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研究了中國四大名雞,溝幫子燻雞,道口燒雞,德州扒雞,符離集燒雞,發現這些雞如果脫離它們特殊原材料,只能最終砸自己的招牌。
今天我們聊一下鴨子,從首都北京的#北京烤鴨#開始。
北京烤鴨成名於明朝宮廷皇室,所說是農民皇帝朱元璋愛吃,後被他的後代帶到北京城的。
朱元璋最初吃的烤鴨應該是南京地區的高郵鴨,高郵鴨是中國「三大名鴨」之一,有「未聞高郵人,先知高郵蛋」的美譽。
後來明成祖不是遷都到北京嗎?古代運輸條件比較低下,只好就近取材,剛剛北京鴨進入當時廚師視線。
北京鴨全身羽毛白色,又叫北京白鴨,特別注意區分「Pekin-duck」,中文叫櫻桃谷鴨。
好在19年首農中信15億收購了,完成了北京鴨百年回歸的壯舉。
目前對北京烤鴨的起源,還是有點爭議的,我們查到最接近烤鴨製作的先驅者是唐代的張易之,同時期還有「葫蘆雞」等楊貴妃喜歡的一系列美食。
傳說張易之做烤鴨的方法比較殘忍,建議大家略過不看。他吃鴨子、鵝的方式極其殘忍。先在籠子裡放一大盆火,裡面放上調製好的「五味汁」,然後把鴨子、鵝關進去,鴨子、鵝繞火而走,渴了就會喝「五味汁」,最後生生被烤死,而「五味汁」也深入到了身體的每個部位,吃起來別有風味。
後來到唐玄宗時,有另一個叫法「罌鵝籠驢」,當時的介紹如下:只見那肉色焦黃,刀切之後肉香瀰漫而出,肉嫩皮焦,五味雜陳,入口後稍嚼即化,其味綿長。
可見在唐朝,達官貴人們對吃的東西已經研究很深了,然後歷經宋元兩個朝代的美食家們改善,就是我們現在能品嘗的北京烤鴨了。
然而我們也在古書中找到其他的做法,感覺主要就是味道要調製得當。
《炙法》腩炙法:肥鴨,淨治洗,去骨,作臠。酒五合,魚醬汁五合,姜、蔥、橘皮半合,豉汁五合,合和,漬一炊久,便中炙。子鵝作亦然。
鴨和雞,還有鵝一樣,是我國的主要禽類肉食資源,不研究一下,還真不容易吃到正宗且好吃的美味,比如下面的套餐,從原料到做工,再到吃法的傳承,有興趣的寶寶可以在家試試北京烤鴨的味道。
海鴨蛋究竟是不是它的蛋?分析了27種鴨子,僅金定鴨適合海灘放牧
如果大家看了上一篇的北海鴨蛋,今天和這個配在一起,約上三五吃貨,情深意長: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 能飲一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