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厭倦了撕 X,短視頻和社交網絡,那來聽聽播客吧

2020-12-17 騰訊網

《實話實說》已經停播近十一年了

看新聞時偶然刷到了這條消息,曾經紅遍中國大江南北的談話節目《實話實說》於 2009 年 9 月 27 日正式停播,距今已近十一年了。

幽默溫和的主持人崔永元,形式多元的民生話題討論,至今都是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要論這個節目有多火,看看 1999 年根據它改編的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就知道了。

▲ 根據《實話實說》改編的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但更讓人驚訝是,如今像《實話實說》這樣的談話的節目已經越來越稀少了,我們只能在小眾音頻服務播客中尋找它們的身影。

逐漸消失的談話節目

我們曾擁有許多優秀的談話節目,像專注於民生消費的《實話實說》,無論是普通民眾,還是法律專家、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都能針對某個話題展開討論。

▲《實話實說》,針對職業打假人王海行為開展討論

讓明星卸下防禦,展現不完美甚至是不光彩一面的娛樂類談話節目《今夜不設防》,哪怕是港臺女神的代表人物張曼玉,在《今夜不設防》中也能大膽承認出道時去參加選美的原因,就是愛慕虛榮。

是的,絕對是愛慕虛榮。

《十三邀》、《圓桌派》等都已經是近年來碩果僅存的幾檔談話節目了。《十三邀》中,許知遠對話歷史學家許倬雲,整個過程是溫和的、豐富的、帶有深度思考的,這是如今絕大部分節目缺失的部分。

這一期也是今年以來《十三邀》關注度最高的一期,微信指數在內容發布期間達到了新高峰,《十三邀》第四季的豆瓣評分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8.9 分,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們相比以往更渴望好好交流、渴望智慧。

但如今這樣的節目越來越少了。

逐漸消失的談話節目背後是網際網路娛樂對談話節目的碾壓、網際網路討論氛圍固化與兩極化、標準化。

一天當中你打開次數最多的 App 是什麼,最常用的娛樂軟體是什麼,相信絕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短視頻、遊戲,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

根據 4 月 28 日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 45 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 2020 年 3 月 ,我國網民規模達 9.04 億,其中網路遊戲用戶規模達到了 5.23 億,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到了 8.50 億。

當然遊戲、短視頻娛樂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但作為市場的潮流,它們擠壓了談話節目的生存空間,試想一下,一邊是 15s 一個刺激點、賞心悅目的短視頻,一邊是滿臉鬍渣的中年人談話,甚至時不時出現一些極其抽象的詞,你會選哪一個?

▲ 許知遠對話牛津大學人類學家項飆,探討中國社會

談話節目關注的範圍相比網際網路娛樂內容,在多元性和趣味性上會有一定的弱勢,畢竟內容數量就不是一個層級的,內容創作者數量差距就更大了。

當然,僅僅是市場化的選擇還不足以讓對話節目瀕臨消失,小眾節目也有小眾觀眾,更重要的是當今主流對話環境變得越來惡劣了。

槓精、鍵盤俠、XX 話攻擊……

如果你經常玩微博,上述幾種情況肯定不會陌生,討論話題到最後總是會以「你是槓精吧」「鍵盤俠!!」「XXX」結束,和自己意見相左的觀點就是槓精,都不願意聽一聽對方提出相左觀點的理由。

如果話題涉及到明星大 V ,甚至還會出現大量控評的情況,別說好好交流了,連表達都無法被看見。

當一個社交話題出現,發達的網際網路讓信息快速傳播,人們可以快速進入討論,但和談話節目溫和、隨性、和而不同式的討論不同,現如今大家都急著表態,一件事的走向仿佛只有非黑即白,同時人們也越來越難接受和自己意見相左的觀點。

前段時間關於 B 站投放商業廣告《後浪》的討論就是一個典型案例,許多人被視頻感動紛紛轉發朋友圈表態,但另一邊又有不少人吐槽、甚至嘲諷《後浪》忽略了事實的複雜性。

當表態成為了最重要的選項,人和人之間的溝通也變得越來越艱難,表達甚至成為了一件需要勇氣的事,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因為某一句話的不得體而被千夫所指。

