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打造灣區「城市綠肺」

2020-12-14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長江水庫綠意盎然,水資源豐富。

    被青山綠水環繞的長江水庫福獲村。

    長江水庫區域,植被茂盛。

    綠樹包圍下的凱茵新城住宅小區。

    樟樹環繞下的五桂山桂南村。

    長江水庫內,水松林等植被保護得非常好。

    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城市發展理念,中山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砥礪奮進40年。2016年,中山市委、市政府站在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吹響全面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號角。全域森林小鎮、全域生態公益林、全民綠化行動等10多項重點生態工程同步啟動,中山用實幹和擔當譜寫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篇章。就在今年9月中旬,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了2018年國家森林城市擬批准名單,中山成功入圍。

    打造「三個國字號」金字招牌

    據中山市創森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山市自2016年啟動創森工作至今,對照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體系,5大類40項指標均已順利躍過標準線。全市新造林面積3.7萬畝,市域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5.48%,城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到43.14%,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高到18.62平方米。「美麗宜居的中山,正以城鄉綠化更加一體、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的嶄新姿態呈現出獨特的生態之美。」

    立足於粵港澳大灣區,中山正在加快融入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在此基礎上,中山提出重點打造「三個國字號」金字招牌為創森加碼,即廣東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廣東中山國家森林公園、廣東香山自然保護區。同時,據市創森辦該負責人介紹,目前,中山已建成並開放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城市公園、體育公園、兒童公園等各類主題公園55個,全市277個村居基本實現社區細胞公園、鄉村小公園建設全覆蓋,形成多類型、多層級的公園體系。

    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翠亨國家溼地公園有著不可複製的生態優勢,公園的建設要體現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把保持溼地的原生態環境放在第一位;要以自然為主,將科研、科普等內容鑲嵌其中,儘量減少人為擾動;要高標準、高水平建設,真正做出國家級的水平,為中山翠亨科學城的建設構築良好的生態優勢。

    8月30日上午,中山市在翠亨新區召開重點項目建設工作會議。說到翠亨新區的重點項目,不得不提正在建設的廣東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據悉,中山將依託原有紅樹林和溼地風貌,打造優質國家級溼地公園。筆者從市林業局獲悉,該公園預計今年下半年建築群將陸續移交展館二次裝修單位施工,11月完成建築群屋面工程及外牆裝飾,12月底前完成溼地公園西岸建設任務。明年3月該公園將向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申請驗收。

    據悉,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位於翠亨新區南朗鎮珠江口橫門水道的鹹淡水交匯處,規劃面積達625.6公頃,長5.4公裡,其中陸地面積243.9公頃,溼地面積395.44公頃,溼地率63.21%。據市林業局介紹,公園分為近海與海岸溼地、人工溼地兩大溼地類,包含河口水域、紅樹林、淤泥質海灘、潮間鹽水沼澤、水田五個溼地類型。此外,據介紹,橫門水道位於廣州南沙溼地和淇澳島中間,距這兩個鳥類棲息地直線距離9公裡,因此公園建成以後將為國際候鳥提供生態棲息地,與南沙溼地和淇澳島共同構成國際候鳥的遷徙通道,具有重要的生態區位。

    打造珠三角城區型森林公園示範標杆

    不同於翠亨國家溼地公園,中山國家森林公園是一座城區型森林公園。公園規劃總面積1093.06公頃,包括金鐘水庫綠道、樹木園、大尖山森林公園、古香林寺、馬嶺水庫等5個片區,按地域特點分為遊憩休息、森林康養、生態保護、攬勝觀景及科普教育等5個功能區域。

    根據《廣東省中山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6-2025)》,2016年11月中山啟動創建國家森林公園。2017年12月27日,國家準予設立廣東中山國家森林公園。目前,中山正著手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將深入挖掘森林公園地方文化內涵,充分利用生態自然元素,突出其生態、人文特色,通過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力爭將其打造成珠三角城區型森林公園精品和示範標杆。

    今年年初,「廣東中山香山自然保護區晉升省級自然保護區」事項通過專家評審。專家組認為,香山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以野生土沉香為代表的珍稀物種、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和水源涵養林,在區域生態安全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管理機構和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具備良好的自然資源保護管理基礎,一致同意建立廣東中山香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2016年,中山把野生土沉香全國數量最多、分布最為集中、資源最為豐富的7.5萬畝林地作為保護對象納入香山自然保護區,並按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標準進行建設,實施最為嚴格的保護措施。未來,中山將全力推進翠亨國家溼地公園施工建設、中山國家森林公園規劃編制以及香山自然保護區申報,打造「三個國字號」工程。

