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蕭規曹隨,新領導上位後的基本操作!

2020-12-13 謀略那些事

《資治通鑑》第12卷 漢紀4

漢惠帝二年(戊申,公元前193年)

【原文】

參代何為相,舉事無所變更,一遵何約束。擇郡國吏木訥於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輒斥去之。日夜飲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來者皆欲有言,參輒飲以醇酒;間欲有所言,復飲之,醉而後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見人有細過,專掩匿覆蓋之;府中無事。

【譯文】

曹參接替做了相國後,所有的條令都不做變更,一律遵照蕭何當年的規定。他挑選郡各封國中為人質樸、拘謹不善言辭、敦厚的長者,召來任命為丞相的屬官。對那些言談行文苛刻、專門追逐名聲的官員,都予以斥退。然後曹參日夜只顧飲香醇老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員及賓客見他不管政事,來看望時都想勸說,曹參卻總是勸他們喝酒;喝酒間隙中再想說話,曹參又勸他們再喝,直到喝醉了回去,始終沒機會開口說話。這樣的情況成為常事。曹參見到別人犯有小錯誤,也一昧包皮掩飾,相國府中終日無事。

【解析】

蕭何死後,曹參接替丞相。

上面這段材料,算是蕭規曹隨這個成語的出處。

要說咱們中國的政治,有個地方做的比全世界都好。

那就是領導換屆了,不會隨意推翻以前領導制定的政策。

這讓一些好的政策能夠一直貫徹下去。

反觀國外,換個總統上臺說不定立馬就把以前總統定的東西推翻。

你做事東搞搞西搞搞,沒有個一貫的方向,能成啥事?

當然這個扯遠了。

這段材料是曹參當丞相之後的一些舉措,蕭規曹隨不過是表面。

但是細細看材料,裡面有不少東西對咱們有啟發。

尤其是當一個新領導上位就職之後,該怎麼做,更是非常具有指導意義。

1.不變動

蕭規曹隨,曹參對蕭何定下來的東西幾乎沒有改變。

這個其實要從多個角度來分析。

其一,漢初的社會環境,經過戰亂,需要的不折騰休養生息。

蕭何定的相關政策,最符合當下環境。

那麼曹參在沒有找到更好的辦法前,不亂動,維持原有就是最好的選擇。

其二,曹參才上位沒多久,他沒做過丞相,對於這個位置比較陌生。

這個時候,維持原狀,曹參能夠暗中觀察,也能夠了解情況。

觀察什麼?

制度、風氣、人、規則、關係,等等一系列的東西。

所以說,新領導上位,除非是情況緊急必須改變現狀,先維持現狀觀察一段時間是最穩妥的。

你要是一上來就急吼吼的制定施政方針,搞不好真容易出亂子。

2.人事變動

人事即政治,人事變動都是權力博弈的產物。

曹參成為丞相,看著丞相官邸這些官員,他們有個共同標籤。

即,他們都是蕭何的人,或者說蕭何提拔上來的。

不是他曹參的人。

所以想要真把丞相坐穩了,這些人還要變成曹參的人才行。

擇郡國吏木訥於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輒斥去之。

這就是人事變動。

而所提拔、辭退的人選,也是根據曹參的需要來制定的。

新領導上位,必然要提拔或者培養自己人。

並不是說這些人多麼有本事能力,而是提拔這些人利於新領導控制組織,即集權。

只有當關鍵崗位都是自己人時,這個領導的位置才算是坐穩了。

3.不表態不發言

日夜飲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來者皆欲有言,參輒飲以醇酒;

這個應該是曹參成為丞相沒多久。

至於為什麼要如此?

