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陪寶寶寫日記」。
「望子成龍,盼女成鳳」這是每個家長的心願,對於自己子女的無限期待和寄託,但是大多數孩子免不了平庸和普通,並不是由於他們的智商問題,也不是因為家庭的環境,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偏差,只給孩子規劃了無數條看似美好的道路,但實際上卻缺乏對孩子的陪伴。
前段時間,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則案例,深圳某地8歲小男孩,因為被父母安排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本來暑假期間是孩子遊玩的最佳時候,看到這個情形,孩子變得抑鬱不樂,最終無可奈何的接受家長的要求,但是最後卻因為壓力過大,導致體內腎臟器官衰竭,經過醫生的全力搶救,依然無力回天,年齡永遠被定格在8歲。
得知這個消息後,家長十分懊悔,媽媽在醫院門口大哭大鬧,讓人不知所措的感到害怕。經過記者的走訪調查,才知道原來這個孩子是小區裡報名興趣班最多的,每天上午學習書法,下午補習奧數,晚上還有家教上門;別的小朋友都在樓下戲耍玩鬧,他只能默默地看著,在家裡學習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內容,關鍵是家長不在身邊陪伴,而是忙於工作。
隔三差五的問詢孩子的學習情況,卻忽略了孩子情緒和內心的真實需求,導致孩子變得不信任家長,覺得家長根本不關愛自己。時間長了,孩子逐漸變得失落和負面,而且食欲不振,偶爾流鼻血和發燒,但是家長依然沒有重視,反而督促孩子抓緊學習。
結果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慘劇」,孩子在最後一刻對媽媽說:「媽媽我好累,我想睡覺休息一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慘劇?其實,家長「望子成龍」,希望孩子變得更加優秀的想法,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家長沒有關心孩子,忽略了孩子的真實感受,沒有做到陪伴教育,那麼,孩子自然身心崩潰,最終結果適得其反,得不償失。
01. 父母不應該刻意的培養孩子嗎?
上述案例中,家長刻意給孩子報興趣班,其實無可厚非,並不是壓垮孩子的負擔,關鍵在於沒有使用正確的教育方法。
前兩天,看到人民日報報導了一則讓很多家長深刻反思的案例。17歲的女孩鄭國花,在爸爸的陪伴教育下,體育成績突飛猛進,不僅在考試中獲得了好成績,而且屢次打破學校的最高紀錄,一舉成為遠近聞名的「長跑健將」。據了解鄭國花已經練習長跑5年左右的時間,而這光鮮亮麗的背後,離不開多年來爸爸的悉心指導和高質量的陪伴。
點擊播放 GIF 4.7M
出生於內蒙古的鄭國花每天凌晨四點,就在父親的陪伴下,開啟了自己長跑的訓練,自己一邊跑,父母騎著摩託車緊緊跟隨,及時為女兒的體育鍛鍊保駕護航,並且進行專業的指導。多年如一日的練習,父親已經蛻變成鄭國花的「好戰友」和「貼身教練」,不僅陪著孩子她一起堅持跑步,而且制定嚴格的訓練計劃,親手給她組裝了「健身房」,看起來十分普通,但這是父親對於孩子最好的鼓勵和支持。
由此可見,沒有父親的陪伴,以及刻意的培養,鄭國花的體育天賦,不一定能夠被挖掘出來,自己或許和萬千人一樣,是個普通的女孩子。正因為家長的刻意培養和高質量的陪伴教育,使得孩子越來越優秀。
02. 除了陪伴,家長更應該有遠見
就像鄭國花的爸爸一樣,他除了陪伴自己的女兒長跑和體育鍛鍊之外,還十分有遠見,他發現了孩子的體育天賦和閃光點,並且把女兒擅長的領域和興趣發揮到極致,轉化為有益於孩子成長和學習的東西。因此,家長除了對孩子做好陪伴教育之外,更應該具備發展的眼光,有遠見的看待孩子的成長。
著名教育家、家庭教育學者、「博士老爹」蔡笑晚,曾經在央視崔永元主持的節目中,分享過自己培養孩子的方法和心得。值得一提的是,他一共有6個孩子,每個孩子都在學業方面獲得不小的名氣和成就,均順利進入世界一流的名牌大學,其中,3個兒子成為美國知名院校的博士、2個兒子成為中科大的碩士、最小的女兒是哈佛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
這樣的消息被媒體報導後,一時間成千上萬的家長想要尋求一份「育兒寶典」。節目中的蔡笑晚卻淡淡回復道:「要做有遠見的家長!」短短幾個字,凝結出了他教育孩子的心得和經驗。誠然,蔡笑晚並不是專業的教育學家,家庭環境也一般,當有了孩子之後,他堅信「讀書要趁早,鼓勵孩子持續的閱讀。」
因此,在孩子上學階段,蔡笑晚和老婆以及一家人,經常在一起討論學習上的問題和故事,並且沉浸在濃厚的閱讀環境和興趣下,陪伴孩子們一起讀書,因為蔡笑晚有遠見,他認為讀書是對孩子最大的投資,所以放下工作,一門心思的教孩子讀書認字。
果不其然,孩子在家長的薰陶和陪伴之下,逐漸成為專業的「學霸」,他們不僅收穫了一份友優異的成績單,而且在社會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這樣的教育,堪稱「完美」,也確實得益於家長的陪伴和有遠見。
綜上所述,教育孩子其實是個「技術活」,家長並不能當「甩手掌柜」,完全把孩子扔給老師和學校;也不能只看到眼前,而沒有看到孩子未來的發展。因此,成為一個有遠見的父母,對於孩子來說至關重要。父母的教育遠見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 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培養學習的機器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想做到有遠見,就需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讓孩子在生活、學習、社交以及處理問題的時候,能夠通過家長的教導和引導,避免下次犯錯,而是會得心應手的處理和面對,並且能夠主動學習。而不是像機器人一樣,被動接受父母的指令。
2.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不培養孩子的個性
家長要善於發掘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並且能夠悉心關愛和鼓勵激發,幫助孩子在感興趣的事情上,厚積薄發,乘風破浪,陪伴孩子一起克服困難,並且讓孩子在該領域逐漸變得完善和蛻變;而不是依著孩子的性子,寵溺孩子,要進行時刻的引導和糾正。
3. 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不培養孩子的盲從妥協
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很重要,家長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所以有遠見的家長,要教會孩子遇到事情該如何思考和解決,什麼樣的方式和處理邏輯,以及要考慮什麼樣的因素等等,逐漸讓孩子獨立自主,而不是培養孩子盲目的跟從和無下限的妥協,這樣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你覺得有遠見的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呢?如果有任何不同的意見和想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可以一起進行探討和交流。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