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大意失荊州」真的是關羽的責任嗎?

2020-12-11 小小卓的娛樂圈圈

丟失荊州,關羽有責任,但絕不是全責,更談不上「大意」。我們先說三國時期的荊州,它並不是現在的湖北荊州這樣一個城市,而是荊州七郡(後來增加襄陽郡、章陵郡共九郡),包括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荊州七郡,也並非為三國一家獨佔,而是三家瓜分。曹操佔據了北部的江夏(長江以北)和南陽;東吳佔據了南郡和長江以南的江夏;劉備得了長江以南的南郡,還有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個郡。那麼劉備借荊州,又是怎麼回事呢?赤壁之戰後,劉備向東吳請求都督荊州,在魯肅的大力支持下,孫權同意將南郡借給劉備屯兵發展。

所以劉備借荊州,並非借的整個荊州,東吳沒有佔領整個荊州,劉備也借不到全部。劉備後來借荊州不還,又是怎麼回事?劉備事前承諾取得西川後,就歸還荊州所借之地。然而,劉備取得西川後,孫權派魯肅前去索要荊州之地。這時候,東吳給了兩個方案:一是還南郡,二是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以各種理由搪塞不還,他不會輕易歸還,因為荊州是諸葛亮隆中對的關鍵點。而關羽則更更加直接,他驅逐了東吳派來接收三郡的官員。孫權盛怒,派呂蒙領兵前來爭奪,劉備擔心關羽不低,則從益州派出五萬人馬前來支援,在公安一帶與呂蒙對峙,雙方劍拔弩張。

赤壁之戰的孫劉聯盟眼看就要破裂,這個時候,曹操領兵前來攻打漢中,劉備擔心蜀地的安全,只得與孫權和解,將長沙、江夏、桂陽三郡歸還孫權,這在歷史上被稱為「湘水和議」。劉備與曹操在漢中進行了長達兩年的漢中之戰,這是曹劉二人最大規模的一次正面對決,投入兵力之大,三國罕見。漢中之戰之時,關羽鎮守荊州,此時蜀國佔據的荊州,面積已經縮小了將近一半。這一點在電視劇和小說中,並沒有過多地去展開演繹,以致於很多讀者都認為,關羽是統領了整個荊州。其實,和議之後,關羽所佔的荊州之地已經沒多少地盤了。而且,因為漢中之戰,劉備留在荊州的兵力也沒有那麼多。

若曹操、孫權同時來攻,關羽的荊州兵,根本無法做到他自己說的「分兵拒之」。荊州的隱患是什麼時候開始爆發的呢?確定地說是在魯肅死後。東吳在魯肅死後,孫劉聯盟開始搖搖欲墜,東吳無時無刻不在想著佔有全部荊州。然而,漢中之戰蜀國大勝,這時候東吳奪取荊州,劉備必然自益州出兵支援。東吳一直在等待和尋找一個機會,而這個機會也終於來了。那就是關羽領兵北伐,攻打襄樊,荊州空虛。東吳趁關羽北伐之時,派呂蒙白衣渡江,一舉奪取了荊州。關羽圍困襄樊之時,傅士仁、糜芳不僅不派兵增援,反而投降了東吳。後世之所以說關羽「大意失荊州」,大致有兩個原因。

一是他傲慢無禮,輕視東吳,拒絕與孫權聯姻,經常把東吳鼠輩掛在嘴邊,違背了諸葛亮東聯孫吳,北拒曹操的基本策略;二是他領兵北伐,並且再次調出荊州全部守軍,造成了荊州的空虛,給了東吳可乘之機。其實,無論是誰守荊州,都會有丟失荊州的風險,而且這個風險,在擁護孫劉聯盟的東吳臣子死後,隨時可能爆發。1、東吳奪取荊州之心不死,無論是誰在守荊州,都有這個隱患;2、陸遜領兵堵住了劉備支援荊州的出口,而且荊州丟失之快,劉備都來不及救援;3、傅士仁、糜芳即使同意救援,也來不及,這是地理位置上決定的。4、即使荊州守將沒有北伐,北方的曹魏也一直虎視眈眈盯著荊州,隨時會挑起孫劉的爭端。

關羽的北伐,正好是曹魏挑起孫劉爭端的一個絕好時機。網上很多朋友都分析,換了趙雲,是可以守住荊州的。其實不然,哪怕劉備、諸葛亮親自鎮守荊州,也不能確保守住。因為只要蜀國對曹魏用兵,東吳都必然偷襲荊州。東吳再仁義,也會被曹魏慫恿。當時的形勢,荊州三家分佔,是三家勢力交錯的一個區域,任何一方先動,爆發點都必然出在荊州。所以,無論是誰來守荊州,都無法消除這種隱患。諸葛亮看到了一點:只要孫劉聯盟穩固,東吳就不會偷襲奪取荊州。諸葛亮是穩中求勝。劉備看到了另一點:只有徹底消滅東吳,才能真正擁有荊州,才能實現隆中對的策略。