播客,新談話節目

當視聽化的談話節目變得稀缺,我們也就只能其他渠道尋找它的身影,純粹由聲音呈現的音頻節目,播客就是個好選擇。

相比短視頻、直播等娛樂方式,播客確實更小眾,但它卻幾乎完美復刻了談話節目的體驗,2 位或多位主持人邀請嘉賓圍繞某一個話題展開討論,輕鬆隨性的同時也不乏觀點的交鋒。

對談話節目的需求也促進了播客的繁榮,根據尼爾森報告,2017 年美國就有 50% 的家庭使用播客,2019 年最新調查顯示播客月用戶人數已超過美國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六年前的 2013 年,這個比例是剛超過 10%。

國內情況也比較類似,用戶量的發展促進了播客內容生產者的增長,2019 蘋果最佳中文播客中,近半數是 2018 年左右成立的新播客節目。

而且播客和短視頻一樣,也有垂直領域,大部分播客創作者輸出的內容都圍繞一個領域,專注電影領域的反派影評、專注於廣告營銷領域的貝望錄、專注於遊戲領域的機核網……你幾乎能找到所有匹配你興趣的播客,在內容豐富性、多樣性方面,對比巔峰時期的談話節目也不遑多讓。

對比如今功能豐富的內容平臺,播客在功能設計方面顯得十分克制、甚至看起來有一點簡陋,沒有信息流推薦算法、沒有評論、沒有點讚,不過也正是這份克制帶來了舒適的播客體驗。

正如我們在《你永遠戒不掉點讚》中所說的,我們身處一個被「贊」控制的世界,我們的生活正在被社交媒體所裹挾,點讚、評論都會影響到表達、甚至引出攀比。

▲BOB AL-GREENE. 圖片來自:MASHABLE

著名科學期刊 PLOS ONE 曾收錄一篇《過度使用社交媒體會成癮嗎?》的實驗統計文章,文章指出過度使用社交媒體就像網絡成癮的症狀一樣,源源不斷地刺激著大腦產生快感的系統。在發出朋友圈的那刻,我們分泌的激素可以 飆升到 13%,不亞於一些人在婚禮當天「新郎可以親吻新娘了」的感受。

去掉社交功能,讓內容來得更純粹一些。於我個人而言,沒有評論,點讚,只能接受信息,反而增強了對內容的思考:

這個觀點是否正確?

他是在輸出觀點還是在偷換概念?

這個舉例是合適的嗎,是否能支持他的觀點?

…..

播客的內容分發方式也為體驗加分不少,RSS(聚合內容)作為一種去中心化的分發方式,影響內容的中間商大大減少,你幾乎不必擔心錯過任何一個播客的更新,更不必擔心播客內容被屏蔽、閹割。

不過有一個小前提,就是得使用泛用型播客 App 收聽,相比許多 FM 類 App,泛用型播客 App 在內容推送速度、功能多樣性上都更有優勢,和視頻一樣,許多泛用型播 App 都支持配速播放,覺得主持人說話太慢,那就加速一下好了。

更重要的是,幾乎所有播客都會提供 RSS 訂閱連結,不必擔心在泛用型播客 App 會出現某個播客停更乃至消失的現象。

出於好奇,我也詢問了身邊幾位朋友關於談話節目和播客的看法,他們中有初入播客的新人,也有天天聽播客的重度用戶,儘管各自感受不一致,但幾乎都提到了體驗舒適。

播客新人小周:

很有趣啊,這種非視覺化的談話節目甚合我心,能讓我這種視覺動物更關注談話內容本身,同時又不像傳統談話節目那樣刻板,從聲音就能感受到主持人、嘉賓是輕鬆的,每當他們發出笑聲時,我也會不自覺地笑出聲。

天天聽播客的 WW:

我是個播客重度使用者,經常上班時戴著耳機放播客,做為白噪音使用,你別說,我工作效率還真就提高了,變得更專注了,製作 PPT 的速度顯著提升。

談話節目,代表著放鬆、隨性,《今夜不設防》的幾位主持人在節目上邊喝酒邊聊天,聊到盡情處甚至能席地而坐,完全沒有明星或知識分子的架子。播客節目《無聊齋》,在主持人的插科打諢下,氣氛變得歡樂而隨和,但又沒有掩蓋事件、觀點。