    力爭2020年建成全域森林小鎮

    2016年,中山在省內率先提出組團發展、全域聯創的思路,將森林城市建設理念延伸到鎮村,力爭到2020年建成全域森林小鎮。隨後,中山率先啟動森林小鎮建設總體規劃和全域所有鎮區的分規編制。據市創森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山積極推進全域森林小鎮建設,大力實施「三年綠化美化提升」鎮級重點項目150多個,建設鄉村綠化點143處;持續優化城鎮生態宜居環境,2017年南朗鎮、板芙鎮、古鎮鎮、南頭鎮入選首批「廣東省森林小鎮」。今年9月26日,廣東省林業廳又公示了2018年廣東省森林小鎮認定名單。中山市橫欄鎮、小欖鎮、坦洲鎮、東鳳鎮、沙溪鎮入圍公示名單,數量與東莞市和江門市並列第一。

    此外,中山首創全域生態公益林橫向統籌補償機制,強化森林資源保護,進一步突出林業生態價值。市創森辦該負責人對此作了生動形象的比喻,「如果我們的小鎮有很大面積的林地,我們花了很多的錢和時間進行維護,而旁邊的小鎮沒有大面積林地,卻和我們一起共享了林地提供的新鮮空氣,那麼這個旁邊的小鎮就需要對我們進行補償」。該負責人提到,中山市林地以集體為主,大約有40多萬畝,補償標準從2013年逐年高幅遞增,今年中山市的補償經費已經提升到127元/畝,在全省名列前茅。

    對5年不開發閒置地進行復綠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城區綠化覆蓋率是重要的評價指標。素有「嶺南水鄉」之稱的中山,該如何破解綠化用地不足的難題?據悉,自啟動創森工作以來,中山大力推進閒置地綠化,因地制宜實施留白增綠、拆違建綠、垂直掛綠、見縫插綠,採用街心公園、口袋公園、休閒步徑、綠道、主題林等城市森林增量模式,實現「推窗見綠、出門進林」。

    今年6月,中山市出臺《中心城區未開發用地綠化改造方案》,以中心城區為重點推進未開發用地綠化改造工作。今年中心城區計劃開展綠化改造的未開發用地共50塊,涉及面積約148萬平方米。「先從中心城區起步,逐步覆蓋各個鎮區。」中山市創森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眾所周知,大多數的閒置地雜草叢生,既不美觀又影響環境。今年7月底,小區周邊環境的美化提升,讓住在中山城區祈安苑的居民們喜上眉梢。原先髒亂差的閒置地已經不見了蹤影,如今反倒成了休閒的好去處。原來,在此一個月前,中山啟動了祈安苑街頭公園建設,項目總面積5000平方米。為實現資源有效利用,該項目主要選用近年來綠化遷移藏植的苗木,以常綠樹種秋楓、樟樹為主,搭配開花樹種本地木棉等,打造了成片的綠化景觀新亮點。

    「利用這些閒置地,全方位進行復綠工程,既增加了綠化面積,又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市創森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山將對全市5年不開發的閒置地進行全面復綠,有條件的可以做休閒公園、綠道、休閒步徑,或者是街心公園、口袋公園。據統計,在創森期間,中山成功打造悅來大街街頭公園、古鎮曹一村口袋公園、永春濱江公園等17個示範項目,以及盛景尚峰、紫馬奔騰等一批樓宇立體綠化成功案例。

    全民參與創森推動共建共治共享

    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創森」與「創文」結合起來,倡導「樹木」也是「樹人」理念,把植綠護綠愛綠作為涵養公民品德的重要工程,注重學校、家庭、社區、廠企等「社會細胞」的美德培育,通過「大手拉小手」等形式,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文明城市,建設美麗中山增添動力。

    「我為創森添份綠」,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全民綠化一次次生動的實踐。7月中旬,中山市認養路樹活動開始報名,為大地綠化美化增色添彩。市民自願報名參與認養,認養一棵樹木1至5年不等,每年每棵200元。

    據了解,認養的樹木在中山市樹木園內,一共分4個區域。不同區域有不同的樹種可認養,如樹木園大門區Ⅰ區有紅花風鈴木、黃槿、鐵刀木、無憂樹等;木蘭園Ⅱ區有白蘭、土沉香等;培訓樓區Ⅲ區有蘋婆、幌傘楓等;綠茵湖IV區有伊朗芷硬膠。樹木認養成功後,相關部門會對認養人(認養單位)頒發認養證書,認養樹木將會署名掛牌。

