夾擊之下的關羽,開始節節敗退,他曾向劉備的義子劉封求救,但是劉封對於他的目中無人,早已不堪忍受,於是藉故不理。三足鼎立的魏、蜀、吳三方,在這次絞殺關羽的行動中,主動或被動地選擇了「團結」,於是忠肝義膽的關羽,在「大意」失去荊州後,被呂蒙的部下擒獲並殺死,而關羽的家人,則在蜀國滅亡後,被和關羽有殺父之仇的龐會(龐德之子)給殺了個一乾二淨……這真是,長千載英魂在,江左誰令數阿蒙

相關焦點

  • 「荊州事件」的主謀是誰?關羽大意失荊州的背後又有什麼秘密?
    有不少朋友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的事情,也正是由於這件事情讓很多人改變了對於關羽的看法,也有不少朋友覺得丟失荊州和關羽的關係並不是特別大,那麼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詳細的了解一下。,但是這些問題完全被傲慢的關羽所忽視掉了。
  • 並非關羽,那麼到底是誰大意失的荊州?
    並非關羽,那麼到底是誰大意失的荊州? 眾所周知,關羽大意失荊州,可細細分析,關羽失去荊州的責任不應完全歸罪於他,關羽攻打曹操時,曾經沿江設下烽火臺以及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可謂心思縝密,用心良苦,但百密尚有一疏,雖然荊州之失關羽的責任不可推卸,可是諸葛亮的戰略部署也是有嚴重問題的。
  • 關羽大意失荊州 一夜白頭
    關羽大意失荊州 一夜白頭 2020-12-09 17:55
  • 關羽大意失荊州,荊州卻建設了一個關羽雕像,網友:這是羞辱關羽
    《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很多人都看過,大家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最後敗走麥城,被東吳大將呂蒙設計殺害,享年58歲。對於丟失荊州,這可能是關羽這輩子最大的失誤了。我們現在也可以猜想一下,關羽丟失荊州,他自己肯定是捶足頓胸,懊惱不已,感覺很沒面子。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都知道,關羽這個人一生非常傲慢,有些許的目中無人,就是能讓關羽看上眼的人或者物品不多。
  • 關羽大意失荊州,但卻給蜀國帶來四名人才,他們都是誰?
    這些戰役有的是以少勝多,有的是以謀略取勝,當然也有一些因為大意而失敗的。說起關羽,大家都會想到他是一個驍勇善戰的將軍,但是在關羽的一生當中也曾有過失敗的時候。大意失荊州是《三國演義》裡一個重要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是三國徵戰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那之後蜀漢就開始走起了下坡路。大意失荊州主要講的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後,荊州被瓜分。劉備在去打劉璋的時候,讓關羽守好自己佔領的荊州五個郡,但是關羽卻要去打曹操。
  • 你認為「大意失荊州」真的是關羽的責任嗎?
    丟失荊州,關羽有責任,但絕不是全責,更談不上「大意」。我們先說三國時期的荊州,它並不是現在的湖北荊州這樣一個城市,而是荊州七郡(後來增加襄陽郡、章陵郡共九郡),包括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荊州七郡,也並非為三國一家獨佔,而是三家瓜分。
  • 關羽大意失荊州失去的更是蜀國的半壁江山,荊州對蜀國重要在哪了
    二是因為劉備帳下很多人才來自於荊州,劉備本人受到荊州世家大族不少支持。比如諸葛亮就有很深厚的荊州背景,馬良、馬謖兄弟也是出生於荊州。如果沒有了荊州劉備卻無動於衷的話,蜀漢的這一些來自於荊州的人才會怎麼想呢?他們還會把劉備當成自己人嗎?三是荊州這個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好了。
  • 關羽大意失荊州,其實跟他本身的傲氣有關
    關羽在《三國演義》中,一直都是正義的化身,有勇有謀,為劉備的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在攻打樊城一役中,不僅樊城未能被攻破,還失去荊州,最終被殺。不過現在看來丟失荊州其實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正因為關羽本身充滿了傲氣得罪了不少同僚,再加上東吳孫權偷襲成功,才最終導致關羽大意失荊州。
  •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荊州是哪裡?許多人都想錯了!
    三國爭霸時魏蜀吳都想得到荊州,荊州是現在的哪些地方?「關羽大意失荊州」的荊州是哪裡?許多人都想錯了!東漢末年,天下群雄並起,經過連年混戰後,最終形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之勢。在三國爭霸戰中,有一個地方是曹操、劉備與孫權多次爭奪之處,那就是「荊州」。《三國演義》中,神勇無敵的關羽晚年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失了荊州,結果,引發了劉備東徵兵敗,從而改變了三國格局。荊州最早是東漢宗室劉表的地盤。劉表,字景升,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後,東漢末年的名士、軍閥。
  • 關公大意失荊州,別成為一本糊塗帳
    關公大意失荊州,別成為一本糊塗帳 文|清哲木 關公大意失荊州,即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留關羽鎮守佔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劉備得到蜀川後,將長沙、桂陽兩郡還給了孫權。後來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孫權派呂蒙乘虛偷襲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失陷,導致荊州三郡失陷。大意失荊州,現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導致失敗或造成損失,有粗心大意、驕傲輕敵的意思。
  •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他大意傲慢麼?其實另有原因
    其中,蜀漢劉備佔據荊州九郡中的4郡面積最大,所以也就有後來所謂的關羽守荊州,實際上荊州並非全部為蜀漢所有,並且荊州一開始也並非關羽鎮守,而是有蜀漢智囊諸葛亮鎮守。 那麼,為什麼都說是關羽大意失荊州呢?