談話節目的精神內核是人和人之間可以互相理解,是理想的人際溝通方式之一,這在當今的語境是稀缺的。

曾經的談話節目因為刺激閾值不夠,不夠大眾化,被更嘈雜的噪音淹沒,現在更多人受夠了噪音和無效的爭論,還是想念這樣的媒介方式。也就有了播客這樣介於小眾和大眾之間的形式,談話節目也找到了合適的土壤。

我們為什麼需要談話節目

幾千年的鼎盛的古希臘廣場文化或許能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

古風時期,古希臘的城邦建設到了一個鼎盛期,城鎮建有龐大城市廣場,它們大多由活動儀式區、宗教祭祀區、商業活動區、看臺區等組成,人們在廣場進行商業活動、娛樂活動、政治活動、宗教活動等等。

其中大部分活動都是以演說的形式進行的,演說者上臺演說宣揚自己的觀點、思想,而聽眾在看臺區傾聽,在大多數情況下,聽眾還需根據場內演說情況給出自己的判斷,以促進城邦政治、法律、文化發展。

▲ 廣場上巨大的看臺

哲學家、政治家、學者們通過演說互相交流,碰撞觀點、思想,並以此激發出新的想法;觀眾在看臺接受新信息,以此作為娛樂方式的同時,也點燃了個人,更多觀點被提出、討論,古希臘文化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傳播、拓展,古希臘文明也正因此得以繁榮前進。

談話節目和古希臘廣場文化何其相似,我們擁有幾乎無限的廣場空間——網際網路,無論是交流還是傾聽的空間都遠比古希臘廣場更廣泛,談話節目也得以被更多人所認識。

《實話實說》中主持人崔永元用輕鬆詼諧的語言引導嘉賓暢所欲言,引導專家、研究員沒有顧忌地給出想法與感受,把判斷的權利交給觀眾,交給電視機前的你我。

《十三邀》中主持人許知遠對話名家,試圖向這些智識豐富的人求學、借智,探討在個人意義逐漸模糊的今天,作為個人我們該如何自處。同樣,名家們也無法給出標準答案,大家在交流中互相激發,得出新想法。