因此劉備不顧一切反對,傾全國之兵要滅掉東吳。在這一點上,劉備的雄才大略超過了諸葛亮,畢竟他是諸葛亮的老闆。關羽北伐曹魏,劉備發兵滅吳,都太急了,還沒有這個胃口,就想吃掉對方。關羽丟失荊州,是三國局勢轉變的轉折點,魏蜀吳三國的命運由此發生了改變:魏國與東吳陷入戰爭,後來又被迫啟用司馬懿;蜀國丟失了戰略支撐點,諸葛亮伐魏,只能出祁山;東吳向曹魏稱臣,雖然夷陵之戰大勝,卻也大傷元氣。只是關羽背上了「大意失荊州」的話柄,歷經數朝數代都被人爭論不休。其實,仔細分析,他也是多麼的無奈。

相關焦點

  • 並非關羽,那麼到底是誰大意失的荊州?
    並非關羽,那麼到底是誰大意失的荊州? 眾所周知,關羽大意失荊州,可細細分析,關羽失去荊州的責任不應完全歸罪於他,關羽攻打曹操時,曾經沿江設下烽火臺以及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可謂心思縝密,用心良苦,但百密尚有一疏,雖然荊州之失關羽的責任不可推卸,可是諸葛亮的戰略部署也是有嚴重問題的。
  • 關羽大意失荊州,荊州卻建設了一個關羽雕像,網友:這是羞辱關羽
    關羽的歷史事跡,我相信大部人都受到《三國演義》這部作品的影響。過五關斬六將,掛印封金,斬顏良誅文丑,水淹七軍等等數不勝數。要說關羽當時有這麼厲害嗎?關羽在三國時候,的確是戰功赫赫,但是並不是第一。在很大程度上,後人把關羽給神話了,關羽現在在人們心中,就是正義或者忠義的化身。
  • 關羽大意失荊州 一夜白頭
    關羽大意失荊州 一夜白頭 2020-12-09 17:55
  • 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有三點可以證明主要的原因不在他
    關羽被大家成為「關公」,長鬚赤面,兇猛霸氣。在三國時期,為劉備的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大意失荊州卻讓他折戟沉沙,英明受損。在三國時期,都知道荊州的重要性,如果把荊州比作箭,那益州就是弓了;當益州兵馬強壯,糧草充足時,就可以用荊州這個箭,直指曹魏了。
  • 「大意失荊州」這個鍋關羽背了1800年,劉備應該承擔主要責任
    赤壁之戰後,關羽經營荊州十二載公元208年,曹操率軍南下,準備畢其功於一役,但遭到劉備、孫權聯軍的阻擊,在赤壁之戰中由於魏軍不擅水戰,被孫、劉聯軍大敗。很多人都認為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事實上,劉備在剛剛結束的赤壁之戰中並不具備與曹操、孫權同等規模的實力。
  •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劉備的決策有誤,還是關羽犯下的錯?
    不過還是能夠看出來,劉備有著自己的謀略,他能夠借到荊州,也是足夠有能力的。不過後來發生了一些事情,讓劉備費盡心思得到的荊州竟然喪失掉了。歷史上都說劉備大意失荊州,那原因究竟是怎樣呢?一、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 關羽大意失荊州,其實跟他本身的傲氣有關
    關羽在《三國演義》中,一直都是正義的化身,有勇有謀,為劉備的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在攻打樊城一役中,不僅樊城未能被攻破,還失去荊州,最終被殺。不過現在看來丟失荊州其實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正因為關羽本身充滿了傲氣得罪了不少同僚,再加上東吳孫權偷襲成功,才最終導致關羽大意失荊州。
  • 關羽大意失荊州失去的更是蜀國的半壁江山,荊州對蜀國重要在哪了
    如果你只有一個半州,丟了半個,肯定心疼的要死。二是因為劉備帳下很多人才來自於荊州,劉備本人受到荊州世家大族不少支持。比如諸葛亮就有很深厚的荊州背景,馬良、馬謖兄弟也是出生於荊州。如果沒有了荊州劉備卻無動於衷的話,蜀漢的這一些來自於荊州的人才會怎麼想呢?他們還會把劉備當成自己人嗎?三是荊州這個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好了。
  •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怎麼「大意」的?「荊州事件」的主謀又是誰?
    在這十年中,劉備收服了馬超,集齊了他的「五虎上將」,隨著龐統的來投,他的身邊「臥龍鳳雛」亦是比翼雙飛,兵強馬壯的劉備,逼降劉璋,佔據了蜀地,強佔荊州,讓孫權敢怒不敢言,攻佔關中,讓曹操嚇得差點遷都……但隨著關羽「大意」失荊州,蜀漢的高潮戛然而止,關羽為何會「大意」?「荊州事件」的主謀又是誰?
  • 「大意失荊州」的真相是真的嗎?原來我們都被這個俗話騙了幾千年
    我們有句老話叫大意失荊州,講的是三國時期關羽丟失荊州敗走麥城的故事。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當年孫劉聯盟共同擊敗曹操以後,劉備和諸葛亮使用計謀佔領了荊州,周瑜幾次派遣魯肅索要荊州都沒有成功,結果還把孫權的妹妹孫尚香嫁給了劉備,落了個「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
  • 關羽大意失荊州,但卻給蜀國帶來四名人才,他們都是誰?
