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麒麟都能用7nm工藝,龍芯卻不行?

2020-12-25 EDN電子設計技術

這個問題延伸一下,實際上還可以用於解讀,為什麼英偉達GeForce RTX 3080沒有採用7nm工藝,或者很多IoT晶片沒有採用7nm工藝。或許很多人在大方向上很清楚,未能採用最尖端工藝是基於成本的考量。Qjeednc

那麼具體是什麼樣的成本問題,讓諸多領域的數字晶片都無法採用最尖端工藝呢?結合前年MIT發布的一篇paper,The Decline of Computers as a 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 Why Deep Learning and the End of Moore’s Law are Fragmenting Computing,以及我們去年採訪賽靈思中央工程部晶片技術副總裁吳欣先生,大致能夠解答這個問題。Qjeednc

總結一句話,晶片具體的應用市場,決定了晶片本身採用的工藝製程。以下詳述:Qjeednc

Qjeednc

Qjeednc

暫且不談還未廣泛應為用的臺積電5nm製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2017年估算,針對新一代技術節點建工廠(也就是臺積電7nm節點,或者Intel的10nm節點——通常認為這兩者是同一代工藝節點),配套製造設備,大約需要70億美元。在過去25年間,構建最新製程節點工廠的投入每年平均提升11%,如果加上工藝開發,則可將成本每年推升13%(2001-2014)。Qjeednc

要抵消這些固定成本的急劇提升,一方面自然是要求半導體行業本身的成長、更大的市場規模,以企業更高的產量來攤薄固定成本。另一方面,則在成本和市場增長不對等的情況下,導致一部分市場玩家離開,那麼剩餘的市場玩家就要進一步獲取市場,拿到更大的銷量來再行攤薄成本——這一點原本就是趨勢,從2002年至今,能玩轉最先進工藝製程的晶圓廠已經所剩無幾。在GlobalFoundries退出7nm競爭之後,市場上還能做最先進位造工藝的企業現在就只剩下Intel、臺積電和三星了。Qjeednc

Qjeednc

Intel過去10年的R&D投入變化,來源:YCHARTSQjeednc

Intel的10nm/7nm工藝在難產一點也不讓人意外。Qjeednc

粗略地算一筆帳,在上述兩個條件同時滿足的情況下,現有的市場參與者才剛好讓這一市場的增長率(理想情況下如果市場份額在幾個參與者間均分,則結合曆年數據,企業複合年增長率約為14%),和前述13%成本提升兩相抵消,並有盈餘。那麼按照固定成本還在推升的趨勢,未來參與者還需要進一步侵吞競爭對手,才可能獲得生機。Qjeednc

這種趨勢是不能持續的。在市場容量有限的情況下,製造商真正的解決方案很顯然,是被迫減緩新技術節點的迭代,或者通過其他方式來控制成本。Qjeednc

市場的這種整體惡化,實際對Intel產生了很大的影響——Intel一直以來的主要營收支柱就依賴最新工藝,所以市場實際狀況對Intel的打擊也遠高於三星和臺積電,臺積電更早的節點也是其重要營收來源。Intel工廠的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之比,在過去10年間從60%攀升到了超過100%。Qjeednc

要解決成本控制問題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推高產品的平均售價獲得更高的利潤;二是減緩新節點製程的更新步伐,把新工藝的迭代周期推遲一年。實際上Intel同時採用了這兩種方案。拋開技術層面的問題不談,推遲工藝迭代也算是個必然選擇,無怪乎擠牙膏的市場現狀。Qjeednc

從SPECint的測試數據來看,1985-2005年通用計算機每年平均跑分成績提升52%,而在2005年之後掉到每年22%,預計到2020-2025年期間這個數字還要縮減。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為,通用處理器相同成本下2000-2004年每年性能提昇平均為48%,2008-2014年則為8%。Qjeednc

總結一句話就是,如果你沒有一定的晶片出貨量來攤薄成本,那麼你就無法承擔得起對應的工藝。比如最尖端工藝肯定是最昂貴的;相應的,你可以用更老的工藝。你的市場容量越小,你能用的工藝就越便宜,甚至次代工藝都可能用不起。Qjeednc

下面一段進一步補充說明。Qjeednc

Qjeednc

尖端工藝的製造成本在上升,實際上設計成本也在上升。所以是兩方面的。以下這個段落,援引一部分採訪時獲得的資訊。首先還是給上面的段落,補充說一下製造成本的攀升問題:Qjeednc