儘管談話節目變得越來越稀缺,但對它的強需求也催生了播客回潮,越來越多人通過播客娛樂,通過播客接受信息,通過播客得出新想法、新思考。

網際網路談話節目和古希臘廣場文化一樣,它們擁有著同樣的精神內核,在對話中享受娛樂,在傾聽中啟發自我,文化得以傳播、拓展。

我們需要「談話節目」。

#歡迎關注愛範兒官方微信公眾號:愛範兒(微信號:ifanr),更多精彩內容第一時間為您奉上。

愛範兒

|原文連結 ·查看評論 ·新浪微博

相關焦點

  • 如果厭倦了撕 X,短視頻和社交網絡,那來聽聽播客吧 | 愛範兒
    如果厭倦了撕 X,短視頻和社交網絡,那來聽聽播客吧 《實話實說》已經停播近十一年了看新聞時偶然刷到了這條消息
  • 網絡視頻新紀元——短視頻與直播賦能社交電商
    本次峰會由中國網絡視頻研究中心、中共南通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聯合主辦,京東雲、中國短視頻與直播聯盟協辦,以「網絡視頻新紀元——短視頻與直播賦能社交電商」為主題,致力於加快推動短視頻與直播產業建設, 深入挖掘新時代短視頻與直播產業的創新創造能力,打造積極健康的網絡視頻新生態。
  • 互融雲短視頻社交應用系統:撬動年輕人的"短視頻+社交"市場!
    今天的疫情某種意義上可以跟戰爭做類比,只不過敵人我們是看不見的病毒,這樣的情況下需要有新一代核心的能力,這些核心的能力在加速技術開發和數位化進程。【互融雲】從長期來看,娛樂領域、通訊行業、社交領域是C端企業應關注的重點。其中,短視頻開啟了一種基於攝像頭的交互方式,目前還在早期;社交永遠有新機會,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人群需要不同的交互方式。
  • 我為什麼看好短視頻社交分享應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愈發感受到有一股似曾相識的勢能正在某個地方慢慢積聚,直到今天我才猛然醒悟,原來所謂勢能就是曾經伴隨著早期微博和微信崛起的那些大帳號,所謂的某個地方就是諸如Vine、微視、玩拍這樣的短視頻。
  • 微視解鎖「30秒朋友圈視頻」,短視頻社交分發時代已來
    在前不久的 2019 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便為「升級內容生態」畫出了兩個重點,其中之一便是「微視會從創作能力、互動形式和社交場景進行創新」。關於 30秒朋友圈視頻的解鎖,一方面要看到的是其對於內容生態升級的落地;而對於全行業而言,更值得參考的是它究竟在「創作能力、互動形式和社交場景」體現出了怎樣的思考。
  • 音集協:短視頻使用音樂應當取得授權;蘋果和索尼將討論收購播客...
    音集協維權發布:短視頻使用音樂應當取得授權 6. 蘋果和索尼將討論收購播客Wondery 7. 巴黎法院下令禁止谷歌將廣告位出售給法國票務經銷商 8. Spotify有意推出付費播客訂閱服務,月費3-8美元 9.
  • 如果你聽過這些設計播客,那你sense不錯噢
    同時,還開設了定期邀請牛人來分享的專輯欄目「180°」。欄目名稱有兩種解釋:一是欄目由3個人組成,如果類比為三角形,180°正好是三角形的內角和;二是也希望用好玩、逗逼的方式挖掘出嘉賓的另一面,正如月球背對著我們的另一個180°剖面。
  • 觀點┃能讓你戒掉短視頻的,或許是播客
    準備發表「爐邊談話」的羅斯福總統 圖/維基百科 在電視、網絡、智慧型手機成為日常的21世紀,以聲音為介質的音頻和廣播似乎已經在走下坡路。
  • 我為什麼推薦你聽播客?
    這篇文章我就是想試著給沒接觸過播客的人,安利一下這種內容形式,包括選擇什麼平臺、聽哪些內容。(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到極客之選公眾號(GeekChoice),收聽我們專門為本次內容準備的音頻節目。)為什麼要聽播客?網際網路上流行的內容形式經歷了幾輪變化,從長文章到短內容、從長視頻到短視頻,但一直沒有輪到播客,很大程度上是它自身的一些特點導致的。
  • 火不起來的播客,到底是模式不行,還是內容不行?
    如果點開蘋果美國區的 2019 年播客榜單,就能發現和中國區的差異:最佳播客節目類型有虛構與非虛構類、喜劇類、訪談類、新聞類等等,還有「最佳真實犯罪播客」、「最佳虛構類播客」和「最佳歷史類播客」三個單項獎,類型多種多樣。
  • 2019短視頻風口,抓住抖音進軍社交紅利