    這些戰役有的是以少勝多,有的是以謀略取勝,當然也有一些因為大意而失敗的。說起關羽,大家都會想到他是一個驍勇善戰的將軍,但是在關羽的一生當中也曾有過失敗的時候。大意失荊州是《三國演義》裡一個重要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是三國徵戰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那之後蜀漢就開始走起了下坡路。大意失荊州主要講的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後,荊州被瓜分。劉備在去打劉璋的時候,讓關羽守好自己佔領的荊州五個郡,但是關羽卻要去打曹操。
  •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他大意傲慢麼?其實另有原因
    其中,蜀漢劉備佔據荊州九郡中的4郡面積最大,所以也就有後來所謂的關羽守荊州,實際上荊州並非全部為蜀漢所有,並且荊州一開始也並非關羽鎮守,而是有蜀漢智囊諸葛亮鎮守。 那麼,為什麼都說是關羽大意失荊州呢?
  •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荊州是哪裡?許多人都想錯了!
    三國爭霸時魏蜀吳都想得到荊州,荊州是現在的哪些地方?「關羽大意失荊州」的荊州是哪裡?許多人都想錯了!東漢末年,天下群雄並起,經過連年混戰後,最終形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之勢。在三國爭霸戰中,有一個地方是曹操、劉備與孫權多次爭奪之處,那就是「荊州」。《三國演義》中,神勇無敵的關羽晚年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失了荊州,結果,引發了劉備東徵兵敗,從而改變了三國格局。荊州最早是東漢宗室劉表的地盤。劉表,字景升,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後,東漢末年的名士、軍閥。
  • 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會不會怨恨關羽,為什麼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三國中的標誌性事件,從此以後,蜀漢進入了衰弱期,關羽失荊州還引發了劉備伐吳的夷陵之戰,最終劉備戰敗,5萬精銳全軍覆沒,劉備帶著極少數人狼狽逃回永安宮,當劉備身心疲憊地躺在永安宮中時,當劉備回憶他這一生的奮鬥拼搏時,當劉備想起自己當初任命關羽為荊州軍政一把手時,心中是否會存在對關羽的怨恨
  •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呢?
    在現代語言中,我們都已經很熟悉那句成語叫「大意失荊州」,用來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導致失敗或造成損失,有粗心大意、驕傲輕敵的意思。這個成語的歷史背景是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故事概況為: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四川),留關羽鎮守佔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
  • 荊州大意失關羽,1.55億搬遷違章關公雕像:這個點子絕了
    關羽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在荊州這個地方「敗走」了兩次,一次是因為自己大意了,一次是因為荊州大意了。荊州,作為關羽的終結之地,自然也要有配得上他的標誌性建築。於是,世界上最大的關公雕像2016年6月在荊州誕生了。這座雕像絕對能第一時間吸引住你的眼球。
  • 關羽大意失荊州留下遺憾,如果當初趙雲守荊州,結果會如何?
    後來因為諸葛亮橫空出世,劉備成功結盟東吳,隨後奪取荊州、益州、漢中三個地區,坐擁幾百萬人口。為了早日實現興復漢室地理想,劉備特意在曹操最疲弱的時候命令關羽北伐,關羽不負眾望把戰線推到了新野北部,直接威脅曹操核心地區的安全,這也是蜀漢集團最巔峰的時期。但因為關羽大意導致荊州被奪糧道被斷,關羽戰亂中被殺,蜀漢國力開始下降。
  • 關羽大意失荊州,曹操都知道放行,為何孫權一定要置關羽於死地
    其目的也是想守住襄樊便好,讓關羽死於江東之手既可以使孫劉聯盟破產,自己坐收漁翁之利。雖然曹操沒有等到那個時刻,但曹丕卻等到了,坐觀孫權與劉備的成敗。老年關羽曹操作為一代奸雄,劉備的死敵尚且知道這個因果,殺關羽必定會惹怒劉備,招來復仇大軍。作為江東之主的孫權難道不知道嗎?
  • 毛主席說關羽愚蠢可悲,那麼誰才是大意失荊州的根本責任人呢?
    ;四,有輕視東吳、疏於江防之責:東吳虎視眈眈,呂蒙裝病,陸遜陽奉陰違,暗度陳倉,關羽竟然天真的認為是東吳忌憚他的虎威;依我拙見:荊州失守的最大責任者是漢中王劉備和蜀軍統帥諸葛亮,正是他們命令關公統兵攻打襄陽樊城,而不派一兵一將援助,明知道關羽剛愎自用、驕傲自大卻還在火上澆油之際(一,劉備封關羽為五虎上將之首;二,關羽見馬超被封五虎上將,「剛而自矜」的毛病就犯了,於是插手說「孟起之才可與誰比
  • 「荊州事件」的主謀是誰?關羽大意失荊州的背後又有什麼秘密?
    有不少朋友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的事情,也正是由於這件事情讓很多人改變了對於關羽的看法,也有不少朋友覺得丟失荊州和關羽的關係並不是特別大,那麼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詳細的了解一下。,但是這些問題完全被傲慢的關羽所忽視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