從28/20nm開始,製造成本就開始上升得比較多。主要原因是多次曝光(multi-patterning)。以前還是用193nm的光刻技術。到了20nm,只能通過多次曝光去曝出這些比193nm自身小了很多的線條。這樣一來光刻的成本就增加了。簡單來說,本來是一次曝光,現在兩次:原來一個機臺一天可以做2000片wafer,若兩次曝光就只能做1000片了。一片wafer從頭到尾大概需要幾十步的光刻步驟,如果裡面有一半需要兩次曝光,成本就增加了25%。Qjeednc

單就光刻技術來說,整個業界花了二三十年的時間把EUV(極紫外光)做出來,今後幾代光刻都會使用EUV。在3nm以後,大概EUV本身就需要multi-patterning,或者加上High-NA(高數值孔徑)。EUV光刻機,一臺機臺就需要2億美金。臺積電、Intel的新工藝生產線都需要十幾臺這樣的設備。這些都是製造成本攀升的組成部分。Qjeednc

Qjeednc

2002-2014年,最新節點工藝製造商的數量變化,來源:Smith (via MIT)Qjeednc

然後是設計成本部分:Qjeednc

以前工藝迭代,設計晶片,只需要了解65nm比90nm小多少,我們直接把90nm上的設計,拿到65nm工藝上,重新設計一下馬上就能做,整個過程半年、一年就完成了。但現在,7nm和16nm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不能把16nm的設計直接放到7nm裡面去用,從架構到設計,到後面每部分工作都不一樣——唯有重新優化才能做到最好的優化。」Qjeednc

所以說,如果應用尖端工藝做設計的話,那麼設計越來越複雜,設計周期變長,需要的人員變多。做設計,過去可能只需要1年,現在就需要2年;參與晶片設計的人員過去可能是1000人,現在變成2000人(或4000人/年),成本提升到4倍。這對晶片設計而言就成了很大的負擔。必須要有足夠多的錢和人才,才能把晶片做出來。Qjeednc

現在和過去相比,每一代增加至少30-50%的設計成本。採用尖端工藝,自己做晶片,要準備好4000人/年,做出來之後4000人還要再做下一代。有多少業務能夠承受這樣的設計成本?有多少企業能夠自己做晶片?即便谷歌,TPU部門也並不是很大,遠不到自己設計、維持、運營的程度,其它的晶片供應商在這方面在為谷歌提供服務,這也是因為谷歌有錢,並不是人人都能做。Qjeednc

以前一年超過幾十萬顆的量,你就可以自己做ASIC。但現在不是,沒有幾百幾千萬,沒有那麼大的晶片需求量,最終是不划算的。Qjeednc

上面第二段援引的內容,呈現的數字不是一個定值,需要視晶片複雜度而定;比如谷歌TPU,即便這麼大的公司,其實在設計上也部分外包給了博通。Qjeednc

總結一下:CPU作為一種通用處理器,可以由大量的客戶去攤薄成本,在手機和PC市場上是行得通的,也是尖端工藝最適用的場景。畢竟手機、PC一年的出貨量都奔著幾億去的,iPhone一年銷量貌似就有2、3億吧。Qjeednc

但並不是所有的行業都有這個程度的出貨量。就連汽車這個看似龐大的市場,最暢銷的車款,年出貨量百萬就已經很了不起了。汽車市場其實都很難走得起尖端工藝的量——所以我們看到很多面向汽車市場的晶片也不會採用尖端工藝,更別說龍芯應用的軍政市場,以及更多IoT晶片本身也並不龐大的市場。Qjeednc

