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自配藥含砒霜成分致患者用後死亡(圖)

2020-12-24 央視網

  

  正在舉行家屬、醫院協調會的辦公室外,死者朱某的女兒默默等候協調結果。何建 攝

  信息時報3月11日報導本來是到醫院治療痔瘡的,沒想到卻死於藥物中毒。昨天上午,患者朱老伯的家屬到天河北路的天河區僑××人民醫院討說法。據患者家屬表示,朱老伯用了該院的「枯痔散」藥貼治療之後,先後出現了便秘、胸悶、氣短和休克現象,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使用醫院自配藥方5天後休克

  據死者朱老伯的小女兒介紹,朱老伯今年75歲,退休前在從化市供銷社工作,1月15日因為痔瘡到天河區僑××人民醫院就診,該醫院的中醫肛腸科主治醫師孫勤為他檢查後開出藥方「枯痔散」藥貼。「枯痔散」藥貼是僑怡苑人民醫院的自配藥,當時醫生告知了病人這是自配藥,但是沒有告知藥貼含砒霜(砷)成分。「如果當時我們知道裡面含有砒霜成分,打死我們也不會答應他用這種藥治療。」朱女士稱。

  然而吃藥敷藥後的第二天,朱老伯就出現食欲不振現象,而且患處劇烈疼痛,但他們以為是正常現象,「還是堅持帶父親去醫院換藥貼。一天換一次,一共去醫院換了3次,第四次是醫生親自到家裡換的。」誰知朱老伯狀況更嚴重,出現胸悶、氣短並休克。家屬1月21日把他送到了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去救治。

  尿樣檢查砷、汞超標500多倍

  據朱老伯的小女兒介紹,1月27日,患者在省職業衛生檢測中心做尿樣檢查,結果顯示朱老伯的尿砷含量是29.86(正常的參考值是0~1.17);1月30日,再次做了尿樣和透析檢查,結果發現尿汞達到547(正常參考值是『無』),尿砷達到535.99,透析液中砷<0.01(正常參考值是『無』),透析液中汞<0.001(正常參考值是『無』),各種數值都嚴重超標。

  報告單出來以後,僑××醫院也提供了該藥貼的部分成分白礬、紅砒和蟾酥等。2月5日朱老伯因搶救無效死亡,病情診斷為急性重症砷、汞中毒,混合痔嵌頓並壞死,中毒性休克並引發多器官功能衰竭、膿毒血症、冠心病、痛風、肺氣腫等。

  為此,病人家屬提出121.9334萬元索賠,而醫院方面只願意承擔部分責任,雙方談判陷入僵局。目前,有關部門已經介入調查,最終處理結果尚未公布。

  醫院自配藥誰來監管

  據了解,目前在一些醫院就醫時患者偶爾會拿到該醫院自製的藥品,而且該藥品上時常沒有說明、批號、生產日期、配方、藥效等等信息,病人以遵照醫囑為原則又不能不吃,但吃起來還是讓人很不放心。

  據了解,所謂的醫療機構自配製劑,是指那些在市場上沒有供應的,而醫院臨床又非常需要的,同時又經過當地藥品管理部門批准,僅供本單位使用的藥品。

  《醫療機構製劑註冊管理辦法》對不能自配的製劑品種進行了嚴格限定,防止不必要的醫院製劑的出現。

  醫院說法

  「枯痔散」使用了十幾年

  在僑××醫院,記者找到了該院醫務科張(曉明)科長,張科長承認「枯痔散」藥劑為他們醫院自配的藥方,「『枯痔散』是我們醫院原來的副院長研製的專門治療痔瘡的藥貼,現在他已經退休,此次出診的醫生孫醫師是他的徒弟。這副藥劑的成分在醫書裡有章可循,不是亂用藥,而且這個藥方已經使用了十幾年,沒有出現過任何事故。『枯痔散』裡的確含有『砒霜』成分,它的作用是腐蝕組織,讓組織壞死,一般我們都是經過嚴格的局部隔離後才把藥膏貼在患處,每次更換也都有清洗、解毒以防止患者吸收過量。如果遵循醫囑,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責編:孫潔