很大程度上就是,不了解情況,不好表態、不方便表態。

當然,至於來的人曹參灌他們的酒,極有可能是用此來轉移話題,也有可能是以酒後試人套話。

酒後吐真言嘛。

這也算是了解信息的手段。

新領導上位,先觀察,中間不乏有人來試探新領導成色。

材料中這些人既有可能就是抱著如此目的來的。

當然,不說話不可能,說一些空話、大話、套話還是可以的。

4.小錯放過

見人有細過,專掩匿覆蓋之;

很多人覺得,新領導上位之後要立威。

立威的由頭就是別人的錯誤。

這裡曹參卻沒有追究別人的過錯。

注意,這裡是小過錯。

大過錯有沒有追究,這裡沒寫,不代表沒有。

有人認為,小錯誤不追究,那不就助長了壞風氣,甚至千裡之堤毀於蟻穴都有可能。

其實這個同樣分兩個角度來看。

其一,新官上任挑錯誤,要挑原原則性錯誤,同時結合新領導的個人利益,選制高點進行立威。

小錯誤夠不上,強行以此追究,只會讓人覺得,新領導太過刻薄不好相處。

其二,小錯誤不追究,反而還掩飾。當事人有沒有心存感激?可能有,然後就下次不再犯了。

有沒有人以為曹參軟弱,屢教不改,甚至變本加厲?也有可能,那麼找個理由開除就行了。

小錯放過甚至包庇,是一個篩網,把這些官員給慢慢的曬出來。

能守規矩的自然沒事,不守規矩的遲早會被處理。

否則「吏之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輒斥去之。」是空話?

不聽話的、調皮搗蛋的全都滾蛋,只用一句「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籠統概括。

至於,到底每個滾蛋的人,到底是什麼原因,恐怕只有曹參自己知道了。

【啟發】

其實看上面小標題已經非常明白了。

新領導上位應該怎麼做,之前有好幾篇文章都講過。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能夠展開說的很多,今天這篇文章算是把這個問題拾遺補缺了一部分。

當然,以後圍繞這個問題能夠展開的還是有不少。

對於今天的這篇文章,新領導上位後應該怎麼做?