還有一點,前幾天也在知乎看到有人提到,軍政市場其實對功耗、晶片面積之類的問題並不敏感,所以這類市場也天然不像消費市場那樣需要什麼尖端工藝。Qjeednc

這個成本如前所述,包含了在晶片設計方面投入的人力、時間、技術成本,也包括了十分昂貴的製造成本。Qjeednc

內容選自知乎,參考來源:Qjeednc

[1] 深度學習的興起,是通用計算的輓歌? - EE Times ChinaQjeednc

(https://www.eet-china.com/news/201907120931.html)Qjeednc

[2] 摩爾定律失效,FPGA迎來黃金時代? - EE Times ChinaQjeednc

(https://www.eet-china.com/news/201909191453.html)Qjeednc

相關焦點

  • 華為3nm工藝處理器曝光:麒麟9010仍為5nm工藝
    此前, 國外有外國知名博主 @RODENT950曝出華為下一代處理器將命名為麒麟9010(Kirin 9010) ,並採用先進的3nm工藝,引發了不少網友的熱議。  之前有消息認為,受制於各方面原因,華為至少會在未來兩年內堅持使用5nm工藝。此外,按照目前臺積電和三星的進展,3nm工藝最快也要2022年。
  • AMD 7nm+工藝突然全都消失了!原來如此
    在此之前,AMD Zen架構路線圖上,Zen3 一直標註為「7nm+」,而在臺積電,7nm工藝分為三個版本,一是初代使用DUV技術的N7,二是第二代但仍使用DUV技術的N7P,三是首次引入EUV極紫外光刻的N7+,比如華為麒麟990 5G用的就是N7+。
  • 7nm、5nm、3nm?晶片工藝的極限在哪裡?製程小的晶片有什麼優勢
    眾所周知,前段時間臺積電宣布開始試產5nm晶片了,而在此之前臺積電也是全球第一家量產7nm晶片的代工企業。而另外像格芯目前已明確表示不再研究10nm以下的晶片製造技術,並且這樣的晶片代工企業並不只有格芯一家。
  • 臺積電7nm工藝_7nm工藝意味著什麼
    更確切地說,這四家半導體大廠將採用臺積電7nm?FinFET工藝,製造一款CCIX(緩存一致性互聯加速器)測試晶片,2018年第一季度完成流片。   該晶片一方面用來試驗臺積電的新工藝,另一方面則可以驗證多核心ARM?CPU通過一致性互連通道與片外FPGA加速器協作的能力。
  • 晶片工藝越小越好?7nm和10nm的晶片,差距到底有多大?
    所以像那些大廠都是不遺餘力去追求更小的製程,比如臺積電去年就邁入了7nm時代,而明年或會邁入5nm時代,而三星目前是8nm,中芯國際是28nm。當然,大家都清楚,晶片製程自然是越小越好,這個道理基本都說需要多講了。那麼問題也就來了,如果舉例來說明,像7nm的晶片和10nn的晶片相比,差距到底有多大?
  • 5nm工藝n5P為什麼比n5更好?華為新款實現質飛躍
    5G電話早已經準備好例如小米10系列,iqoo 3,nex 3s和oppo find x2,這些足以表明,5G,所有人都是認真的,真心希望2020年5G電話市場將帶給我們越來越多的驚喜,包括在9月發布的華為mate40類別電話,也將首次配備麒麟1020的CPU,從這也能看出,華為的性能Mate40類別電話,也將會給所有人一個大驚喜
  • 幾年前看龍芯笑話的人,現在都得跪下來向龍芯認錯
    幾年以來,從龍芯第一次正式對外發布產品之時,嘲笑和謾罵就沒停止過。就像麒麟處理器使用ARM架構一樣,號稱完全自主的龍芯也是購買的MIPS架構,龍芯產業負責人向外界解釋稱:「無論你用中文還是英文寫信,總不可能自己發布一款語言才算是真正的自主信件吧!」
  • 同為5nm!蘋果A14、麒麟9000相繼「翻車」,驍龍888值得期待嗎?
    關於這顆SoC的各種信息就不過多贅述了,畢竟許多數碼博主都進行了詳細的解讀。而本篇文章就只圍繞一個觀點進行討論,都是5nm工藝,蘋果A14、麒麟9000都有些小翻車,驍龍888是否會重蹈覆轍,成為下一款「翻車」之作呢?談論驍龍888是否「翻車」之前,不妨先簡單聊聊蘋果A14、麒麟9000為什麼「翻車」。
  • 消息稱:臺積電正最後趕工5nm 工藝麒麟 9000 不會耽誤見年既定機型...
    今日消息,據消息稱華為將在下個月發布最新款的旗艦版麒麟處理器,麒麟 9000,據悉,此處理器基於基於臺積電5nm工藝,據此也是全球首家推出5nm移動晶片的廠商,相比於基於臺積電 5nm 工藝的 A14 處理器至少快近一個月時間。
  • 5nm晶片對比曝光!驍龍888上市後,麒麟9000蘋果A14誰能站穩腳尖