相關焦點

  • 牛黃解毒片有毒…竟然含「砒霜」?!
    牛黃解毒製劑由牛黃、黃芩、雄黃、石膏、大 黃、桔梗、冰片、甘草等藥材組成,組方中的雄黃主含硫化砷 (As2S2),砷(As)含量約為75%,硫(S)約為24%。而硫化砷,暴露在空氣中,遇熱易分解氧化,變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砒霜」。對於砒霜,我們一定不陌生,古代影視劇經常出現的「劇毒」之物。
  • 開具處方需謹慎,醫院因藥物超量致患者死亡承擔80%責任
    原標題:開具處方需謹慎,醫院因藥物超量致患者死亡承擔80%責任作者:醫法匯 案情簡介患者胡女士(58歲)因身體不適前往甲醫院治療,醫生診斷為「腰部骨病變、右側增高、坐骨神經痛」,開具了中藥方(含24種中草藥成分)及其他藥物。
  • 古代治療痔瘡的狠毒方法——用砒霜!(圖)
    用砒霜!  是的,用砒霜治痔瘡。明朝一代首輔張居正就是這麼做的。     痔瘡是個什麼鬼?又為什麼要用砒霜治療?青島醫博肛腸醫院肛腸科主任醫師趙偉精研肛腸領域20多年,為我們做了詳細解答。  痔瘡是個什麼鬼?
  • 美國有26人吸電子菸死亡,產品含大麻成分,國內曾出現此類煙油
    10月11日,美國疾控中心(CDC)通報吸食電子菸致肺損傷情況的最新進展,全美範圍內已報告1299例病例,其中26人死亡。新華社資料照片美國疾控中心再次強調,公眾應避免使用含有尼古丁成分的電子菸產品。已報告26例死亡,最小17歲,多吸食含大麻成分產品據CDC統計,1299例病例中,共1043例報告了患者的性別和年齡,其中70%為男性。這些患者最小為13歲,最大為75歲,80%的患者年齡在35歲以下。有15%的患者未滿18周歲。死亡的26名患者中,最小年齡17歲,最大75歲,平均年齡49歲。
  • 鉤吻、砒霜、硃砂等「毒物」的另一面(圖)
    需要注意的是,硃砂散中朱用砂量超過常量數倍,短期服用雖未發現毒性反應,但硃砂主要含硫化汞,久服蓄積對肝腎功能均會有損害。      需要著重強調的是,硃砂一定要嚴格在醫生指導下經仔細辨證使用,患者千萬不能擅自服用,甚至久服。硃砂不宜入煎劑,孕婦、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服用含硃砂的中藥製劑時,應注意中西藥的配伍禁忌。
  • 醫療糾紛:一例因藥物過敏患者死亡,致醫院賠償90餘萬元的案例
    【摘要】患者詹某因發熱、咽痛到被告x醫院就診,入院診斷為發熱查因,喉頭水腫?。治療當天詹某突然出現呼吸困難、搶救無效死亡。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三十日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醫院未行鑑別診斷,未考慮患者存在藥物過敏致喉頭水腫的可能性,未能及時停用相關藥物。
  • 開具處方需謹慎,醫院因中藥超劑量致患者死亡被判承擔80%責任
    作者:醫法匯案情簡介患者胡女士(58歲)因身體不適前往甲醫院治療,醫生診斷為「腰部骨病變、右側增高、坐骨神經痛」,開具了中藥方(含24種中草藥成分)及其他藥物胡女士回家服用後,病情無明顯好轉,幾日後複診,醫生開具了相同藥方。兩個月後胡女士第三次複診,醫生換了藥方(含25種中草藥成分),胡女士服用後即出現皮膚黃染、眼睛黃、尿黃等症狀,前往乙醫院就診,被診斷為「藥物性肝炎、急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腦病二期」,後經治療無效死亡。