    8月中旬,「中山林業」微信公眾號還推出了「中山林業地圖」的新功能,市民可在微信裡申請認種認捐。提交申請後,工作人員將聯繫確認有關認種的具體信息,包括認種的樹種、數量、時間以及費用。審核通過後,工作人員將提供認種編碼,方便查詢認種信息。

    線上與線下互動,「厚植」生態理念,中山率先啟動國家森林城市生態標識建設。7月中旬,《中山國家森林城市生態標識規劃設計方案》通過專家評審。據悉,該規劃涵蓋了森林城市形象標識系統布局、生態文化科普宣教標識系統布局、生態導向標識系統布局等。待建設完畢後,市民可通過手機地圖或路上標識,迅速查找到城市中的生態資源,並可獲得這些資源的文化屬性和歷史文化價值等信息。

    文:肖偉 圖:吳進 製版:朱林 章玲 劉豔蘭 豐衛平

相關焦點

  • 延慶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啟動志願服務行動
    8日,「林小青」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志願服務行動啟動儀式在延慶區夏都公園東廣場舉行。  該志願服務行動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共建延慶綠色家園」為主題。「林小青」是全區園林綠化系統致力於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提供志願服務的青年志願者團體。
  • 山東:棗莊市嶧城區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紀事
    中國園林網7月15日消息:盛夏的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所到之處滿眼都是鬱鬱蔥蔥的「綠」,在山區,一片片生態公益林枝繁葉茂;在鄉村,一條條森林通道縱橫交織;在城市,蓊鬱的樹木、葳蕤的草坪,鳥語、蛙鳴、蟬聲,定格出「天人合一」的城市風景……伴隨國家森林城市的創建,「綠」,為整個城市映染上了厚重的底色
  • 唐山開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攻堅行動
    今年實施十大綠化工程,計劃完成造林綠化52萬畝,其中春季造林佔總任務的70%河北新聞網訊(記者湯潤清、王育民)記者從3月1日召開的唐山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攻堅推進會議暨春季造林綠化工作會議上了解到,今年,唐山市將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攻堅行動為抓手
  • 「上海灣區」將打造城市海岸線
    高標準設計:走進去第一個景觀就是把長三角概念、江南文化概念,包括楓涇、中國農民畫、金山城市沙灘概念,全部通過積木的形式展示出來。打響「上海灣區」城市品牌:地處上海西南門戶、杭州灣北岸、長三角地理中心位置的金山區,將打好「海洋牌」「生態牌」「文化牌」,全面打響「上海灣區」城市品牌,以「上海灣區」城市品牌涵蓋金山區「建設成為產城融合樣板城市、濱海花園城市、門戶節點城市」這一願景目標,進一步提升金山發展的辨識度和影響力
  • 門頭溝:踐行「兩山」理論 全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十三五期間,門頭溝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力推進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為市民營造出了推窗見綠,出門見園的良好居住環境。前來遊園的市民說:「這個公園裡面綠化面積特別大,特別適合我們附近的居民前來放鬆身心,我區正在進行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也希望這個公園可以使我區的綠化水平再上一層臺階。」
  • 創建森林城市!一起「綠」動遷安!
    創建森林城市!一起「綠」動遷安!國家森林城市是一個城市生態建設水平的最高榮譽。今年以來,遷安市將創建國家和省級森林城市作為「三創四建」活動的重要突破口,作為建設「北方水城、美麗遷安」的重要抓手,創新實施「22495」工作推進機制,全力加速森林城市創建工作。
  • 讓市民暢想「綠色福利」—西安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紀實
    2013年,西安市政府審議通過了《西安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制定印發了《西安市2014—2016年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實施方案》,提出按照「水韻林城,美麗西安」的建設理念,以城區增綠、綠色廊道、鄉村綠化美化等十大重點工程為抓手,著力打造「一屏、三軸、五環、十塊、百廊、千點」的綠化主體框架,全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 「韶關」樂昌召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推進會
    樂昌市創建縣級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推進會現場會上,對樂昌市創建縣級國家森林城市前期工作作了詳細總結,對下一階段工作作了動員部署。近年來,樂昌市委、市政府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 「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引領左權林草高質量發展紀實
    近年來,左權縣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按照「生態強縣、綠色崛起」總布局,全面提升生態環境和森林質量,朝著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總體目標,強責任、定措施、抓落實,使「生態良好、景觀優美、產業突出、功能完善、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的生態左權邁上科學發展的軌道。
  • 中山召開2018年綠化工作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會議
