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第12卷 漢紀4
漢惠帝二年(戊申,公元前193年)
【原文】
參代何為相,舉事無所變更,一遵何約束。擇郡國吏木訥於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輒斥去之。日夜飲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來者皆欲有言,參輒飲以醇酒;間欲有所言,復飲之,醉而後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見人有細過,專掩匿覆蓋之;府中無事。
【譯文】
曹參接替做了相國後,所有的條令都不做變更,一律遵照蕭何當年的規定。他挑選郡各封國中為人質樸、拘謹不善言辭、敦厚的長者,召來任命為丞相的屬官。對那些言談行文苛刻、專門追逐名聲的官員,都予以斥退。然後曹參日夜只顧飲香醇老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員及賓客見他不管政事,來看望時都想勸說,曹參卻總是勸他們喝酒;喝酒間隙中再想說話,曹參又勸他們再喝,直到喝醉了回去,始終沒機會開口說話。這樣的情況成為常事。曹參見到別人犯有小錯誤,也一昧包皮掩飾,相國府中終日無事。
【解析】
蕭何死後,曹參接替丞相。
上面這段材料,算是蕭規曹隨這個成語的出處。
要說咱們中國的政治,有個地方做的比全世界都好。
那就是領導換屆了,不會隨意推翻以前領導制定的政策。
這讓一些好的政策能夠一直貫徹下去。
反觀國外,換個總統上臺說不定立馬就把以前總統定的東西推翻。
你做事東搞搞西搞搞,沒有個一貫的方向,能成啥事?
當然這個扯遠了。
這段材料是曹參當丞相之後的一些舉措,蕭規曹隨不過是表面。
但是細細看材料,裡面有不少東西對咱們有啟發。
尤其是當一個新領導上位就職之後,該怎麼做,更是非常具有指導意義。
1.不變動
蕭規曹隨,曹參對蕭何定下來的東西幾乎沒有改變。
這個其實要從多個角度來分析。
其一,漢初的社會環境,經過戰亂,需要的不折騰休養生息。
蕭何定的相關政策,最符合當下環境。
那麼曹參在沒有找到更好的辦法前,不亂動,維持原有就是最好的選擇。
其二,曹參才上位沒多久,他沒做過丞相,對於這個位置比較陌生。
這個時候,維持原狀,曹參能夠暗中觀察,也能夠了解情況。
觀察什麼?
制度、風氣、人、規則、關係,等等一系列的東西。
所以說,新領導上位,除非是情況緊急必須改變現狀,先維持現狀觀察一段時間是最穩妥的。
你要是一上來就急吼吼的制定施政方針,搞不好真容易出亂子。
2.人事變動
人事即政治,人事變動都是權力博弈的產物。
曹參成為丞相,看著丞相官邸這些官員,他們有個共同標籤。
即,他們都是蕭何的人,或者說蕭何提拔上來的。
不是他曹參的人。
所以想要真把丞相坐穩了,這些人還要變成曹參的人才行。
擇郡國吏木訥於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輒斥去之。
這就是人事變動。
而所提拔、辭退的人選,也是根據曹參的需要來制定的。
新領導上位,必然要提拔或者培養自己人。
並不是說這些人多麼有本事能力,而是提拔這些人利於新領導控制組織,即集權。
只有當關鍵崗位都是自己人時,這個領導的位置才算是坐穩了。
3.不表態不發言
日夜飲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來者皆欲有言,參輒飲以醇酒;
這個應該是曹參成為丞相沒多久。
至於為什麼要如此?
很大程度上就是,不了解情況,不好表態、不方便表態。
當然,至於來的人曹參灌他們的酒,極有可能是用此來轉移話題,也有可能是以酒後試人套話。
酒後吐真言嘛。
這也算是了解信息的手段。
新領導上位,先觀察,中間不乏有人來試探新領導成色。
材料中這些人既有可能就是抱著如此目的來的。
當然,不說話不可能,說一些空話、大話、套話還是可以的。
4.小錯放過
見人有細過,專掩匿覆蓋之;
很多人覺得,新領導上位之後要立威。
立威的由頭就是別人的錯誤。
這裡曹參卻沒有追究別人的過錯。
注意,這裡是小過錯。
大過錯有沒有追究,這裡沒寫,不代表沒有。
有人認為,小錯誤不追究,那不就助長了壞風氣,甚至千裡之堤毀於蟻穴都有可能。
其實這個同樣分兩個角度來看。
其一,新官上任挑錯誤,要挑原原則性錯誤,同時結合新領導的個人利益,選制高點進行立威。
小錯誤夠不上,強行以此追究,只會讓人覺得,新領導太過刻薄不好相處。
其二,小錯誤不追究,反而還掩飾。當事人有沒有心存感激?可能有,然後就下次不再犯了。
有沒有人以為曹參軟弱,屢教不改,甚至變本加厲?也有可能,那麼找個理由開除就行了。
小錯放過甚至包庇,是一個篩網,把這些官員給慢慢的曬出來。
能守規矩的自然沒事,不守規矩的遲早會被處理。
否則「吏之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輒斥去之。」是空話?
不聽話的、調皮搗蛋的全都滾蛋,只用一句「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籠統概括。
至於,到底每個滾蛋的人,到底是什麼原因,恐怕只有曹參自己知道了。
【啟發】
其實看上面小標題已經非常明白了。
新領導上位應該怎麼做,之前有好幾篇文章都講過。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能夠展開說的很多,今天這篇文章算是把這個問題拾遺補缺了一部分。
當然,以後圍繞這個問題能夠展開的還是有不少。
對於今天的這篇文章,新領導上位後應該怎麼做?
簡單說幾點。
第一,先別急著做事,先了解情況,制度、人、事情、工作業務、關係,都是切入點,了解越細越好。
第二,對於一些事情讓新領導表態,有制度按照制度,沒制度按照慣例,沒慣例反問對方意見。在不了解情況下,忌亂決策。
第三,組織內必然有人才,關鍵如何識別挖掘。原班人馬當然也能留用,前提是能夠真的為新領導所用,和新領導利益一致。
第四,立威不要急,定規矩之後再立威,立威的效果是有助於新領導的權力,而不是單純的收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