  • 化療引併發症患者死亡 醫院無過錯自願補償
    5-FU化療藥後引發併發症並致死亡。同年1月17日,主治醫師檢查後診斷黃玉患滋養細胞腫瘤,建議化療,並將病情、診療計劃,以及治療過程可能發生的毒性反應可致死亡的醫療風險詳盡告知患者,患者表示理解和同意。後醫生對黃玉使用5-FU化療。1月31日,經黃玉家屬同意,將黃玉轉入腫瘤科住院。2月1日,主治醫師查體後認為,患者診斷侵蝕性葡萄胎術後化療明確,予5-FU單藥治療後出現骨髓抑制、嚴重黏膜腸道反應。
  • 司藥誤把砒霜當滑石粉 村婦和開藥中醫服藥死亡
    海口晚報網12月12日訊  行唐縣賈木村村民郝書琴服用該縣龍崗衛生院中醫嚴三全(以前報導中化名為「閆山川」)開的中藥後死亡,老中醫嚴三全為證清白親自嘗藥也丟了性命(本報8月20日、22日和9月12日曾作報導)。昨日,行唐縣對這一嚴重責任事故的處理結果進行了通報。
  • 屈臣氏嬰兒溼巾含MIT等多種致敏成分 可致嚴重皮疹
    原標題:屈臣氏嬰兒溼巾含MIT等多種致敏成分 可致嚴重皮疹   2014年9月15日,香港消費者委員對外宣布,抽查發現香港市面上銷售的44款嬰幼兒專用清潔溼巾中,33款標明含防腐劑,9款含有防腐劑「甲基異噻唑啉酮」(英文簡稱「MIT」),可能令嬰幼兒皮膚出現嚴重紅疹。其中,屈臣氏2款嬰兒柔溼巾「上榜」。
  • 手術麻醉致患者死亡怎麼辦,醫生要承擔怎樣的責任?
    醫療事故必須是治療結束後經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根據病員受損害的程度和《侵權責任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法律條規,進行醫療過錯參與責任度鑑定和因果關係等級評定。那麼,手術麻醉致患者死亡怎麼辦,醫生要承擔怎樣的責任?網友諮詢:在醫院做手術,由於打麻藥過度導致死亡,該怎麼辦?
  • 哈醫大一院終身教授張亭棟「砒霜」治療白血病
    張亭棟教授帶領的專家組一行來到林甸縣民主公社後,發現這裡沒有任何醫療設備,但的確有很多病人,經了解後果然,此地鄉間一位老中醫有個秘方,是用中藥砒霜、輕粉、蟾蜍等幾味劇毒之物配製的,最初用來下藥捻治鼠瘡——淋巴腺結核,後來被一位藥劑師用此藥治好了自己母親的皮膚癌後改成針劑肌肉注射攻治各種癌症。這個方劑就被命名為「713」。
  • 砒霜、硃砂 這些劇毒中藥其實是重症高手
    需要注意的是,硃砂散中朱用砂量超過常量數倍,短期服用雖未發現毒性反應,但硃砂主要含硫化汞,久服蓄積對肝腎功能均會有損害。需要著重強調的是,硃砂一定要嚴格在醫生指導下經仔細辨證使用,患者千萬不能擅自服用,甚至久服。硃砂不宜入煎劑,孕婦、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服用含硃砂的中藥製劑時,應注意中西藥的配伍禁忌。
  • 幌子醫院:醫院輸錯血型致人死亡真相揭秘圖片曝光
    幌子醫院:醫院輸錯血型致人死亡真相揭秘圖片曝光手術後,醫生告訴患者家屬手術順利,患者被直接送入ICU病房。  隨後,家屬在患者病歷上發現,醫生在ICU病房給患者輸的是O型血。輸血後,患者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一直出現昏迷狀態,後檢查發現,患者的血紅蛋白升高,血小板總數和血小板下降,穀草轉氨酶上升,總膽紅素升高,而這些項目剛入院檢查時都是正常的。
  • 5大中藥含毒性:雄黃遇熱變砒霜 杏仁勿多食