簡單說幾點。

第一,先別急著做事,先了解情況,制度、人、事情、工作業務、關係,都是切入點,了解越細越好。

第二,對於一些事情讓新領導表態,有制度按照制度,沒制度按照慣例,沒慣例反問對方意見。在不了解情況下,忌亂決策。

第三,組織內必然有人才,關鍵如何識別挖掘。原班人馬當然也能留用,前提是能夠真的為新領導所用,和新領導利益一致。

第四,立威不要急,定規矩之後再立威,立威的效果是有助於新領導的權力,而不是單純的收拾人。

相關焦點

  • 《資治通鑑》:新領導到新單位,教你什麼是雷霆雨露
    漢高祖去世後,呂后監國專權,漢惠帝英年早逝,諸呂掌握朝中大權。呂后去世後,太尉周勃聯合丞相陳平等人粉碎諸呂勢力,迎立代王劉恆進京稱帝,史稱漢文帝。一開始就樹立新領導的威嚴,有利於讓下屬們看清形勢、有利於工作中的令行禁止、更有利於防止小人作祟。
  • 石軍英:蕭規曹隨
    西漢年間,蕭何死後,曹參繼了相位,當惠帝問及治國之策時,曹參只是簡單地說了四個字「蕭規曹隨」。這看似簡單的四個字,給當時深受戰亂之苦的漢朝帶來政局穩定和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良好局面。如今,「蕭規曹隨」在我們現實的世界裡是否還依然有用呢?我的回答始終是肯定的。  換屆剛過,許多領導都是剛交流到新崗位上來的。
  • 家長式領導的歷史詮釋 ——《資治通鑑》經典領導行為分析
    在西漢時期,漢文帝劉恆是由誅滅諸呂而立奇功的周勃、陳平等功臣推舉上位的,所以漢文帝對周勃等人崇敬有加。周勃自恃功高,舉止行為開始不甚檢點,經常在散朝時得意地小步疾行退出,而漢文帝還要「禮之恭,常目送之」[5]。對於這種情形,郎中袁盎進行了勸諫,建議文帝要保持君主尊嚴,不能逾越君臣禮儀,重新樹立權威。漢文帝接受了這一建議。《資治通鑑》中記載劉恆「後朝,上益莊,丞相益畏。」
  • 由「蕭規曹隨」想到的
    ★軍營新思語  「蕭規曹隨」講的是西漢名相曹參繼承其前任蕭何制定的一系列大政方針,迅速恢復國力、持續發展的故事。曹參沿用蕭何生前制定的發展方略修養生息富國強兵,不但沒有被後人看作是墨守成規和不思進取,反而成為尊重實際、繼承發展的成功典範。筆者覺得,這對於當前部隊保持可持續發展有著深刻的啟示。
  • 風輕揚:嚴戒「蕭規曹隨」 帶頭解放思想
    筆者認為,組織部門解放思想,就是要嚴戒「蕭規曹隨」。「蕭規曹隨」使得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日漸提高。然而,此後幾十年的文景時期,仍然繼續推行「蕭規」,則明顯不合實際。難怪毛澤東同志評點文景之治為:「守舊之君,無能之輩,所謂蕭規曹隨沒有什麼可以稱道的。」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組織部門許多現行的規矩,是實踐經驗的總結,是探索創新的成果。
  • 領導提拔庸才上位,基本就這幾招,非常名正言順,讓人不得不服
    那是因為領導想提拔一個庸才上位,都是用了一些名正言順的手段,讓人不得不服。1、給予突出業績一個人想上位和被提拔,擁有突出的業績是最具有說服力的,用業績說話最能讓競爭者心服口服。因此,領導想提拔一個庸才上位,最快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給他一個突出業績。
  • 「蕭規曹隨」與「刻舟求劍」
    而林業部門無意退耕還林,不想「剎閘」,理由是上級「還沒有新說法」。  這件事讓人聯想起「蕭規曹隨」這個成語。漢丞相蕭何死後,繼任的曹參仍然執行前任政策幾乎不作更改。曹參這樣做是因為前任制定的政策好,對國家有益。眾所周知,我國曾經片面重視發展糧食生產,「九八」洪災之後,國家更加重視生態保護,制定了一系列退耕還林政策。那個縣林業局仍然老調續彈,利用國有林地大搞糧食生產就顯得不合時宜。
  • 《資治通鑑》告訴你:新領導到新單位,什麼是雷霆雨露的標準姿勢
    新領導到一個新地方前,首要的是對這個單位有個比較透徹的了解,弄清楚裡面的利益關係、人事脈絡、核心業務,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快速適應。三、謙虛謹慎,懂規矩有原則乃命宋昌參乘,張武等六人乘傳,從詣長安。至高陵,休止,而使宋昌先馳之長安觀變。昌至渭橋,丞相以下皆迎。昌還報。代王馳至渭橋,群臣拜謁稱臣,代王下車答拜。
  • 蕭規曹隨,其實是曹參的無奈
    因為「蕭規曹隨」這句成語,定格了曹參的文臣身份,但他之前是一位出色的武將。有多出色呢?韓信出山之前,曹參是劉邦帳下頭號得力戰將,東徵西討,攻城拔寨,十分出色。彭城一戰後,劉邦陣營大潰敗,韓信從此獨立帶兵,外線作戰,收復北方諸國。此時,曹參是韓信的副手,每次都是按照韓信制定的戰略,獨自帶領軍隊,和韓信互相呼應,一虛一實。
  • 蕭規曹隨是怎麼回事?
    蕭規曹隨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很著名的典故,「蕭」,自然是指漢代的開國丞相蕭何,那麼,「曹」,又是指何人呢?「蕭規曹隨」又到底指的是什麼意思呢?讓我們先來看一看蕭何。漢朝建立後,劉邦在自己成為皇帝的同時。就拜蕭何為自己的開國丞相。漢朝初年,由於秦末暴政和楚漢戰爭給社會帶來了巨大損害,連年戰亂使得國內經濟凋敝,生產生活都急需恢復。甚至就連皇帝出遊時,想要四匹同樣顏色的馬都找不到。老百姓的生活更是困苦不堪,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
