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訊(記者 李治國)打造濱海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建設上海灣區健康醫學城,打造新材料、智能裝備、生命健康、信息技術等500億級產業集群……上海市金山區正在推出新一輪高質量發展舉措,力圖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全面優化核心功能、全力打造經濟發展新增長極。
金山區委書記胡衛國表示,把「上海灣區」作為金山城市品牌,既是對金山濱海地區功能定位的延續、深化和提升,又著眼於灣區特徵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能有效涵蓋「建設成為產城融合樣板城市、濱海花園城市、門戶節點城市」這一遠景目標。
產城融合是上海金山賦予「上海灣區」城市品牌的重要特徵,大健康產業則是金山推動產城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金山區將著力強化產城融合特徵,聚焦發展大健康產業、綠色化工、休閒旅遊,加快產能提升和動能轉換,全面推動產城融合創新發展。
「十四五」期間,金山區將形成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雙輪驅動」的產業格局。傳統產業將深挖潛力推動轉型,堅定不移推動化工產業朝著精細、綠色、高技術、高效益、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加快向碳纖維、石墨烯、氫能源等產業挺進。新興產業則集中精力推動產業集聚,把握好新經濟發展的趨勢和特徵,緊密對接上海市委提出的「五型經濟」,加快打造代表未來經濟發展方向、體現大都市經濟特徵的業態結構。
金山區委副書記、區長劉健表示,「十四五」時期,金山區將堅持「智造強區」戰略,加快製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特色化發展,努力實現產業增量倍增、產業投資倍增、園區產出倍增。
「平臺開放、資源流動、要素集聚,是灣區作為一種空間概念的本質特徵,也是金山區更好發揮區位優勢,加速建設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橋頭堡的責任擔當。」胡衛國表示,金山區將強化門戶樞紐特點,加快創新要素資源集聚輻射,提升樞紐功能和節點地位,全面形成「兩個扇面」發展格局。全力實現「上海灣區」、楓涇地區兩翼齊飛,加快從承接上海市區的單向輻射向對接長三角的雙向賦能轉變,更加積極主動地服務長三角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努力打造跨省市的融合創新實踐區。
【來源:中國經濟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