    [摘要]15日下午,中山召開2018年綠化工作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推進會議,下發《中山市2018年綠化工作方案。今年中山將全方位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力爭2018年市域森林覆蓋率達到35.5%以上。南方日報記者 葉志文 攝 15日下午,中山召開2018年綠化工作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推進會議,下發《中山市2018年綠化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筆者從會上獲悉,截至2017年底,中山累計投入綠化建設資金近25億元,完成450個項目。今年中山將全方位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力爭2018年市域森林覆蓋率達到35.5%以上,確保國家森林城市建設順利通過驗收。
  • 珠三角衝刺建設國家森林城市群 築牢大灣區生態屏障
    與此同時,廣東正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美麗灣區。在此背景下,推進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將為世界級城市群提供強有力的生態支撐,築牢大灣區生態屏障,現實意義重大。深圳梧桐山(資料圖) 陳文 攝  衝刺中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群目標  珠三角九市總面積55368.7平方公裡,佔廣東省國土面積不到三分之一。
  • 安義縣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宣傳手冊
    創建省級森林城市是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加快「生態立省、綠色發展」和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步伐,改善城市森林生態環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而提出的創建活動。
  • 上海金山:打造「上海灣區」城市品牌
    經濟日報訊(記者 李治國)打造濱海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建設上海灣區健康醫學城,打造新材料、智能裝備、生命健康、信息技術等500億級產業集群……上海市金山區正在推出新一輪高質量發展舉措,力圖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全面優化核心功能、全力打造經濟發展新增長極。
  • 城市「綠肺」成功升級 恩平擁有第二個省級森林公園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吳健爭鰲峰山森林公園位於恩平市城區北部,被譽為恩平的城市「綠肺」,屬於「恩平八景」之一,是市民爬山、散步的好去處。公園面積368.77公頃,林地面積361.82公頃,園內鋪設有3.5公裡長的環山防火道路,建設了百獸園、石雕園、三老亭、革命烈士紀念碑、雲松寺、追月樓、龍廊、日晷儀、馮如紀念館、博物館等10多個景點,是恩平市目前最大的綜合性公園。
  • 太原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太原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的...
    在市屬廣播、電視等媒體製作宣傳片、遊飛字幕、公益廣告、專題報導;在太原日報開闢創建宣傳專欄;在國家、省級重要媒體刊登創建專題報導;市創森辦建設太原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專題網站並及時更新;在環城高速、中環路、機場、車站等重要地段設立大型廣告牌;在主要道路、社區張貼宣傳口號、懸掛宣傳橫幅、推送LED電子顯示屏公益信息,全方位宣傳創建工作。
  • 採煤沉降區變身「城市綠肺」 華媒感受「唐山奇蹟」
    採煤沉降區變身「城市綠肺」 海外華文媒體感受「唐山奇蹟」  中新社唐山10月18日電 題:採煤沉降區變身「城市綠肺」海外華文媒體感受「唐山奇蹟」  中新社記者 王天譯 白雲水  華燈初上,靜謐的湖面倒映著城市的霓虹。
  • 茂名市開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主題親子活動
    茂名網訊 9月26日上午,由茂名市創森辦、茂名市林業局主辦,廣東茂名森林公園承辦的「愛護動物從我做起」——廣東茂名森林公園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主題親子活動在茂名森林公園成功舉辦,共有50組家庭通過網絡報名的方式參與了此次活動。據悉,這是我市「共享創森福利」系列活動第三場。
  • 惠州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不斷增加城市「綠」量
    面對建設公園城市這一新理念、新方向,惠州這座粵港澳大灣區內的生態名城應如何擔當作為?   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第四次會議提出,打造一流的生態環境,使「看山望水記住鄉愁」的美麗惠州更加令人嚮往。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城市形象革新,塑造公園城市特色風貌。
  • 河南省共有14個省轄市榮獲國家森林城市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河南省森林城市建設再傳捷報。10月15日,記者從在深圳舉行的2018森林城市建設座談會上獲悉,河南省濮陽市、駐馬店市、南陽市和廣東省深圳市、河北省秦皇島市等27個城市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 省創森預檢組「把脈問診」湘潭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
    紅網時刻湘潭9月29日訊(記者 楚湟 通訊員 馬星)9月27日至28日,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委託,湖南省林業廳巡視員隆義華帶領省創森預檢組到湘潭,就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進行實地考察。在潭期間,還召開了湘潭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匯報暨專家意見反饋會。湘潭市副市長向敏等參加考察和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