    其實不然,然而對於中藥我們還存在許多的誤解,要知道,有些中藥是含有毒性成分的,所以在用中藥治病的時候一定要警惕了。    1、雄黃—遇熱氧化成砒霜  【毒性指數】★★★★  含有雄黃的中成藥不少,如牛黃解毒丸、六神丸、安宮牛黃丸、牛黃清心丸、牛黃鎮驚丸
  • 醫療糾紛:因酒後呼之不應就診,未能給予及時有效處理致患者死亡
    【摘要】患者李某某因酒後呼之不應送到x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就診。後患者死亡,死亡原因:猝死。二〇一九年六月二十四日法院經審理認為, 血壓和心率是生命體徵的關鍵指標,血壓下降、心率增快提示人體功能障礙,醫方在發現患者出現血壓下降、心率增快後未給予及時有效的處理,故醫方存在的過錯與李某某死亡之間存在間接因果關係。依據鑑定意見,被告x市人民醫院應當承擔45%賠償責任,合計357861.00元。
  • 患者輸中藥注射液死亡,輸液瓶上寫著別人的名字……
    1月26日,江西進賢縣50歲女子陳豔花感覺胸悶,到進賢縣中醫院輸液後死亡。家屬發現,給陳豔某輸液的吊瓶上,寫的卻是「李豔紅」的名字。 根據陳豔花兒子龔建輝提供的一張當時注射液的吊瓶圖片,吊瓶裡是一些黃色液體,吊瓶的一面用黑色水筆寫的名字是「李豔紅」。
  • 男子給患者拔罐後致人死亡 涉嫌非法行醫被刑拘
    原標題:外地男子天門開養生館 拔罐後一患者死亡沒有獲得《醫生執業資格》,也未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河北滄州市一男子趙剛(化名)在天門九真集貿市場開養生會館,在一次拔罐中,一患者出現不適死亡。案件回溯14日,九真鎮一居民向天門市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局舉報,其父在九真鎮一養生會館內死亡。該局立即派執法人員前往事發現場調查。
  • 奶茶中的珍珠含塑料成分? 胃部CT像石頭(圖)
    昨天,許多醫生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裡轉發一張CT片:「轉發一張朋友圈內同事發的真人CT,大家知道胃裡面的白點點是什麼嗎?但他們都說,圖片是轉發自朋友圈的,最後問了一圈,也不知道這張圖片最早來自哪家醫院的哪個醫生。  浙大一院急診科醫生寧建文,昨晚也看到了朋友圈裡的這則圖片。他說,他也問過醫院的同事,這圖片不是來自他們醫院。從這張CT圖看,是按照橫切位置拍的,CT圖左邊是肝臟,右邊是胃,胃裡有幾十顆密密麻麻的小白點,非常明顯。
  • 對乙醯氨基酚片引發的災難:患者死亡、醫院賠60萬
    22:43分患者突發意識喪失,呼之不應,行胸外按壓,腎上腺素1mg靜推,心電監護,氣管插管等救治,後轉入急診監護病房,但患者神志一直沒有恢復,於2018年3月10 日10:59患者死亡。,也未向患者家屬出具標註「必理通」化學成分的外包裝,導致患者家屬及患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服用了對乙醯氨基酚片,患者服藥後再次馬上出現嚴重的腹瀉、急促喘憋、嘔吐、尿失禁、心力衰竭的症狀,當班醫生也沒有採取及時有效的治理措施,至當晚22時許,患者家屬發現患者咳不出來感覺不到,按響急救鈴後並無醫護人員趕來應答,無奈之下,患者家屬只能立即大聲叫喊呼救,經過約五六分鐘後,才有醫護人員趕來進行救治,但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