  • 對「蕭規曹隨」的理解與評價
    「蕭規曹隨」已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句成語,它如今的含義已經超越了蕭何、曹參本身,那麼,「蕭規曹隨」的來歷是怎樣的呢?
  • 《資治通鑑》:權力遊戲中的基本功
    《資治通鑑》周紀一,公元前403年【原文】初,智宣子將以瑤為後。智果曰:「不如宵也。智果在經過太史的同意後,從智氏中脫離出來,另立輔氏。智果所擔心的就是智瑤一旦上位,沒有人有權力去阻止他去作惡,智瑤缺少仁德之心,無法用道德約束自己,掌握了特權之後就會無惡不作,只能自食惡果。因此,智瑤表面上看是一個才貌雙全、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青年才俊,而把他放在領導崗位上這些能力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 「蕭規曹隨」的曹參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蕭規曹隨」的意思就是,蕭何定下的規矩,曹參依然實行蕭何的規矩。換句話來說,就是後任按照前任留下的規矩辦事。這麼說來,曹參的能力似乎有些強差人意。其實不然,曹參的「蕭規曹隨」才是他真正智慧的體現。蕭何但是曹參成為國相後,只頒布了一個政策,那就不改變政策,繼續延用蕭何的政策。此後的曹參,基本就是無所事事,每天不是在喝酒,就是在睡覺,睡醒了接著喝酒,喝醉了又接著睡覺。
  • 從「蕭規曹隨」看椒江改革
    有個成語「蕭規曹隨」,說的是蕭何和曹參都為漢高祖大臣,蕭何創立的規章制度,死後,曹參做了宰相,仍然照章實行。另外,老子也曾云:「聖人三去」,「去奢,去甚,去泰」,告誡為政者不要隨心所欲,朝令夕改,忽東忽西,讓人無所適從。  現實中,很多官員好像不明白這裡理兒。他們熱衷於砌新爐灶、提新思路,「變」成了新官上任一個永恆主題。
  • 蕭規曹隨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因循守舊、故步自封,反義詞有:興利除弊、破舊立新,蕭規曹隨是貶義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貶義。蕭規曹隨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蕭規曹隨(xiāo guī cáo suí)成語釋義:蕭何定下的政策規章制度;曹參全盤繼承。借指後人沿襲前人遺制。
  • 資治通鑑導讀答案題庫
    A、西周B、春秋C、戰國D、秦漢5【單選題】在司馬光看來,晉文公不敢違抗周襄王的基本原因是什麼?9【判斷題】古人所說的「代德」,指的是新君即位。2.31【單選題】《資治通鑑》為什麼用倒敘法補充三家滅智伯的故事?
  • 10年把《資治通鑑》改成大白話,柏楊老師給孩子的歷史大課!
    《資治通鑑》誕生之後,因為其獨特的使用目的,成為了歷朝歷代統治階層必讀的書目,史學界有人說「《資治通鑑》之後,再無《資治通鑑》」,足見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地位。我們再來看《資治通鑑》的記載。司馬光分析道,因為劉邦想要廢太子,很多官員都在反對。御史大夫周昌反對,幫助他制定漢代禮儀的叔孫通反對,而助劉邦打下江山的張良甚至以辭官來表明態度。這樣的形勢就意味著,所有的朝堂勢力都在支持呂雉和太子,即使硬把戚夫人的兒子扶上位,劉邦死後,朝堂上定是一番行風血雨。劉邦那麼聰明,這些事他怎麼可能不懂呢?
  • 領導給你一個很難完成的項目,你接還是不接?資治通鑑中給了答案
    假如不做,那就表示和領導不是一條心,以後領導可能就不會再器重你,你的職場機會可能就會少了;假如去做失敗了到時候背鍋的人肯定就是你了,萬一被其他部門或者組的人指責說這個項目浪費公司太多資源,告狀到大領導那邊去,你肯定是背鍋的嘛。所以說這個項目你接也不好不接也不好,應該如何選擇呢?
  • 資治通鑑:如何聽員工的意見?不懂訣竅的領導,會被牽著鼻子走!
    《資治通鑑》第11卷 漢紀三漢高帝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原文+譯文】齊人婁敬戍隴西,過洛陽,······。上召見,問之。婁敬曰:「陛下都洛陽,豈欲與周室比隆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資治通鑑》漢紀三中的相關記載。簡單的來說,上面這段是關於漢朝的都城應該放在哪裡的討論。關中還是洛陽,二選其一,劉邦聽了三波人的建議。他們說什麼,利弊分析不是我們今天的重點。
  • 「蕭規曹隨」受後世稱道,漢惠帝卻說了這樣4個字,真相令人感慨
    這便是「蕭規曹隨」的出處。當站在時間軸上的「現在」一點回看,「蕭規曹隨」對穩定漢初政局和天下有著重大意義。然而,當我們回到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除了在大局上產生的影響,「蕭規曹隨」又意味著什麼呢?01前奏:曹參的上位與高祖皇帝起義抗秦、為大漢帝國奠基,蕭何可謂兢兢業業、鞠躬盡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