    前言:2020年晶片製程進入了5nm時代,先是蘋果發布了A14仿生晶片,隨後華為也發布了首款集成5G的麒麟9000晶片,緊接著擁有晶片製造生產線的三星發布了中端晶片獵戶座1080,而最近,高通的最新款晶片驍龍888也如約面世。在這些5nm工藝晶片當中,到底哪款才是性能最強的呢?
  • 同樣是5nm晶片 驍龍888打得過麒麟9000和A14嗎?
    最近,高通終於發布了新一代旗艦處理器——驍龍888,相比去年的驍龍865,驍龍888在多個方面都有提升,包括使用先進的三星5nm工藝、採用Arm X1內核,集成X60基帶,搭載性能更強的Adreno 660 GPU等等。明年將會有多款安卓旗艦搭載驍龍888,那麼這款處理器到底提升了什麼,它打得過麒麟9000和A14嗎?
  • 臺積電5nm節點投資250億美元,而3nm工藝也確定了投資計劃了
    > 在下一代製程工藝上,有實力有財力走得更遠的半導體公司沒幾家了,聯電已經放棄了12nm以下的先進工藝,英特爾還掙扎在10nm節點,目前公布5nm及3nm計劃的只有臺積電和三星兩家,其中臺積電5nm節點投資250億美元,而3nm工藝也確定了投資計劃了,投資規模6000億新臺幣,目前臺南園區的3nm工廠已經通過了環評初審,預計最快
  • 國產自研晶片新時代 龍芯A4000評測_龍芯 3A4000_遊戲硬體CPU...
    龍芯3A4000處理器使用了28nm工藝,擁有4顆核心,與上代3A3000保持一致,在頻率上龍芯3A4000處理器睿頻至2.0GHz頻率,3A3000則為1.5GHz,頻率提升了0.5GHz。02 龍芯3A4000測試      這次有機會拿到剛剛發布的龍芯3A4000,我們用龍芯3A3000與龍芯3A4000進行了對比。
  • 華為新旗艦處理器曝光:命名為Kirin麒麟 9010 採用 3nm 製程
    今日有推特博主 @Teme 爆料稱,華為下一代旗艦處理器將命名為 Kirin 麒麟 9010,將採用 3nm 製程。微博 @長安數碼君也表示,華為海思正在研發 3nm 晶片,內部暫定名稱是麒麟 9010。
  • 國產光刻機現狀:沒有5nm,現在仍在用180nm
    最近光刻機確實太火了,國產光刻機更火,確實眼看著以華為為代表的國內企業,被制裁、打壓,誰心裡都憋著一股氣,希望能馬上翻身把歌唱,拒絕卡脖子技術。前段時間,關於中科院「突破ASML的壟斷」、「不用EUV光刻機就能造5nm晶片」的消息刷屏了,很多網友對此興奮不已認為國產光刻機、高端晶片這下有救了,但事實上真有那麼簡單嗎?
  • 2020年國產CPU現狀:早不只有龍芯 8核X86也有零售了
    看完大家就知道為什麼「敢不敢拿出來賣啊!」這句話用來批判國產CPU取得進展是一個常識性的錯誤了。CPU也分很多種,這些你都了解嗎?CPU中文名為中央處理器,它在計算機中負責讀取指令,對指令進行詮釋和執行。
  • 為什麼手機晶片對於工藝的要求這麼高呢?
    手機晶片是目前所有半導體產品中對工藝製程要求最高的,目前用在手機中的高端晶片已經普及5nm的工藝,譬如蘋果A14,華為的海思麒麟9000以及三星Exynos 1080和即將發布的驍龍888。而且可以預見的是,明年手機行業將會普及5nm工藝。
  • 四款5nm手機晶片性能排名:麒麟9000不敵驍龍888,第一無懸念!
    對於智慧型手機來說,晶片決定了其核心性能,iPhone之所以可以用三年以上,一方面是iOS強大的優化水平,另一方面,蘋果的A系晶片的性能,冠絕智慧型手機。  搭載5nm工藝A14晶片的iPhone12,和5nm工藝晶片麒麟9000的Mate40系列都已經在10月上市。
  • 華為彎道超車了,直接生產3nn工藝晶片,命名為麒麟9010
    2020年的華為遭到禁令制裁之後,華為有史以來最強麒麟9000晶片因此而絕版,麒麟9000晶片大概只生產1000萬片左右,導致搭載麒麟9000晶片的華為Mate40一機難求。華為的自救計劃不過,自從華為遭到禁令的封鎖之後,華為一直都在尋求多方的幫助和自救。
  • 麒麟980震撼來襲,7nm+A76 CPU+雙NPU,全面領先A11和驍龍845
    根據性能參數來看,性能全面領先蘋果A11和驍龍845處理器,麒麟980由華為終端總裁餘承東發布,在製作工藝上面非常精細,採用臺積電7nm工藝,也是首款7nm的移動AI處理器,在性能上面比上一代麒麟970提升了20%,在手機耗能上降低了40%,電晶體的密度提升達到了160%,這個數據看起來顯得威力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