  • 毛主席說關羽愚蠢可悲,那麼誰才是大意失荊州的根本責任人呢?
    ;四,有輕視東吳、疏於江防之責:東吳虎視眈眈,呂蒙裝病,陸遜陽奉陰違,暗度陳倉,關羽竟然天真的認為是東吳忌憚他的虎威;依我拙見:荊州失守的最大責任者是漢中王劉備和蜀軍統帥諸葛亮,正是他們命令關公統兵攻打襄陽樊城,而不派一兵一將援助,明知道關羽剛愎自用、驕傲自大卻還在火上澆油之際(一,劉備封關羽為五虎上將之首;二,關羽見馬超被封五虎上將,「剛而自矜」的毛病就犯了,於是插手說「孟起之才可與誰比
  •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劉備的決策有誤,還是關羽犯下的錯?
    不過還是能夠看出來,劉備有著自己的謀略,他能夠借到荊州,也是足夠有能力的。不過後來發生了一些事情,讓劉備費盡心思得到的荊州竟然喪失掉了。歷史上都說劉備大意失荊州,那原因究竟是怎樣呢?一、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 新時代我們不要「大意失荊州」
    荊州之名源於《尚書·禹貢》:「荊及衡陽為荊州」,荊州作為中國古九州之一,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都城所在地。在建城3000年的歷史中,荊州見證了波瀾壯闊三國史。先在名篇《隆中對》中曾這樣描述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的荊州的重要地位:「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後有有西蜀名將關羽在此地「大意失荊州」的典故;在李白的詩篇《早發白帝城》中共也有「千裡江陵一日還」的名句、足可見,荊州這一座1982年國務院公布的24座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名城所承載的深厚歷史文化。
  • 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會不會怨恨關羽,為什麼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三國中的標誌性事件,從此以後,蜀漢進入了衰弱期,關羽失荊州還引發了劉備伐吳的夷陵之戰,最終劉備戰敗,5萬精銳全軍覆沒,劉備帶著極少數人狼狽逃回永安宮,當劉備身心疲憊地躺在永安宮中時,當劉備回憶他這一生的奮鬥拼搏時,當劉備想起自己當初任命關羽為荊州軍政一把手時,心中是否會存在對關羽的怨恨
  • 荊州大意失關羽,1.55億搬遷違章關公雕像:這個點子絕了
    關羽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在荊州這個地方「敗走」了兩次,一次是因為自己大意了,一次是因為荊州大意了。荊州,作為關羽的終結之地,自然也要有配得上他的標誌性建築。於是,世界上最大的關公雕像2016年6月在荊州誕生了。這座雕像絕對能第一時間吸引住你的眼球。
  • 大意失荊州只是假象,不過是被算計的後果,換誰都一樣
    作為五虎上將之首的他,在荊州鎮守,世人稱他為武聖,自從呂布死了之後估計也沒有人是他的對手了。作為蜀國的常勝將軍,戎馬一生的他可不僅僅是一個武夫這麼簡單。作為上將之首的他在用兵的方面上也是十分厲害的,不然怎麼會有水淹七軍讓曹操大敗,顯然關羽也是一個小心謹慎的人,不然像曹操這般聰明的人怎麼會栽在他的手裡。
  •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呢?
    在現代語言中,我們都已經很熟悉那句成語叫「大意失荊州」,用來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導致失敗或造成損失,有粗心大意、驕傲輕敵的意思。這個成語的歷史背景是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故事概況為: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四川),留關羽鎮守佔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
  • 關羽大意失荊州留下遺憾,如果當初趙雲守荊州,結果會如何?
    後來因為諸葛亮橫空出世,劉備成功結盟東吳,隨後奪取荊州、益州、漢中三個地區,坐擁幾百萬人口。為了早日實現興復漢室地理想,劉備特意在曹操最疲弱的時候命令關羽北伐,關羽不負眾望把戰線推到了新野北部,直接威脅曹操核心地區的安全,這也是蜀漢集團最巔峰的時期。但因為關羽大意導致荊州被奪糧道被斷,關羽戰亂中被殺,蜀漢國力開始下降。
  • 大意失荊州,荊州是怎樣的一個地方?
    尤其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關羽「大意失荊州」,讀過《三國演義》的人想必對這並不陌生。在當時,為何魏、蜀、吳均對荊州虎視眈眈,蠢蠢欲動?三國時期,荊州地處於曹劉孫三國邊界,是一個關鍵的地點。每一個國家都想為自己爭取能夠帶來最大利益的領土,這將會為他們以後統一南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麼大的誘惑,試問哪一個國家想要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