    短視頻是未來幾年的紅利期(抖音)但是當一個app佔用用戶時間越來越多的時候,使用另外一個app的時間就會減少,所以從時間的角度看,短視頻app將會對所有的平臺產生挑戰。從快手到抖音短視頻趨勢必定會火,抖音現在全球月活躍用戶高達5億,這樣的發展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初的微信發展速度。跟著5g時代的到來,流量會越來越便宜,甚至有免費的趨勢投。我不能說短視頻平臺能夠顛覆微信。注意力在哪裡,財富就在哪裡假如沒有質疑,那就說明機會已經結束了。
  • 廣告收入望超10億美元,歐巴馬夫人都來玩,它比短視頻還香嗎?
    播客平臺MoonFM跟蹤的該平臺播客數量變化(圖源:受訪者供圖)藍皮鼠(化名)和大臉貓(化名)的播客就是其中之一。這兩位90後女生在6月初開始通過聲音來分享她們對生活的觀察與思考。「但是,中國這麼大,人口這麼多,並不是說每天刷短視頻的人就是唯一的消費者,很多品牌有自己關注的一群很精準的消費人群,可是他們並沒有很好的途徑去接觸這群消費者,那我覺得播客就是一個很好的空間。」不過,徐濤也指出,如何認知到播客、如何衡量投放播客後的數據,是廣告商方面的難點。另一方面,「廣告商可選擇的頭部、質量高的也就那麼幾家,覆蓋量也是有限的」。
  • 吸引播客新用戶難怎麼破?NPR這三種招值得借鑑
    而且收聽播客的人數還在持續增長,接受Edison Research調查的人中,有36%的受訪者表示至少收聽過一次播客,比2006年的11%增長了2倍還多。然而,面對那些通常不收聽播客的人,吸引他們去發現播客卻很難。美國紐約公共電臺(WNYC)社交媒體主管德萊尼·西蒙斯(Delaney Simmons)在丹佛舉行的網絡新聞協會(ONA)大會上表示:「播客的發現依然是個大問題。」
  • 圖釘短視頻 強社交平臺之上的連臺好戲
    這時,用智慧型手機拍攝短視頻,反而成了最容易上手的選擇。4G時代的來臨,更是為「短視頻」的爆發,添了一把柴。無數草根們的創作之火,燒得更旺了。應運而生的,是蘋果App Store和安卓手機應用市場上層出不窮的短視頻拍攝應用。然而,它們真得都好用嗎?拍出什麼樣的視頻最適合傳播?又該選擇什麼樣的應用和平臺,才能保證自己短短十來秒的視頻得到最廣泛的傳播?
  • 做播客,賺錢嗎?|再見老闆-深思熟慮
    但我認為,只靠興趣,很難把播客這件事情一直做下去。大部分做播客的朋友,表達欲都比較強,費了挺大勁做出一期節目,發出去,總希望得到一些反饋吧。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反饋,勢必會打擊你做節目的信心,如果節目的效果一直不好,到最後還是逃不出停更的命運。這就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二、為什麼我認為能賺錢的播客,才是好播客?
  • 音樂巨頭紛紛入駐「播客」誰將獨佔鰲頭?
    在中國國內,博客最早出現,所以部分人往往以為博客和播客是一回事,事實上,從根本上說他們是一個概念,但它們有表現形式的區別。播客(Podcasts或Podcasting)與博客(BLOG)是同義詞,都是個人通過網際網路發布信息的方式,並且都需要藉助於博客/播客發布程序(通常為第三方提供的博客託管服務,也可以是獨立的個人博客/播客網站)進行信息發布和管理。
  • 搜索強、社交棒,這款超好用的播客 App 讓...
    搜索強、社交棒,這款超好用的播客App讓你愛上「聽故事」作為中文數碼播客的「開拓者」,相信不少聽眾對《友的聊》並不會感到陌生。雖然播客相比視頻仍屬於小眾,但一直都在飛速發展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播客,聽眾和主播的數量都在不斷增加,而播客客戶端也有不少。
  • 推薦一些能讓生活豁然開朗的播客和電臺
    播客是一種「精神富人」的消遣,哪怕我只是坐在一旁「觀戰」,也受益匪淺了。今天這一期,來和大家推薦一些我喜歡的播客(podcast)和電臺!不過多介紹,因為每個人的偏好不一,如果感興趣,直接去搜索吧!這些播客或電臺可以在蘋果播客app、網易雲音樂、喜馬拉雅等平臺找到,搜索名字就好啦。
  • 前赴後繼上線13款產品,社交救不了的騰訊短視頻
    打敗微信的,不會是另一個微信,那打敗抖音的會是什麼?這個問題,用戶好奇,騰訊或許更好奇。2018年10月17日,騰訊在短視頻領域再次加注,上線了音樂短視頻APP「音兔」。音兔走技術流路線,與騰訊之前推出的多款短視頻應用不同,這一次沒有主打社交。這也顯示了騰訊對突破「短視頻」封鎖的渴望。
  • 短視頻賺錢方式,短視頻怎麼賺錢
    當你刷短視頻的時候,你經常會發現有些人會專門發一些書籍的名字。如果你足夠細心,留下來就會發現,我是不是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賺到錢呢?我們可以通過在自媒體平臺寫文章來賺錢,也可以上傳短視頻來賺錢。其實,通過網絡賺錢,並不難。關鍵是你要找到合適的路子。